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导学案设计
阅读:667 2017-02-09
标签:
导学案设计
七年级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导学案设计
阿长与《山海经》 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导学目标】
1.识记重点字词,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2.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以及详略得当的写法。
3.感悟作者对长妈妈的真切怀念之情。
【课时计划】
2课时
教法指导:
1.自主学习 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她虽然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劳动妇女,但却给少年鲁迅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她在少年鲁迅的眼中,有着种种令人讨厌的坏习惯,却又有着别人不具有的“伟大的神力”。鲁迅没有给自己的生母作传,却专门给她写了一篇文章,她就是鲁迅儿时的保姆长妈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关于长妈妈的文章——《阿长与〈山海经〉》。
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生难字词
(1)字音
烦琐(suǒ) 孤孀(shuāng) 絮说(xù) 震悚(sǒng)
霹雳(pī lì) 憎恶(zēng wù) 惧惮(jù dàn) 渴慕(mù)
疮疤(chuāng bā) 骇(hài) 粗拙(zhuō) 诘问(jié)
掳(lǔ) 灸(jiǔ)
(2)词义
辟头:开头。
震悚: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
烦琐:繁杂琐碎。
絮说:絮絮叨叨地说。
疮疤:疮好了以后留下的疤。比喻疼处、短处和隐私。
诘问:追问,责问。
渴慕:非常思慕。
疏懒:懒散而不习惯于受约束。
孤孀:寡妇。
2.作者简介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篇小说《阿Q正传》、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杂文集《坟》等。
3.背景介绍
1926年3月18日,鲁迅受反动政府通缉,不得不避到厦门,在厦门大学任教,后又受旧势力的排挤,境况十分晦暗。但是,他没有因此灰心、沉沦,而是拿起笔坚持写作,散文集《朝花夕拾》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问世的。本文是第二篇,作者回忆了自己童年时期与家里女工阿长相处的一段生活。本文写于北京寓所,发表于1926年3月25日《莽原》半月刊上。
学法指导一:
分析作者情感态度法
①联系文章主旨,把握情感态度。
②结合关键语句,确定情感态度。
③抓住景物特征,体会情感态度。
④结合人物描写,分析情感态度。
学法指导二:
人物描写的方法及表达效果
肖像(外貌)描写:用来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的身份、精神面貌等。
动作描写:用来刻画人物性格,显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变化的姿势、感情或态度,创造活跃的场景。
语言描写:表达人物情感,反映人物性格特征,折射出人物所处时代的特点。
神态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心理描写:丰富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突出文章的主题。
答题格式
运用……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形象,表现了……性格(或心理),体现了……精神品质等。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学生带着问题速读课文。
(1)课文围绕长妈妈写了哪几件事?重点写的是哪件?为什么这样安排?
(2)你从这些事中,看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有怎样的变化?
(3)课文题目为什么称长妈妈为“阿长”?
