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474  2016-12-04
标签: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沪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无题》教学设计 (沪教版七年级上册)
 沪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4《无题》教学设计(共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了解作者李商隐及其代表作品。 

(2) 理解 “相见时难别亦难”中两个“难”的含义以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 

2、过程和方法: 

在朗读、自由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看课文,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及含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理解古代女子在悲伤与痛苦的爱情之中仍然富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以及感受到作者李商隐的诗歌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具有朦胧婉曲之美。 

教学重难点

1、能用诗的语言译读全诗。

2、能理解诗中的美句;能理解诗中的难句。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直接导入,朗读作者介绍,诗的创作背景。

作者介绍:李商隐是我国唐代后期最为杰出的诗人,继盛唐“大李杜”(李白和杜甫)后,他和杜牧并称为“小李杜”。(学生读)

李商隐对于诗歌的贡献,特别在于他所独创的“无题诗”。这些无题诗音调谐美,深情绵邈,含蓄隐涩,且富于象征和暗示色彩,将唐代诗歌的抒情艺术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教师介绍)

创作背景:在唐时,人们崇尚道教,信奉道术。 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其间与玉阳山灵都观女 氏宋华阳相识相恋,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心内又奔涌着无法抑制的爱情狂澜 ,因此他只能以诗记情,并隐其题,从而使诗显得既朦胧婉曲、又深情无限。(学生读)

李商 隐所写的以《无题》为题的诗篇,计有二十首,大多是抒写他们两人之间的恋情诗,这首《无题》诗也是如此,并且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教师介绍)

批注:朦胧婉曲、 深情无限

(二)一读解其意: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节奏,读出感情

学生齐读,点评

教师范读,学生再读体会

学生个别朗读,点评

2、要求:用现代语言说说诗的各句的含义,句式要整齐,最好押韵。

3、学 生对照注释思考,两两互译。

4、全班交流,点评。

5、归纳:别离之景-别后思念-别后期待

(三)二读赏其美:

1、问:诗中哪句写得美呢?请思考,并且 用笔写下你的感受。

学生体会,批注,交 流

教师点拨,重点评析颔联

颔联品析:颔联连设两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两个意象的出现,极为熨贴。“春蚕”自然承上,并用“蚕吐丝”、“蜡流泪”巧妙比喻,用“丝”谐音“思”,用“到死”、“成灰”与“方尽”、“始干”两相对照,妙句天成,传达出 刻骨铭心、生死不渝的至情。缠绵悱恻,炽热浓郁,成为表达坚贞不渝的爱情的千古名句。此外,它还寓含着一种超越诗歌本身内容而更具普遍意义的哲理:对工作或事业的忠诚执著,无私奉献。全句言深情而寓真理,含义隽永,耐人寻味。

2、知识归纳:警句,就是语言精炼、寓意深刻的语句。 

作品中的警句,往往用精炼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思想。 

警句常常超越作品、超越时代而给人以深刻的启发和教益。

3、引入:《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体会警句。

4、有感情的朗读全诗

(四)三读解其难:

1、  引出难句: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要求:请自选一句阐释它的含义和 作用。第一,要阐释它的含义;第二,要阐释它的作用。

2、  学生思考,交流,教师点拨:

“蓬山”,本来是指传说中的海 上仙山蓬莱,这里用来借指恋人住处——玉阳山西山灵都观,是很恰切的。“青鸟”,是神话中给王母娘娘当信使的神鸟。当时,诗人处于玉阳山东山,虽与恋人同处一山,距离不算遥远,但因为他们的爱情不能见容于社会,所以会遭遇到种种的波折和阻 碍。句中的“无多路”,可作“没有多远的路”或“没有别的什么路”来理解,但 无论是哪一种解释,诗人却都只能寄希望于“青鸟”来探听消息,可见他们的相见是多么的难!以此回扣“相见时难”,也更进一步突显出“别亦难”,这样就使得全诗首尾圆合、浑然一体了。

3、知识归纳:用典,文献典籍中的词语或故事。 

用特指的古事或古语婉曲地表达“今”义。 

用典的效果:精炼语言,避直就曲,生动典雅。

4、引入:《赤壁》,体会用典

5、有感情的朗读

(四)四读诵其情

要求:读出感情,读出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学生朗读背诵

(五)总结:一诗四读

(六)作业:用本课 所学的方法诵读欣赏

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 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 走马兰台类转蓬。

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恋情诗。写对昨夜相知相会而今日很快分离的情人的思念之情。

总体感觉这首诗的教学效果还是不错的。作为一首表示两情至死不渝的爱情诗,如果单纯的和学生谈爱情,可能在教学上 就走入一定的误区。针对学生的情况分析,我主要通过诵读、美点赏析,难点理解几个方面赏析这首诗,从而引导学生理解诗中各联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这堂课也让我有了以下几点收获:

1、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也就是说,一节课中要学生完成哪些目标内容,教师要心中有数。诵读的方式要多样化,齐读与个人读结合,背景的引入要讲究时机。情境的设计还要更贴合学生。

2、教师要理解教学内容,确定整节课教些什么,怎么教,将整节课的目标分解到各个环节中去。

3、语文学科和信息技术进行整合,既能增加教学的量,又能使教学手段更加多样化。

 

侯晓旭

标签: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沪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无题》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题破山寺后禅院》教学设计 (沪教版七年级上册)
下一篇:《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学设计 (沪教版七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