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导学案设计
阅读:1217  2016-10-24
标签:导学案设计 高一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高一导学案设计
《赤壁赋》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崇信一中高一级集体备课通案

      课题:《赤壁赋》 所选册目:必修2 年级:高一

      课时:第一课时

      主备人:李崇军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写作背景、“赋”的文体特点。

      2.了解课文内容。疏通文意。

      3、朗读课文,培养学生通过诵读体悟和鉴赏优美、形象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点:1.读准课文的字音、句读,读出感情。体悟典雅、精美的语言。

      2.准确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读准课文的字音、句读,读出感情

      教学方法:指导阅读法,点拨法,讨论法,分析法,归纳法

      教学设计: 个性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以苏轼《自题金山画像》引入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苏轼人生中最无用世机会的三处贬所:黄州、惠州、儋州。

      赤壁赋的写作正是在苏轼第一处贬所——黄州,此时他45岁。三年前,1079年,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被变法派、实权派李定等从诗作中断章取义,摘出一些讽刺性诗句,以便扫除旧党,送御史台,即“乌台”受审,所以这个案子叫“乌台诗案”,苏轼在狱中待了四个多月,后被贬黄州担任团练副使,还无权签署公文,不准擅离此地,政治上的不幸却成了文学上的大幸,四年的黄州生涯,他创作了66首词,200多首诗,170多篇散文,尤为著名的是豪放派代表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散文代表作《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二、引导自学(自学内容见学生所用《学案》)

      1、 自学关于赋的知识。

      2、学习了解本文的作者和写作背景。

      3、自学本课的生字、生词。

      三、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句读,读出感情。)

      1、 教师配乐朗诵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节奏、感情变化

      壬rén戌xū 属zhǔ客 窈yǎo窕tiǎo 冯píng虚御风 桂棹zhào 倚歌而和hè 愀qiǎo然 舳zhú舻lú 山川相缪liáo 酾shī酒 横槊shuò 渔樵qiáo 江渚zhǔ 匏páo樽 蜉fú蝣 

      2、学生练习朗读、朗诵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感情变化

      四、学习重点文言词句,疏通文意。

      (一)学生自学

      1、试口译课文成现代汉语。

      2、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

      3、找出课文中的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一词多义等句子。

      五、布置作业:

      1、朗读并背诵课文。2、课外阅读有关作者苏轼和本文的资料。

      教学札记

      崇信一中高一级集体备课通案

      课题:《赤壁赋》 所选册目:必修2 年    级:高一

      课时:第二课时 主备人:李崇军 审阅签字:

      教学目标:1.学习重要的实词、虚词和重要的文言句式,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诵读课文体悟和鉴赏文章优美、形象语言的能力。

      3.理清本文结构和感情发展过程。        

      教学重点:1.学习重要的实词、虚词和重要的文言句式,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2.理清本文结构和感情发展过程。 

      教学难点:1、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2、理清本文结构和感情发展过程。 

      教学方法:指导阅读法,点拨法,讨论法,分析法,归纳法

      教学设计: 个性设计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朗读课文和上节课自学情况导入本节课教学。

      二、讨论解决课文中的语言难点。

      1、分组讨论,解决问题。

      2、老师点拨讲解语言难点。

      三、展示学习讨论结果,了解学习情况:


展开全文阅读
      1、老师对重点问题提问,学生回答。

      2、学生互相提问,检查学习效果。

      3、教师点评、补充、总结讨论的结果(也可让学生总结)

      附:本文重点文言语法举例

      词类活用:

      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使动用法

      侣鱼虾而友麋鹿——意动用法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作动词

      东望武昌——名作状

      特殊句式:固一世之雄也——判断句    何为其然也——倒装句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被动句

      通假字: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一词多义:

      望: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  西望夏口(向远处看)

      长:抱明月而长终(永远)   而卒莫消长也(增长)

      虚: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太空) 盈虚者如彼(月缺)

      然:其声呜呜然(……的样子,形容词词尾)  何为其然也(这样)

      四、研读课文、思考讨论问题

      1、总结本文各段的内容。

      2、文中人物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

      附:参考答案要点

      1、总结本文各段的内容。

      答:第一段,描写夜游赤壁的情景,展现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境界。第二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第三段,写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第四段,写作者针对客之感慨陈述自己的人生感悟和见解。第五段写客人转悲为喜,主客开怀畅饮,兴尽入睡。

      2、文中人物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

      答:第一段的感情色彩以喜悦为主。第二段由“喜”转“悲”。 第二段“喜”由主人“饮酒乐甚,扣舷间歌之”看出。本段的“喜”比上段更甚,但喜极生悲,从客人悲凉的萧中透出了极“悲”之情。第三段写“客”的回答,阐发了怀古伤时之情,感情色彩甚为悲伤。第四段主要写苏子批评客的观点,阐发了自己的人生感悟。第五段感情转悲为喜。  

