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390 2016-12-06
标签:
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语文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阿炳在1950 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下册)
一、教学目标设计:
(一)认知教育目标
1、了解阿炳的人生际遇。
2、通过赏析《二泉映月》来了解阿炳音乐风格的形成原因。
(二)能力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对音乐内涵的感知能力
(三)情感目标
体会《二泉映月》所包含的情感与阿炳的坎坷人生、动荡的时代背景的内在联系,理解一个街头卖艺人不屈的人格和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一、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阿炳在1950》是电视专题片的文字稿,它充分地再现了在1950年9月2日发生的为阿炳的音乐进行录音的事件,同时也回顾了阿炳的生前的坎坷及死后《二泉映月》的荣耀。
录音时阿炳的激动表现、《二泉映月》的内涵是鉴赏这篇课文的重点
从音乐当中体会阿炳复杂的内心世界则是教学的难点。
二、教学对象分析
作为初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章阅读能力,基本可以依靠预习了解文章的大意,所以教师不必花太多的精力于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当然作为十四岁的孩子,他们的生活圈子小、社会阅历少,特别是对阿炳所处时代了解较少,从而无法真正地领悟到阿炳音乐当中辛酸无奈与高亢呐喊,因此课前让学生多搜集有阿炳及《二泉映月》的资料,在课堂中通过多媒体教学让学生通过音乐画面去了解阿炳的人生轨迹,去感受阿炳内心的愁苦与激情,进而是了解时代的背景和音乐形成的原因。
三、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1、课前预习法:收集有关阿炳与《二泉映月》的资料,学生充分地利用教材、图书馆、网络等资源进行资料搜集后,会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地理解,为课堂教学的展开奠定坚实的基础。
2、情景教学法:搜集月夜的图片制作成幻灯片,营造一种静谧的气氛环境,以配合《二泉映月》的播放,让学生如有身临其境、心置其中之感。播放视频录像,让学生在视觉听觉的直接冲击下对阿炳音乐进行深层次的体验和感悟。
3、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展示软件,达到讲解难点,突破难点的目的。把课文中抽象的文字变成形象生动的图片、优美的音乐和视频录像,引发学生内心的感悟。
五、教学媒体设计
为了增强本节课的形象性和审美性,激发学生对课堂的热情投入,启发他们对音乐内涵的感悟和对人物内心情感的探究,提高教学效率,我主要以现代教学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本节课中,我在几个地方用到了多媒体:
课件一:展示图片,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课件二:对学生进行测试,展示学生预习成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件三:播放阿炳听到录音后流动表现的视频,让学生能真切地体会到阿炳为自己音乐得以传承的激动心情。
课件四:播放《二泉映月》,从视觉和听觉等方面刺激学生多种感官,一起理解音乐内涵感悟阿炳的内心世界,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课件五:以连线题的形式来回顾阿炳坎坷多难的一生,使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到阿炳人生经历对音乐风格的影响。
课件六:通过视频和画面交互使用,让学生对阿炳音乐风格形成的原因更容易理解和概括。
课件七:通过意境幽远画面,对全文进行富有诗意的概括。
六、多媒体的使用
多媒体平台 Microsoft PowerPoint2003,在白板多媒体教室进行操作使用。
七、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教学过程 设计思路及多媒体应用分析
一、此曲只应天上有,何人将其人间留?人曲皆有许多愁,要知何故随我走。(创设情景,导入课文)
(以《二泉映月》为背景音乐,伴着教师低缓的声音,图片上慢慢地呈现出一段相应的文字:)
有人说,是他造就了那首风靡世界的曲子;
有人说,是那首曲子成就了荣耀于后世的他;
但没有人会否认,是1950年9月2日那次录音造就了他和那首曲子。
他就是瞎子阿炳,那首曲子就是《二泉映月》,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阿炳在1950》来了解阿炳那坎坷的人生和欣赏那首沁人心脾的《二泉映月》吧!