2.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讨论明确。
【交流点拨】(1)共写了7件事:①常喜欢切切察察。②限制我行动。③睡觉时挤得我无法翻身。④懂得许多规矩和麻烦的礼节。⑤长毛攻城时护城。⑥谋害“我”的隐鼠。⑦为“我”买《山海经》。
重点写为“我”买《山海经》,略写的那些内容能使人对长妈妈有个初步了解,她的外形特征,真实地反映长妈妈的一些毛病,但这些并不能削弱对长妈妈的敬意,而详写买《山海经》一事,却令人对长妈妈刮目相看,在作者看来“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她却能够做成功”,我们可以想到幼小的鲁迅对长妈妈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2)对她不好的习惯,我最先是“憎恶”“讨厌”的;当听到“长毛”的故事后,“我”对“阿长”产生了敬意——“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但当“阿长”踩死隐鼠后,“我”对她的敬意突然消失了;当“长妈妈”买来了“我”渴望已久的《山海经》时,“我”对她产生了新的敬意,认为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3)不同称呼,标志着不同身份。品味文章前一部分所写的人物行为,作者用的是抑笔,倘用“妈妈”称呼,名实不符,用“阿长”名副其实。所以,文章的标题其实标示文章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将“阿长”与《山海经》联系起来,又是一个看似矛盾的联系:一个文盲妇女和一本古典名著怎样联系起来了呢?有什么联系?令人好奇。再则,题目用的是45岁时作者的口气,适宜用“阿长”来称呼,而且“阿”字又有亲昵的意味。
步骤三 文本精读 深入研讨
1.精读课文1~5段,从这5个自然段的描写中,可以看出长妈妈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展开全文阅读
【交流点拨】从这几个自然段的描写中,可以了解到长妈妈“生得黄胖而矮”;喜欢“切切察察”;对“我”管得很严,喜欢到母亲那儿告“我”的状;夏天睡觉喜欢在床中间摆“大”字,挤得“我”无法翻身。这些描写真切生动,作者采用戏谑的口吻来描写,又显得很风趣,刻画出长妈妈饶舌多事而又不拘小节的性格特征。
2.分角色朗读第6~17自然段。长妈妈懂得哪些“我”所不耐烦的规矩?从对这些规矩的描写中可以看出长妈妈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1)元旦除夕吃福橘,说是吃了它,一年到头,顺顺流流……
【交流点拨】寄托着长妈妈善良真诚的愿望!她希望自己和孩子“一年到头,顺顺流流”,这其中更重要的是孩子,因为并不是写“我”自己吃福橘,而是由她“塞在我的嘴里”。
(2)说人死了必须说“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应该走进去;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拣起来,最好是吃下去;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
【交流点拨】从对这些烦琐的规矩的描写中可以看出:长妈妈是关心爱护“我”的,不然她不会这样“切切察察”、不厌其烦的告诫“我”。
作者还用诙谐的笔墨叙述长妈妈讲“长毛”的故事。使人看到了长妈妈的无知、淳朴。这在一个孩子的眼中,她有“伟大的神力”,从此对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
3.齐读第18~28自然段,指名学生复述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的起因、经过、结果。
【交流点拨】起因:“我”曾在远房的叔祖那里看到过,后来一直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
在远房叔祖那儿已无处可寻,买吧,又没有好机会。因此,“我”对《山海经》一直念念不忘。
经过:阿长向“我”问《山海经》的事,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将《山海经》给“我”买来了。
结果:“我”深受感动,从而不由得对长妈妈产生了新的敬意。文中用一个“霹雳”的比喻和词语“震悚”写出了“我”十分震惊的心理,也表现了“我”对长妈妈产生“新的敬意”的原因。作者得到绘图《山海经》的欣喜之态宛然可见。
4.文中哪些地方抒写了作者这种怀念之情?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交流点拨】最后两个自然段,直接抒发了对长妈妈的深切怀念之情。文章最后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正是作者深沉怀念的真实写照。
5.文章中“我”对长妈妈的感情前后有什么变化?有前半部分充满贬义的文字后面,你能感受到作者对阿长的同情与怀念吗?
