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272 2017-01-22
标签:
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北京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人为什么要活着》教案
教学目标
1.弄清文章阐明的观点,理清文章论证的思路。
2.了解以质疑的方式层层论证的特点。
3.学习作者的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1.了解论述的内容及作者的观点。
2.了解以质疑的方式层层论证的特点。
教学难点
各段论述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人生在世为的是什么呢?恐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或许也有更多的人不知活着为的是什么。数学家苏步青它不但关注数学事业的发展,更关注青年人的成长,他在文 章中提出了他的人生观,让我们看看他的答案是什么。
二、简介作者
苏步青,(1902-2003)浙江省平阳县人。数学家,数学教育家。1927年毕业于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后入该校研究院,获理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受聘于浙江大学数学系。后长期担任复旦大学领导工作。研究领域涉及仿射曲面理论,射影曲线一般理论,曲面的射影微分几何理论等,获许多优秀成果。是我国微分几何研究的开拓者之一。
三、读课文,思考作者对“人为什么要活着”持的观点是什么?是怎样提出的?
作者在提出论点之前, 首先说明“人为什么要活着”是属人生观的问题,说明这一问题的重要性,而且结合自己的切身经历,说明对于这一问题形成正确认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可见讨论这一 问题,阐述这一观点的必要性。接下来明确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活着就要为人类做出 贡献。
四、分析论证的过程及论证方式
明确:
以学生质疑的方式逐层展开论述。
第一个问题:为 什么要成名?
对待“名”的态度:
论证的过程:在回答时作者先指明怎样才能成名;
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讲述成名的过程;
小时候 留日期间 新中国成立以来
光宗耀祖 为国争光 为人民服务的人 生观
本段阐明的道 理:成名的关键是要为祖国为人民服务。
第二个问题:名誉意味着什么?
论证的过程:先明确名誉只能代表过去;
阐述自己获得荣誉之后的实际表现;
段尾得出结论:一个人活着,就要全力以赴地为人民做点有益的事。
对待“利”的态度
第三个问题:读书太辛苦,是否该追求金钱?
论证的过程:作者先肯定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是艰苦的,并引用马克思的话说明只有不畏劳苦才能有所成就;
从反面阐明如果不付出辛苦则将一事无成的道理 ;
指出不畏读书的辛苦,需要树立正确的理 想,坚定不移的自信心。
本段结论:仅仅为个人的利而学习未免太渺小,应把自己的命运同祖国的前途紧密地 联系在一起。
揭示把自己的命运同祖国的前途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原因。
五、课文中关于“成名”“名誉”“金钱”这三个问题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
明确:不能,因为在论述为什 么成名的问题中作者阐述 了成名的关键是在于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要为祖国为人民服务。而为人民服务恰恰是论点 “活着要为人类做出贡献”的前提,所以放在前面论述;有了正确的人生观才能正确地对待名和利,第二和第三个问题使论证逐步深入。
六、写作特点
以质疑的方式进行论证。
雷真民
标签:
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北京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人为什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教案
下一篇:
易水不寒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