思路:用优美的音乐、诗意的语言来创设情境,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从而迅速地进入学习状态。
分析:当柔美的音乐轻轻地在耳边流淌、当优美的图片静静地眼前展现、当那充满诗意的文字慢慢地呈现,学生的情绪已然在不自觉中被带入了阿炳那唯美的音乐世界里、进入了课文的学习。
展开全文阅读
二、满园春色芳菲处,却有杂草惹人恶。
要防杂草淹没路,赶紧将其除一除。
(改正错别字)
<课件展示,让学生在白板直接进行作答>
千古决唱 捷然不同
纯瘁 颠峰 玲听
明确:决——绝 捷——截
瘁——粹 颠——巅 玲——聆 思路:通过对错别字的更改以达到掌握正确字形的目的。
分析:此环节充分地显示了白板教室的优越性,学生在白板上作答——教师展示答案——对比答案进行评讲。使学生更加有效直观地掌握知识。
三、乍看名不副实,难道内有乾坤?
细细琢磨全文,一切尽在其中。
(文题解释)
<课件展示>
课文内容不仅仅写了阿炳在1950年发生的事,还写了他的一生,写了《二泉映月》的地位与影响,能否改为《阿炳的一生》或《阿炳与二泉映月》?
明确:不能,因为这一年是阿炳在世最后一年,也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年,因为通过录音使得他的音乐尤其是《二泉映月》得以传承。
思路:从题目入手,迅速捕捉关键信息,明确赏析的对象。
分析:在白板上,对此题进行分析讲解,用笔将“最重要”、“传承”二词加上着重号,充分显示白板可书可改的优势。
四、嚼一嚼,尝一尝,品一品,犹如美酒于舌,回味无穷。(研讨文本)
1、快速阅读文章,了解1950年录音的前因后果。(以幻灯片形式陆续展示黎松寿、杨萌浏等人相片及《二泉映月》公演的图片)
明确: 听到黎松寿的偶然演奏,杨萌浏、曹安和等人为抢救民间音乐利用进口的钢丝录音机为阿炳录了六首音乐,其中包括《二泉映月》,《二泉映月》在吕骥先生的推荐下,迅速风靡全国、响彻世界,成为一首世界名曲。
2、录好音后,阿炳有何表现?为什么有如此表现?
明确:
①阿炳的表现: 阿炳就激动地瞪大了瞎眼,去台上摸那只录音机器,抱牢那只机器,他说:“催弟!催弟!这是我的声音啊!哎呀!杨先生这里面有仙气啊!有仙气的啊!”阿炳激动得不得了,紧抱了机器不肯放手。
(讲解:对人物的描写使用了三种描写方法: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神态描写表现在:“激动”
动作描写表现在:“瞪大”、“摸”、“抱牢”、“紧抱”、“不肯放手”
语言描写:催弟!催弟!这是我的声音啊!哎呀!杨先生这里面有仙气啊!有仙气的啊!”)
(分析结束后让学生进行模拟表演,接着播放专业演员模仿阿炳表现的视频资料,学生看后进行对比再次进行表演,以揣摩阿炳当时激动的心情)
②原因:有首次接触到录音机的好奇,更主要的是为自己的音乐有了传承的机会而激动不已。
思路;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大致了解事件的过程,为下面对人物的分析、音乐作品的鉴赏奠定基础。
分析:相片、图片的展示会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到那段历史的珍贵,也更加直接地感觉到《二泉映月》的非凡的艺术魅力。
思路:通过对人物描写的分析,使学生从细节可以感受到阿炳内心极其激动的情绪,从而在教师的引导下更深层地理解阿炳激动的原因,也为下面对《二泉映月》的欣赏酝酿感情。
分析:学生通过自身的一瞪一摸一说已经对人物的内心感受有了初步的理解,通过视频资料的播放,一看一想再一演就会切身地体会到阿炳内心的激动,并理解情绪波动的深层原因。
3、听《二泉映月》并进行赏析(标题:音乐自耳入,感悟自心出。
既然有感触,拿笔书一书!)