【交流点拨】态度变化:不大佩服她——特别的敬意——这种敬意逐渐淡薄,最终完全消失——发生新的敬意。“憎恶”“讨厌”是儿时的心理,在具体的描写中流露出同情和怀念。鲁迅透露了阿长身世,就表明她的粗俗是情有可原的。她的管教很不合儿童的心理,但心是好的。她青年守寡,非常不幸,只求一年顺顺流流,鲁迅在具体描写中饱含同情。
步骤四 分析人物 感受形象
作者在刻画长妈妈的形象时,采用了多种方法,在文中找出来并感受长妈妈的形象特点。
【交流点拨】(1)描写法:如写长妈妈是个普通劳动妇女,作者除简介她的身份、地位、名字的来历外,着重选择了两个生动的细节:一是她在“向人低声絮说些什么事”的时候,还要“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二是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长妈妈质朴、略带粗野的性格在这些细节中刻画得栩栩如生,收到了此处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本文中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别具特色。如元旦时,她教“我”说恭喜的话和吃福橘的情节,作者通过“伸出……按住……惶急……”“摇……笑……塞……”这些动作和“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充满欢欣和热情的语言写出了真诚的祈求,表现了她善良而迷信的一面。
心理描写,突出中心。如当长妈妈买回了《山海经》后“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这个心理活动,写出了“我”的吃惊。正是这种吃惊,引起了另一心理活动——对长妈妈产生了“新的敬意”,从而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2)对比、映衬法:文中将“叔祖”与长妈妈进行了对比,突出了长妈妈对“我”的热情和关心。《山海经》的模样和“宝书”进行对比映衬,突出“宝”的特殊意义——视“长妈妈”给“我”买书的伟大神力为宝,视《山海经》的内容为宝。
步骤五 品味语言 感受魅力
本文的语言有的含义深刻,有的诙谐幽默,有的感情浓烈,细细品味,妙趣无穷。
【交流点拨】如:“这实在是出于我意想之外的,不能不惊异。我一向只以为她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罢了,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测;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有可原的了,倒应该我退让。”这是“我”听了长妈妈给“我”讲了长毛的故事之后的心理反应的一段文字中,作者以儿童的心理来认识长妈妈的“伟大神力”,实际上是对长妈妈的愚昧迷信以一种苦笑进行讽刺。整段文字寓庄于谐,增添了幽默风趣之感。
再如,当长妈妈给“我”买回了《山海经》之后,“这又使我发生了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这段文字中“发生新的敬意”,是对长妈妈能做成“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的“伟大神力”——中华民族“最值的宝贵的民魂”,对青少年的关心爱护和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的歌颂。
又如:“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这段文字里对刑天“执干戚而舞”再次描写,既前后照应,又表现了“我”的思想感情。刑天在故事中是富有叛逆精神的神,他蔑视天帝,死而不屈,表现了极强的反抗精神,而“我”酷爱刑天,正曲折地表现了鲁迅不屈服于20年代围攻他的黑暗社会势力的斗争决心,使文章具有了“自叙传”的色彩,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感和战斗力。
步骤六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1.课堂小结
总结写法
(1)详略得当、欲扬先抑的写法。
文章前面部分略写了长妈妈“切切察察的毛病”“管我很严,喜欢告状”“摆成‘大’字的睡相”“令人厌烦的种种规矩”“‘长毛’的往事”等几件让作者厌烦、讨厌的事,大揭其短;但后面又详写买《山海经》,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意思,表述出自己对长妈妈的敬意和怀念。因此而略写其他,作者力求写出一个真实而鲜活的长妈妈的形象,也为后面抒写对长妈妈的敬意和怀念作了铺垫,是采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
(2)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主要性格的写法。
用“喜欢切切察察”“对我管束很严”“摆成‘大’字的睡相”写她“饶舌多事、不拘小节”的性格特点;用“元旦早晨塞福橘”“令人厌烦的种种规矩”“长毛的往事”写她“淳朴善良、迷信、关心孩子”的性格特点;她为“我”买回《山海经》表现她的真诚热情、乐于助人,这些事情有详有略,但都是作者选取的典型事例,更好地展示了人物性格。
2.拓展延伸
写阿长买《山海经》的笔墨并不多,这就给读者留下了一个想象的空间,大家想象一下她是怎样到处打听,怎样跑书店打探,操了多少心才买到这本书的。
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四人小组交流,并选出代表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
阿长与《山海经》略写无名无姓,切切察察——饶舌多事
日常粗俗,睡相不好——不拘小节
元旦塞橘,规矩烦琐——真诚善良先抑
长毛故事,伟大神力——无知纯朴
详见:为“我”买《山海经》——关爱孩子 感激怀念祝福
后扬
交流展示 生成能力
步骤一 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步骤二 整体感悟,走进文本。
步骤三 文本精读,深入研讨。
步骤四 分析人物,感受形象。
步骤五 品味语言,感受魅力。
步骤六 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不足之处在于:
谭义专
标签:
导学案设计
七年级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导学案设计
阿长与《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木兰诗 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下一篇:
老王 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