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杂文参考
》
作文素材
阅读:383 2016-12-30
标签:
作文素材
高三作文素材
高考作文备考素材集锦:中青网评2016年8月号第2辑
1. 半程奖牌缩水难掩中国辉煌
2. 积分落户是个筐青春不必强扭装
3. 请祖国和人民收下孟苏平的膝盖
4. 点一盏青春G20的灯照亮地球村
5. 嗑药和内耗把中国龙变成中国虫
6. 拿什么来拯救你,裁判不公
7. 中国女排凝聚中国力量
8. 女排精神诠释崛起的中国梦
9. 体育强国梦在于掀起全民健身潮
10. 中国梦是成就女排精神的根本
11. 有种悲愤叫青春有恙
12. 有种泪奔是生命骤停
13. 有种欺凌叫同根相煎
14. 期待G20点燃青春新世界
15. G20:打造建设地球村的新生代
16. G20:吹响青年创业号角的全球公开课
17. G20:体会屹立于全球的青春状态
18. 筑牢互联网+时代的团青命运共同体
1. 半程奖牌缩水难掩中国辉煌
发稿时间:2016-08-16 07:45: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李晓伟
“燃奥运圣火•砺青春梦想”系列评论之十:
里约奥运赛程过半,中国摘得15枚金牌,低于四年前伦敦奥运半程金牌数量,奖牌榜排名也下滑至第3名。无论是出于规则、环境还是意外,半程奖牌数量大幅缩水,这是不争的事实。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军团实力下降,更掩盖不了中国所取得的辉煌。
15块金牌,个个含金量十足:龙清泉打破世界纪录,夺男子举重56公斤级金牌;邓薇在女子63公斤级举重比赛中获得冠军,抓举成绩平了奥运会纪录,挺举和总成绩则打破了世界纪录;在强手云集的男子200米自由泳决赛,孙杨力夺金牌,宣告着这位自由泳中长距离王者的归来……中国在多个领域实现了突破,有些甚至是历史性的突破,让人欣喜:中国自行车夺下的场地女子团体竞速赛金牌,不仅打破了世界纪录,而且终结了欧洲的百年垄断,这是中国人的突破,也是黄种人和亚洲人的突破。用央视解说员的话说,“这枚金牌的影响力,不亚于刘翔2004年雅典奥运会110米栏的金牌。”
新星涌现,更是我们所取得的一项重大收获。本届里约奥运会中国运动员平均年龄24岁,中国军团正刮起青春风暴。24岁的施廷懋奥运处女秀就收获两枚金牌,给了国人太多惊喜;女子25米运动手枪预赛,同样是第一次奥运之旅,张靖婧以592环的成绩打破奥运纪录,排名第一晋级并最终夺得第4名;只有19岁的小将龚翔宇入选女排,扎实的基本功、沉稳的发挥赢得了广泛的好评;21岁的徐嘉余在里约奥运会男子100米仰泳决赛中获得银牌,创造了中国在该项目的新突破……一批新星冉冉升起,经过这届里约奥运会的历练,未来的8年他(她)们将擎起中国奥运的大旗,中国奥运的未来有坚实的保障。
在奥运的大舞台上,争金夺银的同时,我们的奥运健儿还向全世界展现中国人的友好,展现中国精神以及多彩、鲜活、动人的中国气质。林丹比赛进行中,跑到场地边去换球拍,展现给世人的是中国人的自信与活泼;张国伟临行之际不忘与保护运动员的巴西兵哥哥合影,展现的是中国人的友好与感恩;傅园慧与宁泽涛,“泥石流”与“一股清流”一起席卷世界,为世人展示了中国人的本真与率直……看成绩更重心态,拿奖牌也同出风采。奥运正成为中国圈粉全世界的平台,同时也是世界了解中国的平台。
中国体育发展水平和竞技水平已经攀上了新高度,这种新境界让我们自信,不再纠结于一块金牌的得失,不再汲汲于奥运奖牌榜排名先后。奥运在中国正回归本真,回归奥运本义。昨天我们在奖牌榜上从第二滑到了第三,但没有人太过纠结,大家都在为秦凯与何姿祝福。这届奥运给我们的美好回忆很多很多,伴随着这些美好的回忆,中国和中国体育在一步一步前进……
里约奥运上半场已过,下半场正火热进行。积极备战,为国争光,鼓舞和激励着奥运健儿继续奋斗向前。拼博奥运,享受奥运,做最好的自己,展示最好的中国,我们正在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的道路上稳步前行。(李晓伟)
2. 积分落户是个筐青春不必强扭装
发稿时间:2016-08-17 08:22: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武亚姮
近日,北京积分落户管理办法在千呼万唤中终于出台。至此,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的积分落户政策全部出炉。对于渴望扎根大城市的青年来说,这无疑是个好消息。福利的公平是每一个城市生活者的权利,但与户籍挂钩的利益分配模式,让奋斗追梦并与城市血脉相连的“北漂”们产生疏离感,户口成为很多人真正融入城市的阻隔。因而这一张纸,也被很多人视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积分落户是个筐,承载了很多,然而,获得一纸户口也并非易事。这一政策背后指向的是800多万外来人口,注定了政策落地的背后要有诸多现实考量。户口红利会受到诸如教育背景、居住区域、创新创业、纳税、年龄、荣誉表彰、守法记录等指标的影响。这些指标体系意味着未来的北京将大门开放给年轻的、高学历(技能)的、创业能力强的人群。
办法一经发布,便引起舆论波澜:有人认为这是国家给“北漂”画的一个大饼;也有人吐槽“本以为走上社会就不看‘分数’”;更多的人认为积分落户不仅为“漂”在城市里的青年人绘制了一张美好蓝图,更激励青年永争上游,走向“更高、更快、更强”。很多人感慨,“要加把劲儿了”。
说到底,想要留在北京落地生根是为了更广阔的发展平台、更平等的发展机遇。相较于其他地区,北上广等城市受关系社会的影响更少,“唯人才”的氛围更重,这里是能让努力的人得到回报的地方。“多读书、勤奋斗”一直是许多青年的共同认知。
想要成为北京人,执着的背后饱含着一份成就出彩人生的梦想。然而青春梦想从不囿于积分落户,“北京人”也决非青年奋斗终级目标。一纸户籍加持或许能让人生更出彩,但户口却不是唯一标配。拥有北京户口,也并不意味着理想得以实现、人生得以圆满。即便是积分落户,也必须“过五关斩六将”,不断提高自己。奋斗才是取得成功的唯一正确打开方式。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完成自己的一项创作,让自我价值充分释放,这才是出彩人生。
展开全文阅读
有才华、有学识、有技能、有实力的青年从来都不缺少发展的机遇和空间,古有陶渊明“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凭着一肚子文墨照样活出真我风采,诗篇流传百余年;今有青年农民工侯金秀,通过勤学苦练,钻研创新,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学徒成长为中铁大桥局“专一行、懂多行”的技术能手;近些年的大学生村官更是能将小小村庄治理得多姿多彩。户口从来管不住一颗想要闯天下的心,出彩的人生也从来不是全人类一条路走到黑,而是百花齐放争奇斗艳。
在无数劳动者用脑力体力造就城市的繁荣富强,贡献智慧踏动城市进步的车轮之时,城市也该给予青年大展身手铸就宏图伟业的机会。今天有积分落户,明天将会有更多的政策给予青年更多的获得感。同时,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北上广之外,还有无数中小城市,还有无数城镇乡村,它们也正努力成为青年人筑梦圆梦的空间。青年的梦想当在全中国开花。
积分落户是个筐青春不必强扭装,出彩人生不只系于积分落户。小小一“户”不能决定人生是高是低,也不能决定生活是多彩抑或黑白。出彩的人生,始终指向的都是一条奋斗之路。只要努力,人生就有无限的机会,就能创造无限可能。(武亚姮)
3. 请祖国和人民收下孟苏平的膝盖
发稿时间:2016-08-18 07:50: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杨丽
“燃奥运圣火•砺青春梦想”系列评论之十一:
