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育新闻教学论文
阅读:1566  
标签:教学论文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废除三好学生评选有必要
“三好”变“一好”有违初衷误人子弟?

  本报今天消息 记者 谢孝国综合报道:最近零星争论的“三好学生评选应否保留”,前天传出“重磅”说法。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北师大顾明远教授在“上海教育论坛”呼吁:为促进全体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必要废除“三好学生”的评选! 

  顾明远认为,目前三好学生的评选常常依据的是“一好”(成绩好或听老师话),无论从理论上、实际上和心理学上讲,都没有继续推行的必要。 

  顾明远指出,评选三好学生在理论上没有根据,与我国的教育方针不合,与教育的民主性不合。我国的教育方针是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然而现在评选三好生时,只有少部分人可以入选,而大部分人则不能被入选。这样一来,其他未被选上的人就不能算作是全面发展的了,这显然与教育方针相冲突。而三好学生和非三好学生的区分,也造成了教育的不民主现象。 

  顾明远认为,目前三好学生的评选,实际上已经走偏了方向,“三好”变成了“一好”。这样评选出的三好学生,往往只是学习好或是听话的“乖”学生,偏离了评选的初衷,也就没有什么意义可言了。同时,从心理学上讲,评选三好,给学生造成了分等级的压力,这是最伤害学生的,可能影响到他们今后的人生之路。 

  据悉,上海从今年开始,已淡化“三好学生”的称呼,一般称为优秀队员和优秀团员。 

国家教育目标几经演变今非昔比 

  ——“三好”标准已过时? 

  本月10日,“上海基础教育信息网”刊出叶慧君、丁德兴署名文章《取消“三好学生”评比如何?》,剖析了三好学生评比的“变味”过程: 

  “三好”的提出是上世纪50年代初期,当时指“工作好、学习好、身体好”。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党的教育方针,正式提出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概念,并一直延续到现在。 

  50年来,我国共进行了七次教育改革。教育目标也从单纯的“德、智、体全面发展”演进为后来的“德、智、体、美、劳”,再发展到当今更广泛、更丰富、多方位的极具人性化的综合目标。但在这长达50年的时间里,三好学生的评比仍然一成不变。 

  从目前的教育实际看,三好学生评比已失去积极意义。 

  首先,现实中评出的三好学生名不副实。现在评“三好”,实际上是以学习成绩优劣来确定的。只要一个学生成绩冒尖,又没犯什么严重错误,那么他的三好学生称号是铁定的。因为德育本来就很难量化,而体育虽可量化,但体育成绩的量化与身体好坏没有太大关联,更何况身体还包括了心理健康的内容。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三好学生变成“学好学生”已是不争之实。 

  其次,“三好”并不是新课程提出的完整培养目标。“德、智、体全面发展”体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精英教育思想,当时因为物质条件比较落后,校舍和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国家提出“三好”培养计划是必要的。可是现在的基础教育设施和师资都已有很大改善,九年制义务教育早已普及,在普及教育为主旨的情况下,学校还在评比以学习成绩为核心的“三好”,确已严重滞后于教育形势的发展。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新课程教育目标与早期的教育目标的最大区别是提出了“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习做人、学会合作”的观点。这否定了原来并不全面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就算一个学生果真做到了“三好”,却未必就是具有生存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强者。 

告别“三好”评什么? 

  ——有学校推“个性奖”,专家建议旧奖新奖“互补” 

  取消“三好”后,应建立怎样的学生评价标尺?这个学期开始之初,深圳一所小学就彻底告别“三好”评比,改为推出一系列个性化奖项。 

  当时媒体报道:深圳海湾小学推出的个性化评比,分为品德、学习、体育健康、综合能力四个方面,共13个奖项,每一奖项都有具体的要求和评比标准,比如“爱好特长”的奖项要求学生“有广泛的兴趣,一项以上的特长得到同学们认可”等。 

  该校负责人称,希望孩子们不断得到成功的机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此基础上促使他们成才。与传统的评“三好”相比,奖励“个性生”的做法具有明显优势———它有明确的导向性、极大的激励性、评选的民主性。 

  广州也有个别学校设立了“个性奖”的评比,只是并没有将三好学生评比彻底废除。体育东路小学负责人今年初接受采访认为,传统的“三好”评比,对学生的发展有其激励意义,但也有局限性,它主要是评价学生在学校的表现,而无法照顾到在学校以外的表现,同时也不利于激励有单项特长的孩子的发展。暂时不必将“三好”评比彻底废除,而是可以适当地探索改革其内容和评选方式。 

  据称,该校将单项奖和“三好”评比相结合,单项奖包括进步奖、热心助人奖等,获奖面扩大,使每个孩子都能看到自己的长处。除此之外,该校还考虑设立一种“新三好学生”奖: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区做个好公民。该评比使学校、家庭、社区都参与进来,实现评比的多元化。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皇甫全教授则认为,“三好学生”评比曾起到一定作用,“个性奖”的评价方式也有一定价值。但个性化教育在国外有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曾因过分强调个性,而产生了极端的个人主义倾向,这是一个教训。要在继承原有的“三好”评比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在评选内容、形式和程序上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不能走片面的个性发展道路。两种评比互补应该是一种较好的方式。 

(金羊网-- 羊城晚报 )

(晓健/编制)

 

标签:教学论文 中国教育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全国高考报名及录取人数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下一篇:《茶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方案(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