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2117  
标签:教学论文
寂静中的热闹 孤独中的生机——王维诗歌静界类析(网友来稿)
长沙市雅礼中学      徐昌才

唐代大诗人王维是一个熟谙禅学、迷恋庄学的忠实信徒,他的山水诗典型地体现了禅宗所追求的隐遁空门、虚无寂灭的境界和老庄道家寄意山水、纵情自然的精神观念。禅宗佛理和老庄道学的有机融合铸就了王维山水诗天人合一、物我浑融的艺术风格,王维对待自然的态度远不同于对待人生,庄子的一个故事很能说明他的“以自然的方式观照自然”的态度。《庄子•达生》记叙一个鲁君养鸟的故事。从前有一只鸟落到鲁国郊外,鲁君喜欢它,杀牛宰羊来喂它,演九韶的乐曲来使它快乐。鸟开始头晕眼花忧虑悲伤,不敢吃东西,这叫做“以物观物”,用人(自己)的办法养鸟。庄子公开反对“以己养养鸟”,主张“以鸟养养鸟”。他说:“若夫以鸟养养鸟者,宜栖之深林,浮之江湖,食之以委蛇,则平陆而已矣。”(《达生》)如果用养鸟的方法养鸟,应该让它住进深林,或在江湖上飘游,给它吃小鱼泥鳅,让它随着鸟群止息,自由自在地居住,那样的话,平常的一块陆地就能使它安居。鸟害怕的就是听到人声,《九韶》、《咸池》这些音乐只会使它感到恐怖和不自在,这些音乐假如在旷野上演奏,鸟听到就会高飞。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如何处理人与自然(鸟)的关系的问题上,庄子反对“以己养鸟”,“以人观物”,主张“以鸟养养鸟”,“以物观物”,这一正一反的两种态度恰好就是王维山水诗中体现出来的“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亦即王维对待自然山水景物的两种态度。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有过精辟的论述: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物,何者为我。

王维那些追求空灵虚寂、幽静充盈境界的山水诗,正好体现了王国维“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区别和联系,下面我将结合王维的几首典型诗歌加以剖析。

有我之境

诗人把自己潜心自然、寄情山水的主观情思寄寓在自然景物的描绘之中,精选景物,个性描写,流露出诗人闲适自得、寂静自娱、清心自洁的高雅情致。字里行间处处可见孤独的诗人、凝虑的心机。我们感觉到,深山幽林中有静观默会的王维,有弹琴长啸的王维,有回光返照的王维。我们也会走进王维带给我的这个远离喧嚣、弃绝尘俗、幽静洁净的世界。《鸟鸣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歌营造了一个宁静幽美、光洁素雅的意境,这里有桂花飘香,无声无息;有明月升空,银辉四射;有山鸟惊飞,鸣声不断;还有春山空旷,安祥、宁静。更重要的是,这一切全在乎于诗人的一份闲心,一双慧眼。和诗人误入官场的名利纷争、尔虞我诈相比,走进空山明月的王维,早已弃绝凡尘,摒除俗念,无官一身轻,无“事”一心闲。有了这份遥逍自在,有了这份不为物累、不为俗缠的清闲轻松,一花一山、一月一鸟才如此情趣盎然,生意无限,可以说,《鸟鸣涧》启示我们,王维心中有一座空山,一轮明月。这又何尝不是现代社会的我们所朝思暮想的精神家园呢?

《竹里馆》展示了王维另一种更为诗意的生活。“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幽竹深林,明月朗照,银辉四射;孤身独影,弹琴长啸,似通天籁。诗人以幽竹明志,修直玉立,高雅不俗;诗人以明月为友,肝胆相照,赤诚相知。诗人以深林为家,无须人知,自得其乐。坐一夜空山,拥一轮明月,抚一把方琴,啸一声自然,诗人完全沉浸在眼前的无边风月当中,对竹弹琴,对月抒怀,静静的享受无人所知的孤独和由孤独带来的恬静光洁,他沉醉天独立自足的世界里,拥有不为人知、不为人夺的光明和高雅。翠竹深林,夜空明月,亦师亦友,如梦似幻,诗人哪里还有一星半点的孤独呢?他简直是在向明月幽竹畅言自己的兴奋和愉悦,内心涌动着难以克制的勃勃兴致。幽深静美的自然环境,弹琴长啸的孤独诗人,不为人知也无须人知的清冷,似乎让我们感觉到无言的虚无寂灭,可是,细细体味,却又发现,诗歌字里行间分明跳动着一颗如竹挺起、如月同飞的心灵。这就是王维,阴冷孤清当中透露出一份热情痴迷,一份高洁不俗!

《鹿柴》描绘的则是凄美冷寂的诗意。“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一二两句绘声,三四两句绘色。傍晚时分的空山深林,杳无人迹,一片沉静,只是偶尔传来一阵人语响,却看不到人影(由于山深林密)。这破“寂”而来的“人语”反衬出山林长久的空寂。空谷传音,愈见空谷之空;空山人语,愈见空山之寂。寂而无人,语而不见,更显孤清寒凉。三四两句承一二句描写空山传语进而写到深林返照,由声而色。深林青苔 ,本来就寂静幽暗,猛然间,夕晖返照,映射青苔,令人倍感心暖眼亮,多了一份生意,一浅光亮,但细加体会,就会感到,一味的幽暗有时反倒使人不觉其幽暗,而当一抹余晖射入幽暗的深林,斑斑驳驳的树影映照在树下的青苔上时,那一小片光影和大片的的无边幽暗所构成的强烈对比,反而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特别是这“返景”,不仅微弱,而且短暂,转瞬即逝。如果说一二句用有声反衬空寂,那么三四句便是以光亮反衬幽暗,声光色影,明暗浓淡,都渲染出一种凄美冷寂的氛围,而这又正是诗人所钟情在意的。不然,人迹杳无的空山,转瞬即逝的余晖,幽暗青冷的青苔,枝繁叶茂的山林怎么如此会心解意地进入诗人的心灵视野呢?

