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高考复习指导
阅读:727  2017-02-14
标签:高考复习指导 高三高考复习指导 高三高考复习指导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之送别诗讲与练
一、送别诗简说

1、认识常见意象

山、古道、长亭、劳劳亭、谢亭、灞陵亭、南浦、曲江、杨柳、梅花、春草、燕、雁、寒蝉、夕阳、日暮、云、雨、雪、月、流水、行舟、羌笛、酒、春、秋。

歧路旁、津口、长亭间、都门外、落日余晖、流水风波、云横秦岭、路绕蜀山、杨柳依依

2、意境:

幽静、宁谧、繁丽、苍茫、悠远、深远、热烈、高远、空灵、辽阔、寥廓、苍凉、幽美、朦胧、淳朴、繁华、荒芜、孤寂、渺茫、暗淡、冷寂、悲凉慷慨、缠绵婉转、雄浑壮阔、空寂寥落、萧条荒凉

二、送别诗的思想情感

1、表达恋恋不舍,依依惜别的感情

情感特点

茫然 怅然若失 孤独 寂寞

示例一

李白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示例二

李白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表达积极乐观的情怀

情感特点

勉力 宽慰 称赞 祝福

示例三

高适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示例四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3、借送别言志或借送别写景抒情

情感特点

坦陈心志

示例五

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示例六

杨万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三、真题回放

1、【2007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1分)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5分)

【答案】这两句蕴含了作者离别时的凄凉伤感之情以及壮志难酬的激愤之情。作者借景抒情,先写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后写空中之云,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埯埋了一半,而情感蕴含其中,真是含蓄不露,富有余韵;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 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6分)

【答案】下阙表达了这样两层新意:一是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千件万般,不止是只有生离死别,还有国家大事;二是作者以江头风波险恶突显人间行路之难,世事之险。

2、【2008年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2分)

(2)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

(1)上片写浙东山水的美好;下片抒发作者送别的情意。

(2)修辞巧妙,用语绮丽,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送春归”“和春住”。想象别致,意蕴生动。如“眉眼盈盈处”“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3、【10年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分)

(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

(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4分)

【答案】(1)橘柚香。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3)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解析】(1)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延伸到其他篇目,难度较小。“橘柚香”具有时令特征,代表秋天,由此可联想到柳永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之句。

(2)既为送别诗,又点出“别”,当有惜别之意,此为第一层。又因“醉”字,可推出“愁”情,即借酒消愁,此为第二层。“江风引雨”为景语,起烘托此刻悲凉心境的作用,此为第三层。

(3)鉴赏类题型,包括表达技巧、思想感情、效果等部分。根据诗句内容和“代为之思”一句可知表达技巧为想象,然后结合情感分析将想象的内容具体化;“其情更远”意为将情感表达得更为深切,意思对即可。

4、【10年天津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6分)

峡口送友人

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送蜀客 雍陶

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



去住:指走的人和留的人。

(1)《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他是通过那个意象表达出来的?


展开全文阅读
(2)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

(3)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一是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1)暮春 飞花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事物形象(意象)”的知识。能力层级是C级。思路的突破口是抓住写景的句子。因为诗词中常常使用一个或多个意象来描摹景物特征,渲染氛围,营造意境,并蕴含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峡口送友人》诗中,只有第一句是写景句。这句中“峡口”表示地点。“花飞”就是意象,也就是飞花。“欲尽春”则直接表明季节是暮春。

(2)思念故乡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前一首“同为客”表现思乡之情,后一首“自缘身是忆归人”直接表现了对家乡的思念。

(3)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写哀。

不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诗人分离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

解析: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是一种从侧面渲染来衬托主要写作对象的表现技法。写作时先从侧面描写,然后再引出主题,使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第一首写伤春之景,目的是写离别之情,是正面烘托;第二首理解情感是回答同意与不同意的关键。

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送人归京师① 陈与义②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2分)

(2)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1)答案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

【解析】本题难度不大。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传说中的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

(2)、答案不矛盾。因为在诗人看来,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所以送友人归京时,触景生情,心中难免生出一段忧国之愁。

6、【201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①两首诗从内容上看,都属于 诗。(2分)

