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908  2017-02-04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古文句读能力、概括能力和通假字的准确识别运用。  

      2、学习本文精彩的人物语言——说理透辟,善于辞令,以及起伏跌宕,生动活泼的情节。

      3、正确认识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说服秦君,维护了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4、了解烛之武说服秦伯的方法——善于利用矛盾,采取分化瓦解的方法,认识烛之武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通过工具书和课文注释疏通课文内容。

      2、烛之武人物形象的把握。

      3、 波澜起伏,生动活泼的情节。  

      【教学难点】

      1、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对《左传》的语言特点有所了解。

      2、正确认识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说服秦君,维护了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方法】

      导读法、朗读教学法、圈点勾画法、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1、课文导入

      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古代的记叙文,在我国古典文学的历史长河里,史传散文是颗非常璀璨的明珠,初中我们学习过《曹刿论战》,还记得选自哪部史书吗?(《左传》),关于《左传》还记得多少知识呢?(请同学们回顾),同学们,“传”是什么意思?是“注解、注释”,《左传》、《公羊传》和《榖梁传》都是为了解释《春秋》而作,合称“春秋三传”。《左传》不仅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还是先秦优秀的散文著作,为后世的叙事文学树立典范,今天,我们再来学一篇选自《左传》的文章,大家来看标题。

      2、标题释义

      “烛之武退秦师”中“师”的意思是什么?“军队”,意思是“烛之武试秦军退兵”。假如只是一份报纸的标题,同学们脑海中会想到哪些问题?

      预设:(1)为什么要退兵

      (2)怎么退

      (3)谁是烛之武

      (4)结局怎样

      大家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困惑,课前已经布置预习了,通过课文来了解这整体的事件,谁来给大家读一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对节奏、读出语感。

      3、整体感知

      (1)、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用三句话交代。

      秦晋围郑,郑伯让烛之武劝退,烛之武做到了吗?烛之武智退秦师,化解战火。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读遍课文。

      (2)、秦晋为什么要围郑?从文中找一个句子回答。

      “以其无礼于晋”这其中将了一个什么故事?什么叫“且贰于楚也”?

      重耳(晋文公)逃亡的过程中,郑国国君没有礼遇他。在城濮之战的时候,郑国先想出兵帮助楚国,后有想归附晋国,这叫“贰于楚也”。

      (3)、郑国得罪了晋国,那秦国为什么也要出兵呢?从文中找到依据。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暇,朝济而夕设版焉”

      ①秦晋之好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②春秋无义战  

      4、段落掌握和释义

      (1)第一段

      ①请大家齐读第一段,短短25个字,交代了什么内容。

      ②两国分兵驻扎,有何用意?   

      ③重点词语:“军”作动词“驻军”,虚词“于”当“对”之意。

      (2)第二段

      ①重点词语和句式:“佚之狐言于郑伯曰”是什么句式?  

      “子”为尊称

      “辞”为“推辞”

      ②请同学概括第二段主要内容。


展开全文阅读
      ③为什么先写烛之武推辞,而不是一开始就“许之”,这在写法上有什么作用?

      (补充)《东周列国志》介绍烛之武

      A、到70岁才被举荐,心理没有抱怨,这样更显人物真实。

      B、在国家危难面前,烛之武放下心中抱怨,体现烛之武身上深明大义的美德。

      (3)第三段

      ①请同学朗读,本段重点写烛之武的外交辞令。

      ②重点词语和句式:“夜”名词作状语、“亡”使动用法、“敢”为谦词

      ③烛之武为什么能够说服秦国,秦国为什么能够接受他的建议,他用了哪些事实和事例使得秦心悦诚服地退军了。

      “邻之厚,君之薄也”

      从地理角度

      “舍郑益秦”

      从历史角度        晋而无信

      从逻辑角度        晋贪而无厌

      ④烛之武从三个角度、四个层面来说服秦伯,秦国所以接受,除了思路之外,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技巧?

      (4)第四段

      为什么要交代这段内容,对故事发展有什么作用?

      5、文章特点

      这篇文章在叙事上有什么特点?(波澜、详略得当、精炼)

      6、探究思考

      (1)由本文及《曹刿论战》的写作特点看《左传》的叙事艺术。

      (2)以今天的理念来审视“烛之武退秦师”这一历史事件,你从中得到的哪些启示?

      7、课后作业

      (1)归纳整理文中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和文言句式。

      (2)拓展阅读《重耳之亡》和《殽之战》

      【板书设计】

      危在旦夕                   秦晋围郑

      临危受命

      烛之武      夜缒而出      秦军乃还  

      智说秦军

      转危为安                   晋亦去之   

      本教案配套课件下载地址:

      http://ftp.ruiwen.com/html_doc/121401.htm

      谢离陌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烛之武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太空一日 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下一篇:伟大的悲剧 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