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杂文参考
》
备课资料
阅读:309 2016-10-09
标签:
备课资料
七年级备课资料
《古代诗歌四首》学习要点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
2.了解诗歌的有关知识。
3.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每首诗歌的主题。
【语言积累】
1.生字正音
碣(jié)石 澹澹(dàn dàn)竦峙(sǒng zhì)没( mò)
2.词语解释
萧瑟:树木被秋风吹动 的声音。
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海日:太阳从海上升起。
残夜: 夜色已残,指天将破晓。
旧年:过去的一年。指旧 年未尽,春之气息已到,点明节候已到初春 。
贾亭:即贾公亭。唐贞元(公元785~804年)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潮建亭,人称“贾亭”或“贾公亭”。
水面初平:春天 湖水初涨,水面刚刚平了湖岸。初:副词,刚刚。云脚低;指云层低垂,看上去同湖面 连成一片。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
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天涯:名词,这里指天边。
断肠人:形容伤心被痛到极点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极度悲伤的旅人。
【语法与修辞】
1.借景抒情
《观沧海》作者通过写沧海,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把它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作者以沧海自比,通过写大海吞吐 宇宙的气势,来 表现诗人自己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感情奔放,却很含蓄。
2.用词形象传神
《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炼字炼句极见功夫,如“阔”“悬”“生”“入”等字,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在描写景物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情 趣。
3.运用巧妙的景物描写方法。
《钱塘湖春行》的妙处,不在于穷形尽相的工致刻画,而在于即景寓情,写出了融和骀荡的春意,写出了自然之美所给予诗人的集中而饱满的感受。诗的结构巧妙。前四 句写湖上春光,范围是宽广的,它从“孤山”一句生发出来;后 四句专写“湖东”景色,归结到“白沙堤 ”。前面先点明环境,然后写景;后面先写景,然后点明环境。诗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从点到面,又由面回到点,中间的转换,不见痕迹。
4.景情诉情
《天净沙 秋思》小令的前三句,十八个字,共写了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九种事物,一字一词,一字一景,真可谓“惜墨如金”。但是,凝练而并不简陋,九种事物名称之前分别冠以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等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各个事物都带上了鲜明的个性,又使本来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这篇作品除最后一句话,全都是景语,而且字字都是扣着“情”来写的,这就是艺术上的动人之处。
惜缘
标签:
备课资料
七年级备课资料
古代诗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古代诗歌四首》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下一篇:
《次北固山下》赏析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