②古诗中的一些意象有特定的用法,这两首诗写到的共同的意象是什么,请简要说明其不同的寓意?(4分)

③《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①送别诗

②【参考答案一】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下一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的感慨。

【参考答案二】第一首:友人早已走远,而诗人仍在江边长时间的遥望着,寒鸦掠过江面也飞远了,只剩下悠悠江水流向天际。(步骤一)“悠悠的江水”正象征了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步骤二)

第二首:“宫前水”,即浐水,在大明宫前流过。古往今来,多少有才之人,为跨越宫前水求得功名,而皓首穷经,轻掷韶华;古往今来,又有多少有志之人,驰骋沙场,立下不朽功勋,终因庸主不察,奸臣弄权,而空死牖下。正是这条宫前水,不仅流尽了千千万万有才、有为、有志者的大好年光,而且也见证了历代朝代的兴衰成败和唐王朝的没落。(步骤一)诗人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的感慨。(步骤二)

    

③这首诗将友情、世情等浓缩为“古今情”,融入由“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意象组成的一幅感伤画面之中,形成了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7、【2012江西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变做:纵使。

(1)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4分)

(2)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4分)

参考答案

(1)答:“杨柳”“飞絮” 意象的内涵有二:既表春景逝去,又表漂泊无依、离愁别绪。(2分)这首词抒发了抒发暮春伤别之情,也抒发了愁情别恨。(2分)

(2)共同点:都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满腔愁绪比作汤汤江水,都抒发了愁绪之多,之盛,之绵延。(2分)不同点:李词运用明喻和拟人手法,秦词运用暗喻;李词抒发的是亡国之痛,秦词抒发的是离别之苦,可见手法和内容不同。(2分)

8、【2012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送邹明府游灵武 唐 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1)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2)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4分)

(1)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 清正廉洁。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2)①“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人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写景生动,颇有画意;一个“藏”字,已包含大雪纷飞、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蕴。②“透”字,极为传神地展现了林间朔风砭人肌骨的穿透力,同时还隐含风急、天寒、衣单等内容,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

译文

你曾经就任西畿县县令,三年下来,马不生膘。为偿还高筑的债台,只好把佩剑卖了,任满还乡时,也仅仅是满载车书而归。现在冒着边关风雪远游朔方,衣衫单薄,难御寒风。此去就住在灵州的一个角落,每日早上可以听到报晓的号角,平时也没有什么客人来往。

9、【2013年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8分)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①   [宋]辛弃疾

  白苎②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①秋试:科举时代秋秀举行的考试。②白苎(zhù):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③禹门:即龙六,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1)“白苎新袍入嫩凉”句中的“嫩”字带给你怎样的感觉?(2分)

(2)“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3分)

(3)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3分)

【参考答案】

(1)轻微、新鲜、清爽等。

(2)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太阳、路茫茫、意境开阔;携书佩剑,显示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

(3)例:“白苎新袍入凉”“春蚕食叶响回廊”是实写,点明进令和环境;“明年此日青云去,去笑人间举子忙”是虚写,想象金榜题名后轻松愉悦的心情。虚实相生,表达对应考者的良好祝愿。


展开余文
10、【2013年福建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6分)

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选自《宋诗精华录》)

【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1)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2分)

(2)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韵味。(2)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表现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尾联进一步设想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

11、【2013年江西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 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

②“余既”三句《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1)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2分)

(2)指出“听我楚狂声”和“富贵非吾事”典故的出处。词人借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思?(6分)

【参考答案】

(1)【答案】兰、蕙、菊都是花草,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节操。

(2)【答案】两个典故分别出自《论语》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前者以楚狂接舆的典故,表达了词人抗金复国理想无人理解的悲愤;后者以陶渊明自况,抒发了词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怀。

【解析】“听我楚狂声”出于《论语•微子》(新课标《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第一节),表达了作者不愿趋炎附势、屈从权贵的耿介之情;“富贵非吾事”出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新课标必修5第二单元),意为自己此次奉召赴临安并不是追求个人营利,并且也不想在那里久留,表明自己的心迹。

12、【2014广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望江怨 送别 [清]万树

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①。愁云清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

[注]①杪:树梢。

(1)这首词的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送别场景?(3分)

