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导学案设计
阅读:318  2016-09-19
标签:导学案设计 七年级导学案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导学案设计
《往事依依》学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基础题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12分)

      (1)枯肠(    )   (2)徜徉(    )    (3)浩淼(    )

      (4)雨晦(    )   (5)雕镂(    )    (6)慷慨(    )

      (7)婵娟(    )   (8)镌刻(    )    (9)谆谆(    )

      (10)铭刻(    )  (11)芳菲(    )   (12)绚丽(    )

      2.从下列句子中找出错别字,在其下面画杠,然后加以订正。(10分)

      (1)家里有一部《评注图像水浒传》,一打开,就被一辐辐插图吸引住了。(    )

      (2)我似乎目睹何涛、黄安率领的官军在茫茫荡荡的焦山下,在芦苇水港中走头无路、狼狈逃窜的 情景。(    )

      (3)脑海里常常浮现五采纷呈的世界,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生活情趣浓浓郁郁。(    )

      (4)国文老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颂。(    )

      (5)往事依依,金色的回忆唤起我的青春激情,摧我不断奋进。(    )

      3.在下列句子的横线上填写有关词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6分)

      (    )

      (1)几十年过去,不少事情已经________,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

      (2)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而其中________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

      (3)这种感情________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

      A.糊涂  编织  传染  B.模糊  编织  传染

      C.模糊  编织  感染  D.模糊  编写  传染

      4.给田汉的《南归》诗划分朗读节奏。(4分)

      模糊的村庄已在眼前

      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

      依稀是十年前的园柳

      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

      5.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6分)

      (1)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2)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6.为什么“多读书,读好书,能丰 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你能用第一课《为你打开一扇门》中的话加以解释吗?(8分)

      7.读文61联想61造句。(6分)

      那时读《水浒传》,会不知不觉把焦山一带风景当做梁山泊背景,我似乎目睹何涛、黄安率领的官军在茫茫荡荡的焦山下,在芦苇水港中走投无路、狼狈逃窜的情景,犹如身历 其境,真是津津有味。

      ……读……会不知不觉地……我似乎……犹如……

      综合题

      1.课文前后多处照应,这既是结构安排的需要,更是内容充实、突出主题的需要。请结合全文内容,举例说说文章是怎样照应的。

      2.《千家诗》中很大部分诗歌歌咏祖国风物,是按照春夏秋冬时序编排的,课文在引用这类诗句时,也依次为我们展现了春夏秋冬的时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综合能力测试

      (一)

      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国文老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这几句诗镌刻在我的心上,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了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 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展开全文阅读
      1.给下列加粗的词语注音。

      雕镂(    )  镌(    )刻

      2.结合文意解释下列词语。

      ①油然而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信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一段文字叙述的是什么往事?作者认为这一往事对她而言,有怎样的意义?请用简要

      的语言概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描写老师讲课的“入情”的?回忆一下,你的老师“入情”时有怎样的表现?可以仿照上文,用一两句话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老师的讲课给我的印象很深,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请举 两例,做简要的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这一句话,在这一段文字中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两位国文老师的教学方法和内容有什么不同呢?他们对“我”的影响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描写两位国文老师时,都注重神态和动作 描写,请找出文中最能概括两位老师特点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我的“长生果”

      叶文玲

      书,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这个比喻,我觉得就我自己说,特别亲切。

      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视听的愉悦之感。在记忆的心屏中,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

      我的故园是浙江东南的鱼米之乡。五十年代初,解放了的家乡 天地明媚,我这处于海角小镇的毛丫头,心中一片欢悦。我欢悦,是因为那时我已粗识文字,知道爱读书,接触了书,只觉得自己无知而空荡的脑瓜日益充盈起来。

      我最早的读物是被孩子们叫做“香烟人”的小画片,一种比火柴盒略大的硬纸片,正面印画,背面印字,是每盒香烟中的附赠物。遇到大人让孩子买烟,这美差往往被男孩抢了去,我们女孩子只落了个眼羡的份。集得多了,就开始比赛用手掌刮“香烟人”,看谁刮得远。这时,我就卖力地呐喊助威,为的是最后能在赢家手里饱览那一大叠画片。这些印着“水浒”“三国”“七侠五义”的故事的小画片,就是我最早见到的连环画。

      开始我看得津津有味,时长日久,就感到不过瘾了。

      后来,我看到几本真正的连环画。小 学的一个教师爱好美术,他有几套连环画,叫我看得痴迷:《七色花》引得我想入非非,《血泪仇》又叫我泪落如珠。后来,我也有了几册哥哥的朋友们送我的小书了:《刘胡兰小传》《卓娅和舒拉的故事》《古丽雅的道路》……只要手中一有书,就忘吃忘睡,课堂上,特别是我最不喜欢的珠算课,我就一头扎进桌斗里,因为那里藏着一本我放不下手的小书。那时,我因迷醉阅读而不遵规守纪的事屡屡发生,我这里如实奉告,绝不是要少年朋友们也学我这样的淘气。但是,我不能不带羞赧地想起:那时,就是因为酷爱书到了连一片带字的纸头都不放过的地步,我才对文学发生了越来越浓的兴趣。

