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1111  2017-01-24
标签: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长春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登飞来峰》《己亥杂诗》教案
 《登飞来峰》

      一、导入

      北宋的王安石,是有名的政治家,同时也是杰出的诗人。

      二、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当过宰相,在神宗皇帝支持下实行改革,历史上叫做“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又是文学家,诗和散文都写得很好。他十分注重修辞。据说,他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经过几十次修改才选定“绿”字,千百年来传为美谈。

      三、介绍背景

      《登飞来峰》为王安石30岁时所作。皇二年(1050)夏,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诗人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寄托壮怀,可看做万言书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前奏。

      四、朗读诗歌

      1.听范读。仿读。

      2.学生自由读。

      3.全体学生齐读诗歌。

      五、理顺诗意

      1.结合注释,试译诗歌。

      2.交流难点,理顺诗意。

      参考:

      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六、诗句研读

      1.“飞来山上千寻塔”与出了什么内容

      明确:紧扣诗题下笔,点明了地点,并用“千寻”二字言其高。

      2.“闻说鸡鸣见日升”如何理解?

      明确:紧承首句而来,听说在鸡鸣之时,站在塔上可见到旭日东升。这是通过具体的描写,进一步突出飞来山上“千寻塔”之高。

      3.赏析“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明确:这两句诗用了典故。

      补充:西汉人曾把浮云遮蔽日月比喻奸邪小人在皇帝面前对贤臣进行挑拨离间,让皇帝受到蒙蔽。唐朝的李白就写过两句诗:“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登金陵凤凰台》)意思是说自己离开长安是由于皇帝听信了小人的谗言。王安石把这个典故反过来用,他说:我不怕浮云遮住我远望的视线,那就是因为我站得最高。这是多么有气魄的豪迈声音!后来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时候做了宰相,任凭旧党怎么反对,他始终坚持贯彻执行新法。他这种坚决果断的意志,早在这首诗里就流露出来了。

      七、诗词主旨归纳

      诗人借登高以寄慨,抒发了他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

      板书设计:

      登飞来峰

      景物——充满生机

      情怀——踌躇满志

      《己亥杂诗》

      一、导入

      《己亥杂诗》共315首,多为咏怀和讽喻之作。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315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己亥指清道光十九年(1839),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本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篇。

      二、作者介绍

      龚自珍(1792—1841),号定庵,清代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末思想家、文学家。出身于世代官僚文士家庭,38岁中进士。政治上主张改革内政,抵御外侮,与同时的魏源齐名,称“龚魏”,为近代思想界的先驱者,启蒙思想家。有《龚定庵全集》。

      三、朗读诗歌

      1.听范读。仿读。

      2.学生自由读。

      3.全体学生齐读诗歌。

      四、理顺诗意

      1.结合注释,试译诗歌。

      2.交流难点,理顺诗意。

      参考:

      在无边无际的离愁中,眼看夕阳又西下了。

      自己离开京师回南方,马鞭东指,从此便同朝廷远隔了。

      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有新花生长,作者以落花自比,寄托了要培植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竭尽余力的怀抱。

      五、研读诗句

      1.本诗从结构上看,分前后两部分,从表达方式上看,分别属于哪种?

      明确:写景,抒情。

      2.赏析“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展开全文阅读
      ① 诗人以天涯、日暮写出一片浩荡的离愁。

      ② “浩荡”,广大无边。“白日斜”,夕阳西斜。龚自珍报国无门,终于辞官回归杭州故里,心情十分苦闷。诗中用“浩荡”来形容离愁,说明愁绪之深。这个“愁”是对国事的忧虑,表现了他的爱国之心。

      “吟鞭东指即天涯”,这句写的是作者的心态,离京意味着告别朝廷,远离仕途,不再回来了,所以作者产生了有如天涯漂泊的心绪。

      3.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① 从落花到春泥展开联想,把自己变革现实的热情和不甘寂寞消沉的意志移情落花,然后代落花立言,向春天宣誓,倾吐了内心的情感。

      ② “落红”,落花。“红”,比喻理想与信念。“落红”是作者自比脱离官场。这两句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面上写落花,实际上是借以表露诗人的情怀。诗人虽然像一朵落花辞别故枝一样地离别了京师,但他并不是无情的,他的心依然留在京城,留在朝廷,依然要把自己的一切献给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这种对理想的坚定追求,高度的爱国热忱,崇高的献身精神令人感佩不已。

      六、主旨归纳

      抒发了作者离京时的感受,虽然充满愁绪和惆怅,却更坦露了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尽力的高尚情怀.

      七、作业

      1.熟读并背诵两首诗歌。

      2.完成练习题。

      板书设计:

      己亥杂诗

      龚自珍

      写景——离愁

      抒情——献身精神

       

雷真民

标签: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长春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登飞来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 《大战风车》教案
下一篇:《登高》教案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