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杂文参考
》
作文素材
阅读:504 2016-12-30
标签:
作文素材
高三作文素材
2017高考作文备考素材集锦:新华时评2016年12月号第2辑
1.用“材料工程”应付检查是假作为
2.莫在落实世贸议定书上“耍花招”
3.电朴槿惠时代的终结
4. 以更开放的胸襟开创国际经贸新格局
5. 加强党内监督要向细处下功夫
6.治理校园欺凌需提高认识拿出行动
7.中国“入世印记”佑助全球共赢
8.养出好孩子,需要好家风
9. 要“调水”更要“节水”
10.让文明家庭成为梦想启航的地方
11.日军暴行,越来越多的世界叩问
12. 一股主动作为的新风
13.“治霾”须“治吏”
14.莎士比亚何以永恒
15.美联储加不加息我们都要种好自己的地
16. 专心解一解“黄牛抢票”这个结
17.抗雾霾要主动作为
18. 惩治个人信息泄露不能停留在口头上
19.把“修身齐家”当作党员干部的必修课
20. 网络热词中的民意表达值得品味
1.用“材料工程”应付检查是假作为
新华社合肥12月9日电 新华社记者杨玉华
岁末年尾,又到检查考评的高峰期。在不少地方,检查又被搞成辛辛苦苦整材料、热热闹闹走过场、你好我好大家好。“不看现场看材料”“不听民声听汇报”,用“材料工程”应付年终检查不仅是典型的形式主义,更是一种堂而皇之的假作为,应当狠刹!
记者日前采访发现,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某地安监部门长年安排专人负责整理汇报材料,竟因材料装帧精美,在考核中被树为表率。“迎检”在一些部门和单位被搞成了“材料工程”。而前来检查者对此也安之若素,下车就进会议室,仔仔细细看材料、认认真真听汇报、一丝不苟做记录。最终,工作好不好,全看材料美不美,考核优不优,全凭汇报行不行。
年终检查原本是上级对下级单位全年工作的一次总盘点,重在发现问题、找出不足,查缺补漏、改进工作。但用“材料工程”应付检查却让不可或缺督导工作空转,沦为无用功,最终难免使需要改进的问题积重难返。
形式主义的年终检查暴露了不少干部身上庸懒散的官僚主义作风。他们乐于“纸上检查”,甘当“好好先生”,不愿前往一线发现问题;他们喜欢营造“一片和谐”,宁可闭目塞听也要维护面子。
这样的年终检查是一种公然的假作为。检查流于形式,往往会掩盖问题、隐藏风险。事实上,近年来一些地方和部门的工作中出现的听到的和看到的“不一样”,写进材料的和实际发生的“不一样”,会上说的和私下谈的“不一样”。种种“不一样”累积起来,会让“克里空”的作风沉渣泛起。这应引起警醒和深思。
当前正是各项检查评比的集中期,也是检视中央各项政令落地和政风官风改进成效的窗口期。各地各部门应从纠正年终检查的风气开始,扫除形式主义的假作为,倡导求真务实的好作风,锤炼深入基层的真功夫,让年终检查首先成为检验政风的“试金石”。
2.莫在落实世贸议定书上“耍花招”
新华社北京12月9日电
新华社记者郑汉根
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第15条规定,世贸组织成员对华反倾销“替代国”做法应于今年12月11日终止。此后,世贸组织成员在对中国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时,必须按照世贸组织通行规则,以中国企业的价格和成本为基础确定倾销幅度。
然而,就在这一日期到来之际,美国、日本、欧盟等却以种种借口或变相手段,不愿履行或不愿完全履行议定书的这一条款。
美、日将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与终止对华反倾销“替代国”挂钩,称目前不应赋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因此将维持对华反倾销的“替代国”做法。日本方面以中国“产能过剩”的借口,称中国“尚未解决国有企业产能过剩问题”,担心“中国廉价商品大量涌入”,因此必须维持已有的反倾销机制。
但事实是,所谓的“市场经济地位”与“替代国”问题是两回事,而所谓“产能过剩”问题与“替代国”问题也没有任何关系。
欧委会上月提出方案,将取消“非市场经济国家”名单,但将采用“市场扭曲”的概念和标准,参考“国际市场价格”计算反倾销幅度。欧盟方面在取消“替代国”做法上的姿态相对缓和,但所计划采取的措施也只是变相延续原有做法,并且替代措施也缺乏世贸组织规则依据。
这些国家费尽心思,想出种种借口或迂回手法,其根本意图无非是想维持对中国的不公平贸易手段。明眼人对此心知肚明。奉劝有关国家不要再耍这种花招,应不折不扣地履行议定书第15条的规定,从实质上弃用反倾销“替代国”做法。
更值得注意的是,有关国家企图维持所谓“替代国”做法,明显是贸易保护主义思维作祟。但是众所周知,贸易保护主义是饮鸩止渴之举,是双刃剑,伤害别人的同时最终也将伤及自身。
“条约必须遵守”,是国际公认的原则。中国入世议定书是国际条约,遵守议定书是世贸组织成员的共同义务。如果一些国家真的拒不履行中国入世议定书第15条,将会严重损害国际法治,破坏国际经济秩序,进而损害这些国家的国际声誉。
实际上,背信弃义的行为如果真的发生,中方也将有坚定应对措施。对于届时在对华反倾销调查中继续使用“替代国”的做法,中方已表示,将依据世贸组织规则,坚决维护自己的权益。
3.电朴槿惠时代的终结
新华社北京12月9日
新华社记者杜白羽
韩国国会9日通过针对总统朴槿惠的弹劾动议案,朴槿惠可能会成为韩国历史上首位被弹劾下台的总统。虽然最终要待宪法法院裁决,但无论结果如何,都预示着朴槿惠时代的终结。
对朴槿惠的弹劾,首先反映出的是愤怒和失望的民意。
七周以来,韩国民众要求朴槿惠下台的烛光游行,如海啸怒袭翻涌。9日下午,从国会投票开始到结果出炉的一小时,国会外民众示威游行的呐喊,始终伴随肃穆紧张的投票计票。当国会议长宣布234票赞成,56票反对“通过弹劾”的一刻,示威呐喊变成了振臂欢呼。
展开全文阅读
“亲信干政”事件让在竞选总统时表示“唯一希望服务的对象是我的国家”的朴槿惠,遭到空前的信任危机,其在民心中清廉律己的形象完全逆转,民调支持率跌至冰点,只有5%,曾支持她的国民深感受到严重背叛,充满愤怒和失望。
对朴槿惠的弹劾,呼唤对法律与正义的遵守。
根据提交的弹劾草案,朴槿惠纵容“亲信”崔顺实干预国政事务,违反宪法;在崔顺实胁迫大企业向其控制财团捐款一案中,朴槿惠本人涉嫌受贿。民众难以接受此前朴槿惠固执独断、用人不善,而更难以接受的是,他们合法选出的最高权力,被一名毫无公职的“江南大妈”在背后“操弄”。
此外,国会弹劾案投票时,身着黄色外套的“岁月”号沉船事故死难者家属们现场旁听。2014年“岁月”号沉船事故中,朴槿惠“消失7小时”的疑云至今未解。弹劾草案认为,朴槿惠应对事故中未能有效保护民众生命的行为,是违反宪法规定的总统渎职行为。
对朴槿惠的弹劾,促使韩国民众反思政治改革。
韩国社会对“政经胶着”的权钱交易深恶痛绝,但韩国多届总统都难免亲信、政府高官与财阀之间的权钱交易,政经胶着至今积重难返。朴槿惠打着“经济民主改革”口号上台,于今年9月通过反腐败的《金英兰法》,欲使反腐深入到杜绝“人情腐”的深度。然而,她纵容亲信崔顺实从大企业处敛财的行为,却与此背道而驰。
