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杂文参考
》
教师随笔
阅读:70122
标签:
教师随笔
名句解读
广东汕尾市林伟华中学 雷太平编写
一句名句,就是一扇哲理的窗户,一位良师益友。多读一些名句吧!读一句名句,就等于认识与摘取了一朵生活浪花。积累与读懂得越多,就越能让你仿佛走进了一个永不枯竭而充满智慧与希望的生命的海洋。对名句的认识和理解,不仅能知道它自身的涵义,更懂得它能给予我们“真•善•美”的启发和优秀文化的积淀,那就是解读!
(一)中国古代名句
[先秦名句]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解读]爱人的人别人总是爱他,尊敬别的人别人总是尊敬他。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往往会用同样的态度对待你。要想受人敬爱,必须敬爱他人。恒:常常。
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左传·隐公三年》
[解读]喜欢子女,应该用道义去教导他,不要让他走上邪路。这是春秋时期卫国大夫石碏(què)劝谏卫庄公的话,卫庄公不听劝谏,他的宠子公子州吁终于招致杀身之祸。溺爱,会使子女走上邪路。弗,不。纳:入,使入。
不吹毛而求小疵。——《韩非子·大体》
[解读]不要去挑剔别人的小毛病。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喜欢挑剔别人的小毛病就是自己的大缺点。求:找寻。疵:毛病。
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
[解读]不将对甲的怒气转到乙的头上,也不重犯同一种过失。许多人对自己的过失并不引起注意,甚至习以为常,若能像颜回那样该多好啊!迁怒:转移怒气。贰:再,重。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离娄上》
[解读]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画出矩形和圆形来。我们的生活,办事情,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规章制度,否则,各行其是,准会乱了套。规矩:规和矩,校正圆形和方形的两种工具,比喻标准,法度。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牧民》
[解读]粮仓充实,百姓才懂得礼节制度;衣食丰足,百姓才知道荣誉耻辱。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治理国家的人,首先要考虑老百姓的生活。廪(lǐn):粮仓。实:充实。
差若毫厘,谬以千里。——《礼记·经解》
[解读]事情开始时有很小的差错,若不及时纠正,最后就会造成大的错误。万事开头难,开头必须谨慎;搞科学研究必须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否则就会造成重大损失。毫厘:为计量小单位,形容极少或极小。缪(miù):错误。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战国·楚·屈原《卜居》
[解读]尺虽比寸长,但和更长的东西相比,就显得短,寸虽比尺短,但和更短的东西相比,就显得长;事物总有它的不足之处,智者也总有不明智的地方。人或事物各有长处和短处,不应求全责备,而应扬长避短。
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解读]面临着仁义,就是老师,也不必同他谦让。这句话与“我爱我的老师,我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语)的意思有些类似。阐发仁义,捍卫真理,伸张正义等应该做的事,要积极主动地去做,绝不能推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下》
[解读]拥有真理,合乎正义的就能得到更多人的帮助,违背真理、非正义的就很少得到帮助。它告诉我们,真理和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
[解读]如果只是独自一个人学习而没有朋友一起讨论,就会孤陋寡闻。事实证明, 学习伙伴有益于学习的进步。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解读]富贵不能使他的心惑乱,贫贱不能使他改变节操,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只有做到了这三点才可以称得上是大丈夫。孟子的这句话历代相传,激励了无数的中华儿女。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十月之交》
[解读]高地变成山谷,深谷变成山陵。据科学推测,喜马拉雅山这个地方在七千万年以前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沧海变桑田,比喻世事多变。也比喻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总是向它相反的方面转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解读]工匠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须事先磨快工具。由此可知,一个人要胜任工作,必须首先学好本领。今日读好书,来日才能大展鸿图。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
[解读]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这句话说的是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严格要求自己,进步就快;宽容别人,就会远离怨恨。躬自:自己。“厚”后省略了一个“责”字。责:责备,要求。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
[解读]如果天天洗涤能使面容清洁新鲜,那就每天都要洗涤干净,保持清洁、新鲜,而且要日日都保持下去。这句名言是商朝开国贤君汤刻在盘子上的铭文,叫“汤盘铭”。刻在洗涤的盘子上,天天可以看到,起警告、提醒、勉励的作用。这里借指要让自己的道德修养、精神面貌永远是新鲜而清洁的。日新:这里指在道德上日日更新。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
[解读]木料经过木工用墨线(木工用具)划直线加工以后,就变直了;金属物品在磨刀石上磨砺后,就能锋利。 这两个比喻用来说明人经过学习磨练,自我反省,就会变得聪慧明智,不犯错误,也越来越坚强。砺(lì):磨刀石。
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礼记·大学》
[解读]对你所喜欢的人,要知道他的缺点,不可偏袒;对你所厌恶的人,要知道他的优点,不可抹杀。我们评价一个人要客观公正,不要感情用事,不要因为自己的好、恶而产生偏见。
好(hào):喜爱。前“恶”(è):缺陷和丑恶。后“恶”(wù):讨厌,憎恨。
展开全文阅读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
[解读]灾祸啊依存着幸福,幸福啊潜伏着灾祸。它告诉我们,祸福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要居安思危,若身处逆境,也不要灰心丧气。兮(xī):语气词,相当于“啊”。
倚(yǐ):倚靠。伏:潜伏,隐藏。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解读]自己不喜欢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饥寒是自己不喜欢的,不要把它强加给别人;耻辱是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把它强加给别人。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从自己的利与害想到对别人的利与害,多替别人着想,这是终生应该奉行的原则。欲:想,希望。勿(wù):不要。施:加,给。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解读]见到贤人,就应该想着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人,便应该自己反省,(有没有同他类似的毛病。)对不如自己的人喜欢讥笑﹑轻视,因而沾沾自喜;对比自己强的人喜欢贬低,甚至嫉妒﹑畏惧退缩,害怕与他们交往:这都是不正确的态度。思齐:想着要追上,看齐。内自省:自己在内心里省察﹑检查。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解读]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却恰好相反。成人之美,积善成德,便成为君子;成人之恶,积怨日多,便是小人。君子受人尊敬,小人遭人唾骂。君子:人格高尚的人。小人:指人格卑鄙的人。反是:和这相反。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解读]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君子襟怀坦白,安贫乐业,与人为善,知足常乐,所以能坦荡荡。小人欲念太多,患得患失,忧心忡忡,怨天尤人,局促不安,所以常心怀戚戚。坦荡荡:心胸开阔,自由自在的样子。戚戚:忧惧不安的样子。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
[解读]君子一生中有三件事情应该警惕戒备:年轻的时候,正在长筋骨,气血尚未定型,在男女问题上必须警戒;到了壮年时期,身强力不亏,精力旺盛,要警戒无原则的纠纷和争斗;到了老年,体力和精力都差了,要警戒贪得无厌。这句话对于青少年来说,提出了早恋会影响身心健康的问题。在今天看来,孔子的“戒色、戒斗、戒得”的说法,对我们仍有教育意义。
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礼记·表记》
[解读]君子交朋友平淡如水,小人交朋友像甜酒那样(浓烈甜蜜)。君子之交,彼此没有图名求利﹑互相利用,所以显得平淡自然,因而能够长久;小人之交,彼此都怀有获利之心﹑利用之意,所以免不了虚情假意,矫揉造作,甜言蜜语,因而难以持久。接:接触,交往。 醴(lǐ):甜酒。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曲礼上》
[解读]礼节重在相互往来:有往无来,不符合礼节;有来无往,也不符合礼节。在人际交往中,人们之间应平等相待,互助互济。尚:重在。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尽数》
[解读]流动的水不会腐臭,常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虫蛀蚀。比喻经常运动的事物不易受到侵蚀,可以保持很久不变坏。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动”的重大意义:生命在于运动,脑筋在于开动,人才也需要流动,宇宙间万事万物都在运动,没有运动就没有世界。腐:腐臭。户枢(shū):门的转轴。蠹(dù):蛀蚀。
