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372 2016-10-08
标签:
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亲爱的爸爸妈妈 教案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
了解作家及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过程与方法
1.快速自读和把握文章要点,并且抓住自己感触最深的片段声情并茂地诵读。
2.精读细节,品味关键的词句,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铭记历史,正视现实。呼唤和平,培养热爱和平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重点
1.感受南斯拉夫人民的英勇,体会战争的罪恶,树立和平信念。
2.体会文章用明暗两条线索组织材料的写法,诵读品味重要的细节。
难点
引导学生精读课文,全面深刻地理解文意,揣摩含义丰富的语句。
朗读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二战时期纳粹军队的图片。
1课时
在二次大战中,在南斯拉夫,有一个地方叫克拉库耶伐次,一天之内,7000多个无辜生命遭到杀戮,其中包括300多个孩子,这是怎样一个血淋淋的事实啊,这是个怎样的反人类的罪行啊!今天,就让我们通过美国华裔女作家聂华苓的《亲爱的爸爸妈妈》来回顾那血腥的一幕,从中认识战争的罪恶,感受和平的珍贵。
聂华苓,女,美国华裔作家,1925年生于湖北应山县。出版短篇小说集《翡翠猫》《一朵小白花》《台湾轶事》及长篇小说《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长流》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纳粹在欧洲很多国家实行惨无人道的种族灭绝。1941年10月21日,纳粹在南斯拉夫小城克拉库耶伐次大肆屠杀,一天之间杀死7000多人,其中包括300个孩子。二战结束后,每年的10月21日,成千上万的人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举行悼念活动。聂华苓于1988年10月21日来到这里参加了悼念活动,并写下了她的所见所感。
1.学生快速阅读思考,本文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呼唤和平。
2.呼唤和平的原因是什么?
战争的残酷。
3.战争是如何的残酷,请同学们动手从文中找一找,再作归纳。(教师注意归纳总结,战争的残酷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4.这些内容作者是如何安排的呢?
(把握引文、正文四个部分之间的联系)
(学生讨论,教师予以点拨)
概括来说作者采用分叙的方法,分成四个部分记述纪念活动:
来到纪念地——看纪念演出——参加座谈会——参观纪念馆
1.课文开头的引文说:“那就是我带走的沉重记忆。但这是个美丽的记忆。”为什么既说是沉重的记忆,又说是美丽的记忆?
一天之内,七千人惨遭法西斯强盗的屠杀,这是沉重的;但面对法西斯的屠刀,南斯拉夫人民毫不畏惧,大义凛然,他们怀着对生命强烈的爱,却不向刽子手乞怜,表现出了“整个民族的英勇”,这是美丽的。
孩子们从课堂里被抓走,老师和学生惨遭屠杀,这是沉重的;有一位老师,纳粹要他合作,面对敌人的枪口,他说:“开枪吧!我给孩子们上最后一课!”表现出大义凛然的精神,这是美丽的。
一天之内,七千人惨遭法西斯强盗的屠杀,这个记忆是“沉重”的;但是每年的10月21日这一天,成千上万的人都到这里来纪念死难的人们,各种艺术家用各种艺术作品来纪念他们,这是美丽的。
孩子们被残杀,是沉重的;他们临死前留下的片纸只字表达了他们对生活强烈的爱,这是美丽的。
2.文中说到:“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这句话如何理解?
成千上万的人来纪念当年被残杀的人,特别是两位幸存者来到这里,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呈现在人们眼前,在凄风苦雨的悲哀气氛中,历史和现实融合了残酷的历史是令人悲哀的;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历史,成千上万的人来这里纪念死者,这又是美丽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47年前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要消灭劣等种族,这又是何等的荒谬。
3.如何理解以下语句:“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人就那样年年不间断地表达他们的历史感:没有仇恨,没有愤怒;只有悲哀,只有记忆,只有警告——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
作者强调的是不能忘记,因为只有记住历史,吸取历史教训,才能保证世间永远不会再有战争和屠杀。
4.作者为什么要写西德作家与日本作家在参加纪念活动时的不同表现?日本人对战争的态度如何?