韩国媒体指出,韩国国民期待以“亲信干政”事件为契机,重新思考民主与社会公正,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创新政治文化体系,“通过半总统制或内阁制改宪,削弱总统权限”。
朴槿惠9日发表了被中止权力前的最后一次讲话,表示听到了国民的声音,接受(被弹劾的)结果。一旦最终裁决弹劾案成立,韩国将在60天内举行新的总统选举,朝野政治力量面临分化重组。
朴槿惠时代终结。这是韩国国民的选择,也可能成为韩国政局新一轮角力的开始。
4. 以更开放的胸襟开创国际经贸新格局
新华社北京12月10日电
新华社记者于佳欣
2016年12月11日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15周年的日子。15年来,中国深度融入世界,世界因中国而精彩。站在新的起点上,中国将以更开放的胸襟,更深度融入全球经济,拥抱全球化新格局。
得益于入世红利,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贸易国,世界第一大吸引外资国,世界第二大对外投资国……同时,“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也让中国为世界经贸发展贡献了力量。
然而,经济全球化发展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国际贸易发展低迷,脱欧情绪蔓延,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一些国家拒不履行世贸议定书应有义务……近年来“逆全球化”趋势的出现,让一些人对全球化未来产生质疑。
“事有必至,理有必然。”必须看到,经济全球化符合经济规律,符合各方利益。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兴起,国际分工体系加速演变,全球价值链深度重塑,赋予了经济全球化新的内涵。新形势下,中国将捕捉新机遇,定位新角色,创立新优势。
拥抱全球化,要着力推进高水平双向开放,坚持互利共赢。“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只会越开越大。”过去15年,中国全面履行入世承诺,商业环境更加良好。未来,中国将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让更多外资企业来中国分享发展机遇,更多中国企业走上世界舞台中央。
拥抱全球化,还要支持多边贸易体制,积极参与诸边贸易谈判,不断增强规则制定能力。“小智治事,大智治制。”要推进亚太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尽早结束谈判,以包容性政策构建多赢的自由贸易体制,打破少数国家对全球经济法律规则的“垄断”,努力使新则向更为合理、均衡的方向发展。
拥抱全球化,更要深入参与全球化治理,让现有国际经济体系更加全面反映各方,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声音。从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到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从积极稳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到借助G20峰会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中国正在并继续承担更多国际责任。
展望未来,中国将在与世界的开放共赢中继续精彩。
5. 加强党内监督要向细处下功夫
新华社郑州12月11日电
新华社记者刘怀丕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为加强党内监督提供了顶层设计和制度遵循。在今后的实践中,进一步强化党内监督,要向细处下功夫,抓早抓小抓常抓实,使党内监督不留死角、没有空白,确保各项监督措施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加强党内监督为的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堕落腐化、违法违纪往往是从小事小节小错开始,铸成大错后再去惩治,不如提前预防、防微杜渐。因此,加强党内监督要以眼里不揉沙子的认真劲儿,从小处着眼、细处着力,及时纠正党员干部思想、工作、生活、作风上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党十八大以来,从“八项规定”到反“四风”,从严查“节日腐败”到整治“舌尖上的奢靡”“车轮上的腐败”“会所里的歪风”,无不是从细微处着手,作正风肃纪的大文章。事实证明,这些抓早抓小抓常抓实的举措,对于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以及扭转社会风气,往往具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加强党内监督向细处下功夫,首先是要抓早抓小,要从党员干部易触碰的小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抓起,不要让小毛病发展成大错误,不要让小问题积攒成大矛盾。其次要抓常抓实,要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针对性谈话函询、常态化明察暗访等方式咬耳扯袖、提醒告诫,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使党员干部不犯错少犯错。
各级党组织应切实强化对党员干部的日常管理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提醒、纠正。党员干部也应经常检查自己的言行举止,在工作生活细节上高标准要求自己,时刻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加强党内监督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让自觉遵守党内规矩、积极加强党性修养、主动陶冶道德情操,成为每一个共产党员的自觉追求。
细节决定成败。只有从细处下功夫加强党内监督,才能确保党章党规党纪在全党上下有效贯彻,保证全体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证党的领导干部忠诚干净担当。
6.治理校园欺凌需提高认识拿出行动
新华社北京12月11日电
新华社记者胡浩
近日,有关北京海淀区中关村第二小学发生“校园欺凌”一事引发社会热议。校园欺凌危害校园秩序,损害学生身心健康,须提高认识、切实治理。