满招损,谦受益。——《书·大禹谟》
[解读]骄傲自满必然招致损失,谦虚谨慎就会获得好处。历史上的许多事实证明了这句名言的正确。唐太宗能虚心听取臣下的意见,国家治理得很好,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但到了晚年,骄傲自满起来,在攻打高丽(朝鲜)时惨遭失败。唐玄宗刚登基做皇帝的日子里也算英明,在政治、经济方面取得成绩后就骄傲起来,导致了“安史之乱”,唐朝从此衰落。
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解读]做事勤快敏捷,说话谨慎。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要多做实事,少说废话,不乱说话。敏:勤勉,快速。慎:谨慎,慎重。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第六十四章》
[解读]千里遥远的路程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从头开始,从小到大逐渐积累的。万事开头难,没有个开头就不会有结果。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开始做起。
锲而含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解读]雕刻了一下,就放弃了,就是腐朽的木头也刻它不断;如果刻个不停,即使是金石也可以雕刻成功。这个比喻意在说明学习、做事情,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就;浅尝辄止,将会一无所成。锲(qiè)、镂(lòu):雕刻。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解读]一个人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该怎么办了。 孔子认为,一个人不讲信用就寸步难行。在今天看来,一个企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如此。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也要守规则,讲诚信,才能在竞争中得到发展。
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下》
[解读]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圣人。孟子认为,一个普通人如果要成为尧,成为舜,成为贤,成为圣,关键是要去“做”,若能事事处处都按照尧舜的思想、言行去做,自己不也就成为尧舜了么?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若能为自己树立一个好榜样,并按照榜样的思想、言行去做,自己也就可以迅速成长了。尧舜:上古时代的国君唐尧和虞舜。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解读]哪个人没有过错呢?有了过错能够改正,这就是最大的好事啊!春秋时晋国的国君晋灵公是个暴君。有一次,厨师煮的熊掌不够熟,他就下令把厨师杀掉了。大臣士季进宫劝谏他,话未出口,晋灵公就说:“我知道错了,今后一定改正。”其实,他的话把重点落在前一句,只是想用这个话堵住士季的口,并不是真想改正错误。士季便说:“~,~,~。”士季的话把重点落在一个“改”字,知错必改,坏事也就变成了好事。莫大焉: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了。
人一能之,己百能之;人十能之,己千能之。——《礼记·中庸》
[解读](如果自己不如别人聪明,那么)别人花一分力气就能学好的,自己就花百分的力气学好它;人家花十分的力气能学好的,自己就花千分的力气学好它。这句话说明人要自强,不甘落后。有了自强的心态,必然会勤奋,“勤能补拙”,原本不够聪明的人也会聪明起来了。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解读]像切,像磋,像琢,像磨。切磋琢磨(qiē cuō zhuó mó):本来指把骨头、象牙、玉石、石头等加工制成器物。后来引申为学问上的研究、探讨。指共同研究学习,互相取长补短。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
[解读]三个人同路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当我的师长的人。人人都有相对的技能和特长,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只要虚心向别人学习,一定能找到可以教自己的老师。
三思而后行。——《论语·公冶长》
[解读]经过反复考虑然后才采取行动。这话适用于莽撞行事的人。三:多次。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解读] 人可以在忧思祸患中成长,也可以在安逸享乐中灭亡。艰苦的环境能锻炼人,能使人更坚强地生存发展;安乐的生活容易腐蚀人,使人颓废乃至灭亡。
展开余文
生有益于人,死不害于人。——《礼记·檀弓上》
[解读]人生在世应当做—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即使死了也不当害人的“鬼”。
胜而不骄,败而不怨。——《商君书·战法》
[解读]打了胜仗不骄傲,打了败仗不埋怨。打了胜仗不骄傲,是因为胜利来自战术的高明,不值得自己骄傲;打了败仗不抱怨,是因为知道了自己失误的地方,不能再怨人尤天。不骄、不怨,有利于继续战斗。
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杂下》
[解读]伟大人物考虑问题,难免有疏漏的地方;愚昧人经过周密思考,也可能想出一点有益的意见。契诃夫说过,大狗叫,小狗也叫,小狗不应因大狗的存在而不敢叫。愚人不应该因圣人的存在放弃了自己的思考。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修权》
[解读]原文是: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意思是: 作一年的打算,没有比种植谷物更恰当的;作十年的打算,没有有比培植果木更恰当的;作终身的打算,没有比培育人才更恰当的。换一种说法就是: 种植一次而有—次的收获,这是谷物;培植一次而有十次的收获,这是果木,培育一次而有百次的收获,这是人才。这句话告诉我们:如果能精心地培育人才,巧妙如神地使用人才,那么,从事大业就能得心应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培养人才是中华民族腾飞必经的门径。培养人才是长远之计,培养人才也是不容易的。树:种植,培育。木:树木。人:人才。
食不语,寝不言。——《论语·乡党》
[解读]吃饭的时候不交谈,睡觉的时候不说话。《论语》中记载孔子的生活习惯和养生之道的文字很多,这一条就很值得我们学习。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解读]读书人须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因为他对社会责任重大,要走的路很长。弘毅: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对一个想要有所作为的人来说,远大的抱负、坚强的意志,是缺一不可的。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礼记·学记》
[解读]虽有精美的食物,如果不吃它,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美;虽有很好的道理,不学它,就不知道它的高妙。这句话强调重在实践,重在参与,重在学习,重在汲取。在当今这样的信息时代,资源是非常丰富的,你不去学习就得不到。旨:味美。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论语·子罕》
[解读]天寒地冻,才晓得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在艰苦的环境里才能看出一个人的节操和品格。在艰苦的环境里才能真正考验人。彫:同“凋”,凋零,零落。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解读]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用来琢磨玉器。原指一国的人才,也可以为另一国所用。后来比喻借他人的批评帮助来改正自己的过错,或者比喻拿别人的情况作为借鉴。从读书做学问这方面来讲,学文科的,要读一些自然科学的书;学自然科学的,也要读些人文科学的书。他山:别的山。攻:琢磨。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解读]得天时比不上得地利,得地利比不上得人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事实如此。天时;节气、气候、阴晴寒暑的变化。地利;地理的优势。人和:团结,得人心。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乾》
[解读]天体的运行强健有力,君子应该以它为榜样,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停息。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鸟兽、虫鱼,往往有自己的体会,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行:运行,运转。健:强壮有力。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荡》
[解读]别人送我个桃子,我报答他个李子。对方给我多大好处,我也应该以相应的好处回报他。人与人之间要礼尚往来。投:投掷,在这里是赠送的意思。报:回报,回赠。
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楚策四·庄辛谓楚襄王》
[解读]羊跑了再修补羊圈,还不算晚。原文是: “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末为迟也。”我们知道,事情失败后,及时补救,还不为迟;怕就怕不吸取教训,不采取补救措施。亡:逃跑。牢:牲畜圈。臣:庄辛在楚襄王面前的自称。鄙语:俗话。顾:回头看,回头召唤。
温、良、恭、俭、让。——《论语·学而》
[解读]温和、善良、严肃、节俭、谦逊。孔子每到一个国家,必然听得到那个国家的政事,他就是靠“温、良、恭、俭、让”的美德和态度获得的。这也是我们求知、做人应具备的品格和态度。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解读]坚持做事的人总会成功,不断前行的人总会到达目的地。为、行,就是实际行动。有了实际行动,再难的事情也能办到;没有实际行动,容易的事情也办不成。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