举重运动员孟苏平里约夺冠,当场下跪四叩首,谢谢观众,谢谢巴西,谢谢领导、党和组织,谢谢父母。这一行为引起巨大争议。在世界观众面前行跪拜大礼,有网友认为这不体面,“秦凯求婚挣来的中国日益国际化印象,一夜之间全回去了”。
跪拜,在中国历史悠久。然而在很多人看来,它是一种国民劣根,代表软弱、屈辱和不平等。所以,我们害怕回去。但不能忽视的是,我们还是礼仪之邦。古时,我们跪师长,表达知遇和教诲之恩;我们跪一方父老乡亲,表达养育和家乡情;结婚礼仪中,我们跪天地、跪父母、夫妻跪拜,以示对世界的敬畏、对父母的感恩,对伴侣的承诺。这些表达的都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激,如今,很多礼俗还在延续。但是,不跪权,不跪钱,不跪任何不平等,是现代社会共同的认知。在强权面前,站起来比跪下去更有力量;在感恩面前,跪下去何尝不是一种真情流露?孟苏平用中国的跪拜礼,表达了内心最质朴的感激。
有人质疑孟苏平,“这一切是你拼来的,跟领导、党和组织关系有多大呢”?但不可否认,每一个运动员的背后,都有一个时刻支撑她的祖国。孟苏平今天的成绩,离不开党的培养,人民的支持。就是在奥运开始的前两天,她的领导更是顶住临时换人的压力和外界争议,为孟苏平留住了这次机会。她的领导是她的伯乐,是引路人。她要感谢自己的努力、坚持、积极准备,也要感谢领导力排众议的知遇之恩。感谢领导、党和组织,是最朴素的知恩图报。
里约奥运,最让国人感动的,无非是自由的表达,个性的张扬,让世界看到了中国运动员不一样的风采。可我们何以喜悦于傅园慧洪荒之力的真性情,却难以接受孟苏平庄重四叩首的真诚?她们都是真实自我的表达,同是发自内心的欢喜,哪来的高下之分。我们也常说思想自由、人格自主,多元的世界里,更不应该限制他人自由表达自己的权力。民国以来,国人强调国际礼仪,但我们不能矫枉过正,让西式礼仪成为唯一正确的标准。表达谢意的跪拜不是老古板,更不是禁锢封建,不该因此遭受嘲讽和指责。
孟苏平在万里外的里约为国争光,也为自己而战。在奥运赛场上夺取金牌,这在很多运动员的生涯里是一生只有一次的时刻。在人生的巅峰,或许跪拜行礼是她心中最郑重的感谢方式,这个27岁的姑娘,以此表达喜悦,释放压力,卸下重担,也献上最真诚的感谢。
如今越发繁盛的祖国,是我们最坚固的后盾。它为每一个人的成功保驾护航。崛起的中国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踏上世界舞台的机会,也为我们创造一切可能去提升自我,实现梦想。而我们,则要像孟苏平一样,对国家、对党和人民感恩图报,用行动让祖国更强大。
一个让五星红旗在里约升起的英雄,我们当为她骄傲。我们也该有足够的胸怀,接纳她的感谢,更接纳她的真诚。请祖国和人民收下孟苏平的膝盖,收下她直率的感情宣泄,这个质朴的姑娘,是中国的英雄,更是中国的骄傲!(杨丽)
4. 点一盏青春G20的灯照亮地球村
发稿时间:2016-08-19 08:45: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李晓伟
9月,G20峰会将在美丽的杭州举办。这是2016年世界经济领域最重要的会议之一,也是中国最重要的主场外交活动,更是中国青年携手世界青年共同研讨当前世界经济问题、献计献策的平台。
当今世界已变成了一个命运共同体,人类共同生活的“地球村”正面临着严峻的问题和挑战:世界经济仍未完全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增长疲软乏力,同时发展不平衡与贫困问题仍然没有明显改观;地区动乱,战火蔓延,恐怖主义阴云笼罩全球;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问题也在不断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杭州G20峰会的主题切中时代发展之需,深入人心。这是G20所要追求和实现的美好愿景,更是任重而道远的艰巨使命。
改变世界的,往往都是青年人:被赞誉比爱因斯坦更聪明的交流电之父特斯拉,发明交流电发电机的时候只有24岁;爱迪生发明电灯,年仅32岁……他们共同开辟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辉煌。1976年,年仅21岁的乔布斯与26岁的斯蒂夫•沃兹尼亚克就研制出“苹果Ⅰ号”电脑,让原本昂贵、庞大而笨重的电脑自此走进了普通大众的生活,这成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一个象征;而2004年还在哈佛大学读二年级的扎克伯格就创建出Facebook的雏形,自此开辟了社交网络新时代……青年的创造力与创新力,让世界连接成一个地球村。青年力量从来都是推动世界进步最强大的驱动力。
点一盏青春G20的灯,用创新照亮我们的地球村。在2015年安塔利亚G20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指出,世界经济恢复仍然缓慢、增长仍然脆弱,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发展到今天,上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所提供的动能已经接近尾声,传统经济体制和发展模式的潜能趋于消退。岁寒时穷,更见英雄出少年。青年创造力创新力曾缔造历次科技革命和时代变革,引领世界走出经济发展困境开辟新境界。而今,激发世界经济发展新动能,开辟新的发展模式和体制,实现G20愿景的重任,青年也必将不负众望。
今年7月,作为G20配套活动的二十国集团青年会议(Y20)先行召开,二十国青年代表围绕着“消除贫困和共同发展”“创新思维和创业实践”“绿色生活和可持续发展”“社会公正和权利平等”以及“伙伴关系和全球经济治理”等5个议题展开对话交流,最终形成会议公报提交给2016年G20筹委会。这是青年一代为全球经济治理贡献的智慧。以G20为圆心,青年正在联动起来,Y20上的青年代表,会场内外做好志愿服务、城市文明、工地建设等工作的170万青年,以及全世界青年,正围绕成一个同心圆,共同把“青年创新、实现共同愿景”的理念传递到世界每个角落,用青春G20的灯照亮地球村。
G20是二十国领导人的高层峰会,也是青年交流沟通奉献青春智慧的舞台。世界的未来和希望在青年。创造新时代,青年大有可为。在推动G20共同愿景实现过程中,青年必将用创新开启青春奋斗之路,用智慧点亮地球村,照亮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进之路!(李晓伟)
5. 嗑药和内耗把中国龙变成中国虫
发稿时间:2016-08-20 09:08: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中国青年网评论员
“燃奥运圣火•砺青春梦想”系列评论之十二:
两则消息,瞬间让奥运全程淡定从容的中国人无法再淡定下去。一是游泳选手陈欣怡被国际体育仲裁法庭确认兴奋剂违规,并被取消里约奥运会资格。二是女子羽毛球铜牌争夺战,于洋愤怒,唐渊渟抱怨,负面情绪瞬间蔓延全世界。
彼时还沉浸在女排胜利狂欢中的国人,此刻又揪起了心。当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自信在世界舞台上熠熠生辉的时候,当金牌缩水都难掩中国辉煌的时候,嗑药和内耗就像两根耻辱柱,成为中国里约之行无法抹去的污点,把中国龙硬生生变成了中国虫。失了比赛,也丢了尊严。
展开余文
犹记得,我们曾经因为霍顿诋毁诽谤孙杨而义愤填膺。因为我们都坚信,大写的公平竞争、相互理解、友谊团结的奥运精神深深烙印在中国健儿的身上。我们反对破坏规则、反对弄虚作假,宁可不要金牌也要抵制兴奋剂。然而,陈欣怡嗑药事件却给我们一拳重击。
尽管中国体育代表团和中国泳协纷纷在第一时间表态,但我们需要的不是“内疚和不安”,也不是将来“警钟长鸣”。在事实面前,任何表达都显得苍白无力。我们需要知道的是,既然对兴奋剂“零容忍”,为何兴奋剂事件还是在眼皮底下发生了?既然一贯坚持“严令禁止、严格检查、严肃处理”的“三严”方针,为何在管理上仍存在疏漏?
