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782  2016-12-09
标签: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归去来兮辞》教案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一、课题:《归去来兮辞》

      二、课时:45分钟

      三、教学目标:(教材分析)《归去来兮辞》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五第二单元第一篇文章,本节是在学习了古代诗歌古代记叙散文以及陶渊明另外几首作品之后编排的。通过本次课的学习,既可以对古代诗歌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可以为后面学习诗歌散文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归去来兮辞》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情操对我们的生活也有现实意义。例如在说明自己“既自以心为形役”后,明白了“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从而能做到“临清流而赋诗”,“乐夫天命复奚疑”的超然物外的境界。这对现代人的心灵选择与归宿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程目标》规定:高中生“要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一定数量的名篇”

      《归去来兮辞》所在的单元也有相应的教学目标:“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掌握有关的文言词语和句式,要重视诵读和背诵”根据本文的特点,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归纳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掌握重点语句,帮助理解课文,诵读课文,梳理本文行文思路、赏析本文写作特点:情景交融,情感真挚、了解“赋”的文体特点。

      2、在对全文理解掌握的基础上感知陶渊明的隐士情怀,学习其高洁的理想支取和坚定的人生追求。体悟作者情感,思考作者进退两难情感背后的侧重点,培养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和抓住重点的思维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诵读法:通过反复地吟诵让学生由浅入深地了解文章的内涵。

      2、讨论法:结合时代背景合作探究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予点拨提示。

      3、探究法:运用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针对有学习难度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以一种“同情之理解”的态度对待陶潜在文中的情感取向,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陶潜的隐士情怀。

      2、培养学生用现代观念审视文中的人生态度,感受陶潜的人文精神,提高思想境界。

      3、引导学生感悟陶潜高尚的节操,让学生在品味中逐渐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高一阶段,学生只是初步接触了古代文言诗歌,文言文知识体系尚待完善。由于他们对魏晋历史散文接触不多。因此,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欣赏古代文言历史诗歌散文的能力,养成思辨的习惯。

      (一)教学重点:

      1、理解文章结构层次及写作意图

      2、赏析本文语言特点和文体特点。

      (二)教学难点:

      理解感悟文中作者“一心两端”后“临清流而赋诗”“乐夫天命复奚疑”犹疑不决进退两难后定下心志的心情。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家好!我们之前已经学过了陶渊明的一首诗歌《归园田居》,现在大家齐声朗读这首诗,并告诉我作者要“归”往一个怎样的世界呢?

      (播放PPT)

      学生答,师点评。

      同样是“归”,为何他的另一首辞的题目却是《归去来兮》?下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二)讲授新课

      1、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熟悉文意。

      过程: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

      ① 读准字音,了解词义,弄懂字词,理会文意

      A、掌握“胡、奚、曷、焉、何”等主要代词的用法,归纳“行、引、乘、策”四个实词的一词多义;掌握“怡、傲、容膝、流、棹、行”等词词类活用用法;弄懂宾语前置的几种特殊句式,例如“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② 在完成上述任务的过程中遇到任何不懂的地方做标记,教师指导。

      ③ 找出所有押韵字,在换韵的地方做标记,反复朗读换韵的段落和层次。

      (2)交流体会,思路提示(播放幻灯片)

      ①第一段:归---悲---追---非

      第二段:衣---微/奔---门---存---樽/颜---安---关---观---还---桓

      第三段:游---求---忧/畴---舟/丘---流---休

      第四段:之---期---籽---诗---疑

      (3)学生根据思路韵脚提示,尝试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展开全文阅读
      2、读:深读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与脉络。

      过程:

      (1)朗读指导,利用诗体“辞”的特点帮助诵读,注意:

      ① 诗与文不一样,诗中每停顿一处即为一句

      第一段:要读出作者自责、自悔、自醒、自慰的心境,要悟出作者厌恶官场的原因:心为形役。

      第二段:要读出作者归家途中的急切,抵家时的欢欣,到家后衣食住行的闲适的心情,重点品味“舟遥遥”“问征夫”“恨晨光”的情状和心理。

      第三段:要读出作者鄙弃官场,固穷守节的坚定决心,联系第一段内容,重点理解“请息交以绝游,复驾言兮焉求”等句子。

      第四段:要感悟作者委心乘化,知天乐命的隐士情怀。

      ② 六字句是全篇的主要形式,按三拍读,如“风/飘飘/而吹衣”,少量的七字句也按三拍读,如“既自/以心/为形役”。个别的五字句也同样:“富贵/非/吾愿”。有些三字句四字句都当整句来读。

      (2)学生根据“辞”的特点及脉络线索尝试背诵,进一步感受陶渊明的归隐情结。

      3、读:学生悟读课文,领悟陶渊明的归隐情结。

      ① 朗读第一段,创设问题情境:封建社会人们建功立业,要“大济苍生”,实现人生价值,往往是和仕途紧密联系起来的,陶潜此时却不愿为官,那么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是什么?依据文本作答。

      (“田园将芜”、“心为形役”、“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迷途未远,今是昨非”)

      总结:“归去”是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那一份遗世独立的品格。

      ② 朗读二三段,思考作者写田园生活时,从哪几个方面来写?讨论后明确:

      A交友---“悦亲戚之情话,乐情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B出游---“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总结:作者在这样的生活环境里,与友人谈家常,弹琴读书,准备劳作驾车出游,充分表现了此时他生活的乐趣。同时,与前面提到过的官场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反映其对官场生活的深恶痛绝。

      ③ 朗读第四段,思考并感悟作者最后经过思想斗争后,进一步表明自己的心志是什么,表现了他怎样的人生态度。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执杖而耘籽。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最后经过思想斗争后,表明自己“乐天知命”的人生态度,即安贫乐道,超然物外的处世态度。

      (三)巩固练习

      有人说“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这句话中包含着悲观消极的思想,你是如何理解的?思考后写一篇400字左右的文章。

      (四)归纳小结

      陶潜此文写于将归之际,人未归而心先归。其想象归程及归后种种情状,更显得归意之坚和归心之切。如果都作为追叙和实录来看,反而失去强烈的情绪色彩和想象的空灵意趣,从此须知陶渊明是一位富于创造性想象力的诗人。

      对本人,欧阳修有“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的慨叹。那是因为文中体现的人生态度和思想感情能唤起人们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强烈共鸣。他的洒脱恬淡,质朴真率,超凡脱俗,他崇尚自然的天性和努力实践,他对超然物外的自由生活和独立人格的追求向往,他对人生所作的哲学思考,连同他的作品一起,为后人筑了一个巢,一个精神的家园。陶渊明是跨越时代的,他永远是人们守卫心灵净土的一盏明灯。

      六、作业布置

      在这堂课中,有什么触动了你的心弦?思考后写一篇文章,不少于500字。

      七、板书设计

      呼唤归去→鄙弃官场,向往田园

      闲适生活→谈泊明志,闲适自在

      归去来兮辞    隐逸情怀→躬耕田园,诗酒琴书

      抒情言志→乐天安命,追求自由

      八、教具

      多媒体,板书赵艳

  
标签: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归去来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在梦的远方》课堂教学实录 (长春版七年级上册)
下一篇:《短歌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