[解读]与其整天坐在那儿苦思冥想,不如花一点时间去学习有收益。学与思本来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只顾某一个方面,就会徒劳无功。须臾:一会儿。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论语·公冶长》
[解读]朽烂的木头,不能雕刻,粪土垒起的墙壁,不能粉刷。比喻不堪造就的人,用不着去培养他。人的智力因素没有多大的差别,但人的情感因素有着很大的差别。孔子有个叫宰予的学生,大白天睡大觉,孔子说,对于宰予这样的人没有什么可责备的。因为他学习态度太差,已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杇(wū):涂饰墙壁用的工具,这里指涂饰、粉刷。
学然后知不足。——《礼记·学记》
[解读]不断的学习,这样以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爱因斯坦曾把自己比作一个大圆圈,把知识浅薄的人比作一个小圆圈。大圆圈外边接触的空白比小圆圈的多,因此,知识越多的人,越能察觉到自己知识的不足。知道自己的不足,越是能努力学习,越是努力学习知识就越丰富。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解读]只是读书,却不动脑筋思考,就会茫然不解;只是空想而不去读书,就会疲惫而无所获。“学”与“思”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只注重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就达不到好的效果。罔(wǎng):迷惑而无所得。殆(dài):疲倦而无所得。
学莫便乎近其人。——《荀子·劝学》
[解读]为学之道,再没有比接近良师更便利的了。一个好教师,胜过万本书。尊师敬师,拜师求学,是求知的捷径。
行百里者半九十。——《战国策·秦策五》
[解读]一百里的路程,走了九十里才算走完一半。这句话比喻事情越到最后阶段越难完成。所以,无论做什么事情,不到最后完成决不可以松气,否则就会功亏一篑,前功尽弃。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解读]说出的话一定要算数,行动起来一定要坚决。一诺千金,敢作敢为,受人尊重;出尔反尔,优柔寡断,遭人鄙弃。果:坚决。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孟子·尽心上》
[解读]仰起头来看看觉得自己对天无愧,低下头去想想觉得自己不愧于别人。做人要光明磊落,问心无愧。君子坦荡荡。仰:仰头。怍(zuò):惭愧。
养心莫善于寡欲。——《孟于.尽心下》
[解读] 饱食伤心,欲多伤心。修养思想,培养高尚的情操,最好的办法是减少私欲。欲:情欲,贪欲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告子上》
[解读]成语“一暴十寒”出自 这句话,原文是:“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意思是:即使有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凉它十天,没有能够长大的。比喻做事一日勤,十日怠,没有恒心,是不会成功的。虽:即使。暴(Pù):通“曝”,晒。寒:冻。
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涯不枯。——《荀子·劝学》
[解读]宝玉藏在山中,连山上的草木也显得滋润;珍珠产在深渊里,连涯岸也显得不干枯。学问、韬略藏于胸中,自然会行为举止不俗,气魄风格不凡。若无内才,即使有漂亮的外表,也只是个凡夫俗子。
欲速则不达。——《论语·子路》
[解读]想要快反而达不到目的。孔子的弟子有一些做官的,孔子教育他们干出政绩不要急于求成。事物发展有它的规律性,学习上也要循序渐进,不打好基础,就想攻克尖端科学,快出成果,也是办不到的。
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解读]早上得知真理,即使晚上死了也值得。 这句话说明了对真理的渴望。“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这首诗,正是表达了这种思想,对自由、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可以使人舍弃生命。
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孙子·谋攻》
[解读]了解自己这方面的情况,也了解敌方的情况的人,打一百次仗也没有危险。这是春秋末期吴国军事家孙武的一句名言,它的适用范围不限于军事方面,只要和他人有关的,无论是竞争还是合作,都有一个知己知彼的问题。殆(dài):危险。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解读]知道的就承认已经知道了,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自作聪明的人总是把无知当已知。最后一个“知”(zhì):聪明。
知子莫若父。——《管子·大匡》
[解读]没有比父亲更了解自己的儿子的了。知:熟悉。莫:没有。若:像。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展开余文
[解读]志士仁人不肯贪生怕死而伤害仁义,他们总是宁可牺牲性命以成全大义的。自古忠臣义士把仁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文天祥就是这样的志士仁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表明了他视死如归,舍身成仁的心迹。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解读]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这是孔子晚年对自己一生学习修养的概括总结,说明他一生从不间断地学习修养,而且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个较大的进步,直至晚年达到最高境界。几千年以来,无数的人都把这段话作为勉励自己的座右铭。而其中的“而立”、“不惑”、“知命”、“耳顺”也分别成了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的代名词而广泛流传。
[汉魏南北朝名句]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解读]时间像江河向东流入大海,一去不复返;人在年轻时不努力学习,年龄大了一事无成,那就只好空留悲伤、后悔。人生积时为日,积日为月,积月为年,看似长久。年少的时候盼望着长大,常觉得日子过得很慢,来日方长。其实,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如果任其蹉跎,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自甘暴弃,终于要后悔也来不及。
百闻不如一见。——汉·班固《汉书·赵充国传》
[解读]听得再多,不如亲眼看到一次。指看到的比听到的要可靠些。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曹植《七步诗》)
[解读](豆萁与豆)本来都是豆根所生,(豆萁燃烧着)煎熬豆子,为什么这么紧急?比喻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违背天理,为常情所不容。告诫人们不要做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据《世说新语·文学》中说,曹丕做了皇帝以后,对才华横溢的胞弟曹植一直心怀嫉恨,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成一首诗,如不做到,就将处死。曹植未走完七步,便作成了一首诗,后人称为《七步诗》。广泛流传的四句是:“煮豆然豆萁,豆在釜中泣。~,~。”萁(qí):指豆茎。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晋·傅玄《傅子·口铭》
[解读]病是从口里吃进去的,祸是从口里说出来的。这句话告诫人们说话要谨慎,说话不注意会招来祸害。处世戒多言,言多必有失。傅玄:(217——278)西晋哲学家,文学家。著有《傅子》、《傅玄集》。明朝时有人把他的作品收集编成《傅鶉觚集》。口铭:关于口的座右铭。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
[解读]不进入老虎洞,就捉不到小老虎。比喻不亲身进入险境,就不能取得重大成功。也指不经实践就难以获得真知。不:亦作“焉”。
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汉·无名氏《古诗·甘瓜抱苦蒂》
[解读]瓜是甜的,却有个苦的瓜蒂,枣是漂亮的,却长在荆棘上。比喻世上万物难以样样都好 。
孤犊触乳,骄子骂母。——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仇览传》
[解读]一胎只生一个的牛仔子,吃奶时用力冲撞母牛的奶,娇宠坏了的孩子会骂父母。小牛吃奶时用力冲撞母牛的奶,是为了汲取奶汁,并无故意顶撞母亲的意思,由此联想到骄子对父母的顶撞,说明了对独生子过于溺爱,那只会助长其骄恣,结果反受其害的道理。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乐府诗集·君子行》
[解读]经过瓜田时,不要弯腰提鞋子;走在李树下面,不要举手整理帽子,免得别人怀疑你偷瓜摘李子。借以说明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避开容易发生嫌疑的地方。《北史·袁聿脩传》:“瓜田季下,古人所慎。愿得此心,不贻厚责”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国而忘家,公而忘私。——汉·班固《汉书·贾谊传》
[解读]为了祖国利益忘记了自己的小家,为了公众的利益忘了个人的利益。大禹治水,工作很忙,三次路过家门口都没有进去看一看,被传为佳话。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好榜样。
过犹不及,有余犹不足也。——汉·贾谊《新书·容经》
[解读]凡事做过了头,就像做得不够一样,做过了头和不足都是不好的。凡事都需要掌握分寸,真理再往前跨一小步,就会变成谬误。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无名氏《古诗·行行重行行》
[解读]北方的马依恋北风,南方的鸟巢于向南的树枝。比喻人很难忘记故土。胡:我国古代西北部少数民族的统称。越:百越,我国古代对南部和东南部各民族的统称。
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
[解读]积累千千万万的家产,比不上学会一种小小的技艺。这句话说明一个人不能靠家里的财产过日子,而应该学会一些技能,掌握谋生的手段,能够自食其力,这样才靠得住。今天,我们讲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其中的学会生活是最起码的。薄技:微小的技能,常用来谦称自己的技艺。
