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549 2016-09-11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鲁人版高二教学设计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案
赵正红 聊城市第四中学
一、教材分析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是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的必修篇目,是当代著名诗人海子的作品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高中生要具备“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 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另外,《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这就必然要求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形成较高的语文素养,尤其要具有一定的思想内涵和文化修养。诗歌教学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把美的种子撒播到他们的心 里,丰富学生的人文情怀。
在这首诗中,主要围绕“什么是幸福”这个核心问题展开,表达诗人的幸福观。学习这首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启发学生在诗歌学习中的联想能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树立正确的幸福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学生分析
1.高一学生对生活的幸福感以及未来开始进行思考,形象思维丰富,抽象思维有所发展;
他们自主学习能力较强,有一定的诗歌学习积累,具备了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和感悟力;2.班上学生人数众多,学习水平存在着差异,个别学生对语文缺乏兴趣。 学 生在解读时,对于“诗中普通的事物为什么会让诗人感到幸福”这个问题,可能会形成阅读障碍,一方面是因为诗中意象包蕴的人文精神本身的丰富性;一方面是因 为学生的人生体验与经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与诗人及作品有距离感。由此造就了学习中的难点,教学过程要视情况给予一定的关注。
三、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的内容,领会诗中意象所蕴涵的意义;在把握诗歌意象的基础上,深入体味诗歌的意蕴,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
2、熟读、最好能够背诵本首诗歌
3、体会诗人的幸福观,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激发起学生对生活的信心和热爱。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使用技术:
第一、音频《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朗诵、麦子演唱的歌曲《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第二、ppt课件
在哪些环节中使用:
1导入新课:播放胡畔演唱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通过音乐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2.讲授环节:海子认为的幸福是什么?
出示各种ppt图片,展示海子认为的各种尘世的幸福,并予以总结。
3.领悟环节 出示海子的生平介绍ppt,让学生了解海子其人和他自杀的表层原因。播放课文的朗读音频,深刻领悟海子尘世生活的不幸福。明白“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的真实含义。
4情感升华。海子死后,母亲对他的思念 ,从而让学生明白“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道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死观,要“相信命运,热爱生活”。Ppt展示海子亡故之后父母的哀痛。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新课: 播放胡畔演唱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听录音 音频
讲授环节 出示Ppt课件,幻灯片 看,写 Ppt
深入领悟 重新听课文朗读 听悟 音频
情感升华 出示ppt 看,体悟 Ppt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的抒情诗。它写于1989年3月14日, 也就是诗人自杀前的两个月。海子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的诗歌创作追求“诗和真理合一的大诗”;他难于融合到世俗生活,所以他用诗歌歌唱着他的灵魂。《面朝 大海,春暖花开》正是诗人理想追求的体现。从思想上来看,海子向往世俗平淡的幸福,但是他又不愿坠入世俗,他固守着自己的精神家园。这种矛盾的思想增加了 这首诗的思想厚度,也增加了学生理解的难度;从诗歌艺术上来说,这首诗的语言质朴、纯真,意象单纯,明净,这也是海子诗歌中最温暖的诗作。不过,在纯朴、 欢快的背后,却又有挥之不去悲凉感。尘世的幸福与海子无关,诗人最后还是摆脱不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两个月后,他选择在卧轨自杀。教学《面朝大海,春暖花 开》时,要让学生了解诗人思想的复杂性,体会诗人的精神追求。同时又要让学生明白生命的宝贵,“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树立正确的生死观,从而相信命运,热爱生活。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鲁人版高二教学设计
面朝大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教案教学设计
下一篇: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