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课堂实录
阅读:427  2017-01-07
标签:课堂实录 八年级课堂实录 苏教版八年级课堂实录
《父母的心》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李蓉

教学目标:

1.理解“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情节特点, 学习通过曲折的情节来展示人物个性、表现主题的写法。

2.感受小说“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怨”的风格特征。

3.体会至爱亲情,并珍视亲情。

教学重点:

领会故事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写法, 理解小说表现的深刻主题,即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教学难点:

感受小说“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怨”的风格特征。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日本有句谚语: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在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笔下,父母又有一颗怎样的心呢?

板书:父母的心

读读课题

二、了解内容,进行总述式概括

1. 走进故事,阅读课文。要求:用自己的方式速读课文,了解内容。

2. 讲述故事,简练概括。简单的说,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明确:本文通过一对穷夫妻最终拒绝优越的条件,不愿把自己的任何一个孩子给富人的故事,表现了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一颗崇高的爱心。

学生说,教师随机作点拨。

3. 课文围绕送与不送,写了这对夫妇作出的几种决定?每次做出决定的理由是什么呢?

时间 决定 表情 理由

当天傍晚 送走大儿子 眼含热泪 难割难舍 可以过好日子、继承家业、

一百元酬金

第二天早上 二儿换大儿 无精打采 长子是接班人

第二天傍晚 女儿换二儿 失魂落魄 长得和去世的婆婆一模一样

第三天上午 要回女儿 痛哭失声 太小 冷酷无情

三、妙点揣摩,进行多角度评析

1. 你认为他们换孩子、要孩子的理由充分吗?

明确:三次理由前后之间很矛盾,基本上是借口。但是这些理由只有一个出发点,那就是舍不得自己的孩子,尽管家境贫穷,但孩子毕竟是父母的心头肉。因此无论失去哪一个孩子,父母的心都会很痛苦,但正是如此才更能表现出他们对子女无私的爱。   

2. 你能体会课文中父母的心吗?请大家试想一下,如果用笔为这颗心涂上颜色,你会涂上哪种色彩,为什么?

3. 课文如果一开头就写贫穷父母一个孩子也不送,不是更能体现父母的爱子之心吗?文章现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 :如果一开始就拒绝,就显得不真实,不自然,也不能充分表达         爱子之情。

这样写的好处:(1)符合生活的真实;

(2)能把贫穷父母曲折复杂的内心活动表现出来;使情节曲折、跌宕起伏

(3)产生感染力,打动读者。

四、评说人物,进行分层次表达

1. 小组讨论:你认为是把孩子送出去好还是不送好?说出你的理由。

明确:送与不送都是爱。最后,“爱子女之心”战胜了“优越的条件”,主题得到了表现。

2. 文章结尾写到“那一家六口终于又团聚了”,我们为他们的团聚感到高兴,大家设想这一家六口的生活。

明确:比如担心主人公的命运;他们能否度过艰难的岁月;他们会不会真的“一家六口饿死在一起”等等。

过渡:其实大家的担心也正是作者的担心,我们读这篇小说时,似乎能嗅到一丝淡淡的感伤,这是为什么呢?

3.介绍作者:川端康成,日本现、当代小说家。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古都》等。日本评论家认为川端康成是淡紫色的。紫,淡淡的紫,透溢着隐隐的幽谧和淡淡的哀怨。这是他作品的共同风格。《父母的心》同样具有这种风格特征。这也许和他本身的经历有关。他幼年父母双亡,后祖父母和姐姐又陆续病故,孤独忧郁伴其一生,反映在作品中就有一种哀怨的情调和伤感的情绪。有人说,正是这种经历催生了这篇文章的诞生。(出示投影)

小结:相信每一位读者会祝愿这对父母浓浓的爱心能劈风斩浪,克服千难万险,让全家六口健康而幸福的活着。

五、拓展留余,结束下课

“可怜天下父母心”不管是父亲还是母亲,绝大多数对自己的子女充满着爱,而且这种爱是无私的、真挚的、深沉的。爱是相互的,在我们享受父母关爱的同时,你有没有想过如何回报父母呢,比如为他们做一些事情,对他们说一些话……

板书设计:

父母的心

变的是情节,不变的是爱心

《父母的心》教学实录

李蓉

一、导入新课

师:日本有句谚语-------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在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笔下,父母又有一颗怎样的心呢?

(板书:父母的心   作者:川端康成      学生读一读课题)

二、了解内容,进行总述式概括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要求:用自己的方式速读课文,了解内容。

(生读课文)

师:大家读完文章了,现在来讲一讲故事,简练概括内容。简单的说,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生1:课文讲了有一对穷父母,他们把自己的孩子给了别人,最后又要了回来。

师:给了,要回来,那么给人的孩子是一个人吗?有没有要补充的同学?

生2:他们先给了一个,接着要回来,又换了一个,又要回来,又换一个,最后把送的孩子要回来的故事。

生3:有一对贫穷的父母,他们把自己的孩子送给一位财主夫人的一个孩子,接着用二儿换回大儿子,第二天傍晚又用三女儿换回二儿子,最后,一个也没有送,把女儿要了回来。

师:那么课文围绕送与不送,写了这对夫妇作出的几种决定?每次做出决定的理由是什么呢?

(教师出示表格,学生根据表格完成空白处。)

时间 决定 表情 理由

当天傍晚 送走大儿子 眼含热泪 难割难舍 可以过好日子、继承家业、


展开全文阅读
一百元酬金

第二天早上 二儿换大儿 无精打采 长子是接班人

第二天傍晚 女儿换二儿 失魂落魄 长得和去世的婆婆一模一样

第三天上午 要回女儿 痛哭失声 太小 冷酷无情

生1:做了三种决定,理由都不一样。

生2:应该是四种决定,第一次的决定是因为他们太穷了,第二次是因为舍不得大儿子,第三次是因为女儿长得和婆婆一样,第四次是因为孩子太小。

师:第一次的决定对于全家来说个是个可以改变家庭情况的决定,并且孩子还可以继承家业,接着父母舍不得大儿子,要用二儿子来换大儿子,现在得找一个理由,是什么呢?