记人之善,忘人之过。——晋·陈寿《三国志·蜀书·秦宓传》
[解读]应该记住别人的好的方面,忘掉别人的过错。现实生活中,不少的人容易记住别人的过错,记住别人对自己不好的地方;而容易忘掉别人的好的方面,忘掉别人对自己的恩德。
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解读]真诚之心所到的地方,就算是坚如金石的东西,也要被打开。愚公移山,感动了玉帝;程门立雪,感动了老师;韦唯唱的一曲《爱的奉献》,感动了无数的中国人。程门立雪:指尊师重道。程:程颐,宋朝著名的学者。他本不愿收徒弟,一次,被两位站立在雪中苦苦等待的求学者所感动而答应受他们为徒。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解读]以静来修养自己的身心,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美德。学习、做学问,一定要静下心来,闻一多先生研究学问,目不窥园,离不开一个静字;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教学生练气功,就是要让学生能入静。入静则能放松,放松则能思考。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切美德都由节俭而来。一个人生活奢侈,挥霍无度,还能谈得上对他人、对社会有什么好处吗?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晋·傅玄《傅鹑觚集·太子少傅箴 》
[解读]靠近朱砂的就会变红,靠近墨汁的就会变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环境可以影响、改变人的习性。交一个坏朋友,自己也不知不觉地跟着变坏。所以古人注重居家必须选择好的邻居,交游必须选择有德之士,这就是为了防止邪僻之气,而接近正直之人啊!朱:朱砂,红色的颜料。
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
[解读]不辞劳苦的献出自己的毕生精力,直到死才停止。后人评诸葛亮的《出师表》为至忠之文,李密的《陈情表》为至孝之文。“忠”、“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鞠躬:恭敬、谨慎。尽力:后人引用时引成“尽瘁”,竭尽劳苦的意思。已(yǐ):停止。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魏·曹植《白马篇》
[解读]为了挽救国家的危难,投身于锋利的刀刃中,把死亡看作如同回家一样。捐躯:牺牲生命。《白马篇》是乐府歌辞,诗题又作《游侠篇》,诗中塑造了一个武艺精熟爱国壮士形象,歌颂了他的为国献身,誓死如归的高尚精神,寄托了诗人为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汉·刘向《说苑·正谏》
[解读]良药吃起来苦口却有利于治病,忠直的话语听起来有些不顺耳却有利于办事情。
前一句是喻体,本意落在后一句。从听话的一方来看,要学会辨别说话人的动机,仔细考虑他说的话是否有利于事情的成功,而不是看人家的话是否中听。从进言的一方来看,尽管是忠言,也还是要考虑对方是否能够接受,要尽量提高自己说话的技巧。逆耳:不顺耳,不中听。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解读]站在水边看见鱼,心里想得到鱼,不如回去织了网来捕捉更为现实。这句话的本意是说,治理国家不能空想而应有实际行动。由此可知,光喜爱、羡慕美好的东西是没用的,只有付出艰辛的劳动才有成果。结:织。
毛羽未成,不可以高飞。——汉·司马迁《史记·苏秦列传》
[解读]羽毛未长成的鸟,不能够飞得高远。喻指国家的实力不强大就不可以征服四方。也常用来比喻人的学识修养不够,不可以担当起重任。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共雷。——汉·王充《论衡·雷虚》
[解读]相隔千里所刮的风不一样,百里内所响的雷声也不相同。比喻地方不同,风俗各异。我们不要讥笑异地的风俗,最好是入乡随俗。
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汉·刘向《战国策·赵策一》
[解读]牢记前人的教训,以后做事情就可从中取得教训了。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牛顿说过,我之所以比前人站得高一点,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师:借鉴,教训。
巧伪不如拙诚。——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
[解读]伪装再巧妙,也比不上笨拙的诚实。假,往往与丑、恶联系在一起;真,往往与善、美联系在一起。考试舞弊,哪怕考的分数再高,也比不上真实的成绩,这里面蕴含了一个基本的美学原理。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解读]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就是前汉兴隆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就是后汉衰败的原因。用人的原则应是任人唯贤,任人唯亲小人就会蜂拥而至。亲;亲近。远:疏远。兴隆:兴旺。倾颓:衰败。
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 ——晋·刘义庆《世说新语·自新》
[解读]一个人只怕不能立定志向,又何必担忧美名得不到显扬呢? 立志是成就事业的基础,有志者,事竟成。有志不在年高。令:美好。彰:显扬。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解读]每个人都难免一死,但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连一根鸿毛的价值也不如。死,是自然规律,不可抗拒,但如何对待死却是每个人都应认真对待的严肃的问题。有人受到一点小委屈,或是被老师、家长批评了几句,就以死相威胁,值得吗?固:本来。或:有的人。
塞翁失马,安知非福。——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
[解读]有个住在边塞的老人的马丢了,你怎么知道这就不是好事呢? 塞翁失马:比喻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变为好事。一个人遭到暂时的挫折、或身处逆境时,不应灰心丧气。塞(sài):边塞。翁:老人。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三国·魏·曹操《短歌行》
[解读]山不厌烦高耸,土石越多越好;海不厌烦深,水量越多越好。这个比喻表达了曹操为了实现统一大业,求贤若渴的心情。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汉·班固《汉书·东方朔传》
[解读]水太清净了,没有鱼能够生存;人过于苛察,对别人求全责备,就不会有朋友。徒:追随者,朋友。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王朗传附王肃》裴松之注引《魏略》
[解读]书读上百遍,书中的意思自然能心领神会。见:同“现”,出现,显露。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汉·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
[导读]桃李有着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实,它不必向人打招呼,人们也会在树底下走来走去,欣赏它的花朵和果实,以至于走成一条路。比喻实至名归,人应注重实际,不要图虚名。
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唐·房玄龄等《晋书·陶潜传》
[解读]我不能为那微薄的官俸弯腰行礼,侍奉乡里的小人。陶渊明做彭泽县令时,郡里派督邮(官名)前来巡视,县里熟悉官场规矩的小官吏说,上司来巡视,县令应穿戴整齐地去拜见长官。陶渊明叹息说“~,~!”于是留下官印,离开县衙,回家种田,过起了隐居生活。五斗米:指微薄的官俸。折腰:弯腰腰行礼。拳拳;奉持之貌。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晋·陈寿《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解读]不要认为小小的坏事,做了也没关系;也不要认为小小的好事,做了也没用。这是刘备临终前告诫儿子刘禅的话。人的修养,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问题,量的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会产生质变。小恶做多了,便成大恶;小善积多了,便成大善。勿:不要。
物盛而衰,乐极则悲。——汉·刘安《淮南子·道应训》。
[解读]事物发展到极点就转向衰败,欢乐之极就转向悲哀。人逢喜事精神爽,但不可得意忘形,乐极生悲,好事变坏事。
小时了了,大来必佳。——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解读]小时候聪明的人,长大以后不见得就有出息。聪明和有出息不能划等号,生性聪明而没有勤奋努力,也不可能做出成绩来。了了:聪明。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晋·陶渊明《读<山梅经>》
[解读]刑天挥舞着盾牌和大斧,它勇猛的斗志永远不衰。赞扬刑天的勇猛,表现出陶渊明隐士性格的另一个方面——鲁迅称之为“金刚怒目”,即对当时现实的极为不满。刑天:神兽。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汉·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解读]那小麻雀怎么能够知道天鹅的志向呢? 比喻胸无大志的人,不会理解志士的胸襟。安:怎能。
要得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汉·班固《汉书·贾邹枚路传》
[解读]除非自己不做坏事,做了坏事必定会有人知道。古人云:“万事劝人休瞒昧,举头三尺有神明。”这里引用这句话不是宣扬封建迷信,而是警戒世人莫做亏心事。
一目之罗,不可以得鸟。——汉·刘安《淮南子·说林训》
[解读]一个网眼的罗网是捕不到鸟的。比喻对贤人无礼,得不到贤者的支持,个人再能干也将一事无成。这句话也可以用在学习、考试方面,如果不多学点东西,只想抓几道题目碰运气,是不会有好成绩的。目:网眼。罗:网。
有志者,事竟成。——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耿弇传》
[解读]有坚定地志向的人,事情终究会成功。有志者会去拼搏,有拼搏终究会有成功。竟:终于。
志当存高远。——三国·蜀·诸葛亮《诫外甥书》
[解读]一个人应当有远大的志向。“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挥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高尔基《论文学》) 志:志向。存:怀抱。高远:指壮志。