嗑药破坏体育“公平竞争”的根基,动摇社会诚信体系,是体育竞争商业化导致功利化,还是人性功利化导致不惜代价逐利,无论出于何种原因,都不能够容忍和原谅!
我们不能容忍的还有内耗。宽容失败决不等于容忍内耗。毫无默契、各自为战的比赛,如何撑得起奥运赛场?相互理解、友谊团结的奥运精神哪里去了?让中国骄傲自豪的集体主义精神哪里去了?
自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设立羽毛球项目至今,女双曾创下5金1银的辉煌战绩,让国人心潮澎湃寄予厚望的优势项目,在里约却颗粒无收。尽管我们看淡金牌,但是决不代表对内耗失败无动于衷。我们同样要问,既然隔阂和不信任早有预兆,为何作为直接管理人的教练没有事先作为?既然明知情况却视而不见依然安排二人搭档,是内部管理不善还是发展战略问题?
一盘散沙注定失败。反观女排,在各方抱怨、质疑和迷茫中,团结一心,绝地反击,时隔8年后再度打入奥运决赛。胜利的关键在于“郎平的用人”,在于“每个队员的特点都发挥出来了”。在赛场上,我们看到的是团队精神,看到的是“集体力量战胜了一切”。这种凝聚洪荒之力的精神力量,创造中国奇迹的同时,也鼓舞着国人砥砺前行。
中国要实现体育强国梦,在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中发挥更大作用,就必须直面伤疤,勇敢地向嗑药和内耗两枚毒瘤开刀,对相关责任人严肃追责;必须直面现实,重塑体育价值观,对体育管理体制进行深入肌理的改革。而这,不仅需要有坚定的态度,更需要有坚决的行动。(中国青年网评论员)
6. 拿什么来拯救你,裁判不公
发稿时间:2016-08-21 08:56: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中国青年网评论员
“燃奥运圣火•砺青春梦想”系列评论之十三:
奥运即将落幕,无论我们再有不甘,也必须接受一个事实,美国队女子4x100米接力赛夺冠。这个结果让此前就义愤填膺的国人,又一次不能平静。因为全世界都知道,这枚金牌是怎么得来的。
无论是控诉美国此前行为如何无理,还是质疑裁判以及国际田径仲裁委员会判决如何不公;无论是在中国接连两次申诉失败后,主张“死磕到底”,还是主张迅速提高中国国际话语权,中国队4名年轻的田径女将终是憾失决赛,美国则成为最后赢家。
赢了对手,却输给裁判。这种不公平而又令人尴尬的结果在赛场上并不新鲜。单就中国来说,里约奥运会上,黎雅君莫名被判失败、女子体操被压分、徐佳莉成绩遭取消、吕斌绝对优势被判负……虽然我们一再为所谓的“裁判追着中国黑”正名,一再用规则理解偏差来安慰自己,但却难掩这种不公的存在。而此次中国决赛资格被无辜取消,更是赤裸裸的裁判不公,一个字,冤!
肆意践踏规则,并把不公强加给其他运动员,绝不能简单地归结为规则漏洞和裁判理解原因,滑天下之大稽的理由,没有人会信服。国际田径仲裁委员会的一纸荒唐判决和美国队的一次奇葩赛跑,共同将美国送进了决赛现场,并最终登上竞技高台。金牌还是那块金牌,却已然失去了应有的分量。无论颜色多么耀眼,却是让奥运精神蒙羞,成为奥运史上的笑话和灰色记忆。
面对赛场争议,我们首先强调的都是尊重裁判。但尊重裁判并不等于容忍不公。当人们不再把公平竞争、理解、友谊和团结视为现代奥林匹克精神的主要内涵,而沦为国际政治及商业利益的竞争平台,奥运也就失去了它所应有的价值和意义。
奥运精神不仅是针对运动员,更是针对裁判员。作为公平竞争的直接保障者,作为掌握比赛成绩、决定奖牌归属生杀大权的裁判,更应上好奥运精神课。
当人们把嗑药当作过街老鼠一样人人喊打时,却忽视了裁判的一个差错都会葬送一个运动员的前程。如果没有一套完善的规则,如果没有一套完备的裁判评价监督机制,裁判不公仍然会借助主观理解和规则漏洞的外衣,堂而皇之地登场,其后果甚至比嗑药有过之而无不及。
面对裁判不公,我们无须再强调“不能改变裁判,就改变自己”,也无须用“只要实力强大,不公就无从下手”对不公平待遇一忍再忍。拯救裁判不公,就是拯救奥运精神,就是拯救我们自己。
培养体育法专家和仲裁员,融入国际体育组织管理机构,增强中国处理争端话语权,促使国际裁判界摈弃对中国体育偏见,推动裁判选拔制度改革,建立系统及时的纠错机制,任重而道远,我们当立即启程。(中国青年网评论员)
7. 中国女排凝聚中国力量
发稿时间:2016-08-21 12:35: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蔡恩泽
“燃奥运圣火•砺青春梦想”系列评论之十四:
今天上午,中国女排在对阵塞尔维亚队决赛中以3:1获胜,重现“铁榔头”和“天安门城墙”的风采,将奥运冠军的奖杯重新揽入怀中。中国女排从小组出线到四分之一赛再到半决赛,一路过关夺隘,打得十分艰苦,终于跻身决赛,夺得冠军。对手虽强悍,但中国女排的霸气不减当年,气势如虹压倒对方。
中国女排为两代人留下不可磨灭的记忆。几十年来,中国女排走过风雨征程,有怀抱大满贯的狂欢,也有败走亚运会的懊丧。此间,升腾和陨落轮回,山峰和峡谷共存,荣耀和屈辱同在,赞美和吐槽并行,鲜花和荆棘互映,风光和冷落相伴。
难忘35年前11月16日的那个傍晚,中国队与东道主日本队对垒的第三届女排世界杯决赛叩击全中国人民的心,男女老少屏住呼吸守候在收音机和黑白电视机前,空气都似乎已经凝固。中国姑娘顶住主场球迷疯狂喧嚣声的干扰,奋力拼搏,终以3比2艰难获胜,世界冠军的奖杯第一次投入中国女排的怀抱。
中华大地沸腾了,山呼海啸般狂欢。当晚天安门广场彻夜灯火辉煌,激情燃烧的市民们振臂高呼“中国万岁!女排万岁!”第二天,《人民日报》头版发表评论员文章《学习女排,振兴中华——中国赢了》,“用中国女排的这种精神去搞现代化建设,何愁现代化不能实现?”滚烫的语言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心声。
旋即,中国女排成了各行各业的偶像。此时,适逢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女排彪炳史册的战功无疑是凝聚中国力量、振兴中华的精神支柱。
岁月沧桑,历史积淀。中国女排与中国女乒一样,一“大”一“小”,在国际体坛上旋转、闪烁、发光,一个是舍我其谁的王者之气,一个是不畏强敌的亮剑精神,同样让中国人为之骄傲。
在奥运赛场沉寂了12年的女排精神复活了,又见女排精神,王者归来,不仅为中国奥运军团注入一剂“强心针”,还将鼓舞亿万国人以洪荒之力砥砺前行,去追寻中国梦。
我们的女排队员在“铁榔头”的领导下,以“团结奋斗、顽强拼搏、勇攀高峰”的精神登顶世界体育高峰,成就了中国女排的辉煌。
广大球迷力挺女排姑娘们,“我们不奢望一定拿到冠军,但会期望感动国人的‘女排精神’能够持续闪耀里约、绽放光彩。”
这种精神早已超越竞技体育的时空界限,成为一种意念一直渗透进各行各业。今天的中国,已不需用奥运金牌向世界宣示什么,中国力量经年累月的积累已为世界所认知,但拼搏奋斗提炼出的“精气神”,却是当下中国社会需要绵延的。这几天,中国女排燃爆舆论场,引发了一场“全民力挺女排”的狂欢,这是中国社会的主旋律。在实现全面小康的道路上,中国人民也需要用女排精神克难攻坚,为中国梦再铺一段五彩路。
冠军只有一个。但勇冠三军的精神属于每一个球队、每一个人。中国女排夺得奥运金牌,可喜可贺,她们的拼搏精神更可圈可点,中国女排凝聚了中国力量,这才是中国女排赢得这场决赛的真正意义。(中国青年网特约评论员 蔡恩泽)
8. 女排精神诠释崛起的中国梦
发稿时间:2016-08-22 08:56: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赵毅炜
“燃奥运圣火•砺青春梦想”系列评论之十五:
昨天,中国女排夺得2016里约奥运会冠军。在马拉卡纳球馆,五星红旗迎风升起,全场高唱《义勇军进行曲》的那一刻,相信你和我一样泪流满面。她们真的做到了!千万赞美之词涌现脑海,都不足以形容此刻心情。