无我之境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使他在对待自然的问题上采取了一种遗世独立、忘却自我、以物观物、随缘任运的观照方式。他的这类诗歌描山绘水,摹写自然,常常是天人合一、物我浑融。和前一类“有我之境”诗歌不一样,这类诗歌中诗人忘却了自我,消融了自我,自我转变成了诗人笔下的山水草木、花鸟鱼虫。一花一世界, 一草一人生。换句话说,诗人笔下那些活脱空灵、有情有性的自然景观无一不透露出王维的诗心慧眼,天机玄思。读王维,读自然,诗性灵,读人生,我们会获得对王维更深一层的觉解。

《辛夷坞》只见花开花落,不见人来人往。“木末芙蓉花,山中花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一二句写花开。木末(枝梢)芙蓉花(辛夷花),含苞欲放,火红耀眼,似星星之火,燃春花怒放;似云蒸霞蔚,显一派春光。三四句写花落,山间沟谷,寂寞人家,不见人事俗尘,只见山中红萼纷纷扬扬,落英片片。深山幽谷的辛夷花不为人生,不为人谢,随缘应运,自生自灭,自开自落,诗人借此传达了一种依乎天性,顺应自然,该来则来,该去则去的处世思想。我们根本感知不到诗人的存在,自己的存在,或许诗人早就忘却了世俗,消融了自我,把自我融化到深山幽俗,变成了一朵芙蓉花。以花观花,花花相映,哪里还孤寂王维呢?可是,一枝一叶总关情,那些气韵流动、生生不息、穷通变化的山花草木,又有哪一处,哪一朵不是王维的诗性怒放之花呢?这正如陆游诗歌所云“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展开全文阅读
如果说《辛夷坞》侧重静观默察,静态写实的话,那么《栾家濑》侧重于空灵挥洒,动态凸现。“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跳波自相溅,白露惊复下。”一二句写秋雨飒飒,溪谷涨水,溅溅(jiān)流泻。溪水透明清澈,轻快流畅。一溪山水写得灵动活脱。三四两句写跳波相溅,白鹭惊飞,给人以空灵奇妙之感。试想,水石相击,飞花溅玉,插足水中纹丝不动的白鹭被这突如其来的水花惊吓,扑漉一声,展翅迅飞。受惊而飞,飞而复下,虚惊一场!诗人不动声色,凝神注视眼前所发生的奇妙变化,心驰意往,一会儿随溅溅溪水而欢呼鹊跃,一会儿为亭亭白鹭而惊魂未定``````我们似乎觉得,诗人早已不是冷眼旁观的局外人,他简直就是一溪秋水,一朵浪花,一只白鹭,以自然神韵、勃勃生机展示自己的风姿,引动我们心灵的翅膀,翻飞在自然诗海的天空。这倒令我想起庄子的豪梁之乐来。有一次,庄子和他的老朋友惠施一块出去游玩,来到一座木桥上,庄子看到溪流中的白鱼游来游去,若有所思地说了一句:“你看,河里那些白白花花的鱼成群结队,自由自在,多快乐啊。”惠子说:“你又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庄子接着说道:“你又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游鱼的快乐呢?”庄子能够体察到游鱼的快乐,是因为他把自己当作了一条鱼,一条置身其中、自由自在的鱼,以鱼观鱼,鱼我一体,不知何者为鱼,何者为我。所以,他知道鱼是快乐的,有生机的。惠子以人观鱼,人鱼分离,所以他体会不到鱼和庄子的快乐。庄子观鱼的态度正好就是王维摹山绘水、描花写鸟的态度,这种忘我、无我、融浑的境界,王维营构得浑朴自然,了无痕迹。读王维这类诗,除了神游自然,放飞心灵之外,我们还有一声赞叹,诗性王维,自然之子,赤子之心!

综上所述,王维诗歌不管是“有我之境”,还是“无我之境”,不管是静观万象,还是动态直击,都营构了一个封闭自足、与俗隔绝、天人合一、物我神会的艺术世界,这里没有争名于朝、争利于市的熙熙攘攘,没有尔虞我诈、挖空心思的拍马钻营,没有凡尘俗念、世道邪风,有的是山花流水、清风明月、桂花飘香、修竹茂林``````诗人以山林为家,使游荡的灵魂得到安顿;以明月为友,使朋友之情肝胆相照;以桂花寄情,使清高的人格魅力四射;以翠竹明志,使高洁的志趣卓尔不俗;以山鸟说话,使天籁之音响彻心宇;以夕晖作画,使心灵的画图顿然生辉;以红花悟道,使困惑的人生豁然开朗;以白浪自喻,使跳荡的性灵轻舞飞扬。千古诗佛心,一脉任自然!

作者邮箱:xccwxx@163.net电话:13975136735

 作者邮箱: xccwxx@163.net
标签:教学论文 寂静中的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涛声阵阵诉衷肠,大海飞歌颂自由——普希金《致大海》赏析(网友来稿)
下一篇:高考专题复习 古诗词鉴赏讲义(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