[唐五代名句]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解读]怎么能够低眉弯腰去侍奉达官贵人,使我不能欢笑开颜?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风格豪放,字字金玉,对名山仙境的向往,是出之于对权贵的抗争,唱出了被压抑的怀才不遇之士的心声,是对封建统治者的蔑视。阿谀奉承,会丧失自己的人格。安:怎么。摧眉:即低眉。折腰:弯腰。事:侍奉。 开心颜:开心和开颜。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唐·社甫《戏为六绝句》
[解读]不论今人、古人,清词、丽句,有长处就要学习借鉴。杜甫的文学主张是,不能一味推崇古人,一概否定今人。对今人不应妄加菲薄,对古人也要有所继承,六朝时的“清词丽句”也有可取之处,不能废而不讲。今人:指庾信、初唐四杰等离当时较近的作家。 为邻:引为同调之意。
不须浪饮丁都护,世上英雄本无主。——唐·李贺《浩歌》
[解读]不要在乐曲伴奏下喝得烂醉,麻醉自己;世上的英雄并不固定于一定的人,只要振作起来,发奋有为,每人都可成为英雄。诗句含有劝诫之意,劝人戒己,又带愤激之情。丁都护:即丁督护。一种哀怨的乐曲名,这里指劝酒歌曲。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解读]在沉船旁边又有千万只船驶过,枯树前面又有千万棵绿树在茁壮成长。唐敬宗宝历二年(公元826年),刘禹锡和白居易在扬州相遇。白居易在筵席上写诗赠刘禹锡,为刘禹锡被贬二十三年鸣不平,刘禹锡写诗作答。虽然也感叹自己遭遇不幸,埋没一生,自比“沉舟”、“病树”;但又相当达观,看到的是千帆竞发,万木争春,自己并不感到颓唐。诗句形象生动,比喻新颖,包含着一种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至今仍被人常用来说明没落的事物,就由它没落吧;新生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千帆过:船只来来往往很多。万木春:万木生机勃勃,欣欣向荣。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
[解读] 这两句是用春蚕到死吐丝方尽和蜡烛燃尽泪才流干,比喻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无穷无尽的别恨和思念。两句诗既是诗人爱情心理的写照,又是诗人人生态度的象征。现在常用来表示坚贞的爱情。“春蚕”一句常借用来形容对事业无限忠诚的献身精神。蜡炬:蜡烛。 泪:指蜡烛燃烧时滴下的脂油。借喻眼泪。
大海从鱼跃,长空任乌飞。——唐(僧)玄览
[解读] 这两句是佛门用来比喻人应心胸开阔,无拘无束,有一种超尘世的精神境界。现在常说“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西游记》第八十三回),用来形容英雄有用武之地,在广阔天地里,大显身手,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或者比喻议论没有中心,漫无边际。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唐·李白《上李邕》
[解读]大鹏鸟一日随风飞起,乘旋风直上九万里的高空。诗人以大鹏自比,自视很高,夸张抒写,构成波澜壮阔的气势,烘托出诗人宏伟的豪情壮志。现在用来比喻抱负远大,待时机到来,将不断进取,施展才能。大鹏:传说中的大鸟。扶摇:由下而上的旋风。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唐·王维《使至塞上》
[解读]苍茫的沙漠中,升起一缕孤单的狼烟,直立而上;长长的黄河上,映照着将落的太阳,又红又圆。诗句将塞外奇特的风光,写得开阔鲜明,气势雄浑,如在眼前。“直”、“圆”二字传神,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巧妙地表现了诗人的亲切感受。诗人把自己只身赴边的孤寂的情绪溶化在自然景观的描绘中。近代王国维称这两句诗为“千古壮观”的名句。大漠:沙漠。 孤烟:指狼烟。烧狼粪的烟,直上而且不散开,容易看得见,古代用来做军事报警。直:孤烟高而不散的样子。长河:指黄河。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唐·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解读]柳絮发狂似地任凭狂风卷着在天空中飞来飞去,桃花轻飘飘地落在江河里随着水波荡漾漂流。这两句诗写暮春景象,现在借用来比喻品德低下,看风使舵,投机取巧,随波逐流的人。颠狂、轻薄:指轻佻、浮薄、不庄重。柳絮、桃花:指无才无能的庸人和阴谋弄权的小人。仇兆鳌说:“颠狂轻薄,是借人比物,亦是托物讽人。”(《杜诗详注》)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解读]只要读书很多,胸罗万卷,下笔时就得心应手,像有神助一般自如。这两句是说,多读书,有渊博的知识修养,对于写好诗、造就学业有重要作用。破:尽、遍。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唐·韩愈《原毁》
[解读]古代的君子,他们要求自己既严格又全面,对别人的要求既宽容又平易。对自己的要求严格而全面,就不会懈怠;对别人的要求宽容而平易,别人就乐意同他交好。责:要求 。以:而。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社少府之任蜀州》
[解读] 只要我能得到一位知己,即使天各一方,两心相通,也会亲近得如邻居一样。
这两句咏友情可贵,知己难得,意境开阔,格调高朗,是广为传诵的千古名句。海内:四海之内,天下。 天涯:天边。极言离别之远。 比邻:近邻、邻居或相邻而居。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解读] 清晨江上行舟,当残夜未全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这两句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的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海日生于残夜而驱走寒夜,江春闯入旧年而送走旧年,给人以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历来为脍炙人口、“形容景物,妙绝千古”(明·胡应麟语)的名句。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三面临江。
好事尽从难处得,少年无向易中轻。——唐·李咸用《送谭孝廉赴举》
[解读]好事都是从艰难处得来的,所以年轻人不要去贪图那轻而易举事情。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得不怕困难,迎难而上,不要少年自负,妄想轻易取得成功。劝诫之言,含有一定哲理。
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唐·孙光宪《琐言引古语》
[解读]好事或者一个人做了好事,往往得不到传播;坏事、恶事,或一个人做了坏事、恶事,往往不胫而走,很快传播出去,满城风雨,甚至传之千里。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劝学》
[解读]如果年轻时不知道趁早勤奋学习,年纪大了学业无成,就会后悔读书太晚。全诗为:“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社秋娘《金缕衣》
[解读]花开时正须折取,等到花谢只剩空枝时,要再想折取已来不及了。比喻少年时正应奋发有为,到了老年再回想少年还有什么用呢? 全诗为:“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社甫《望岳》
[解读]这两句是诗人由望山而联想到登山。此时,他身在山下,心在山上,神游绝顶,想象登上顶峰以后,俯视众多的山峰,都会显得矮小。诗句反映了诗人那种雄伟的气魄、远大的志向、崇高的理想、开阔的胸襟和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现在用来比喻当我们获得新的、更大的成就时,再看已过去或他人的某些成就时,就觉得微不足道了。也用来形容站得高才能望得远,勇攀高峰,不断进取。凌:升,指登上。会当:应当,将要、一定要。岳:这里指东岳泰山。
火不热贞玉,蝇不点清冰。——唐·白居易《反白头吟》
[解读] 火烧不热坚贞的玉石,清明透亮的坚冰不会被苍蝇弄污。比喻品行端正的仁人志士,能经得起艰难困苦等考验。明志之言,足供借鉴。贞玉:坚美的玉石。
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唐·孟郊《赠崔纯亮》
[解读] 镜虽破,其光不改,兰虽死,其香不变。喻指友情深挚,坚贞不渝。亦可喻指高洁自持,矢志不改的情操。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解读] 平原上长满了茂盛的野草,每年一度秋枯春荣。无情的野火哪能烧尽,温暖的春风又使它发芽滋生。前两句写出了野草一枯一荣的自然规律,后两句写出野草绵延繁荣的具体形象,热情赞颂了野草虽备受摧残,但枯后复荣,顽强坚韧的生命力。现常比喻革命的力量是阻挡不住,扼杀不了的。此诗是白居易十六岁时作。传说后来他从江南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谒见老诗人、著作郎顾况。顾况看到他姓白名居易,就说:“长安物贵,居大不易。”接着看诗卷第一篇《赋得古原草送别》,读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就说:“有句如此,居亦何难,老夫前言戏之耳。”因此替他宣传,称道他的才能,于是白居易名声大振。离离:形容春草茂密繁盛的样子。 枯荣:一年一度,秋枯春荣。枯,枯死,荣,茂盛。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唐·白居易《琵琶行》
[解读]这两句是说,琵琶女有娴熟的技艺,有绝世的姿容,却有悲凉的身世。在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中不想见人,“千呼万唤”她才肯“出来”,并不是她在拿身份、摆架子,是由于有一肚子天涯沦落之恨,不便明说,也不愿见人。诗人正是抓住这一点,逼真地描绘了她出场之态,用肖像画的手法,表现琵琶女的难言之痛。始:才。犹:还。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浪淘沙词九首》其九