(2)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请结合全词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江水渺茫,扁舟远去,愁云惨淡低垂,帆船在飘荡中越来越远。作者采用了以景衬情的手法,淋漓尽致的表现了离别时难舍难分的缠绵婉恻的情景。

【解析】

试题分析:先抓住主要景物,然后再概括景物营造氛围特点及运用的表现手法。综合起来可得出离别时难舍难分的缠绵婉恻的场景。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残阳即将落去,责怨人们催促的太早。该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斜阳不愿离去而责怨人催促的情绪,词人以残阳来暗喻自己,抒发了作者与友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的缠绵之情。全词虽没有一句言离别,却以景衬情的手法、以含蓄蕴藉的语言将景和情表达的韵味十足。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可结合分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答出作者与友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的缠绵之情即可。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四、练习精选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临江仙 欧阳修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1)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3分)

(2)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5分)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1)“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伤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2)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3、(2014山西运城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1)这首诗的前两句与后两句描写的是否同一时间的事?作者这样处理,表达了什么感情?

(2)诗中两处描写自然景物,其作用有什么不同?

4、(2013盐城统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白居易

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

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

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注] 开成二年(837),白居易和刘禹锡同在洛阳,刘任太子宾客分司,白任太子少傅,都是闲职。政治上共遭冷遇,使两位挚友更为心心相印了。

(1)诗的前两联包涵着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答:

(2)请赏析“更待菊黄家酝熟”中“更”字的表达效果。(4分)

5、(2014昆山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蝶恋花 别范南伯

[宋]杨炎正

离恨做成春夜雨。添得春江,刬地①东流去。弱柳系船都不住,为君愁绝听鸣橹。

君到南徐②芳草渡。想得寻春,依旧当年路。后夜独怜回首处,乱山遮隔无重数。

[注] ①刬(chǎn)地:依旧,还是。②南徐:今江苏镇江。

(1)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分析词的上阕是如何抒写离别之情的。(4分)

(2)结句写友人“后夜独怜回首处,乱山遮隔无重数”,请结合本句的表现手法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分)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

杜 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 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②老莱衣:相传为春秋时隐士,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

(1)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颈联进行赏析。(3分)

(2)这首诗情感丰富,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5分)

参考答案

1、(1)【答】这首词蕴含的情感主要有:①久别重逢的喜悦;②宦海沉浮的悲惋无奈;③离别在即的愁绪。

(2)【答】①想象奇特,虚实相生。词人忽发奇想,将本来荒僻的阆州点化为神仙阆苑,赋予阆州神话般的美丽。虚实处理得当,富有浪漫色彩。②境界缥缈开阔,语言洒脱灵动。“阆山”通“阆苑”,“滁州”望“阆州”,展现了多重时空的组合变化。“闻说”二字导入传说,忽又接以“楼高”句设想将来,灵动超逸,挥洒自如。

2、(1)【答】内容上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承“聚”启“散”。

(2)【答】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意思答对即可)

3、(1)【答】不是同一时间,中间有一段较长的时间间隔。作者这样处理是为了强化送别的感伤,酒醒以后,才意识到朋友已经离得很远,倍感凄凉孤寂。

(2)【答】前者描写红叶青山的美景是乐景衬哀情,反面衬托对朋友的留恋之情,后者描写满天风雨是正面衬托黯然神伤的离别之情。

4、(1) 【答】①前两联,字面上是抒写诗友聚会时的兴奋,沽酒时的豪爽和与朋友聚会时的欢乐之情;(2分)②骨子里却包含着饱经沧桑的凄凉沉痛之情。(2分)

(2) 【答】①一个“更”字照应了诗题中的“约后期”,把眼前的聚会引向未来,(2分)②突出对下一次相聚的期盼,使诗歌主题得到深化。(2分)

5、(1) 【答】①运用了比喻和拟人手法。(2分)②以绵绵春雨和滔滔江水比喻离愁之深远。写弱柳留船,赋予柳枝以人的情感,表现了对友人的深挚感情。(2分)

