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导学案设计
阅读:262 2016-11-04
标签:
导学案设计
高一导学案设计
苏教版高一导学案设计
渔夫(复习) 导学案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五)
渔父(复习)
一、学习目标
1.掌握积累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相关知识。
2.探讨屈原和渔父不同的人生观。
二、学习重点难点: 梳理总结文言知识。
三、学习方法: 整理归纳练习
四、学习过程
(一)课前诵读 课前2分钟,诵读文本。
(二)学生展示(记忆默写 )
1、屈原 _____时期伟大的诗人,政治家。名平,字原。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和浪漫主义诗人。著有《离骚》、《九歌》、《天问》等不巧作品,后世所见屈原作品,皆出自西汉_____辑集的《 》。首创“ 骚体诗 ”,亦称“_____体 ”。
2、举世皆浊我独清, __________众人皆醉,__________ ?
, 新浴者必振衣 __________安能以身之察察,__________?
(三)整理归纳
1、古今异义 (写古义)
颜色憔悴 __________ 形容枯槁__________
圣人不凝滞于物__________
2、特殊句式
行吟泽畔。 ( ) 自令放为? ( )
是以见放。 ( ) 圣人不凝滞于物 ( )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 )
遂去,不复与言。 ( )
3、翻译
(1)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2)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3)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4、一词多义
于:圣人不凝滞于物 何故至于斯
葬于江鱼之腹中
举:举世皆浊我独清。
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举孝廉
杀人如不能举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戍卒叫,函谷举
千钧之重,人不轻举
兴举义兵
君举不信群臣乎?
展开全文阅读
见:
是以见放 渔父见而问之曰
项伯即入见沛公 慈父见背
安:安能以身之察察 既来之,则安之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风雨不动安如山
(四)素材积累
1、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适用范围:①直面现实、百折不回者才可称“精神贵族”;②不辱没平生志向、气节是生存选择的原则;③理想的王国不容玷污。
2、两千多年前的伟大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在遭到小人谄毁被流放时,依然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依然热爱着自己的祖国,坚持对美好理想的追求,用一种磐石般的坚贞诠释人生的崇高,从而感动着世世代代的人。他用一颗高贵的心灵挥洒出惊天动地的华章。
适用范围:①爱国;②探索真理;③追求理想;④高洁之志;⑤心系民生。
寇恒贵
标签:
导学案设计
高一导学案设计
苏教版高一导学案设计
渔夫(复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文似看山不喜平——写出事情的波澜 教学设计(七年级)
下一篇:
如何有效批改高中作文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