[解读]全诗为:“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意思是,不要说流言蜚语如同急浪一样深得使人无法脱身,不要说被贬谪的人好像泥沙一样永远下沉。淘金要千遍万遍的过滤,虽然辛苦,但只有淘尽了泥沙,才会露出闪亮的黄金。诗人屡遭贬谪,历尽坎坷,但斗志不衰,精神乐观,胸怀旷达,气概豪迈,在边远的贬所虽然经了千辛万苦,到最后终能显示出自己不是无用的废沙,而是光亮的黄金。诗句通过具体形象的比喻,概括了从自我经历获得的深刻感受,坚信被谗言所害的人,终有一天会真相大白,洗清罪名。后两句也可以用来比喻做学问要精心筛选,去其糟粕,才能取其精华。淘、漉(lù):过滤。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唐·李白《经离乱后天恩流夜郎亿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解读] 像那刚出清水的芙蓉花,质朴明媚,毫无雕琢装饰。喻指文学作品要像芙蓉出水那样自然清新。这两句诗赞美韦太守的文章自然清新,也表示了自己对诗歌的见解,主张纯美自然——这是李白推崇追求的文章风格,反对装饰雕琢。李白自己的作品也正是如此,后人经常引用这两句评价李白的作品。雕饰:指文章雕琢。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唐·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解读]请你问问那奔腾向东的流水,它和离情别意比较究竟谁长谁短呢?诗句表现了对送别的朋友们的深厚友谊,以含蓄的笔法,写悠然无尽的情意。别意:离别的情意。之:指东流水。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唐·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解读]要想树木长得高大,应当使它的根部长得稳固,要想让泉水永远畅流,必须疏通它的源头。青少年要想将来大有作为,必须先打好基础。
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不免为下。——《唐太宗纪》
[解读]效法上等的,结果仅得到中等的;效法中等的,结果难免只得到下等的。现在,有不少的同学把读优秀作文选当作好写作文的捷径,而忽视了阅读优秀名作,免不了只能写出些下等的东西来。取法:效法。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唐·刘禹锡《陋室铭》
[解读]山不在于高大,只要有神仙就会出名。现在用以说明决定处所声名的,不在处所本身,而是看那里有没有出类拔萃的人物。
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唐·李贺《致酒行》
[解读]少年人应有凌云壮志,去做志气远大、本领高强的人,不能因暂时的挫折而一蹶不振,老是唉声叹气,那是谁也不会来怜惜你的。这两句诗言情激越,颇有感人之力,有积极的思想色彩。心事:志向、理想。 拿云:比喻志气远大,本领高强。坐:徒然,空。幽寒:处境困难。 呜呃:唉声叹气。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唐·杜荀鹤《题弟侄书堂》
[解读]原诗是一首七律。这两句是告诫弟侄——少年时期辛苦学习,将为一生的事业扎下根基,切莫有丝毫懒惰,不要浪费了大好光阴。诗句是对后人的劝勉,情味恳直,旨意深切。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唐·杜甫《前出塞》九首之六
[解读] 射人就要先射他的马,擒贼就要先擒他的王。这两句诗是说作战要先除敌之首恶。马易射,马倒,人不降则毙,王擒,敌不败则溃。似谣似谚,颇富韵致,饶有理趣。两个“先”字,开人胸臆,提出了对敌要有方略,智勇并用。这两句也用来比喻做事情要抓住关键,处理问题要抓住主要矛盾。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唐·李商隐《无题》
[解读]我虽然没有生长凤凰那样的双翼,不能飞越楼台和你相会,但我们的心却像灵犀一样彼此相通。后形容彼此心心相印。比喻新奇、贴切,足见诗人抒写心灵感受的才力。灵犀:古代传说犀牛是灵异之兽,角上有条白纹,用来通晓彼此的心灵。
生儿不用多,了事一个足。——《全唐诗·织补遗》卷二
[解读]生育儿女不必求多,—个能管用的也就够了。过去常说“多子多福”,其实,多子未必就是福,少生优育才享清福。了事:能够管用。
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唐·白居易《与元九书》
[解读]诗这个东西,感情是它的根本,语言是它的苗叶,声音是它的花朵,思想是它的果实。这里用树来比喻诗中各要素的地位和作用。华:同“花”。
食不重味,衣不杂采。——唐·魏徵《群书治要·贾子》
[解读]吃的东西花样品种不多,穿的东西没有绣上花纹。形容生活简朴,衣食不求丰富多采。不重(chóng)味:花样不多。不杂采:无花纹。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唐·白居易《放言五首》之三
[解读]要检验是真玉还是假玉,就要用火烧它三天三夜;要辨别是豫章木还是樟木,就要等它长够七年的时间。诗句以“试玉”、“辨材”为例,用形象的语言道出了一条含义深刻的哲理:对事物的判断,有待于时间的证明,人才须长期观察才能认准。材:这里指豫章木、樟木。据说这两种树木要生长到七年才可以分辨清楚。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盂郊《游子吟》
[解读]谁说小草的嫩心可以报答三春阳光的温暖?比喻子女难以报答母亲的情爱于万一。形象贴切,一语双关。后亦用以比喻一个人难以报答祖国的恩情。寸草:小草。心:指小草抽出的嫩心。三春晖:喻指母爱。三春,春季的三个月称三春。晖,太阳光。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唐·黄巢《题菊花》
[解读]有朝一日我成了司春之神,一定告诉菊花,让他和桃花一块儿开放。这两句诗充分表现了农民运动领袖改天换地的豪情壮志。 全诗为: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青帝: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司春之神。报:告诉。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洒》
[解读]前一句表现了对自己才能的高度自信,并非大言不惭,而是积极进取精神的自然流露,这是壮志;后一句显示为了实现抱负,广结有识之士,为朋友慷慨解囊,轻财仗义,挥金如土,这是豪情。诗句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是有用之材,自己应当珍视,不可妄自菲薄。千金散尽:相传李白游梁宋时,曾得数万金,一挥而尽。 将进酒:汉乐府《鼓吹曲·铙歌》曲调,意译即“劝酒歌”。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琵琶行》。
[解读]都是沉沦流落天涯海角的人,今朝相逢即成知音,何必一定要过去曾经相识呢?比喻相似处境的人,容易有共同语言。天涯:天涯海角,比喻极边远的地方。沦落:失意流落,遭逢不幸而飘零。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五代·南唐·李煜《虞美人》
[解读]比喻忧愁没完没了,就像春江潮水,波涛起伏,连绵不尽地向东流去。形象地写出了愁之深沉浩大,汪洋恣肆,无限绵长。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李贺·《致酒行》
[解读]我的魂魄好像迷失在外似的,招不回来;当长夜过去,雄鸡高唱,天下大白的时候,才会有我的出路。比喻自己的政治操守不可改变,纵然穷愁潦倒也不会放弃自己的理想。表现了诗人对政治理想的坚持,对美好未来的憧憬。现在用来比喻坚信光明的未来。迷魂:迷失的魂魄。这里指自己的言行不合时宜。 招不得:招不回来。指自己的理想、主张不会改变。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唐·韩愈《师说》
[解读]无论贵贱,无论老少,只要是有道德学问,就可以做老师了。著名作家贾平凹在《我的老师》一文中说:“我的老师孙涵泊,今年三岁半……”,可见他不以年龄作为择师的标准。
物以稀为贵,情因老更慈。——唐·白居易《小岁日喜谈氏外孙女孩满月诗》
[解读]物品因稀少而珍贵,人到老年,更加疼爱孙辈。以物稀言喜悦,以老慈言亲情。白居易无子,抱外孙女喜不自胜。小岁:古代于冬至后第三个戌日行腊祭,腊祭次日为小岁。后世分别以元日、冬至夜为小岁。
物苦不知足,得陇又望蜀。——唐·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之二十三
[解读]人往往苦于不知足,贪得无厌。如同取得陇地,还想取得蜀地。借以感叹人心不知满足。比喻得寸进尺,贪得无厌。物:指人。陇:指甘肃一带。蜀:指四川一带。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李商隐《乐游原》
[解读]夕阳真是美极了,可惜时近黄昏,夜幕即将降临,美景很快就消逝了。两句诗是诗人感叹唐王朝国势日衰,虽然表面上看起来貌似繁荣,但是好景不长,危机深重,前途不堪设想。诗人将时代没落之感、家国沦亡之痛、身世迟暮之悲,一起融入这黄昏夕照的景物画面中,包蕴深广,感受锐敏,笔触传神,意境浑涵,质朴苍劲,为流传深广的名句。
新篇日日成,不是爱声名。旧句时时改,无妨悦性情。
——唐·自居易《诗解》
[解读]每天都有新的诗作写出,但决不是为了沽名钓誉;经常修改旧句,无妨以此来愉悦性情。表现了诗人创作态度的勤奋、严谨和谦逊。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唐·韩愈《进学解》
[解读]精通学业在于勤奋,学业的荒废由于贪图玩乐;事业的成功在于深思熟虑,事业的失败在于因循随便。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唐·白居易《长恨歌》
[解读]比喻人忠于爱情。比翼鸟:比喻夫妇情感如饴。连理枝:比喻夫妇相亲相爱。比:并列,挨着。饴(yí):饴糖。
[宋辽金名句]
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招贤大师偈》
[解读]原文是:“师示一偈曰:‘百尺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意思是:招贤大师拿出一个偈子,偈子上说:站立在百尺竿头巍然不动,可以说是入了佛门了,但还没有得到佛门的真谛。在百尺竿头上再往上走一步,离开了立足的竿头立身于十方空灵世界,也能平静自如,那才算修成了正果,得到了真谛。百尺竿头须进步,比喻人不要满足于已取得
的成绩,要继续努力,不断进取。学习任何知识都要精益求精。百尺竿头:百尺高的竿子,佛教用以比喻道行修养到极高的境界。十方,佛经称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十方”。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解读]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眼光,只是因为身在最高层。俗话说,艺高人胆大。知识水平高了,一般的问题就难不倒他。人的修养达到了极高的境界,纷繁芜杂的现实也迷糊不了他。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扬子江》
[解读]我的心就好比一块磁铁石,它的一端始终是指着南方。比喻永远忠于君王,报效国家。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引·朱熹小简》:
[解读]人要有所成就,必须刻苦努力,不可放任自流。 原文是:“谚云,‘~,~。’此言虽浅,然实切至之论,千万勉之!”