(2【答】)①运用虚写(或想象)手法,设想别后友人思我,回望却有无数乱山遮隔的情景。(2分)②表面写友人思我,实际也暗含我思友人。(1分)把双方离别之恨和思念之情写得丰厚而绵长。(1分)

6、(1) 【答】①以静衬动,“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以峡岸的静衬托江水的汹涌,表现了对友人行程艰难的忧虑。

②寓情于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描写江边寒风吹骨、树影稀疏的凄凉之景,表达诗人因友人离去的孤寂伤感之情。

③虚实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属虚写,写诗人想象韩十四坐船过黄牛峡的情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属实写,写诗人在江边送别韩十四的情景。

④听觉与视觉相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作者从听觉角度形象描绘韩十四一路辗转旅途艰险的情形;“白马江寒树影稀”则从视觉角度描绘了当时的离别之景。(其中三点即可。每点1分)

(2) 【答】①“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表现了对战乱导致生灵涂炭的忧愤之情;

②“我已无家寻弟妹”表现了对家破人散的孤寂哀痛之情;

③“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表现了对因友人离去的惜别之情;


展开余文
④“此别应须各努力”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勉励之情;⑤“故乡犹恐未同归”隐隐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担忧之情。(每点1分)

7、岑参送郑侍御归东台送别诗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送郑侍御归东台 岑 参

红亭酒瓮香,白面绣衣郎。砌冷虫喧座,帘疏月到床。

钟催离思急,弦逐醉歌长。关树应先落,随君满路霜。

[注]绣衣郎,指郑侍御。

(1)简要分析颔联中景物描写的作用。(4分)

(2)尾联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1)颔联通过冷清的台阶、喧闹的秋虫和斜照的阳光,营造了一种冷寂的氛围,,烘托了离别时的凄凉心境。

(1) 运用想象(虚写),通过想象友人归途秋叶凋零、秋霜满地,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关怀之情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登鹳雀楼

畅 诸

城楼多峻极,列酌恣登攀。迥临飞鸟上,高出世人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今年菊花事,并是送君还。

(1)该诗颈联的“围”字和“断”字用得妙,请作简要分析。

(2)请结合全诗,分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天然形势似乎要以连绵的群山围住平原田野,“围”字,形象地写出了山峦起伏,连绵不断的地理形貌;而奔腾浩荡的黄河却把横亘在前的山脉拦腰斩断,奔流而去,“断”字,传神地表现出黄河一泻千里,任何崇山峻岭都无可阻挡的巨大力量。

(2)第一、二联写和朋友畅饮登楼,诗人站在鹳雀楼上,望远空飞鸟仿佛低在楼下,觉得自己高瞻远瞩,眼界超出了人世尘俗,流露出诗人畅快的心情和清高、俊逸的情怀;第三联写周围景象,天然形势似乎要以连绵山峦围住平原田野,但奔腾咆哮的黄河却使山脉中开,流入断山,浩荡奔去,可见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奔放的激情;尾联点明此番登临也在于送别朋友归去,流露出殷殷惜别之情。

9、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问题。

送人游岭南 戴叔伦

少别华阳万里游,近南风景不曾秋。

红芳绿笋是行路,纵有啼猿听却幽。

赠黄鲁直① 徐积

不见故人弥有情,一见故人心眼明。

忘却问君船住处,夜来清梦绕西城。

注:①黄庭坚,字鲁直。

(1).徐诗结尾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2).这两首诗都写到别情,但有所不同,请简要赏析。

【答案】

(1).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诗人忘记问朋友泊船之处是实写,自己的梦魂在西城一带整夜飘荡寻找不忍离开,是梦幻中的情状,是虚写。将现实与梦境交织在一起,亦真亦幻,含蓄地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切留恋之情。

(2).①戴诗写的虽是离别,但并无忧愁伤感,诗人把自己以往的见闻介绍给朋友,鼓励友人前往岭南。“红芳”“绿笋”色调清新明快,纵使猿鸣也不觉忧伤,感情乐观向上。

②徐诗表达了别情有着深切的留恋,诗人通过写见面前,见面时和见面后的情景,真实地表达了朋友心意相通的情谊,委婉含蓄地表达了留恋之情。

【解析】

(1).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忘却问君船住处,夜来清梦绕西城。”意思是“忘记了打听黄庭坚的船停泊之处,所以我的梦魂绕着西城整夜的寻找着他的船。”可知,“忘记打听”是已发生的事情,是实写;“夜来梦绕”是作者的梦境,是虚写。