生3:大儿子是接班人。

师:最后要回女儿是因为她太小,“这样做显得我们太冷酷无情了”。看来,每次送和换的理由还不一样。

师:他们送和换的时间长吗?

生4:不长,都没有超过一天。

师:送和换加起来时间有多长?

生5:两天。

生6:从当天傍晚到第三天上午。

三、妙点揣摩,进行多角度评析

师:你认为他们换孩子、要孩子的理由充分吗?

生1:他们的理由不够充分。

师:都有哪些理由呢?

生2:比如舍不得孩子、孩子太小。

师:你能找一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吗?

(生读句子)

师:你觉得读的怎么样?

生2:一般。

师:是不是不满意呢?(提示)你可以设身处地的想一想此刻他们的心情。

(生再读一次)

生3:还有就是长得和去世的婆婆一模一样。

(生读句子)

师:还有没有同学读一读?

(另一个学生再读)

师:大家注意到了没有,短短的几句话,关键是说话时父亲或母亲的表情,每一次的表情不一样,是他们内心世界的折射。大家把这几句话再试着读一读,注意揣摩他们的表情。

(生自由诵读)

师:看来,他们送人的理由都不够充分,而且三次理由前后之间很矛盾,基本上是借口。但是这些理由只有一个出发点,那就是舍不得自己的孩子,尽管家境贫穷,但孩子毕竟是父母的心头肉。因此无论失去哪一个孩子,父母的心都会很痛苦,但正是如此才更能表现出他们对子女无私的爱。   

师: 你能体会课文中父母的心吗?请大家试想一下,如果用笔为这颗心涂上颜色,你会涂上哪种色彩,为什么?(学生埋头思考)

生1:我填红色,因为我觉得这对父母太爱自己的孩子了,他们一个也舍不得送。

生2:我填蓝色,因为父母的心就像大海一样广阔。

生3:我填粉红色,因为我喜欢粉红色,我觉得这对父母不容易,送孩子是迫不得已,不送也是有理由的。

生4:我填彩色,表示他们的内心五味杂陈,他们很矛盾。

师:哦,颜色真丰富。那么课文如果一开头就写贫穷父母一个孩子也不送,不是更能体现父母的爱子之心吗?文章现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生1:他们一开始还是想送人的,只是后来舍不得了。

生2:这样就显得曲折生动。

生3:让我们觉得这对父母是非常爱他们的孩子。

师:如果课文一开始就拒绝,就显得不真实,不自然,也就不能充分表达这对穷父母爱子之情。这样写的好处:(1)符合生活的真实;(2)能把贫穷父母曲折复杂的内心活动表现出来,使情节曲折、跌宕起伏;(3)产生感染力,打动读者。

(书写板书):

变的是情节,不变的是爱心

四、评说人物,进行分层次表达

师:现在大家分小组讨论一下:你认为是把孩子送出去好还是不送好?说出你的理由。

(小组讨论)

生1:送吧,毕竟可以改善他们的生活,而且还可以继承财主夫人他们的家产。

生2:还是不要送,孩子始终是父母的孩子,他们有血缘关系。

生3:不送,他们虽然穷,但是他们可以快乐生活在一起,如果把孩子送人,他们就面临分别。

师:送与不送都是爱。最后,“爱子女之心”战胜了“优越的条件”。文章结尾写到“那一家六口终于又团聚了”,我们为他们的团聚感到高兴,大家设想这一家六口的生活。

生1:他们最终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生2:他们跟着父母去打工,后来他们的父母赚了钱,他们摆脱了贫穷。

师:同学们的设想很像童话的结尾,后来一切都好。有没有同学会为他们担心呢?比如担心主人公的命运;他们能否度过艰难的岁月;他们会不会真的“一家六口饿死在一起”等等。

师:(过渡)其实大家的担心也正是作者的担心,我们读这篇小说时,似乎能嗅到一丝淡淡的感伤,这是为什么呢?

(介绍作者):川端康成,日本现、当代小说家。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古都》等。

师:如果让我来填一个颜色,我会为这颗心填上紫色。日本评论家认为川端康成是淡紫色的。紫,淡淡的紫,透溢着隐隐的幽谧和淡淡的哀怨。这是他作品的共同风格。《父母的心》同样具有这种风格特征。这也许和他本身的经历有关。他幼年父母双亡,后祖父母和姐姐又陆续病故,孤独忧郁伴其一生,反映在作品中就有一种哀怨的情调和伤感的情绪。有人说,正是这种经历催生了这篇文章的诞生。

(出示投影)

小结:相信每一位读者会祝愿这对父母浓浓的爱心能劈风斩浪,克服千难万险,让全家六口健康而幸福的活着。

五、拓展留余,结束下课

师:“可怜天下父母心”不管是父亲还是母亲,绝大多数对自己的子女充满着爱,而且这种爱是无私的、真挚的、深沉的。爱是相互的,在我们享受父母关爱的同时,你有没有想过如何回报父母呢,比如为他们做一些事情,对他们说一些话……

布置作业:为自己的父母做一点事情或对他们说一说自己最想说的话。

下课!

 

封志莉

标签:课堂实录 八年级课堂实录 苏教版八年级课堂实录 父母的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父母的心》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下一篇:静听贤明之心——《陋室铭》公开课教案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