出淤泥而不染。——宋·周敦颐《爱莲说》
[解读]莲花出自污泥而不沾染污泥,十分洁净。比喻正直的人不为世俗所污,能保持高尚的品德。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解读] 春风拂煦,百草始生,干里江岸,一片新绿;红日西沉,皓月初上,皎皎明月啊,何时照着我返归故乡?王安石先后用过“到、过、入、满”等十来个字,都不满意,最后才选定“绿”字。“绿”字是精心筛选的,极富表现力,把看不见的春风转换成鲜明的视觉形象,写出了春风吹过以后产生的奇妙的效果。绿:使……变绿。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解读]但愿我们身体健康,在相隔千里的土地共同欣赏这个美好的明月。这里包含双方想法一致,感情相通的意思。婵娟:美丽的姿态,指明月。
读书万卷始通神。——宋·苏轼《柳氏二甥求笔迹》
[解读]如果能读破万卷书,写起文章、诗词就好象得到神助了。有了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变化。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宋·朱熹《训学斋规》
[解读]原文是: “~,~;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读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朱熹对朗读做这样明确而具体的规定,可见朗读不可马虎。现在有些人忽视了朗读,懒得开口,这是极不好的习惯。
古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送安惇落第诗》
[解读]古人所著的书不要满足于反复地读,熟读了,再加上深入地思考,你自然会领会其中的意思。科举时代考试不中叫“落第”。为什么会落第?为什么有些同学考不好?大概就是因为读书不熟练,不深思吧。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苏轼《题西林壁》
[解读]横着看山则成为岭的形状,侧着看山则成为峰的形状,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等不同角度去看,山的形状都不一样。不认识庐山总的风貌,那是因为置身于山中而无法纵观全貌。真面目:指庐山的全景,总的风貌,总体形象。前两句现在用来比喻从不同的立场、观点出发看同一个问题,其结论不一样。后两句比喻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缘:因为。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宋·汪洙《神童诗》
[解读]王侯将相本来不是天生的富贵种,贫穷人家的孩子发愤努力,也可以成为栋梁之材,好男儿应当发愤图强。
力学勿忘家世俭,堆金能使子孙愚。——宋·刘克庄《贫居自警三首》之一
[解读]努力学习,不要忘记自己家里世代治家都是很俭朴的;金银财宝多了,只会使子孙变得愚蠢。家世:家族的世系。堆金:聚集钱财。
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宋·张载《西铭》
[解读]贫穷、低贱、忧患、愁苦,也许能帮助你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庸:或许。玉:相助。女:同“汝”。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王安石《元日》
[解读]刚刚升起的太阳照耀千家万户,把刚贴的春联映射得更加灿烂夺目。形容一派万象更新的气象。瞳瞳日:红日初升。总把:都把。桃:桃符,春联。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
[解读]巧媳妇没有米也做不出饭来。比喻做事缺乏必要的条件,就无法成功。为:做。炊:烧火做饭。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舟心照汗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解读]自古以来,哪一个人没有一死,死不可怕,就是死也要留下一片忠心光照史册。留取:留得。丹心,红心,比喻忠诚。汗青:史册。
人常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宋·吕本中《东莱吕紫薇师友杂志》
[解读]一个人常常过艰苦生活就什么事情都能做得来。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宋·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解读]人间的遭遇也会有悲哀、欢乐、离别、聚合;也正像天上的月亮,有时遇到阴天,有时遇到晴天,有时圆满,有时残缺,从古以来就是这样,难以十全十美。我们既要珍惜美好时光,也要能对生活中不尽如人意的事情抱乐观、开朗的态度。
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宋·李之彦《东谷所见》
[解读]杀害了别人,就须以自己的性命相抵偿;欠了别人的债,须如数归还。这是天经地义的道理,这话告诉我们凡事都要依理行事,无理寸步难行。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宋·朱熹《偶成诗》
[解读]年轻时学习效果好,年纪大了学习就困难多了,所以要十分珍惜时光。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绝句》
[解读]活着的时候应当做人中豪杰,就是死了,也要成为鬼中的英雄。全诗为:“~,~。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借兵败后宁死也不肯逃往江东的项羽,讽刺逃往江南,偏安一隅的南宋统治者。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宋·苏轼《题王维兰关烟雨图》
[解读]言既有诗情又有画意,感情、形象兼备。 原文是:“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王维,字摩诘。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
[解读]人分别三天以后,就不能用老眼光去看待他。刮目:擦眼睛,指去掉过去的看法。待:看待,对待。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宋·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解读]谁说人生不能再变得年轻些?门前流水还能倒流向西呢!人总是由青年走向老年,这是自然规律,正像中国的大江大河都是从西向东流一样;作者用门前溪水向西流比喻乐观开朗、积极进取的人即使到了老年仍能焕发出青春的活力,返老还童。形象地说明了对岁月流逝要抱乐观态度。尚:尚且,还能。
睡侧而屈,觉正而伸,早晚以时,先睡心,后睡眼。——宋·蔡季通《睡诀》
[解读]侧睡屈身,觉醒时摆正、伸开身子,起床、睡觉要有一定时间,先让心睡,然后闭上眼。觉(jué):睡醒。以时:按时。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宋·苏洵《心术》
[解读]泰山在眼前崩倒了也能保持脸不变色心不跳。干大事业的人要沉着冷静。色:脸色。
位卑未敢忘忧国。——南宋·陆游《病起抒怀》
[解读]地位低下也不敢忘记为国担忧。爱国才能忧国,年老多病还为国担忧,爱国之心
实在可嘉。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解读]要问那池塘里的水为什么会那样清澈?因为上有源头,活水不断地流来。现在常用来比喻只有不断地从生活中吸取养料才能写出富有活力的动人心弦的好作品。也用来比喻人的思想只有不断地吐故纳新才能保持旺盛的活力。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渠:它,指方塘。如许:这样。
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宋·黄庭坚《东坡先生真赞三首》
[解读]无论是嬉笑怒骂的文字或大小事物,顺手拈来,借题发挥,都能写成好文章。形容写文章手法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嬉笑:玩笑,说笑话。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解读]担忧在天下人之前,享乐在天下人之后。现在常用来说明革命者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高贵品质。先:在……的前面。后:在……的后面。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宋·朱熹《泛舟》
[解读]从前春水未涨之时,行船真是花尽了力气还定得很慢,今日已是满江春水,大船可以自由自在地行进了。比喻做学问必须功夫到家,才能有所突破。全诗为: “昨夜江边春水生,朦艟巨舰一毛轻。~,~。”向来:从前,往昔。中流:河流当中。自在行:自由自在地行进。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
[解读]荷叶刚刚露出水面一个小小叶角,早有蜻蜓立在上边。后来用来比喻新生事物一出现,就为目光敏锐者所发观。
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宋史·吕端传》