她们曾在小组赛连受挫折,以至于不被外界看好,甚至于认为过不了淘汰赛第一轮。然而她们却在淘汰赛越战越勇,一次次比分落后却能奋起直追;一次次被逼到边缘,却能用顽强的意志神奇般地扭转局面。事到如今,许多人开始明白“女排精神”的神奇究竟在哪里。
事实上,中国女排和中国目前的发展何其相似,一样面临各大强敌,一样在奋发自强。女排姑娘在逆境中通过不屈不挠的意志和顽强的斗志成功站到了冠军领奖台上,而我们的国家也以同样的精神特质正在重回世界大舞台,展现大国自信。
正如郎指导赛后采访时说的:我们虽然遇到了很大困难,但是我们打好每一场球,每一个球,这就是我们获胜的秘诀。中国崛起同样如此,同样面临困难,同样面临挑战,也同样会遇到阻挠,关键不是就此放弃,而是要有这些可爱的女排姑娘们在赛场上拼搏的顽强斗志,去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用属于我们中国的“女排精神”勉励自己,给自己加油,给自己鼓劲。
想起了第一场淘汰赛,女排姑娘在对东道主巴西时曾几度落后,在巴西占据“天时”、“地利”、“人和”时,在面对全场巴西球迷魔鬼般“嘘声”时,女排姑娘迸发出了最顽强的战斗力,在逆境中战胜对手,这就是“女排精神”。赛后,虽然美国媒体笑称,这是为美国女排夺冠扫除了障碍,但事实却是其甚至都没有获得站到决赛场地跟中国女排直接对话的资格。
中国里约奥运之旅,遭遇了太多的不公。男子49公斤级拳击赛,中国选手吕斌在占尽优势且一度将对手打蒙的情况下,被判定输掉比赛;在女子帆船激光雷迪尔级比赛中,卫冕冠军中国选手徐莉佳被三度取消成绩,最终排名18;在女子4×100米半决赛中,美国女队凭借荒唐的单组重赛,将原排名第8的中国女队挤出了决赛名单。这些都像极了当前中国在发展中的状态。
纵然有千百般不公,但我们却有“女排精神”。一种习惯于逆境生长,在种种困难中顽强拼搏、精诚团结、坚韧不拔的精神。这种散发于女排姑娘们身上的东西,很大程度上代表着流淌于全体国人血液中的中华特质。我们从十九世纪的屈辱中走来,我们在列强的欺压中成长,但我们坚信定会在不久的将来实现大国崛起,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让女排精神成为属于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赵毅炜)
展开余文
9. 体育强国梦在于掀起全民健身潮
发稿时间:2016-08-23 07:32: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李晓伟
“燃奥运圣火•砺青春梦想”系列评论之十六:
在歌手深情的演唱中,在火热的桑巴舞中,里约奥运会缓缓落下帷幕。中国健儿带着沉甸甸的70块奖牌回到了祖国,奖牌数相比往届虽然下滑,但个个沉甸甸、含金量十足。更重要的是,人们对奥运、对体育的热情燃烧地正旺盛,一股全民健身、全民运动的热潮正席卷神州大地。
中国军团呈现给国人、给世界的,是一届精彩纷呈的奥运之旅,是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的坚定脚步。中国女排场场惊心动魄,时而让人忐忑不安,时而让人热血沸腾,最终的夺冠更唤醒了全民对女排精神的美好回忆;林李大战,不仅是羽毛球界的“华山论剑”,更是两个相互成全、惺惺相惜的知己之间的对决,胜败在两个传奇面前已然黯淡;国球乒乓,中国队继续保持着“天下无双”……还有让人神清气爽的“泥石流”和“清流”们,让我们不再过分计较金牌的得失,更关注每位运动员优秀的特质……里约奥运我们收获的,不只是良好的竞技成绩,更是自信开朗、积极向上的体育强国心态。
筑就体育强国梦,离不开良好的群众基础。曾经,中国国衰、族弱、民贫,国家的积贫积弱导致国人在体育上的无能,被侮辱是“东亚病夫”。1917年青年毛泽东就在《新青年》上发表《体育之研究》,他大声疾呼,“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新中国成立不久,毛泽东又欣然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大会题写“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这12个大字成为新中国体育事业总的指导方针。人民群众的体育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展现出昂扬向上的精神气质。一甲子过去,随着国力的增强,昔日的“东亚病夫”早已成为世界体育大国。尤其是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4年南京青奥会的相继召开,彻底点燃了国人的体育热情。“留一点时间去运动”的观念日渐成为中国人的新思维。2022年冬奥的圣火又将回到北京点燃,中国人民对冰雪运动的爱好必将与日俱增,中国冰雪运动水平也必将得到极大提高。现今,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的征程中,广大民众的参与是我们打胜仗的根本保障。
“我们每个人的梦想、体育强国梦都与中国梦紧密相连。”2014年2月,出席索契冬奥会开幕式的习近平主席看望中国体育代表团,畅谈体育强国梦与中国梦,体育强国梦与个人梦想。体育强国梦不是悬在天空的海市蜃楼,它是每个国民的梦,关乎每个国民的福祉。“民强则国强”,民强,不只是国民智力和财力的强大,也是身体的强健。每个国民热爱运动、身强体健,体育强国梦才有实现的坚实根基。
体育强国梦在于掀起全民健身潮。目前中国体育总体上仍施行举国体制,国家对各奥运项目仍保持着大量财力投入。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奥运成绩不断飞升,其保障就是举国体制,举国体制的历史贡献不容否定。然而,举国体制不会天然带来体育强国。变举国体制为举国健身,以个人的兴趣爱好而不是奖牌奖金来激发运动的热情,才是实现体育强国梦的根本保障,才是对奥运精神最好的发扬。
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曾说:“奥运会最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同样,体育强国梦最重要的不是奖牌荣誉,而是全民投身体育健身的热潮。创造一切条件,让广大青年、广大民众拥抱体育运动,奔跑、打球、练拳、广场舞,充分享受运动的快乐,体育强国梦必将伴随中国梦升腾而起。(中国青年网评论员 李晓伟)
10. 中国梦是成就女排精神的根本
发稿时间:2016-08-24 09:14: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武亚姮
“燃奥运圣火•砺青春梦想”系列评论之十七:
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力克塞尔维亚,时隔12年再度折取桂冠。全国舆论因此沸腾,国人感动于女排无畏无惧、自强不息精神力量的同时,一种“女排精神成就中国”的说法也随之蔓延。但,殊不知,中国梦才是成就女排精神的根本。
历史总是最有说服力。1932年,刘长春成为中国登上奥运舞台的第一人。但当时的中国内忧外患,不能为他提供更多。三周的海上漂泊、勉强填饱的肚皮让他在与装备精良的专业运动员竞争时尽显劣势。首战排名垫底,不仅遭到嘲讽,甚至因路费不够而无法回国。我们参加奥运,是为站在国际舞台上,是为证明中国人可以,是为让中国更强大。但现实让人清醒,国之强大才是民众力量之源。就如同一离开大地母亲就失去神力的古希腊神话人物安泰一样,没有强盛的祖国支持,刘长春注定无法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温饱问题都不能解决,何来强身健体、更快更高更强?