值得注意的是,此事发生在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开展全国中小学校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第二阶段,即专项督查阶段。按照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的《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要求,专项治理期间仍发生校园欺凌事件,造成恶劣影响的,将予以通报、追责问责并督促整改。
而就在11月1日,《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发布。意见要求,各地要建立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及时报告制度,一旦发现学生遭受欺凌和暴力,学校和家长要及时相互通知,对严重的欺凌和暴力事件,要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报告,并迅速联络公安机关介入处置。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的通知和九部门的意见,重在纠正一些地方和部门在治理校园欺凌中存在的主体责任不明确、制度措施不健全、教育惩戒难落实等薄弱环节,目标是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控制,通过自查、督查及时发现问题,让专项治理形成合力。当前,各地各部门应按通知和意见要求进一步强化治理工作,尤其要注意排查隐患,不留死角。
九部门的意见要求建立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报告制度,是基于校园欺凌事件当事方多为未成年人,事件背后往往又有复杂的社会和家庭因素,多方介入比关起门来“协调”更有益于化解矛盾。
展开余文
治理校园欺凌不能有“家丑不可外扬”的心态,以“让教育问题回归校园进行处理”为借口将问题淡化处理,是对欺凌行为的漠视,不仅无益于尽早化解矛盾,甚至会酿成严重后果。
防治校园欺凌,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为人父母既要珍视自己的孩子,更应有“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胸怀;作为学校,应当教书育人、立德树人并举,重智育更需重德育,面对纷繁世相,应有坚守正义的定力;而全社会则应努力维护公序良俗,以清正之气熏陶孩子纯洁的心灵。
7. 中国“入世印记”佑助全球共赢
新华社北京12月11日电
新华社记者傅云威
15年,足以让一个大国变得更加开放与自信。
15年前,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加速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从而开启了全球经济史上一段记载超越与繁荣的传奇。在外界看来,中国是全球化的“大赢家”。然而更值得注意的是,入世15年给这个东方大国留下的三个成长印记:开放、自强、包容。
正是这三个印记,襄助一个大国崛起为强国,向世人阐发中国奇迹背后的中国智慧与气量,持续为世界经济输出强劲动力,佑助全球合作与繁荣。
入世15年,留给中国的最显著印记当属开放。
加入世贸组织,无疑是中国融入世界的一个里程碑。过去15年,是中国向全球开放与世界共赢的15年。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深度嵌入全球价值链。更多中国企业突破旧体制藩篱,独立参与国际贸易与投资,更多境外企业得以进入经济新域,在中国市场大展宏图。伴随更宽领域、更大范围的市场准入和开放,中国极大拓展了内外市场空间,促进国内外资源高效配置。
从狼来了,到与狼共舞。经过多年WTO多边机制的历练,在当今中国,遵守全球规则、国际惯例,与国际接轨,已成为社会普遍共识;熟知规则、会打国际官司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必备技能。可以说,在共识与规则之下,中国与世界距离空前拉近,开放度、融合度日益升级。
入世15年,留给中国的最深刻印记当属自强。
加入世贸组织是个双刃剑,利害相生,福祸相伴,得失相依。中国在享受世贸组织各种优惠待遇的同时,在法律法规调整、弱势产业保护、机构改革、外贸管理体制等众多领域也面临重重压力和挑战。
对此,中国政府没有退缩到保护主义的“螺蛳壳”中。相反,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以极大决心,持续推进机构改革、经济结构调整、国企改革,克服艰难险阻,付出巨大代价,推动市场经济日益成熟,法治社会渐趋定型。
入世15年,留给中国的最亮丽印记当属包容。
中国入世15年间,成为全球投资贸易安排的赢家。这固然得益于适逢经济全球化的“天时”,然而其决定性因素还在于中国决策层和企业家们海纳百川的包容性,这包括对新事物的接纳度,对新环境的适应性,对挑战的耐受力,对分歧与成见的通融度。
而今,伴随中国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国,这种包容度得到前所未有的升级与拓展。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当下,全球政经舞台“黑天鹅”事件频出,欧美日等主要经济体保护主义倾向抬头。中国却呈现出显著的包容开放度,日渐成为凝聚共识、积聚力量、造就共赢的主流力量。
从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到力推互联互通,从筹建亚投行到编织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不仅有意愿,也有能力成为世界经济的“组局人”,积极担当全球治理的改进者、跨境产业合作的传递者、复杂交易的撮合者、国际资本技术要素的集纳者、南北合作的搭桥者,促进各国互利合作、扩大开放,促进实现更高水平、更宽领域的共赢格局。
此时此刻,中国的“入世印记”早已融入中国人的全球意识里,渲染在中外合作共赢的壮美画卷里,传扬在多元共生、互联互通的和谐乐章里。
8. 养出好孩子,需要好家风
新华社北京12月12日电
新华社记者罗争光
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12日在京举行,受表彰的文明家庭为全国千千万万个家庭树立了“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榜样。良好家风有利于促进家庭和睦相亲、社会和谐美好、后辈健康成长,需要大力提倡。