[解读]在小事上采取谅解态度,在大事上要坚持原则,毫不含糊。原文为:“太宗欲相端。或曰,‘端为人糊涂。’太宗曰:‘~,~。’决意相之。”欲相端:想要吕端做宰相。
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宋·朱熹《读书之要》
[解读]读书的关键所在,那就是循序渐进,反复阅读,专心思考。循;顺着。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宋·王应麟《三字经》
[解读]生养了子女不教育,是父母的过错;教育学生不严格,是教师在偷懒。娇生惯养,放任自由,祸害无穷。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教要变坏。希望能领会父母和老师的一片苦心。
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开到荼蘼花事了,丝丝夭棘出莓墙。
——宋·王淇《春暮游小园》
[解读]自从梅花凋零之后,海棠花刚刚涂抹了它那鲜红艳丽的脸容。待到荼蘼花开过之后,虽然春天已经过去了,但酸枣树的茎叶片又长出了莓墙之上了。比喻大自然是不会寂寞的,总有新生事物出现,这不正是人类社会的象征吗?人类不也正是英雄辈出,后继有入吗?一从:自从。残妆:粉褪妆残。荼蘼(mí):蘼芜,是一种香草。了:结束。夭棘( jī ):酸枣树。莓:指墙上的草莓。
一年好景君记住,最是橙黄桔绿时。——宋·苏轼《赠刘景文》
[解读]请您记住一年最美好的光景是橙黄桔绿的时候。比喻人生最美好的东西,还是象橙黄桔绿那样具有凌霜傲雪的贤贞品格。 全诗为:“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宋·朱熹《论语·学而》注
[解读]有过错或不足之处就改正,没有过错就加以警惕,作为一种勉励。原来是用来勉励自己的话,后来常用来勉励别人接受意见,改过从善。《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朱熹给这句话做注解说,曾子从这三个方面反省自己,“~,~。”
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 。——宋·张载《经学理窟·义理篇》
[解读]能在别人不会怀疑的地方提出疑问,这才会有长进。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不发现问题就谈不上解决问题,也就谈不上有什么进步。当然,仅仅能提出一些人人都能提出的问题也是没有什么长进的。
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宋·周敦颐《爱莲说》
[解读]我唯独喜爱莲花,喜欢它认污泥里长出来,们不沾染一点污秽。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是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若能不受不良环境的影响,这才称得上真正的君子。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宋·苏洵《辨奸论》
[解读]月亮周围出现了光环就要刮风,墙脚的石头湿润了就要下雨。比喻事件发生前都有征兆。晕:指月亮周围的光环。础:柱子底下的石墩。润:湿润。
栽培剪伐须勤力,花易凋零草易生。——宋·苏舜钦《题花山寺壁》
[解读]栽培香花要常常培土用力,因为香花容易凋零,而杂草容易蔓延。现在可用来比喻人要努力克服缺点,才能培养好品德。
朝霞不出门,暮霞行千里。——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三
[解读]朝霞预兆天有雨,晚霞预兆天气晴朗。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解读]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终究体会不深;要透彻地了解某件事,非亲身实践不可。 全诗为:“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现在有些同学以为读几本优秀作为文选就能写好作文,这是不对的。要能写出好文章,必须靠自己多观察生活,多动笔练习写。绝:彻底。躬行:亲自实践。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解读]竹林外边的桃花已有两三枝开放,春天来了,江水开始变暖,鸭子能首先感受到。现常比喻只有深入生活实际,才能及时体察到事物内部的发展变化,发现新生事物的萌芽。
[元明清名句]
阿婆还是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清·袁枚《遣兴》(其五)
[解读]阿婆还是年轻时那样十分爱美,未梳好头是不许别人看的。比喻作品应反复修改后,才能拿去发表。可见我们无论做什么都应该养成认真负责的态度。全诗为:“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心始安。~,~。” 笄(jī):古代束发用的簪子。
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清·赵翼《论诗》
[解读]如果自己见识低下,就像矮人看戏似的,自己什么也没看见,对戏的好坏心中没有定数,只是随声附和罢了。说明评论事物要有主见,不要人云亦云。 全诗为:“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说雌黄。~,~。”
宝剑赠与烈士,红粉赠与佳人。——清·王有光《吴下谚联》卷二
[解读]比喻物应各得其宜,才能发挥功能。烈士:志士。佳人,美女。
笨鸟先飞早入林。——元·关汉卿《陈母教子》
[解读]比喻才力差的人做事赶先一步就可以走在别人的前面。多用作自谦辞。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金瓶梅》九十二回
[解读]冰冻三尺,不是一天的寒冷凝结成的。比喻事情由来已久,不是一朝一夕所形成的。非:不是。
不是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元·高明《琵琶记·旌表》
[解读]不经历一番透骨的寒冷,怎么会有梅花扑鼻的香味呢?比喻不经历一番艰苦奋斗,就不会有辉煌的成就。争:通“怎”,即怎么。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明·王冕《墨梅》
[解读]不必让别人夸赞我开得如何艳丽,只把清香留在天地间。全诗为:“我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清气:清香,比喻清高的气节。乾坤:天地。
财上分明大丈夫。——元·石君宝《秋胡戏妻》
[解读]在如何对待钱财上,最容易识别是否真正的男子汉。
苍蝇不抱没缝儿的鸡蛋。——《红楼梦》第六十一回
[解读]比喻洁身自好,别人就无法钻空子。
长江后浪催前浪。——明·冯惟敏《海浮山堂词稿·河西六娘子》
[解读]比喻事物不断地推陈出新,人类在不断地更新换代,社会总是不断地前进。常与“一辈新人赶旧人”连用。催:催促,鼓动。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想有时。——明·张居正《张大岳文集》
[解读]在富裕时要想到贫困的时节,不要等到贫困时再沉迷于对富裕时的回忆。
初生牛犊不惧虎。——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四回
[解读]原来是指小牛犊从来没有见过老虎,不知其利害,遇着它也敢于争斗,现用以比喻青年人勇敢,不怕一切,敢想敢干。犊(dú):小牛。
船到江心补漏迟。——元·关汉卿《救风尘》
[解读]船到江心才补漏洞,岂不太晚了!说明事前没有充分准备,等到灾难临头时再补救也来不及了。
“聪明”二字不可以自许,“慷慨”二字不可以望人。——清·李惺《西沤外集·药言》
[解读]不可以自己称赞自己聪明,也不可以指望别人慷慨施舍。自许:自己称赞自己。望:期望,指望。
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元·白朴《喜春来·题情》
[解读]从来好事就很少,自古以来瓜儿都是先苦后甜。说明任何理想的实现,都要经过波折和努力,才能得到实现。俭:少。
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清·朱柏庐《治家格言》
[解读]人生在世,千万不要说话过多,说话多了必定会有失误。
大丈夫能屈能伸。——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三十六回
[解读]有志气的人处在厄境时,能忍受委屈,得志时能施展抱负。常用作自我安慰语。
大志非才不就,大才非学不成。——明·郑心材《郑敬中摘语》
[解读]没有才,宏伟的志向就不能实现;不学习,就不能成大才。就:完成,实现。
当家才知柴米价。——《西游记》第二十八回
[解读]比喻只有亲身经历某事,才会体会到做这件事的难处。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明·吴承恩《西游纪》第五十回
[解读]“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性乱情昏错认家。”原为佛家语,告诚修行者警惕外界诱惑。旧时用以诬蔑高涨的人民
标签:
教师随笔
名句解读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徐霞客和〈徐霞客游记〉》教学后记(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
社会观念的否定 价值体系的重建——从《长亭送别》中的崔莺莺形象说开去(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