走过战乱、贫穷、饥饿,新中国成立,中华民族走出积贫积弱的困局,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向世界敞开怀抱。中国有了港口城市、建了经济特区,国家基础建设遍地开花,老百姓的温饱得到满足。改革开放的中国处处充满了生机活力。
1984年,在那个国家蒸蒸日上,充满理想主义和开放精神的年代,我们以更健康、更进步的形象参加洛杉矶奥运会。这一次,许海峰创造了历史,以一场漂亮的夺冠实现了中国奥运史上金牌“零”的突破。这一次,中国女排夺得第一块奥运金牌,此后,越战越勇,成为世界女排史上第一支奥运会、世界杯、世锦赛连续五次获得冠军的队伍。女排的气势,振兴了一个时代,也惊叹了整个世界。中国早已不是东亚病夫,而是一只昂然走向世界中央的雄狮。浓缩时代记忆的女排精神从那时起成为一种凝聚中国力量、振兴中华的精神支柱。
梦想是引导前进的目标。女排精神并非凭空产生,也不是无根发芽。而是源于一种力量、一种激情,那就是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具体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因为有着中国梦的引领,因为坚持正确的道路不动摇,中国才得以日益繁荣,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祖国健儿才能在奥运会上尽情拼搏、超越自我。强盛的祖国产生强大的力量。正是因为背后有强大的祖国支持,女排精神的种子才有了生根发芽和成长所需要的坚实大地和肥沃土壤。
梦想是坚持和奋斗的动力。中国女排一路走来的坎坷曲折如同祖国成长踏过的脚印。“虽然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正是因为中国人对未来有期许,对国家强盛有憧憬,才能一次次地磨练意志,凭着坚韧顽强推动国家走向强盛。拼搏中,两弹一星、量子卫星研制成功,女排强势崛起。两弹一星精神,女排精神也应运而生。
女排精神凝聚了理想的追求、奋斗的价值、精神的力量,不论是1984还是2016,一脉相承,从未改变。女排凭此成功夺冠,而中国也凭此走向世界舞台,与国际接轨,逐渐成为世界的火车头。
时代发展永不停歇。今天,我们从未像现在这样如此接近中国梦,人们对精神的渴望和呼唤也从未如此强烈。中国梦成就了女排精神,中国梦的实现也需要女排精神。犹如一面旗帜,女排创造的奇迹,向世界证明了“中国人能行”,让世界见证了中国力量和中国精神。中国崛起势不可挡!(武亚姮)
11. 有种悲愤叫青春有恙
发稿时间:2016-08-25 08:11: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杨丽 “有种青春挥斥游 务本开新楫中流”系列评论之一:
被泄露的信息,精心策划的骗局,让一个正处花季的女孩儿黯然陨落。即将踏入大学的徐玉玉,因一通诈骗电话,被骗走9900元学费。在一个贫困的家庭里,这不仅让父母的心血付之东流,更打碎了她的大学梦,伤心欲绝后,她终致心脏骤停离世。残酷的现实与开始新生活、承载梦想的开学季格格不入。原本,徐玉玉的人生可以有一万种可能,生活更会迎来无限精彩,也可以靠着努力改变家庭命运。如今,白发送黑发,毁了一个少女,也毁了一个家庭。
孩子父母一句“骗子要了我闺女的命”饱含悲情痛恨。非法分子始终是矛头所指,他不仅精准掌握了被骗者的个人信息,更是在明知这是一个申请助学金的困顿学子后,依然设计了精心的骗局。古代拦路抢劫尚有“赶考秀才不能抢”的规矩,即便是盗贼也深谙不能误人前程的道理,而此种骗取学生学费的做法,丧尽天良。近年来,传销、非法集资、民间借贷、电信诈骗、银行卡盗刷,这些层出不穷的诈骗方法,各有各的花样,对于这些骗子,监管部门必须严厉打击,才能让更多的青年免遭毒手。骗子要打击,泄露信息的人更要一查到底。把贫困学生的信息泄露出去无异于把学生的多项权益双手奉上,在法治社会,这是让犯罪分子有机可乘的根源所在。贩卖学生信息的这条利益链,要坚决掐断。对相关的涉案人员,也必须进行法律追责,才能最终还徐玉玉一个公道。
对于骗子和不法行为,我们要靠法律、监管来兜底,靠社会进步来逐步净化。但同时,世界这么大,没有永远被保护起来的真空地带,青年人也要在社会中学会成长,学会修炼内心。我们悲痛青春有恙,“恙”包含了所有的挫折和困顿,但这些却又不可避免,需要自己一一化解。
诸如青年所遇挫折,近些年来层出不穷。有为情所困,双双殉情者;有惨遭欺凌,不堪被辱自杀者;有事业失败,遭受打击跳楼者……这些悲剧,往往都可以有一个完全不一样的结局。
如同受骗,所有挫折都是人生难以避免的瑕疵,但无论面对多么大的难题,身处多么绝望的境地,都不能把生命毁灭。对此,古人就曾做出过极好的表率。勾践尝粪问疾、卧薪尝胆,终成霸业;韩信受胯下之辱成一代名将。只要生命还在,就能创造一切奇迹。对人生的困难,青年人当全力克服。
虽然我们不该站在一个经验满满的成年人角度去度单纯善良的少女之心,但毕竟“不要再有第二个徐玉玉”是全社会呼声。把“没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化为青年的共识,一颗强大的心脏,也是青年成长道路上的巨大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就曾教育青年要明辨,要经历摔打、挫折、考验才能走好一生的路。在革命时期,毛泽东也提出要把挫折看成一种有益的教育的重要论断,形成关于挫折的“存在必然论”“功效价值论”和“应对态度论”。在挫折面前,青年更要有克服困难的精神。增强青年的心理承受能力,就是保护青年生命。
9900元,对一个生活困顿的大学生来说绝非一件“无关痛痒的小事”,但对一个鲜活的生命来说,就是一件无关痛痒的小事。但愿所有的法律监管,都能有效有用;但愿所有的青年,都有一颗足够强大的心脏;但愿所有的进步,都不是建立在死亡的觉悟之上。(中国青年网评论员 杨丽)
12. 有种泪奔是生命骤停