当前,“校园欺凌”“女生裸贷”等青少年行为失范现象时常见诸媒体。这既反映出相关部门存在监管、防范不力的问题,也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家庭教育的缺失和家风涵养的不足。类似事件提醒人们,要养出好孩子,离不开好家风。
中国人自古重视良好家风的塑造与传承。“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这样的古训比比皆是,无不是强调良好的家风涵养、优秀的家风传承,对培养子孙后代的重要性。“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良好家风由长及幼潜移默化,自上而下代际传承,启迪、规范、教化着一代又一代人。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中国传统家庭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一家三口取代了四世同堂,家庭教育也随之发生变化——一方面,家风涵养与传承逐渐淡化;另一方面,在下一代教育方面出现重智轻德、重知识轻行为等偏差。青少年行为失范的背后,往往有着不容忽视的家庭因素。
成风化人,有范可效。家庭是孩子最好的课堂,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师。亲人的言传身教影响着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影响着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刚刚评选出的全国文明家庭,正是家风建设传承的榜样。这些家庭传递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崇德向善、科学教子、友爱互助等品质,应该成为千千万万家庭的共同价值追求,使一个个小家的和美淳良,支撑起整个社会大家庭的风清气正。
9. 要“调水”更要“节水”
新华社北京12月12日电
新华社记者董峻、侯雪静
12日,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全面通水两周年。跨域南北的这两条生命线,给京津冀豫鲁苏6个省份的8700万人带来甘霖。尽管“南水”一定程度上解了“北渴”,但不能完全指望一项工程就从根本上扭转华北地区的缺水困境。科学合理用好来之不易的“南水”,全方位加强节水才是缓解水危机的良药。
全国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区华北平原,已累计超采600亿立方米地下水。耗水“无底洞”还未补上,粗放的用水方式随处可见。如城市管网漏失率高,“关不紧的水龙头”和“漏水的马桶”比比皆是;部分农田仍是大水漫灌,耗水品种调整缓慢,灌渠渗漏严重;高尔夫球场、滑雪场、高档洗浴场所等“耗水大户”层出不穷。
有限的水不精打细算着用,会加剧水危机。因此,“拧紧水龙头”不能只是一句口号,而要成为全社会的行动指引。南水北调工程的原则是“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由此可见,相比调水,节水才是应对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根本。
华北水危机,是密集人口和高耗水经济社会活动的一个集中展现,也是整个中国在人水关系上的一个缩影。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率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而且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利用率不高。随着气候变化导致的干旱等极端天气增多,新型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水资源的需求更高,未来缺水的压力只会越来越大。因此,节水并非只是北方缺水地区的当务之急,更要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缺水倒逼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水资源环境刚性约束必须强化。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思路,以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来调整未来城市发展规划,建立水资源高效集约利用体制,高效节约利用每一滴水,促使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唯有如此,“南水”的利用效率才能提高,水资源紧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瓶颈才能有望破解,“人水和谐”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越走越宽。
10.让文明家庭成为梦想启航的地方
新华社北京12月12日电
新华社评论员
最是亲情暖人心。寒冬时节,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我们要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启航的地方。”习近平总书记在亲切会见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发表重要讲话,以深厚的家国情怀,深刻阐释注重家庭、家教、家风的重大意义,为新形势下推进家庭文明建设,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提供了重要遵循和思想力量。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吟咏,“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家训,“家和万事兴”的向往……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孝老爱亲、兄友弟恭、妯娌和谐、克勤克俭等传统家庭美德早已融入血脉,化作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无论时代如何变化,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家庭的生活依托、社会功能以及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只有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把家庭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抓实抓好,才能不断为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培土夯基,注入不竭动力。
