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742 2016-11-07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微山县第二中学 隋玉夫
教学目的:
1、理清文章思路,认清人物的所为及其意义。
2、品析文中重点语句。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品味文中一些富含深意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悲愤之情。
2、理清思路,把握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
教学难点:
文章关键词句的深刻含义和写作本文的意义。
设计意图:
《记念刘和珍君》是鲁迅先生对“三.一八”惨案的评述。文章的前两个章节是说写作的缘起,侧重探求本次惨案的意义。文中严厉的控诉了三种人:反动势力、走狗文人、不清醒的庸人。无比沉痛的悼念刘和珍等爱国青年,奉献她的悲哀和敬意。同时也是在告诫爱国青年注重斗争的方式方法,更是颂扬了他们的勇敢和坚毅。在教学中将教学重点放到理清思路上面去。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解题
大屏幕展示花木兰、穆桂英、刘胡兰、刘和珍(微笑的)等人的图片,中国历史上年轻的英雄女性。
今天我们来学习鲁迅先生的纪念文章——《记念刘和珍君》。看题目有什么不对的吗?(附带解题:时代原因“记”通“纪”,纪念-记人叙事类,君-尊称。当时刚刚兴起白话文,文白掺杂,需要联系上下文认真体会。)
记叙文往往是通过记人、忆事、抒情、议论来展现人物形象,我们一起来看看本文。
二、检查预习,介绍写作背景
字音通读,字形掌握。(提前布置学生给刘和珍等人写一份颁奖词)。
三、研习文本,整体感知
这是一篇记叙文,更是一篇用血泪写就的控诉书,文中多达十次提到了“血”,请分组找出每部分各有几次出现带有“血”的字迹。同学们浏览全文,分组讨论,加以概括。(注意课下注释)
明确:(一)写作缘起(1次) (二)唤醒庸人(3次) (三)和珍概况(0次) (四)和珍遇害(1次) (五)遇害经过(2次)
(六)惨案教训(2次) (七)惨案意义(1次)
问:遍布的“血”字,道尽了作者无尽的愤怒和悲哀,这是谁流的血?又是谁制造的这次惨案?
明确:爱国青年的血;反动的执政府和帝国主义列强制造的惨案。
四、生活点滴,走近人物
1、文中记叙了刘和珍的什么?她为什么要去集会请愿?结果呢?
明确:常常微笑,预定《莽原》,喜爱文学 ,引领学潮 , 集会情愿。
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为了反抗帝国列强的入侵。
结果喋血执政府门前。
2、展示刘和珍遗照,人物的塑造是通过语言、形象、动作、行为、心理等方面表现的。讨论:她是怎么样的一个女子啊?
明确:年仅22岁,品行良好的北师大女生。她始终微笑,追求真理,不畏强权,追求正义,互相救助,殒身不恤。 ——她却被残忍地杀害了。
当然不是她一个,还有杨德群等一个群体,他们是中国的希望。却惨遭屠戮。
3、老师也找了一些,在这里为她写了一首诗,与同学们共勉。
刘和珍君
她常常微笑着,态度温和
她预定《莽原》,追求真理
她引领学潮,反抗强权
她虑及母校,黯然泣下
她为国请愿,毅然前往
她始终和蔼的微笑着
可她留下的只有
一片血污,一副骸骨
……
勇敢从容,为国请愿——我们记着你
互相救助,殒身不恤——我们念着你
刘和珍君,您是真的勇士!
(希望你能为刘和珍等人写一段颁奖词)
五、形式内容,语句赏析
1、该不该为这个伟大的女子写一些东西来纪念她?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第二段的时候说“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第三段的时候却说“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
展开全文阅读
明确:烈士被杀,无限悲痛,出离愤怒,揭露反动政府的滔天罪行;白色恐怖思想高压,造谣污蔑,言语难免含蓄富有深意。可是鲁迅先生依然要拿起笔来战斗。激励勇士,奋然前行。
问:作者写了哪几类人,对他们分别是什么态度?感情经历了哪些变化?
牺牲的烈士——反动势力——热血青年;还有一些闲人
悲哀——悲愤——悲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大多数的庸人——要鼓舞他们,勇于战斗。
2、分组读第二部分第一段(男生前三句,女生后两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怎么理解“哀痛者”和“幸福者”?
明确:“哀痛者”——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哀痛,为人民的悲惨哀痛。 “幸福者”——勇往直前,为人民流血牺牲是最大的幸福。
4、齐读第四部分最后一段。
分组讨论。从形式、内容、和情感效果等方面分析句子。
(1)、“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把作者的愤怒感情推向顶点。
“惨象”和“流言”对举,“目不忍视”和“耳不忍闻”并提,概括尽了反动派及其走狗文人残暴无耻和死难青年横遭虐杀的惨状。
“已使我”和“尤使我”又层层递进地写出了作者愤激之情。
再读!
5、理解“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这段话以煤的形成比喻人类发展的历史。人类历史每前进一步,都需要付出血的代价。徒手请愿虽然付出极大牺牲,但结果对社会进步影响并不大。因此,作者不主张徒手请愿,而希望人们从这次惨案中吸取教训,采用更有效的斗争方式。
还有不理解的语句吗?大家课下可以相互之间讨论解决。下课以后,大家从形式、内容和情感效果等方面课后研讨第三题。
个人读最后两段。
六、拓展探究:生活中,有时候有些事情也会让人看不惯,甚至无法忍受,你会选择什么方式来解决,如果上升到国家和民族的角度,作为青年我们该怎么办?
七、布置作业
1、为刘和珍写一段颁奖词,200字左右。
2、背诵课文第二、四节。
八、诵读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作结。
隋玉夫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记念刘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出师表》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下一篇:
荷叶母亲 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