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251  2016-10-07
标签: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北京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老北京的小胡同》教学设计 (北京版七年级下册)
执教者:崔远慧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对老北京胡同的情感;了解感受文章传达出的老北京的胡同文化;理解作者关于保留胡同的观点。

      2 品味语言,力求形成具体可感的形象。

      学情分析:

      首先要读这篇文章的基本是生长在南方的孩子,对北方的风土人情比较陌生,加上时代变迁,对于老北京的风俗世情理解起来是有难度的,但实际上孩子们对市井生活一定也有体会,希望可以唤起体验;其次,对于初一的学生的语言阅读量而言,有些词语可能会产生阅读困难,如:仲夏夜之梦、胡同的名字等,需要提示预习解决语言困难,仍不能解决的要给予解释引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简介萧乾并检查预习

      2看图片,根据阅读感觉说说图片与文章描写的胡同的不同。(不能反应的话给时间读课文)

      明确:文章中的胡同里有各种各样的人、有声有色、是充满了生活气息的。

      二、解读课文

      1 这种声色是谁眼中的印象?为什么他对北京的胡同有这样深刻的印象?可以用原文的话回答。

      明确:萧乾,因为:“我是在北京的胡同里长大的;我认识世界是从这里开始的;我是在羊管胡同出生的;我开始懂事是在褡裢坑;我母亲死在菊儿胡同;母亲去世后,我半工半读:织地毯送牛奶,短不了走街串巷;我这辈子只有17年是真正生活在北京的小胡同里。”

      关键词句:每当、仲夏夜之梦、只有、在那牌子下面拍了一张。

      2 所以作者对胡同的情感是?用原文的话回答。

      明确:可是不论我走到哪里,在梦境里,我的灵魂总在那几条小胡同转悠。(魂牵梦绕……)

      关键词:可是、不论、总是、转悠

      3 “梦境”,我们在文学作品里经常读到,我们说它既可以只夜晚实在的梦,也可以指白日梦,即某种回忆或某个画面的呈现。比如《梦江南》作者想起的江南画面是——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人语驿边桥。总之梦是最能体现一个人最深切的生命体验的。那么作者的梦境如何呢?文章有没有写到?哪些自然段?

      明确:5——10自然段

      4你在这个“梦”里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到了什么?(学生朗读课文)

      听到:叫卖声:芹菜拉请教、江米小枣年糕、锯盆锯碗、理发师摩擦音叉的颤音(也是一种吆喝)

      蛤蟆骨朵儿大田螺蛳、莲蓬凉粉、炒栗子香喷喷粘糊糊、烤白薯真热火

      硬面——饽饽、

      讨饭声:行好的——老爷——太(哎)太——有那剩饭——剩菜——赏我点儿吃吧。

      夜行者唱戏:“一马离了”“苏三离了洪洞县”

      蛐蛐、金钟、油葫芦的叫声……

      看到:卖菜挑子里是碧绿的菜,还带着水珠,车子上诱人的年糕,各种买卖人悠闲的不急不缓的样子。行乞者懒洋洋地等待施舍……

      一个穷孩子用黄土和模子刻饽饽(两几个钱)、自爱蓝天下放风筝(大摇大摆)、

      在苇塘里捉蛤蟆、在坟堆旁逮蛐蛐、在给你管子里的虫子喂水喂毛豆……

      5这是一幅怎样的图景?

      活生生的市井生活图画——自足、悠闲、快乐!(再朗读课文)

      6 作者写了这么多并没有告诉我们老北京的胡同的样子,你能在文章中找到一点儿依据说说它的样子吗?

      明确:有点像上海的弄堂。但又有不同,因为“弄堂里见不到阳光。北京胡同里的平房,多么破也不缺乏阳光。

      7 接下来的一段文章似乎是写跑题了,作者说道了其他国家的胡同?用意是什么?

      伦敦和慕尼黑的古城对待胡同的态度:舍得加固,可真舍不得拆

      新加坡对待胡同的态度:城市现代化搞猛了,失去了很多胡同,只保留了“牛车水”

      但愿:北京能少拆几条、多留几条胡同。(对于北京胡同留存的担忧和保留胡同文化的愿望)

      8 文章读到这我们回头看标题“老北京的小胡同”

      老——曾经的,已经过去的时间,现在一定已发生了变化。

      小——北京胡同的特点,窄小的、贫民的、市井的。

      因为时光已逝,因为那里曾经生活着那样一些活生生的生命,因为它独特的京腔京味,北京的小胡同成了作者萧乾灵魂沉浸的梦,当然也会成为很多曾在胡同中生活的人的梦,又何尝不是我们这些没能在其中生活但同样向往和感受的梦呢?所以保留胡同已经成为更多人的呼声!


展开全文阅读
      9 课堂或课后反馈

      A                    的老北京的小胡同(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填一个或几个形容词)

      B“我”              老北京的小胡同(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填一个动词)

      三 课堂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想达到这样几个目的:

      1 读文章时同学们能够把语言转换成形象,并在再读文章时对语言有老朋友至少是熟人的感觉。(如果你还觉得像个还未谋面的陌生人一定要告诉我)2 对老北京的小胡同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兴趣。3 有一两处描写你能特别有感受并有欣赏或仿写的愿望。

      请同学们课后再读课文并进行反思,并把思考的结果写在作业本上反馈给我。

      四 作业

      1 再读课文,并在以上三方面给我反馈

      2 抄写词语,并完成课后阅读和积累题。 

侯晓旭

标签: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北京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老北京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完整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下一篇:《老北京的小胡同》教案 (北京版七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