注重家庭,就是要深刻认识“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的朴素道理。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二者构成息息相通、密不可分的命运共同体。一方面,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另一方面,国家好,民族好,家庭才能好。只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家庭梦才能梦想成真。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汇聚4亿多家庭、13亿多人民的智慧和热情,我们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就有了无比磅礴的力量。
注重家教,就是要办好家庭这个“人生的第一个课堂”,让父母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美好的道德观念要从小传递给孩子。只有从小引导孩子有做人的气节和骨气,帮助他们形成美好心灵,使其健康成长,才能为国家和人民培育有用之才。广大家庭都承担着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第一个台阶,引导家庭成员特别是下一代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的重要职责。
传递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等好观念,倡导忠诚、责任、亲情等好理念,让每一个家庭都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播者,就能推动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
注重家风,就是要培育良好家风,成风化人。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把家风建设搞好了,让家庭成为涵养美德、陶冶情操的“心灵归宿”,就能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家风不仅关系家庭私事、个人私德,更关乎干部作风和廉洁政治建设。从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看,家风败坏往往是领导干部走向严重违纪的重要原因。良好家风是抵御贪腐的“防火墙”,也是砥砺品行的“磨刀石”。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抓好家风,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切实管好亲属子女,才能以德育人、以德立威,做家风建设的表率。
展开余文
悉心照顾8位“父母”的好儿媳、扎根荒山种树30年的一家人、四世同堂的幸福大家庭……300户文明家庭的故事,传递着家的温暖,彰显着文明的力量。让我们行动起来,经营好家庭、涵养好家教、培育好家风,共圆家国梦想,共创美好未来。
11.日军暴行,越来越多的世界叩问
新华社北京12月13日电
新华社记者郑汉根
12月13日是中国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不仅在中国,世界上其他地方也纷纷举行“南京祭”,铭记人类历史上这残酷的一页。
尽管日本政府刻意掩盖和歪曲日本军国主义二战暴行,但不争的事实是,整个国际社会对日本二战暴行的认知正变得越来越广泛和深入,日本在直面历史的问题上面临的国际道义压力也越来越强大。妄图向国际社会掩盖和歪曲暴行的行为注定是徒劳的。
今年10月,法国冈城和平纪念馆举行了南京大屠杀史实展,这样的展览未来还将在其他国家进行;本月11日,美国旧金山多个民间团体举行公祭南京大屠杀死难者活动,中国、韩国、日本、菲律宾及其他一些族裔人士参加活动;日前,加拿大安大略省立法会二读通过了将每年12月13日定为该省“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提案,提案下一步将提交省司法政策常务委员会审议。
事实上,不仅仅是南京大屠杀,强征“慰安妇”、人体细菌实验等日本二战暴行也越来越多地进入国际社会的视野。
如今,中国、韩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都设立了“慰安妇”纪念雕像;来自中国、韩国、菲律宾、荷兰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民间团体已联合向联合国提交申请,将“慰安妇”相关资料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今年4月,美国国家地理频道《二战之谜》拍摄组来华拍摄专题片,揭露侵华日军在中国犯下的人体实验、细菌实验等反人类暴行。
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也在要求日本正视二战暴行方面发出明晰的正义之声。今年3月,3名联合国报告员发表联合声明,要求日本承认政府和军方对“慰安妇”制度负有完全责任,敦促日本对所有受害者进行赔偿和安抚;联合国消除对妇女歧视委员会今年也公布有关审议报告,批评日本在“慰安妇”问题上的立场,敦促日本改正在“慰安妇”问题上的态度。
日军二战暴行越来越为国际社会所知,一方面是因为中国、韩国等受害国对暴行事实的持续揭示,另一方面也源自人类道义的力量:那些违背人道、践踏人类尊严的行为,无论怎样刻意隐瞒和歪曲,终究逃不过追问,终将真相大白于天下。“欲盖弥彰”的道理,日本政府早当明白,掩耳盗铃、自欺欺人会为世人不齿。
南京大屠杀发生在79年前,但时间的沙土从未将它掩埋。铭记与反思历史的真正意义,绝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提醒未来的人们珍惜和平、共同捍卫道义与人类尊严。
12. 一股主动作为的新风
新华社北京12月14日电
新华社记者赵文君
私排乱放下污染高发、旅游景区宰客频现、险资举牌扰动市场……如是种种,莫不与有关政府部门日常监管不到位密切相关。近期,环保部、国家旅游局、保监会等部门启动相关领域督查,引起社会高度关注,被认为是政府部门加强监管、主动作为、切实提高政府治理能力的一股新风。