      四、布置作业:

      1、完成《学案》“阶段2-知识梳理”练习  2翻译课文

      教学札记

      崇信一中高一级集体备课通案

      课题:《赤壁赋》 所选册目:必修2 年    级:高一

      课时:第三课时 主备人:李崇军 审阅签字:

      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了解其宇宙观、人生观中辩证、达观成分的积极意义。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坎坷,笑对苦难的乐观主义精神

      2.了解作者运用的主客问答这一赋体的传统手法,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3. 鉴赏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培养学生通过诵读体悟和鉴赏优美、形象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了解其宇宙观、人生观中辩证、达观成分的积极意义。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坎坷,笑对苦难的乐观主义精神

      2.理解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赏析课文典雅、精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了解作者在旷达的风貌之下寄寓的悲愤苦闷的复杂情感。

      教学方法:指导阅读法,点拨法,讨论法,分析法,归纳法

      教学设计: 个性设计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翻译、朗读背诵课文况导入本节课教学。

      二、学习课文结构及鉴赏

      (一)研读课文、思考讨论问题

      1、文中人物的感情变化是因何引发的?

      2、在第四段作者是如何阐发自己的人生感悟的? 

      3、你如何评价作者的观点? 

      4、本文在写作上有何特点?

      (二)研讨结果展示、总结。

      附:参考答案要点

      1、文中人物的感情变化是因何引发的?

      答:第一段写友人相聚、泛舟江上。畅饮美酒、咏诗确文、迎风赏月的舒畅飘逸,超然物外的境界。引发了喜悦之情有。第二段因主人“饮酒乐甚,扣舷间歌之”产生“喜”。但喜极生悲,客人的萧中透出了极“悲”之情。第三段回答了“客”之所以“悲”,在于触景伤怀,有感于人生短暂。第四段苏子以明月、江水作比,说明世上万物和人生,都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从变的角度看,天地万物就连一眨眼的功夫都不能保持不变;而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和人类都是永久存在的,用不着羡慕长江的无穷和明月的永不增减,也用不着哀叹人生的短促。应该轻物质而重精神,执着于自己的不朽事业,保持平静超然的心态和乐观旷达的情怀。第五段转悲为喜,是第四段的结果。

      2、在第四段作者是如何阐发自己的人生感悟的?

      答:作者以明月江水作比,说明世界的万物和人生,都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从变的角度看,天地万物就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能保持不变;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和人类都是永久不变的,用不着羡慕无穷和明月的永不增减,也用不着哀叹人生的短促,而应保持旷达乐观的态度。

      3、你如何评价作者的观点? 

      答:作者的某些语言容易被误解为及时行乐,但这种思想并未从文章中直接反映出来,作者表明的观点是希望一个人不要发无病之呻吟,不要去追求那种看似超脱尘世其实并不现实防幻想境界;而应适应现实,在目前这种宁静恬适的环境中不妨陶醉于大自然的怀抱。作者的这种观点包含一定的合理性,因为作者不同意看问题绝对化,注意到事物相反相成的辩证关系。但这种观点并非科学,因为作者沿袭了庄子的相对主义观点,否认衡量事物的客观标准,抹杀事物质与量的实际界限。总之,在当时的背景下,作者的观点还是积极的。 

      4、本文在写作上有何特点?

      答:(1)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这就创造出一种情、景、理的融合,充满诗情画意而又蕴涵着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第~段重在写景,与作者超然旷达的心境相映成趣,也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奠定了基础。第四段虽然重在说理,却借追述历史陈迹、抒怀历史人物而显示人生与天地“变”与“不变’的哲理。 

      (2)“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本文既保留了传统赋体那种诗的特质和情韵,同时又吸收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韵和对锅等方面的束缚,更多的是散文的成分,使文章兼具诗歌的深致情韵,又有散文的透辟理意。散文的笔势笔调,使全篇文情勃郁顿挫,如“万科泉源”,喷薄而出。与赋的讲究整齐对仍不同,它的书写更为自由。如开头一段“壬成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全是散句,参差疏落之中却有整饬之致;以下直至将末,虽都押韵,但换的较快,而且换的处往往就是文义的一个段落,这就使本文特别立于诵读,极富声韵之美,体现出韵文文学的长处。 

      (3)象优美、善于取智的语言特色。如描写好声的幽咽哀婉:“其声鸣鸣然,如想如幕,如泣如诉,余音禁袅,不绝如缕。舞的区之游故,泣抓舟之合妇。”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声、情,写得具体可感,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 

      四、布置作业: 

      1、完成“研讨练习”第一、二题。2、完成《学案》上的练习题。

李崇军

标签:导学案设计 高一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高一导学案设计 赤壁赋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六国论 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下一篇:金色花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