发稿时间:2016-08-26 07:43: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李晓伟
“有种青春挥斥游 务本开新楫中流”系列评论之二:
年仅25岁的田肖华猝死在凌晨的实验室,疑因过度劳累。再有两个月,这名中国传媒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博士生就将迎来自己26岁的生日;再过一年,他就将走上工作岗位,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开启新的人生阶段。然而,一切戛然而止,年轻的生命就这样定格。
这样的遗憾一再上演。今年6月,天涯社区副总编金波猝死在北京地铁里,他刚三十出头,事业有成,有一对双胞胎。一名金波的同事表示,他“工作比较拼,经常熬夜”;5月,年仅28岁的女编辑王雅珊积劳成疾不幸早逝。她曾转载过一篇“从疲劳到癌症仅需4步”的微博,并发出感慨:“我就是例子啊”……“过劳死”,正成为青年人头顶上悬着的利剑。
本该是人生最美好的年华,升腾而起的希望正孕育着一切的可能,我们能联想到一切的美好: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个光明的前程、一份美好的爱情、一个幸福的家庭……然而却始终难以接受死亡与青春相联。
现代社会工作节奏快压力大,忙与累成为一种常态。然而为了工作透支健康,绝不是青年人无可避免的宿命。对此,企业和用人单位难辞其咎。资本与劳动力的错位,让加班劳动成为员工考核参考项,废寝忘食、忘我工作常被作为鼓励和赞赏的典范。工作不再是换取快乐和实现自我价值的统一,反成了带有强迫性的妥协和自我出卖。
诚然,这是一个崇尚奋斗的年代。青年人普遍都有一颗上进心,又是处在职业生涯的起点和人生的上升期,怀抱一腔热血,“年轻想办好事”,趁年轻多奋斗,成就一番事业……这种青春的激情,向上的精神,弥足珍贵,是青年宝贵的精神财富。
但透支健康绝不是奋斗的青春。青年人对成功怀抱着热切的期盼,“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更是每个青年的梦想,这些人们都能理解。“焚膏继晷”“鸡鸣而起”“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我们的传统文化也极力引导年轻人要发奋刻苦。但是掏空身体换不来真正的成功,健康的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是建功立业的根本保障。
列宁说,谁不会休息,谁就不会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曾回忆起自己担任县委书记的往事,告诫青年“年轻人不要老熬夜”。“先把自己的心态摆顺了,内在有激情,外在还是要从容不迫……手里攥着千头万绪,工作是千头万绪,攥着一千个线头,但是一次针眼只能穿过一条线。”追求理想和身体健康不是零和博弈,处理好工作与休息的关系是一种大智慧。
“过劳死”定格的青春,不仅是生命不可承受之重,更是对整个社会敲响的沉重警钟,对现行劳动保障制度的严峻拷问。推进以人为本的健康发展理念,保障青年人的休息权、健康权乃至生命权,刻不容缓。(中国青年网评论员 李晓伟)
“有种青春挥斥游 务本开新楫中流”系列评论:
13. 有种欺凌叫同根相煎
发稿时间:2016-08-27 10:59: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武亚姮
“有种青春挥斥游 务本开新楫中流”系列评论之三:
青春以美丽的姿态驻扎在根深的土壤中,幻化出太多美丽的痕迹让人炫目,却也留下许多无法直视的残缺无处安放。
近年来,校园欺凌暴力事件就像病毒一样,蔓延频发,让人们无法处之泰然。重庆荣昌女生被5名同学围殴致十级伤残,江西永新多人围殴女生,甘肃张掖女生6分钟被同校同学掌掴38次,四川一未成年女生被同龄人扒衣拍裸照,福建永泰初三男生遭围殴脾被切除……欺凌甚至走出国门,一群留学生在美国加州欺凌同胞,手段之残忍让人触目惊心。
更有甚者,年轻的生命因为另一颗年轻黑暗的心,终止于最灿烂之时。从1995年清华大学、1997年北京大学两起铊盐投毒事件,到2004年马加爵案、扬州大学秋水仙碱投毒事件,再到2007年中国矿业大学铊盐偷渡案,2013年复旦大学投毒案,令人唏嘘不已。究竟是什么样的怨愤,燃起如此仇恨的火焰,猛烈到须以毁灭他人生命来平复?一颗颗漠视生命的心,一颗颗扭曲的心灵,震惊社会。
虽然我们习惯于用个例来表述这些问题,然而心理敏感的神经却是不少青少年共有的特征。每一个涉案者都如寻常学生一样,生活被学业所占据。因为不能在家庭、学校乃至社会中得到充分的心理帮助,只能任由敏感脆弱的神经一起成长,心理教育的缺位使他们一触即发,再没有机会改写自己的人生。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为了自己利益,不择手段、不顾后果,何其残酷!这不只是我们对社会的普遍追问,更应当是我们对社会、对教育的深刻反思。
青少年出了“大新闻”只会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热闹”悲剧,然后归根溯源总结成个人环境性格的必然性,鲜有人看到相似人群相似事件的共同点,从而深思根源解决之道。校园暴力屡禁不止暴露出家庭教育质量差强人意,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备受忽视,更暴露出青年心理健康的巨大“软肋”。
青少年本应是朝气蓬勃充满力量的一群人,是走在时代尖端开拓创新的一群人,是开朗自信勇往无前的一群人。梁启超讲:“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然而,明天这样一群心理阴暗、暴躁易怒的青少年将如何担当重任?我们敢将家国命运放到他们手中吗?