为政之要,贵在落实好。然而近年来,一些部门和领域在政策的执行和落实上存在“中梗阻”。一些政府部门不同程度存在着监管理念转变迟缓、监管资源整合欠缺、监管执法能力不足等问题,还有一些基层部门成了“歪嘴和尚”。新形势、新情况迫切需要相关部门转变理念、创新机制、更新手段、主动作为。
加强政府监管,可先从治标入手,落实“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的问题。切实将监管责任落实到岗位,坚持问题导向,重点盯住中央高度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恶劣的问题。在此次相关领域督察中,国家旅游局在全国开展“不合理低价游”整治行动,保监会对险资频频举牌,派检查组进驻寿险公司调查,被认为是政府部门强化监管的信号。
加强政府监管,尤其应在治本上多下工夫。例如,对雾霾的成因要进行全链条研究、开出治病药方,真正为子孙后代负责;对于险资频频举牌上市公司,监管部门需要从源头上着手规范和防范隐患,对巨额资金从哪里来、利润获得是否合理等问题加强日常规范管理,推动资本市场沿着市场化、法制化轨道稳步发展。
加强政府监管,还应创新监管方式,鼓励社会监督,强化行业自律。比如旅游景区宰客问题,一方面鼓励社会公众,尤其是利益相关方参与社会监督,提升公众的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另一方面,加强行业自律,依靠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也要看到,督查并非一劳永逸,相关工作能否开好“最初一公里的头”,并“结好最后一公里的尾”,关键在于各级各部门是否严格落实有错必查、有错必纠、令行禁止。
环保、保监、旅游等部门开展相关领域督查开了一个好头,希望这股清新之风能吹拂出更多主动作为的局面。
13. “治霾”须“治吏”
新华社北京12月14日电
新华社记者盖博铭
财政部近日发布一份关于中央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通报,点名批评部分地方和干部骗取、挤占、挪用专项资金。对治霾的钱动歪念、做手脚,此事警醒了人们“治霾”须“治吏”。
早在2013年9月,国务院就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将通过五个渠道筹集17500亿元用于大气污染防治。近年来,各地也采取了许多措施治理雾霾,取得一定进展,但解除“心肺之患”尚任重道远。
治霾的决心、政策的效果、监管的力度最终要落实到一个个有名有姓的执行者身上。治霾的“人”若是“官念”脏了,其后果则要比雾霾的危害更为严重。因此,治空气中的霾首先要祛除少数干部头脑中的“霾”。
雾霾治理是一个科学化、系统性的工程。人是整个工程的执行者。必须要让每一名干部成为政策的忠实执行者,杜绝一切侥幸心理,按规章制度办事。“治吏”也不是短时间内管好几个人那么简单,所出现的问题也具有相似性和顽固性。一方面是治态度、治能力、治管理,另一方面就是要用严的制度、铁的纪律规范干部的具体工作。
“治吏”既要管住个人,也要管住组织。治霾的资金“到手”了,钱花在哪、怎么花都需要在公正、透明、科学的体系下进行运作。任何单位都不能以集体决策之名把治霾的钱花到不该花的地方。专项资金从拨款伊始到最终使用,每一个环节都要接受同级人大以及社会的监督,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对地方。
对已暴露的问题必须严肃问责,类似的事不容再次出现。通过治吏,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以切实领导和推动雾霾的治理。
14.莎士比亚何以永恒
新华社北京12月15日电
新华社记者韩梁
“世界即舞台,众人皆演员。”今年是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
临近岁末,持续一年的“永恒的莎士比亚”纪念活动在全球各地相继收官,在中国的系列纪念活动也于日前落幕。从舞台表演到电影展映,从工作坊到读书会,人们走近莎翁,回味莎翁。从欧洲到亚洲,从中东到西非,世界因同一个名字同频共振。
400多年前,他因省察人性幽深、触及时代灵魂的文艺创作成为国民诗人、民族骄傲。400年后,他早已走出方寸天地,获得超越时空的影响力,成为全球文化偶像。
莎士比亚的永恒,在于其作品展现的现代性,在于其不朽的精神内核,在于其引发的持久文化共鸣。
莎士比亚的“国际范儿”,在他生活的伊丽莎白一世时期即有充分展现。从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的二层小楼,到伦敦泰晤士河畔的环球剧院,从成功商人到杰出剧作家,他累积丰富深广的生命体验,留下数十部经典剧作。细细算来,真正以伦敦和英国为背景的剧作其实屈指可数,大部分传世之作,情节设定在英伦三岛以外。比如,《驯悍记》在意大利,《仲夏夜之梦》在希腊,《哈姆雷特》在丹麦,《终成眷属》在法国……
莎翁剧作经久不衰,正是因为每个人都从故事中看到自己,又从其中鉴察世情。400多年前,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对自我认同的迷失,在理想与现实间的挣扎,在能力与责任间的徘徊,与处于新时代的青年一代并无二致。《威尼斯商人》里,犹太商人夏洛克似乎是贪婪吝啬、唯利是图的代名词,然而身处反犹太思想占主流的社会,他又是种族歧视的受害人。诚如英国戏剧研究学者邓肯•李斯所说,莎士比亚对欧洲反犹太主义和民族主义暗流早有警醒,正是借夏洛克之口发出受辱者的呼喊、表达对犹太人的同情。
不设简单道德预判,呈现多重复杂人性,时代更迭而情感共通、精神不朽,这正是莎士比亚魅力恒久的内在原因。抛却种种外在标签,超越地域、文化、种族差别,我们怀有同样迷茫,遭遇同样困境,具有同样道义感。无怪乎文艺批评家约翰•德莱顿赞叹,莎士比亚拥有最深广博大的灵魂,能够想象、捕捉并描绘共通的人性。英国剧作家本•约翰逊则评介,莎士比亚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世纪。
论及莎士比亚对当代文艺的影响,例证俯拾即是。美剧《纸牌屋》借鉴了《查理三世》等作品;电影《狮子王》从《哈姆雷特》获得故事架构灵感;反乌托邦小说《美丽新世界》书名源自《暴风雨》……莎士比亚融入社会生活点滴、内化为西方文化符号,其影响之深、辐射之远,早已超越戏剧范畴。
400多年前,当莎士比亚以鹅毛笔书写无韵诗时,“东方莎士比亚”汤显祖正“自掐檀痕教小伶”。2016年,两名生前无缘相见的文学巨人终于凭借各自作品实现跨越时空的对话。
这一年,昆曲改编的芭蕾舞剧《牡丹亭》在伦敦剧院上演,东方情韵、舞蹈语言和昆曲唱腔的美妙融合让英国观众如痴如醉;这一年,英国大学生为中国观众带来英国版《南柯记》,以当代西方视角展现“人生如梦”的中国文学主题;这一年,中国版《查理三世》以中国传统戏剧叙事演绎莎翁经典;这一年,改编自汤显祖《邯郸记》、拼贴融合莎翁剧作的中英版昆剧《邯郸梦》登上国际舞台……当汤显祖遇到莎士比亚,借助跨文化的改编、解构与重现,两大文学巨匠在更广范围内为人所知,中西文化对撞、融合、共鸣,引发更强烈好奇心、求索欲。
