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课堂实录
阅读:319  2017-01-12
标签:课堂实录 高一课堂实录 苏教版高一课堂实录
到底谁成就了谁——《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镜头 教学实录
江苏省白蒲高级中学 仲彩燕 

      师:同学们,《最后的常春藤叶》这篇小说,自诞生以来就一直深深打动着每一个读者,人们为苏艾、琼珊、老贝尔曼而流泪,人们为困境中的小人物体现出来的高风亮节而击节赞赏。除此而外,还有什么让人泪流满面呢?小说的主旨有哪些呢?

      同学们思考后发言。

      生:人生不能没有“叶子”,维系生命的叶子,人生不能没有生存寄托的精神支点,叶子是飘扬在生命枝头最鲜艳的一面旗帜。

      生:贝尔曼老画家非常平凡甚至有点邋遢的外表下有一颗火热的、金子般的爱心,虽然穷困潦倒,却仍无私帮助他人,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作者借此歌颂了穷苦朋友相濡以沫的珍贵友情和普通人的心灵美。

      生:伟大艺术的诞生是以生命为代价的,没有超人的付出何来美妙艺术的熠熠生辉。

      师:“信念决定生命”、“精神超越死亡”、 “歌颂为了他人的生命作出最大的自我牺牲的一种精神”这些都是小说的主旨。还有吗?

      生:老师,我觉得我们现在的思考方式有问题——

      师:我们思考到的世界才会是我们真正拥有的世界。你不思考,那个世界永远与你缺少交集,当然也不可能成为你自己独一无二的世界。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生:我们总觉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单向的,其实,应该是双向或者是多向的。

      师:你想说?

      生:苏艾、琼珊、贝尔曼,相互之间是互相影响的,互相成就了对方。

      师;再多想想,谁成就谁呢?

      生:贝尔曼用自己柔弱的生命画成了最后一片常春藤叶,挽救了年轻的琼珊,成就了琼珊美丽的生命。

      生:生命即将凋零的琼珊,促使贝尔曼完成了艺术杰作,也成就了贝尔曼的人生杰作。

      师:这倒有新意,大家能具体说说吗?

      生:贝尔曼的外形,跟艺术家相去甚远,“他年过60,有一把像米开朗琪罗的摩西雕像那样的大胡子,这胡子长在一个像半人半兽的森林之神的头颅上,又鬈曲地飘拂在小鬼似的身躯上”。“年过60”的老画家,还没有什么作品,还奢谈什么杰作?有了苏艾、琼珊,才有了杰作。

      生:贝尔曼空有理想,却迟迟未能实现。“贝尔曼是个失败的画家。他操了四十年的画笔,还远没有摸着艺术女神的衣裙。他老是说就要画他的那幅杰作了,可是直到现在他还没有动笔。”

      生:苏艾、琼珊的境遇触发了贝尔曼的灵感。“一幅空白的画布绷在个画架上,摆在屋角里,等待那幅杰作已经25年了,可是连一根线条还没等着。”这是老贝尔曼苦苦等待的“画布”,“25年”多么漫长,老贝尔曼一直没有动笔,一直找不到灵感。苏艾的述说,让老贝尔曼的心为之一颤,直接推动了他的创作。

      生;作者也有暗示,相互间的关系和友谊促成了当事人的美事。“那些把她和友谊极大地联结起来的关系逐渐消失以后,她那个狂想(最后一片叶子掉落,自己就会死去)越来越强烈了。”

      师:同学们,贝尔曼以自己的杰作救赎了琼珊,同时琼珊也以自己的遭遇成就了贝尔曼,使得贝尔曼能用自己的生命捍卫艺术的希望与生命,他自己也在画常春藤叶的过程中,完成他一生中最伟大的“杰作”的同时,完成了人生真正意义上的救赎。

      生:老师,这篇小说是不是有许多隐喻啊?

      师:是的,常春藤的花语是感化。凡是受到这种花祝福而生的人,具有很强的感化力,能够影响到身边的人。常春藤象征着忠诚,在希腊神话中,常春藤代表酒神,还有着欢乐与活力的象征意义,它同时也象征着不朽与永恒的青春。把常春藤送给友人表示友谊之树长青。给结婚的朋友,则代表着新婚幸福、白头偕老的祝愿。所以——

      生:琼珊在永不凋落的常春藤中获得新生,老贝尔曼在琼珊的新生活中永生。

      师:换一种眼光,多一种智慧;变一种思路,添一种方法。我何曾想到,“常春藤叶”有如此美妙的寓意。琼珊的一切感动了老贝尔曼,绘就了老贝尔曼的“杰作”,老贝尔曼的“杰作”,又感化了琼珊,挽救了将来会创作“杰作”的年轻的女艺术家。这个世界,不是单纯的谁感化了谁,谁成就了谁,而是你成就了我,我成就了你,“人”一撇一捺,互相支撑,缺少了撇或捺,就什么“人”都不是了。

      生:没有他人,我们会如琼珊一样慢慢枯萎,我们会如老贝尔曼一样在岁月长河中渐渐老去,一无所得。

      师:今天,我们就是在咀嚼着文本,体验着生命,分享着他人的经验,到底是小说感化着我们,我感化着你们,还是你们感化着我,如果欧·亨利有幸参加我们今天的课,他一定会说,读者们,你们感化了我。
标签:课堂实录 高一课堂实录 苏教版高一课堂实录 到底谁成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补写的魅力——《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镜头 教学实录
下一篇:病人的心,画家的情——《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镜头 教学实录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