      连环画一类的小书又渐渐不能使我满足了,我又发现了一块绿洲——小镇上兴办的文化站有几百册图书!我每天一放下书包就奔向那里。几个月的工夫,除了那些大部头的理论著作我不敢问津外,这个小图书馆所有的文艺书籍,我差不多都借阅了。我读得很快,囫囵吞枣,大有“好读书不求甚解”的味道。吸引我的首先是故事,是各种人物的命运遭遇。他们的悲欢离合常常使我牵肠挂肚。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 世界的营 养品。”对我这样阅读如饥似渴的少年,它的功用更是不言而喻的。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报偿,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作文,我便常常居全班之冠;而阅读也大大扩展了我的想像能力,在家对着一面花纹驳杂的石墙,我还呆上半天,构想着种种神话传说;路上遇到一个残疾人,我会黯然伤神,编织他的悲惨身世。

      记得小学有一次作文题目是《秋天来了》。教师照例引一段范文,当大多数同学千篇一律地开始写“秋天来了,树叶黄了,一片一片地飘到了地上”时,我忽然掠过了不安分的一念:大家都这样写多没意思!我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秋天,用自己的感受去写秋天。

      我把秋天比做一个穿着金色裙的仙女,她那轻飘的衣袖拂去了太阳的焦热,将明亮和清爽撒给大地,她用宽大的衣衫挡着风寒,却捧起沉甸甸的谷物和果实奉献人间。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 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秋天,使农民的笑容格外灿烂。

      于是,我得了个“甲优”,教师在文中又圈又点,接着将它作为范文在班上朗读。

      这些小小的荣光,使我悟到一点道理: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这些领悟自然是课外读物的馈赠。

      上初中后,我又不满足只看一般的故事小书了,学校图书馆那显然丰富得多的图书又像磁石吸引了我。那些古今中外的大部头小说使我如痴如醉,我把所有课余时间都花在借阅图书上。这时我也养成了做笔记的习惯:记书中优美的词语,记描写的精彩段落。做笔记锻炼了我的记忆力,也增强了我的理解力。

      又一次命题作文写《一件不愉快的往事》,我的情绪分外激动,我觉得我得到了一个大显身手的好机会:小时候受过的一次委屈,平常看的那些描写苦恼烦闷心境的词全像酵母似的发挥了作用。我从一个清冷的黄昏开始写,以月亮的美丽皎洁和周围人的嬉笑,来反衬这个受委屈的小女孩的孤独和寂寞,写着写着,我禁不住眼泪花花。这篇完全发自真情实感的作文当然也得到了好评,被用大字抄誊出来贴在教室墙上。可是,看到教师用红笔着重圈出我写月亮“像一轮玉盘嵌在蓝色的天幕中”这段文字,说这个“嵌”字用得特别清醒,我脸红了,我不能心安理得地接受这个赞誉——因为这一句描写,这个“特别清醒”的“嵌”字,是我看了巴金先生的《家》后念念不忘的词句。


展开余文
      于是,我又悟出了一点道理: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我终于开始学着“创造”了。那是上初中二年级时,我写了一篇 800个字的小小说:《夫妻间的小风波》,投寄刚创办的县报,在一星期后刊登了。看着文字变成了铅字,看到题目标上了“小说”,我说不出的高兴,这也许应该算是我当学生时期写的最成功的一篇作文。

      我深深明白:假如不是读过几百部真正的小说,我决不可能写出那800个字。

      至今,我仍在努力作文,只惭愧年事已长却无多长进,少年时所感所悟的,现在虽不曾忘怀,却还常常力不从心。

      至今,我仍盼天天能扎进头去醉心读书,只可惜光阴紧迫,事务冗繁,而社会人生这部深奥绵长而无页码的大书,我什么时候才能读通啊?

      1.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并给加粗的字注音。

      ①流光溢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粗识文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充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羞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问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囫囵吞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驳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别出心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冗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呕心沥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仔细阅读课文,将作者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读了哪些书,请用列表的方法摘录整理出来。

      3.按照作者的思路,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课文的题目是“我的‘长生果’”,中间的“长生果”为什么加引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

      A.“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此句中的“鲜味”指语言的清新优美。

      B.书应该认认真真地读,而“我”却“好读书不求甚解”,这样的读书没有什么好处。

      C.课文结尾处把社会人生比做一本无页码的大书,是在表明作者把阅读当作了解生活、获得知识、提高认识的重要途径。

      D.文章一开头就说:“书,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这个比喻,我觉得就我自己说,特别亲切。”开门见山,直接点题。

      6.联系上下文,说说“秋天,使农民的笑容格外灿烂”中的“灿烂”的原意和在本文中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联系上下文,指出“掠过了不安分的一念”中“不安分”在文中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选出下面不是比喻句的一项

      (    )

      A.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

      B.我把秋天比做一个穿着金色裙的仙女。

      C.我的故乡是浙江东南的鱼米之乡。

      D.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9.文中说:“假如不是读过几百部真正的小说,我决不可能写出那800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请用一句话 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中心意思。

      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视听的愉悦之感。在记忆的心屏中,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画出文中作者悟出的一些作文的道理,结合自己的作文实践简要评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莎士比亚说过:“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可见书的作用是多么巨大。请你再写一些有关书籍的名言。(至少2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侯晓旭

标签:导学案设计 七年级导学案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导学案设计 往事依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如何阅读戏剧文学作品
下一篇:《往事依依》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