莎士比亚的永恒与重生,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提供镜鉴,也是文艺引导国民精神、引领时代精神的绝佳例证。穿越几个世纪,莎士比亚从英国走向世界,最终走入每个人的内心深处。这簇不灭的文艺火光,还将继续照亮时代、启迪前路。
15. 美联储加不加息我们都要种好自己的地
新华社北京12月15日电
新华社记者刘铮
随着北京时间15日凌晨美联储宣布加息决定,国际资本市场再添变数。作为早已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金融不可能不受影响。
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要敏锐观察、充分应对,但又不必过于担忧,更不能自乱阵脚。毕竟,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在当下剧烈变动、充满不确定性的全球经济环境中求发展,关键是做好中国自己的事情。
就拿关注度较高、变动频繁的汇率问题来说,其实根子在于经济基本面,以及基于基本面的市场预期。当前中美的确处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但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没有变。一个庞大的有着13多亿人口的大市场,仍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上坚定前行,基础之牢、潜力之大,是一些国家不可比拟的。而正试图重振制造业和外贸出口的美国,到底能容忍美元涨到多高、未来频繁加息的预期到底能兑现多少,其实也有待观察。
有底气,就能有直面问题的勇气。市场担忧有市场的道理,那就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当下对于中国经济最关键的就是,坚定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紧解决长期积累下来的产能过剩、杠杆率较高等令市场担忧的老问题;加快实施创新驱动,以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打造新动能,引导中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更高质量的发展周期。
相比利率这类短期变动,一些不那么引人注意的长期基础性的事情其实更值得关注。在产权保护方面,中央有关完善产权保护的文件已公布,抓紧落实有助于增强投资者对在国内长期发展的信心,改善市场预期,乃至改变资本流向;在现代服务业发展方面,养老、健康、教育等市场准入有待进一步开放,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消费升级的油门完全可以踩得更深;在构建诚信体系方面,信用信息跨部门共享、联合奖惩已经开始,一旦取得实质性突破,将会明显降低长期困扰中国经济的融资和交易成本问题。
虽然别人的事情我们很难左右,但自己的地一定要种好。相信随着中国经济跃上新台阶,随着人民币国际化扎实推进,中国将在世界经济金融的舞台上更加挥洒自如。
16. 专心解一解“黄牛抢票”这个结
新华社北京12月15日电
新华社记者赵文君、樊曦
2017年春运期间的火车票15日开始发售,春运“抢票大战”拉开大幕。2017年春运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3.56亿人次,同比增加3156万人次,增长9.7%,节前学生流、务工返乡流、探亲流相互交织,群众与票贩子抢票的一幕料不会消失。
一张火车票承载着人们回家团圆的梦,能否让春运客票发售更透明、更顺畅,考验相关职能部门的善治能力。铁路方面尤其应主动作为,切实解决票贩子抢票问题。
近年来,铁路方面通过提升电话接听率、改善网购体验等举措,方便群众购票。然而,春运抢票难仍是一个未解的结。抢票的形式变了,从裹着军大衣彻夜露天排队,变成死守放票时间、狂刷抢票软件,但“上一秒尚未开售,下一秒已售完”的情况时时出现。最给力抢票软件、最难抢票时间点、最难抢票地区排名年年上榜春运热词,折射出一票难求带来的酸楚。
实行实名制网络购票情况下,为什么真正需要购票的群众还抢不到票,而票贩子一刷就是数十张?这需要铁路方面和春运相关职能部门认真查找病根儿并进行有效治理。这几年,票贩子抢票的套路和手法逐步露出水面,从技术层面看并不难破解。作为统领春运铁路客票发售工作的铁总,应针对票贩子的抢票手段改进客票发售工作,严厉防范和打击票贩子刷票,帮助群众真正抢得过、跑得赢票贩子。
无疑,“僧多粥少”是春运一票难求的根本原因。春运期间,旅客集中出行的需求与运输能力之间存在差距,服务保障任务艰巨繁重。即使网络购票系统再完美,也难以满足所有乘客的需求。然而,每年春运都是对交通职能部门的一次大考,各相关机构和部门不妨自加点压力,把事情想得周到些,出台的办法更有针对性一些,把“让想走的群众走得了”当成一条及格线
17. 抗雾霾要主动作为
新华社北京12月16日电
新华社记者高敬
从16日起,预报京津冀区域将遭遇今秋以来最严重的雾霾,预计持续6天。当头顶还是蓝天白云、空气质量优良之时,北京等地已启动红色预警。抗霾行动跑在雾霾来临之前,这是主动作为之举。
北方地区尤其是京津冀区域,人口和城镇密集、工农业生产活动强度大,能源结构单一。秋冬季节由于燃煤供暖等原因更加重了污染物排放量。如果赶上静稳、逆温的不利天气,污染物扩散不及时,就很容易形成重污染天气。
天不帮忙,人更要努力。空气中污染物累积有一个过程,并非一启动红色预警,采取停产、机动车限号等措施就能马上把污染物浓度降下来。只有根据越来越精准的预测预报信息,在雾霾天到来前提早动手,主动减少排放总量,才能打出提前量,以起到削减污染峰值、缩短污染持续时间等效果。
然而,令人忧心的是,部分城市领导干部面对频发的雾霾,依然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行动迟缓等问题。从今年中央首次派出环保督察组的督察情况来看,仍有应该启动红色预警的城市,实际启动的预警级别偏低;部分地方领导干部有“等风来”“靠风吹”的思想;还有部分地方领导干部认为,“我停产就是给别人打工”。
事实上,区域间是“同呼吸、共命运”的关系,污染物互相影响、不分彼此。大范围、长时间的重污染已火烧眉毛,区域联防联控、提早动手减排势在必行。
说一千道一万,抗击雾霾的关键还是要抓落实。从环保部门进行的重污染天气专项督察来看,每次都有个别地方阳奉阴违,每次都有一些排污企业顶风作案,减排措施落实不到位,给抗霾增加阻力,为呼吸“添堵”。这次长达6天的雾霾“阵地战”不啻为一次检验,相关部门和城市如何应对,群众可都看在眼里。
18. 惩治个人信息泄露不能停留在口头上
新华社北京12月16日电(记者董建国)京东信息泄露尚未尘埃落定,国家电网又爆出APP数据泄露。个人信息泄露事件接连发生,再次引发公众担忧。