多年后,日本作家还在为日军的罪行进行狡辩,西德作家却在死难者面前沉重地忏悔,深刻地反省,代上辈人受过。
5.文章写的是血腥的屠杀,可作者却以《亲爱的爸爸妈妈》为题,有什么用意?
在我们的生活中,伴随着孩子“亲爱的爸爸妈妈”的稚嫩的呼唤而来的,常常是充满爱意的笑脸和亲切的呼唤,但是在这篇文章中,伴随着这声呼唤的却是灭绝人性的枪声。以此为题,通过孩子们撕心裂肺的呼喊,写出了屠杀的野蛮残暴,揭露了非正义战争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和平与幸福的向往,同时也可以引起读者的思考。
6.萨特的一段话里说记忆是“沉重”的,这容易理解,为什么又说“但这是个美丽的记忆”呢?
“美丽的记忆”后面一句就说明了为什么“美丽”,要注意“整个民旗的英勇”一句,这是说,面对法西斯屠刀,南斯拉夫人宁死不屈。有一位老师,“纳粹要他合作,他说:‘开枪吧!我给孩子们上最后一课!”’所谓“合作”就是要他做民族的叛徒,这位老师是有民族气节的,他毫不畏惧,大义凛然。课文第四部分摘录的遗言表现了无辜的平民面临死亡的威胁时,仍然怀着强烈的爱向生者倾吐心声和愿望,没有人向刽子手乞怜。还有一位工人要“孩子们为父报仇”。他们表现了“整个民族的英勇”,这是美的,令人崇敬的,所以说“这是个美丽的记忆”。
这确实是一个沉重而美丽的记忆。我们崇敬塞尔维亚人的英勇,认同他们的历史观。让我们用良知、用正义和着作家的心声一同呼吁:永远不要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战争;这又是一段美丽的回忆——挚爱。让我们对着那些遇难孩子们留下的呼唤,和世界人民一起祈求:永远不再发生战争!
展开全文阅读
萨特的话 引子(点睛之笔)
来到坟地的所见所闻走在人流中,听说当年惨状事(与莫马•迪密同行)盛大的纪念活动(“我”亲眼目睹)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朗读、合唱、歌剧迪桑卡诗句——可爱的希望讨论时的不同态度作家的座谈西德作家——真诚忏悔日本作家——自私狡辩摘录被残杀人留下的片纸只字对人类的爱深沉的悲哀、思考沉重压抑感人
1.思路清晰。
作者安排材料主要是按照“纪念活动”的先后顺序来安排的,同时也是以自己的行踪和地点转换为序,如第一部分是诉当年惨状,叙纪念地所见。而第二部分则看纪念演出,回顾历史。第三部分参加座谈会,看现实走向。第四部分参观纪念馆,摘录片纸只字。
2.对比鲜明。
作者特别写到一位西德作家和一个日本作家的发言,前者是真诚的忏悔,后者是自私的狡辩。一方面是为了对比,另一方面意在告诉人们,至今还有人不愿正视历史,还在为侵略辩护,这潜伏着新的危险。
引文 正文
↓ ↓
沉重美丽 法西斯残酷塞尔维亚民族的英勇
要和平,不要战争
本文是一篇揭露法西斯残酷暴行的文章。作者通过人们悼念在二战中被纳粹杀害的遇难者的活动,再现了那一段残酷的历史,表现了塞尔维亚人在面对屠杀时所表现出来的整个民族的英勇,从而呼吁:世界上不要再有战争了。
为了让同学们能更好地把握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旨,我先给大家介绍了相关的一些历史背景,然后让学生们带着对这段历史的认识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旨。
本课教学的整体感知通过概括文章大意和探讨意味深长句子的含义来完成。我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表达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要求学生言之成理地说出他们对文章内容和含义的理解,让同学们对历史、战争、和平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这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综合能力。
标签:
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亲爱的爸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蜡烛 教案教学设计
下一篇:
《山中访友》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