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导学案设计
阅读:263  2016-12-14
标签:导学案设计 九年级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2雨说
【预习目标】

1.朗读这首诗,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品味诗歌的语言; 

3.展开联想和想象,与诗人感情进行沟通; 

4.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重、难点分析】

1.用喜悦、欢快的语调反复诵读全诗,体会诗歌明丽清新的风格。

2.理解意象,领悟诗歌主旨,感受作品饱含的深情。

3.体会诗歌拟人化的手法。

【预习指导】

1.通过查字典、上网查资料等多种方式,了解本文作者。 

2.掌握本文的重点字词。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圃(   )  锢(   )  滞(   ) 喑哑(   ) 嚷(   ) 

蓑(   )  笠(   )  膏(   ) 耸(   )  绕(   )   襁褓(     )

(2) 解释下列词语。

①禁锢:                   ②寒浅: 

③留滞:                   ④喑哑: 

⑤喧嚷:                   ⑥蓑衣:

⑦润如油膏:               ⑧安息: 

3.反复诵读课文           

朗读指导:语调:如第一节应读得急切,表达出对春雨的企盼之情;第二节应读得轻柔、温和,以示“雨”之关爱;第五节可读得欢快一些,传达喜悦之情;第八节应读出高昂之气,把全诗感情推向高潮;第九节读出欣慰之情,显示全诗的主旨。 

停顿:如“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场”“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 

重音:如“我呼唤每一个孩子的乳名又甜又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要记着,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加点的词要重读。 

一节:急切(企盼);二~四节:轻柔、温和(雨之关爱);五~七节:欢快(喜悦之情);八节:高昂(感情推向高潮);九节:欣慰(显示主旨)。

4.了解写作背景:

本诗写于1979年,时值我国结束“文革”灾难不久而开始新的历史时期,诗人身在海外而关注中国大陆。经历十年浩劫后的中国,一切都开始显露生机,正如春雨降临大地,万物复苏。诗中“雨说”即诗人在说,这首爱之歌,是诗人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祝福,也是他对中国美好未来的祝愿。         

5.作家作品: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祖籍河北,1933年出生于山东省。台湾当代诗人。1949年自费印刷了第一本诗集《草鞋与筏子》。1954年考入中兴大学法商学院,并在《现代诗》季刊发表大量诗体,成为“现代派”的中坚。1968年赴美留学。出版的诗集有《梦土上》、《衣钵》、《窗外的女奴》、《郑愁于诗集》、《刺绣的歌谣》等。在台湾诗坛郑愁予被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在“中国也很有些外国诗人,用生疏恶劣的中国文字写他们的现代感觉”时,郑愁予始终坚持用良好的中国文字写作,形象准确,声籁华美,而且是现代的。他的诗表现技巧和手法是十足的现代的,可在诗的感情深处,则是深厚的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他把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与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技巧相结合,把西方技巧化入中国传统的意识中,使内容和形式结合得浑然一体。作为现代派的一员,郑愁予 以其对中国传统精神和艺术品味的继承,迥然有别于西化的“现代”。 

 

孙宇

标签:导学案设计 九年级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九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下一篇:语文七年级上人教版(新疆专用)7《迟到》课堂实录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