京东声明称数据泄露缘于三年前的安全漏洞。三年前的安全漏洞为祸至今,直到最近该公司才出面回应,晚了不止一年两年。国家电网虽然否认信息泄露,但大量数据已从相关企业流入淘宝进入黑市。
个人信息安全不是小事,涉事企业恐怕不能以技术漏洞和工作人员麻痹等为借口一推了之。有关部门应该从公众利益出发,加大惩治个人信息泄露工作力度,打消涉事企业的侥幸心理,提高其责任心。否则此类事件接连发生,而涉事企业总是忙于找理由,或作出“自罚一杯”的表态,而不是拿出行动来改正错误。
由于信息泄露,一些人购房之后装修骚扰电话不断、购车之后保险公司马上提供“贴心”服务、生孩子之后被多家母婴服务机构盯上……凡此种种,不仅导致信息骚扰缠身,而且诈骗犯罪案件时有发生。有关调查显示,有的部门和行业甚至出现了交换、贩卖个人信息获利的灰色利益链条。
对此,有关部门不仅要求对技术渠道解决问题,更不能对此类事件频发等闲视之,而要将其纳入社会管理规范和监管视野,长久发力、从严打击。
我国针对个人信息保护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综合法律规范,加上相关部门对一些信息泄露案件查处不力,制裁不到位,没有真正起到惩戒示范作用。为此,应该尽早出台完善有关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使得处理个人信息泄露问题有法可依。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希望有关部门以近期信息泄露事件为契机,就惩治个人信息泄露加紧行动,迈出实质性步伐;同时,要针对具体个案严加追责,遏制不法行为,不能让惩治个人信息泄露停留在口头上。
19.把“修身齐家”当作党员干部的必修课
新华社北京12月18日电
新华社记者裘立华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家风问题,多次要求领导干部“修身齐家”,培育良好家风。十八届六中全会再次强调,党员干部要注重家庭、家教、家风,教育管理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
为何要如此重视家风?从历史来看,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关系到家庭和睦,关系到社会和谐,关系到下一代健康成长;从“从严治党”来看,党员干部的家风建设,则关系党风、政风,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从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看,家风败坏往往是领导干部走向严重违纪的重要原因。周永康、薄熙来、徐才厚、令计划、苏荣等人的腐败,都带有“全家腐”甚至是家族式腐败的特征。事实证明,没有淳厚家风,往小了说,会使一个家族分崩离析;往大了说,会严重败坏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因此,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
良好家风既是砥砺品行的“磨刀石”,也是抵御贪腐的“防火墙”。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都对领导干部“修身齐家”提出了要求、划定了底线。领导干部要把“修身齐家”作为必修课。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要孝顺父母、夫妻和睦、重视子女教育、远离低级趣味,为家庭成员作出表率。
培育良好家风,党员干部不仅要自己做到不搞特权,还要严管亲属子女不搞特权。必须摒弃“封妻荫子”的落后思想,改变“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传统陋习。要掌控好亲属子女经商情况,确保不违规、不逾矩,守好亲情关,正确处理公与私、情与法的关系,不要在亲情关上栽跟头。
各级党组织在家风建设中也应积极有为,在促使领导干部重视家风、建设家风上发挥作用,尤其在监督执法上下功夫。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纵容、默许亲属子女利用自己职权职务影响谋取私利的领导干部,进行严厉处分;对管理、约束亲属子女不严、不力的领导干部,进行问责;对品行不端、违背家庭伦理道德造成不良影响的领导干部,予以调整处理。
20. 网络热词中的民意表达值得品味
新华社上海12月17日电
新华社记者 孙丽萍
语言文字期刊《咬文嚼字》日前发布“2016十大流行语”。“供给侧”“工匠精神”“洪荒之力”“葛优躺”等上榜,其中绝大多数是过去一年中人们耳熟能详的网络热词。在网络时代,这些热词折射出人们普遍认同的生活感知,可以算作一种有代表性的民意表达,值得研究、品味。
随着互联网社交工具的普及,一些网络热词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突发事件反应敏锐,百姓欢迎什么、反对什么,从中可看得清清楚楚。语言学者认为,当下中国的网络热词已成为“社会发展的显示屏、生活风尚的风向标、民众心态的晴雨表”。
一些网络热词反映了人们关注改革的热情。这些年,“供给侧”“顶层设计”“互联网+”“新常态”“创客”等政经术语,作为网络热词传播,早已妇孺皆知。中国进步每一小步,都会让国人感到振奋,引起共鸣。伴随着十几亿人关注和支持改革,将凝聚起推动国家发展进步的巨大能量。
还有的网络热词折射了积极向上的社会情绪。从2008年的“不抛弃不放弃”,到2012年的寻找“最美”,再至2016年的“洪荒之力”,人们在互联网上传递真善美,为开拓奋进的人和事贴上正能量标签,有利于营造健康的乐观的社会氛围。
不少网络热词反映了国人是非分明的价值判断。党中央高举反腐大旗,互联网上满屏皆是“打虎拍蝇”,尽显将贪官污吏去之而后快的雀跃情绪。而一句“获得感”,也让百姓对幸福生活的满满渴望“跃然网上”。
留心网络热词之民意表达,能感受到人们对和谐人际关系的渴望。从淘宝体“亲”的频繁使用到“萌萌哒”“宝宝”等卖萌表情风行一时,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营造新型社会人际关系的尝试,表明人们需要一个更和谐、更温暖、更有爱的现实社会。
一些网络热词如“吃瓜群众”,看似百姓在复杂社会现象面前“明哲保身”,其实也传递出人们一种隐晦的情绪,其中包含对社会不公现象的无奈。对于这些网络热词,有关方面要有所思考、有所作为。“知民心才能顺民意”,要及时给“吃瓜群众”一个满意的交代。
标签:
作文素材
高三作文素材
2017高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诗歌翻译之释字诀(高考复习指导)
下一篇:
2017高考作文备考最新素材:农民工跪地取钱竟怕弄脏地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