要成才,先成人。人们常说,年轻人犯错误,上帝都会原谅。但这并不能成为纵容年轻人的借口。我们的青春不需“感谢舍友不杀之恩”,也不要“少说话、别互动、保持距离”成为彼此相处的保命秘籍。我们需要的是积极阳光、绚烂绽放的青春。
残缺的青春注定无处安放。而能对其救赎的不仅需要法治,更需要教育。2016年5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向各地印发了《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指出要通过治理行动,加强法制教育,规范学生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校园暴力问题上升到国家社会关注的层面,让我们“喜大普奔”。然而,我们绝不能止步于此。
爱因斯坦说过,“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真、善、美。”人生有怎样的开始,就有怎样的结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既需要青少年自身的努力,更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关爱。用真善美涵养青少年的心理价值观,用科学的教育培养健全的人格,目光既要聚焦今天,又要投向未来,我们才能为青春保驾护航。(中国青年网评论员 武亚姮)
14. 期待G20点燃青春新世界
发稿时间:2016-08-28 09:07: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中国青年网评论员
“青春G20 智惠全球梦”系列评论之一
G20杭州峰会近在眼前。近些年,伴随“中国道路”越走越顺,越走越靠前,中国面对一切问题时智慧、务实、负责、高效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世界经济复苏步履维艰进一退二的困难时刻,大家希望杭州峰会能“智惠全球”。开好这次峰会,是世界经济的复苏契机,更是世界青年问题的解决契机。
奥运刚刚结束。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曾说过,青年掌握和引领着人类的命运。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是自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一场经济危机。它在短时间内迅速席卷全球,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后果。由金融危机衍生而来的一系列世界经济的新变化,深刻改变了青年群体的生活状态,也给西方带来了一系列青年问题。
因为自身的脆弱性,经济危机一旦发生,青年人将首当其冲受到影响。一是就业,二是发展。一些受金融危机影响严重的发达国家,青年失业率不断突破记录,一些国家甚至达到一半以上。年轻一代的豪情壮志,被失去工作、没有收入、丧失机遇、没有平台消磨殆尽。而国际劳工组织警告称:今后几年全球年轻人失业率将继续攀升。而失业所带来的,则是失落、犯罪率上升、吸毒现象增多、抑郁现象增多……更糟的情况是,一些人变得愤怒且暴力,有的酝酿发展成为各种“占领”或者“革命”运动,有的甚至给极端暴恐提供了机会,酿成灾难。
面对问题,世界经济出现了很多负面现象。比如英国退出欧盟,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世界经济“去全球化”。这是饮鸩止渴,只能使全球经济形势雪上加霜。回看中国,面对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中国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着力培育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保持了经济稳定增长,增速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改革创新和结构转型取得新的进展,新技术、新业态等新经济快速增长。中国以占世界八分之一的经济总量,对全球经济增长作出四分之一的贡献。在国际机构接连下调主要经济体增速预期、英国“脱欧”等变局使复苏乏力的世界经济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大之时,中国上半年GDP增长6.7%,为世界经济提供了增长信心,也给世界青年以信心。经济进入新常态的中国,青年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力军,互联网+、“一带一路”给青年了无限可能。中国的做法,是同样面临经济难题的国家的示范。唯有同舟共济,才能立己达人,才是正道通途。
年轻从来代表着美好和希望。青年价值与国家发展,向来是一条正相关曲线。在中国,亿万青年投身中国梦的火热进程,青年价值与中国崛起同命共燃,更加佐证了这一点。杭州峰会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运用中国经济发展的智慧,提振全球主要经济体缩短经济复苏进程,推动全球新兴经济体保持经济增长活力,建设一个更加创新、活力、联动和包容的世界,是世界青年和中国青年一起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圆全球梦的重要契机。
8月26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称赞中国作为轮值主席国所作的积极努力“使二十国集团峰会的包容性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杭州峰会,中国邀请了东盟主席国老挝、非盟主席国乍得、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主席国塞内加尔、77国集团主席国泰国,以及哈萨克斯坦、埃及两个有代表性的发展中大国出席杭州峰会。面对问题,东道主中国不吝智慧,各国携手探讨解决之道,相信此次峰会必将“智惠“全球,也必将“智惠”全球青年!
创新,青春的属性。活力,青春的象征。联动,青春的力量。包容,青春的空间。所以,与奥运一样,G20的的核心是让青春之火主宰世界,让青春之力成就全球。(中国青年网评论员)
15. G20:打造建设地球村的新生代
发稿时间:2016-08-29 07:49: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中国青年网评论员
“青春G20 智惠全球梦”系列评论之二
再有6天,让国人期待,也让世界期待的杭州G20峰会就要开幕了。这是一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盛会,是一场中国梦与世界梦交汇融合、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盛会,更是搭建全球经济联通之桥、国际社会合作之桥、面临未来共赢之桥的历史盛会。
时代迈步向前,中国从未像现在这样接近民族复兴中国梦的目标,世界也从未像今天这样期盼中国方案为世界发展注入动力。“中国梦”在吹响中华民族复兴号角的同时,也在开启全新“世界梦”的时代。杭州G20,助力中国梦,托举世界梦,既是时代给予青年的发展机遇,更是时代赋予青年的殷殷重任。
实现美好愿景,打造建设地球村的新生代,期待青春G20智“惠”全球梦。
青春G20将凝聚最强大的青年力量。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利益深度交融,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交融于中国梦、汇聚于世界梦。因为“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我们追求的是中国人民的福祉,也是各国人民共同的福祉”。然而,当前全球经济面临陷入“新增长陷阱”的风险和挑战,就业状况和经济增长趋缓,部分地区战乱不断,恐怖主义蔓延笼罩,生态环境危机重重……改变世界的往往都是青年人。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和挑战,青年责无旁贷。世界的未来和希望在青年。青年有理想、有担当,人类就有希望,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和谐共生,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新世界,青年大有可为!
青春G20将激发最丰富的青年智慧。7月,作为G20配套活动的二十国集团青年会议(Y20)在上海成功召开,二十国青年代表围绕“消除贫困和共同发展”、“创新思维和创业实践”、“绿色生活和可持续发展”、“社会公正和权利平等”以及“伙伴关系和全球经济治理”等5大议题展开对话交流,青年智慧在对全球经济治理的创新探索中涌流而出。青年智慧以及相伴而生的青年创新,是实现G20峰会愿景最根本的驱动力。充分发挥青年创新激励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开辟新的发展模式和体制,让世界经济河流的水活起来,激发世界经济发展新动能,青年必有可为!
青春G20将唱响最嘹亮的青年声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紧扣时代脉搏的中国方案,是顺应世界发展潮流的中国选择。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这一发展理念,是关系中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更是推动全球经济复苏转暖、保持中国经济持续向好的重要基石。全球治理关键在于发展治理,核心在于理念引领。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历史总是要前进的,历史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的人,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与时代同行,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凝聚团结奋进的力量,用中国梦引领世界梦,唱响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G20好声音,青年当有所为!
梦想,总是朝气蓬勃,青春,永远生机勃勃。作为最富朝气和梦想的青年人,作为建设地球村的新生代,梦的翅膀有力展开时,郁郁生风的是整个世界。青春梦,中国梦,世界梦,中国与世界,命运与共。青春G20的梦想,不仅在中国,更将经由G20,唱响全世界!(中国青年网评论员)
16. G20:吹响青年创业号角的全球公开课
发稿时间:2016-08-30 08:06: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杨丽
“青春G20 智惠全球梦”系列评论之三
“发展的焦虑”弥漫着世界,而杭州G20峰会则致力于找到这一困境的突破口。汇聚了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20个经济体,G20被世界寄予厚望。期待杭州给予世界惊喜,期待峰会取得丰硕成果,期待世界经济重焕生机,是每一个人的心声。
但凡谈到经济,就业问题就理应被提及。失业率偏高是不少国家面临的最棘手问题之一,它不仅是社会不平等的重要来源,也将削弱经济未来增长前景。而因为经验机会不足,承担毕业就失业压力的,往往是各国青年人群。重返就业机会充裕、强劲、可持续和平衡的增长之路,是全球的长久愿景,也是青年的机遇和期待。
促进就业,也早已被提上G20日程。只有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全面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才能让每个人在实现自我价值中充分创造价值,盘活世界经济。在G20劳工就业部长会议上,通过了《二十国集团创业行动计划》和《提高就业能力政策建议》等文件,不仅让劳动者在就业上有了政策保障,让劳动市场更包容,创业的开阔的思路更是让青年人能够充分释放潜力活力。
