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699  2016-10-11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高二语文组     姓名:莫丹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康桥柔美秀丽的风光,体味作者对康桥深深依恋之情。     

      2指导学生学会欣赏诗歌的方法,提高审美情趣。     

      3、品位诗歌语言,感悟徐志摩诗的独特风格。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从诵读加深理解,通过理解提高诵读能力。     

      2、从诗的意象中把握徐志摩的艺术美。

      教学方法    

      诵读法,自我感悟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迄今为止,我们已经学过了不止一篇送别诗作。古人云:黯然伤魂者唯别而已矣!所以在古人的作品中,既有“西出阳关无敌人”的豪迈,也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苦涩,更有“杨柳岸,晓风残月”的伤感,这些都是古人对于离别的理解,那么现代人是如何看待离别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领略一下现代人笔下的别离之情!(板书:再别康桥)  

      二、介绍作者及背景     

      1、阅读注释①回答问题:由康桥你想到了什么?  

      [解释]:康桥=剑桥,想到了英国的剑桥大学,牛津大学以及美国的哈佛大学等世界名校。

      2 、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名章垿,笔名南湖、云中鹤等。浙江海宁人。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1918年毕业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其间,深受西方文化的熏陶和欧美浪漫主义,唯美派诗人的影响。随后开始创作新诗,在报刊上发表大量诗文。1931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机坠身亡。  

      三、指导朗读     

      1、学生自由朗读(2分钟)  

      2、指名朗读

      3、欣赏配乐朗诵  

      4、体会、找差距  

      ①感情:可以感受到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感情,那么这种感情浓还是淡呢?(浓)

      ②全诗的高潮在第几节?(第五节)因此全诗的感情是起伏跌宕的。

      ③句式:四行一节(整齐)(建筑美)

      ④节奏:每节押韵、节节换韵(结构美)  

      ⑤语气:舒缓、轻柔、低沉(悄悄、轻轻、沉默)  

      5、齐读课文  

      四、正音     

      河畔(pàn)   青荇(xìng)   长篙(gāo)   笙(shēng)箫      漫溯(sù)

      五、讨论     

      先齐读课文回答:  

      1、就结构而主,这首诗最鲜明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首尾呼应  

      2、读诗歌的开关和结尾两段,诗歌所流露出来的感情用事什么?  

      明确:依依惜别  

      3、这样的情感缘于康桥的离别,那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怎么来表达的。

      明确:在第一节离作者连用三个“轻轻的”就写出了那种难分难舍,体现出了诗人对康河的爱,轻轻的来,轻轻的走,又轻轻的告别,即使使是“挥手”也没有一点点的喧哗,这样营造出的是一种宁静和谐,这也是康桥给诗人最美丽的印象;最后作者用两个“悄悄”。是对康桥的无限的受和无限依恋,“不带走一片云彩”是诗人在经历了康桥的漫溯后,对康桥的爱和眷恋的一种升华。诗人仿佛在悉心呵护一个情人睡梦,生怕这个梦境有丝毫的残损,轻柔的叹息般的韵律与依依离别的情绪最为完美地圆融于一体。  


展开全文阅读
      4、读了许多遍课文,大家除了能感受到诗人依依惜别的深情外,对于作者所描写的康桥有什么印象?

      明确:(美丽),可以说是风光如画。苏轼在评价王维的诗时说:“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如令我们口味着徐志摩的这首《再别康桥》是不是可以称得上“诗中有画”。(板书,绘画美)  

      5、诗中的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明确;云彩,金柳,艳影,青荇,潭水,长篙,星辉。这些事物是柔美而抒情的事物。它们已超越了它们的自然属性,浸透了作者对康河的永久恋情。而是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意的现象。

      6、总结意象:这些景物不同于普通意义上的自然景物,都浸入了作者的感情,而超越了它们本身的自然的属性。这种“经诗人运思而成的寓意深刻的形象”被称之为意象。  

      7、你喜欢哪种意象,能否把你喜欢的这一意象所在的诗节描绘成一幅画?(课后作业)

      8、这些意象,可以说有一个共同点,请概括。  

      明确:宁静面和谐。  

      9、融合在诗人笔下的这些意象中的情感又是怎样的呢?  

      明确:依恋,沉醉,欢欣。  

      10、面对这样的一种至美,诗人“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也是一种必然可是接下来的诗意却徒然一转:“但我不能放歌”,想想这又是为什么?又隐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因为此时的康河是夜色,星光,轻波,还有彩虹揉进的梦,一切是那样宁静而和谐,惟有“悄悄”才能全然融入这样的境界,因此静默和无语才是一曲深情的别离的歌,是对康桥的最美的告别。隐含了诗人的无奈和凄凉。  

      六、再次感受课文,全班一起朗读。     

      七、结语     

      有人说《再别康桥》象一首歌,不,歌太铿锵了:有人说《再别康桥》象一颗钻石,不,钻石太璀璨了:有人说《再别康桥》象一座彩虹,不,彩虹太斑斓了:也有人说《再别康桥》象一个梦,不,梦太飘渺。那它到底象什么呢?我只能说他美的让我无法形容怎么读都读不透,欣赏不透。  

      八、板书

      再 别 康 桥 徐志摩

      内容

      意象

      情感

      特点

      缓步飘然离别

      感伤

      金柳

      欢欣

      建筑美

      柔草

      依恋

      绘画美

      水潭

      沉醉

      音乐美

      徜徉离别情

      星辉

      黯然

      笙箫

      凄婉

      无奈怅然离去

莫丹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喂——出来》 教学设计及反思(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5课)
下一篇:《念奴娇•赤壁怀古》导学案 (苏教版高一必修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