(播放音乐《二泉映月》)
(学生直接在白板对自己的见解进行展示)
明确:《二泉映月》的旋律委婉流畅、跌宕起伏、意境深邃,有低沉的悲诉,有高亢的呐喊,有暗自的神伤亦有不屈的抗争。 思路:本环节通过欣赏音乐,在美妙的音乐当中,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这千古绝唱,以心去跨越时空去感受音乐当中包含种种情感,使学生心灵得到一次洗涤。
分析:优美的曲调中,让学生明白了1950年录音的重要性、了解了阿炳为自己音乐得以传承的激动心理、听出了阿炳坎坷多难的人生经历,它就是一条线,一条连贯全文的线。利用白板将学生的感受表达出来,更彰显了白板的优势。
4、通过连线了解阿炳坎坷多难的一生
(课件展示,利用白板让学生作答)
1893年 沦落街头卖艺
四岁时 录音
25岁时 母亲被逼迫而死
三四十年代 出生
1950.9.2 吐血病故
1950.12.4 父亲因病去世
思路:在对《二泉映月》中忧伤曲调的分析中,引出阿炳的人生经历,通过连线加深学生对阿炳坎坷命运的了解。
分析:在白板上一连线一对比一分析,形象生动直观,定然效果显著。
5、阿炳能够演奏出如此婉转柔美、动人心肠的乐曲,除了坎坷的人生经历之外,还有什么原因?(视频播放)
展开余文
外部原因:
无锡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 (图片展示)
无锡人特有的性格特点及民俗氛围
(图片展示)
三四十年代中国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
(视频播放)
内部原因:
阿炳具有深厚的音乐功底(视频播放)
阿炳具有不屈的人格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视频播放) 思路:通过对阿炳音乐风格形成原因的分析,主要让学生感受到阿炳身处的时代背景和其伟大的人格。
分析:通过视频播放与图片展示引导学生对阿炳音乐对行深层次分析,从而了解阿炳音乐魅力的来源。
五、那人已远去,那曲却未逝。
曲调仍响起,惹人深深思。
(依然以《二泉映月》为背景音乐,在富有幽静之感的图片上缓缓地出现以下文字)
1950年9月2日
一个应当载入历册的日子
它改变了阿炳的人生命运
它为中国音乐史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它为世界音乐史画上了绚烂的一笔
只因为
它留下了《二泉映月》
思路:通过富有诗意的散文让学生再在心灵深处感受到1950年9月2日的录音为中国乃至世界留下一笔何等巨大的精神财富。
分析:优美的音乐、幽静的图片、诗般的文字,犹似开头,其实经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在起初的好奇疑问发展为对阿炳深深的敬佩、对《二泉映月》深深的沉醉。
七、板书设计
无锡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
无锡人特有的性格特点及民俗氛围 外部原因
阿炳音乐魅力探析 三四十年代中国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
阿炳具有深厚的音乐功底
阿炳具有不屈的人格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内部原因
阿炳坎坷多难的一生
八、练习设计:
1、在“识字释意”环节让学生自主解决;
2、在对“录好音后,阿炳有何表现?为什么有如此表现?”回答中,让学生在进行同桌交流之后进行作答;
3、对音乐的鉴赏这一环节,鼓励学生进行有创意的表达,教师不必过于拘泥标准答案;
4、对阿炳音乐风格形成原因,可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究的形式加以解决。
九、教学过程流程图
课前自主预习,收集相关资料——学生活动
音乐图片文字欣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改正词语中的错别字,
掌握正确字形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分析题目,掌握课文重点
快速阅读课文,了解前因后果
分析人物表现,探究其中原因
欣赏二泉映月,感悟作品内涵
了解阿炳一生,分析音乐魅力来源
黄春华
标签:
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语文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阿炳在19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江南春绝句》《玉楼春》教学设计 (北师大七年级上册)
下一篇:
给我的孩子们 教学设计(长春版七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