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524  2016-11-24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记念刘和珍君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何玮

      一、课标要求:

      1、理清文章思路和写作目的,划分文章结构,把握写人记事类散文的写作特点,学习记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的表达技巧。

      2、散文语言含蓄隽永,通过品味关键语句,读出其深厚的内蕴。

      3、了解刘和珍烈士的生平及死难经过,认识反动政府的残忍,牢记“三一八”惨案的教训,做有正义感的爱国青年。

      二、学习重点:

      1、理清思路,划分文章结构,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把握文章的写作特点。

      2、在分析文章的基础上,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通过复习,简介一下本文作者。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历史散文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二心集》等。

      2、解题

      《记念刘和珍君》从题目看,这是一篇纪念性的回忆性文章,属记叙文;关于题目中的“记念”,而不用“纪念”是因为“记”有记住不忘的意思,还兼有“记录”的意思。

      3、了解故事背景

      1926年初,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蓬勃发展。在人民革命浪涛的冲击下,帝国主义扶持的段祺瑞临时政府摇摇欲坠。3月12日下午,为了帮助奉系军阀消灭当时倾向于革命军的国民军,日本帝国主义的两艘驱逐舰悍然驶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国民军忍无可忍,被迫还击。16日,日本帝国主义反而借口国民军违反《辛丑条约》,向中国提出抗议,并纠集帝国主义国家向段政府发出最后通牒,限18日上午作出答复。3月18日,北京人民在前集会抗议,会后到执政府前请愿。段祺瑞竟命令卫兵向请愿群众开枪,并用大刀铁棍追打砍杀,打死打伤200余人,制造了屠杀爱国人民的“三•一八”惨案。刘和珍等都在遇害者之列。 

      二、检查预习情况,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徘徊(        )       长歌当(    )哭        菲薄(        )

      踌躇(       )       桀骜(       )       黯(     )然

      噩(       )耗       肆无忌惮(   )       喋(     )血

      攒(       )射       屠戮(      )         殒(  )身不恤

      洗涤(       )        绯(      )红        尸骸(       )

      三、通读全文,理清思路

      1、读文章,用一句话分别概括七个部分的内容

      明确:(1)、写作的缘由:纪念死者

      (2)、写作的目的:唤醒庸人,牢记血债

      (3)、描写记忆中的刘和珍君

      (4)、记叙刘和珍遇害的消息

      (5)、记叙刘和珍遇害的经过

      (6)、总结“三一八”惨案的教训

      (7)、说明这次惨案的意义

      2、本文的七个部分中,哪些部分侧重写了刘和珍君?其他的部分起了什么作用?

      明确:三、四、五部分主要写了刘和珍君。

      第一、二部分主要交代了写文章的缘由和必要性。

      第六、七部分总结了“三一八”事件的教训,评价了此事件的重大意义。

      4、阅读课文第一、二部分,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文中作者如何强调的?

      明确:“我也早觉得的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展开全文阅读
      “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写作缘由:(1)纪念烈士,寄托哀思

      (2)、唤醒庸人,莫忘惨案

      (三)、品读一、二部分关键语句,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1、“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提示:“真的猛士”、“惨淡的人生”和“淋漓的鲜血”指的是什么?) 

      明确:“直面”中的“面”是动词,面对的意思;“正视”,正眼看,不回避。“哀痛者”、“幸福者”分别为“以……为哀痛”的人和“以……为幸福”的人。“哀痛者”和“幸福者”都是指刘和珍等革命青年。她们在黑暗面前不逃避,在屠杀面前不退缩,她们深知社会的黑暗和民族的苦难有多深重,所以她们的“哀痛”超过常人;但她们又坚信黑暗终将过去,并正在为光明的到来而奋斗,所以又是“幸福者”。

      2、“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明确:在“庸人”的世界里,时间会冲淡烈士流血的痕迹,而作者想撰文警示,召唤“庸人”保持记性,表达了作者痛苦的责任感

      作业:背诵课文第二部分

何玮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记念刘和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梁实秋《鸟》赏析
下一篇:《离骚》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