创业的根本也是为了减少失业,促进就业,但只有建立在创新之上的就业和创业才能是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是复苏高度脆弱的世界经济的新的增长源。
中国作为杭州G20峰会东道主,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时又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早已走上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道路,在经济持续发展方面发挥引领和塑造作用,为全球经济治理和国际发展合作指明方向。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取得的巨大发展红利,不仅得益于科学的经济政策和治理,更是无数青年人创业创新的结果。而历史早已证明,只有不断创新,世界才会不断有未来。如今,杭州G20以“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为主题,既着眼于治标以求眼下稳增长,又着眼于治本谋长远添动力。本着没有创新就没有所谓长远发展,中国经济主动、积极、有序地放缓,高举创新大旗,实际上,正是为青年提供了创新创造的沃土。
青年人,以不同的方式成为G20的参与者。今年,共有4021名中外大学生志愿者,他们中间有25名来自俄罗斯、德国、澳大利亚、哈萨克斯坦等国的青年。中外青年怀揣联动、包容的理念,携手助力峰会顺利进行。另一些青年代表,通过20国集团青年峰会探讨生物、科技、互联网等多个领域的重大议题,增进了解的同时,构筑起友谊的高端桥梁。还有散落在世界各地的许多青年,正把目光聚焦于G20,时刻捕捉着世界经济前沿的任何细微变化,体会着最深刻的变革,也在这风云变幻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厚植创业创新的理念,以新破旧,成就自己,也为更多的人带来勇气、力量、希望,甚至是实实在在的就业机会。青年投身G20,是振兴世界经济,也是解救自身于失业的危机之中。G20,是为青年创新搭建的世界桥梁,也是吹响青年创业号角的全球公开课。
作为完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的希望所在,世界都期待杭州G20能为解决全球经济发展问题找到“钥匙”。而在未来,握住这把“钥匙”打开新世界大门的,定是那在创新中焕发活力,怀着一颗包容之心精彩互动互联的全球青年。世界给予青年机会,青年定会以智慧成就更美好世界。(中国青年网评论员 杨丽)
17. G20:体会屹立于全球的青春状态
发稿时间:2016-08-31 08:33: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中国青年网评论员
“青春G20 智惠全球梦”系列评论之四
中国,杭州,G20。全球瞩目的盛会即将开幕。不论是憧憬G20将给中国带来什么,亦或是期待中国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发展做出何种贡献,都是源于一种情怀,那就是中国自信。
看好中国,始终是国际社会的主旋律。改革开放30多年的路程砥砺前行,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创造了二战结束后一个国家经济高速增长时间最长的奇迹,并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确立“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提出“中国梦”,从统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把握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到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在蕴藏时代内涵的治国理政方略指引下,在融入青年意志和奋斗的改革推动下,今日的中国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平稳前行,动力十足。
然而,另一种声音仍甚嚣尘上,尤其是在中国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和新旧动能转换导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威胁论”、“危机论”、“崩溃论”等论调此起彼伏。“唱衰”论混淆视听,增加民众焦虑感,影响人们对中国的发展预期,也容易影响心理敏感、对未来呼声和诉求最为强烈和多样的青年群体的价值判断和取向。
如何拥有一个看得见的未来,是青年人精神世界最为重要的根基,也是国家发展的动力源泉。
毋庸讳言,正在转型的中国经济的确有自己的难题,但属于“成长中的烦恼”。强健的基本面是我们最大的底气。新常态下,中国发展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期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明显进展,新的发展动能正在兴起,持续健康发展前景可期。中国有能力解决自身发展中的问题,驾驭中国经济航船的娴熟能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丰富经验,民众日益增加的“获得感”,无不大写着两个字:自信。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不仅发展自己,而且还惠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和世界各国利益深度交融,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今天的中国,早已不是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而是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2015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25%,在主要经济体中首屈一指。中国经济占有全球总量2014年至2015年从12.9%上升到15.5%。中国梦与世界梦相通,“一带一路”的伟大构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让世界期待。
杭州G20峰会聚焦世界经济面临的核心挑战和突出问题,倡导创新、活力、联动、包容,为世界找寻解决经济发展难题的“钥匙”,为全人类走出弥漫当今世界“发展的焦虑”提供路径。适逢其时的盛会,更为青年了解世界经济格局,把握未来发展前景搭建有效平台。经济蓬勃向上的势头,未来发展强劲有力的脉搏,不仅让青年更将让世界领略和感知中国力量。助力中国梦,托举世界梦,G20峰会将带给青年更深刻的自信,给予青年跨越时代超越全球的崭新发展机遇,更给予青年一个体会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青春状态的机会。
对中国充满信心,也是对世界保持希望。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唱衰”论调言之再凿凿,也不如现实精彩有力量。“乱云飞渡仍从容”,“不畏浮云遮望眼”,用创新、活力、联动、包容思想打造青年一代的素质,让青年拥有足够的能力和自信,才能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更有自信,青年人才将拥有一个更值得期待的未来。抓住机遇,必将大有可为。(中国青年网评论员)
18. 筑牢互联网+时代的团青命运共同体
发稿时间:2016-08-31 20:18: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青年之声•网上共青团”是互联网+时代下共青团深化改革的一张名片。这张靠着无数人的努力织就而成的大网辐射各级省市县,让维护青年权益、保障青年成长在全国得以实现。无论你在哪里,“青年之声”都能找到你。
“青年之声•贵州”是贵州共青团借力新媒体创新发展的有益探索。在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基础上,“互联网+”的全新工作模式聚焦青年需求、回应青年诉求、服务改革发展,引导全省青少年积极参与到“大数据、大扶贫、大健康”的战略行动中来。
工作走心、团青亲密是贵州“网上共青团”打造的全新形象。
130个平台、7万余条回答、40多万个点赞、1.4亿浏览……这些“青年之声•贵州”的线上数据,凝结了贵州共青团每一个日夜的努力,也为服务青年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无论是为青年保驾护航,还是切实解决青年实际问题,亦或是发力共青团工作创新,每一步的工作都扎实又走心。
倾听青年声音,回应青年诉求,维护青年权益,服务青年成长,始终是“青年之声”的光荣使命。在“青年之声•贵州”的平台上,以回味家乡味道、重品家乡风景的形式开展的线上活动,让乡愁在青少年群体中传递,引发助力贵州建设的共鸣。深入各地,贵州各级共青团组织都积极响应精品扶贫的号召,全方位保障贫困学子权益。无论是毕节的“圆爱工程——心连心•手牵手”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示范活动,还是遵义的助力“青春扶贫——青年创业脱贫项目融资计划”,或是思南的“青微工程项目”义务植树行动,小到几岁的孩子,大到创业的青年,都在青年之声的关爱范围之内。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温暖。在贵州的各大高校,从教材、食堂饭菜,到就业择业、考研深造,“青年之声”努力回应青年诉求、切实解决青年实际问题,这个“温馨的网上家园”,得到了学生们的一致认可。贵州的实践值得点赞。
贵州“网上共青团”是一个时代窗口。互联网的新时代下,“青年之声”+“智慧团建”的“两位一体”发展战略,在全国范围内搭建起了一张共青团工作网、联系网、服务网,而这张网的核心,是青年。它们一起紧密构筑成一个新时代的团青命运共同体。
在去年的全团“青年之声”建设推进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秦宜智就作出要求:把“青年之声”打造成经得起时代、实践和青年检验的品牌。今年,在云南调研共青团工作时他也强调:
推动“青年之声”线上平台与“青年之家”等线下服务阵地深度融合,与共青团日常工作深度融合,把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融入“青年之声”链条,把团干部的工作思维理念、方式方法推向互联网时代,形成“互联网+共青团”格局,真正提高服务青年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对“青年之声•网上共青团”工作而言,青年需求是出发点,也是落脚点。只有全面倾听青年呼声,了解青年诉求,借助互联网的力量,解决青年实际问题,真正走进青年内心,“青年之声•网上共青团”才能体现最大的价值。
为中国梦凝聚青年心,进而汇聚青年力,是“青年之声•网上共青团”的时代使命,也是生命力所在。在共青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在“青年之声”+“智慧团建”的发展战略指导下,用互联网思维创新青年工作方法,切实保护青年权益,一个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坚强有力的共青团就是光明未来。(中国青年网评论员 杨丽)
标签:
作文素材
高三作文素材
高考作文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高考作文备考素材集锦:“中青网评”2016年7月号第2辑
下一篇:
高考作文备考素材集锦:“中青网评”2016年9月号第1辑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