(2).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戴诗中“红芳绿笋是行路,纵有啼猿听却幽”意思是“路两旁有绿竹红花,就是有猿猴长啸,听起来也会感到幽静” 。诗人送友人去岭南,将自己以往的见闻介绍给友人,鼓励友人前往,诗歌中无离别忧伤之情。徐诗中“一见故人心眼明”意思是“见了面便心眼顿开,欣喜若狂” 。可看出作者对于朋友的思念之深,见面后的欣喜,没有离别诗歌里的悲伤之情。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送杨子 李白

斗酒渭城边,垆头醉不眠。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

惜别倾壶醑,临分赠马鞭。看君颍上去,新月到应圆。

(1).李白有“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岑参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请赏析这两联诗句,比较其所运用的手法、所描写的对象、所创造的情境以及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2).本诗三、四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种情感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答案】

1.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李诗描写的对象是梨花,岑诗描写的对象是雪。李诗以梨花似雪、杨叶如烟,描绘出一幅清新的春景图,以乐景衬分别时的哀情。岑诗将胡天飞雪描写得如春天的烂漫梨花,表现出边塞奇特的风光,表达了诗人的乐观情怀。

2.表达了对朋友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豪迈豁达的祝愿之情。作者喝得酩酊大醉,又“马上赠鞭”以示纪念,表达了豪迈豁达之情;尾联写诗人想象着友人的路途,等到友人到达目的地应该是在月圆之日,从缺到圆的明月都是诗人依依惜别之情以及美好祝愿的感情寄托。

11、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饯别王十一南游 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注释

蘋:多年生水生蕨类植物。

欣赏语

江水浩渺,一叶扁舟随着波涛起伏,渐去渐远,船上的朋友,挥手;岸边的我也挥手,那不听调遣的泪水啊,竟也放荡不羁,沾湿了佩巾。

你飞鸟般远逝,渐渐地没有了形迹,除了这翻涌的江水,眼前只有青山与我默默相对。

猜想啊,落日十分,你该到太湖了吧,太湖的春景也该有你流连的身影了吧!

我呢,只能对着这落寞的汀洲,只能静数这贮满愁思的白蘋。

①、请简要分析颔联中“没”字和“空”字的妙用。 (4分)

  ②、颈联采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离情别绪,请作简要赏析。 (4分)

参考答案

 1.“没”字明写飞鸟的不知去向,同时又隐喻友人的南游,写出了友人的远行难以预料,倾注了自己的关切和忧虑。“空”字,写友人远去了,只有青山依依向人,同时烘托出诗人此时空虚寂寞的心境。(4分)
  2.虚实结合(或想象),前一句实,后一句虚。前一句写诗人目送着友人的行舟远去,直至消逝在长江尽头;后一句想象着友人正在夕阳灿照的五湖(当指太湖)畔观赏明媚的春色。

12、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送李丞归汉阳别业

刘长卿

流落征南将,曾驱百万师。

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

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

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3)简析尾联中的“茫茫”二字及最后一句的作用。(4分)

(1)①表现了对一位战功赫赫的老将军的赞美。②对他老来受朝廷冷遇一事的强烈不满。③对即将分手的老友的关爱。(3分,每点1分)

(2)尾联中“茫茫”既点出送别地点,又描写了江水的浩渺,更表现了送别时茫然若失的感觉。(2分)最后一句除了点明送别时间,渲染气氛,更直接抒发了对老友的暮年生活前景难卜的担忧之情。(2分)

(4分,每点2分)

1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一剪梅 刘克庄①

余赴广东,实之②夜饯于风亭。

束緼③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囊。天寒路滑马蹄僵,元是王郎,来送刘郎。

酒酣耳热说文章,惊倒邻墙,推倒胡床。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注】

①刘克庄:南宋爱国词人,政治上崖受打击,他以命运与自己相同的刘禹锡自比,自称一刘禹福”。此诗为作者被贬广东时所作。

②实之,即作者好友王迈,字实之。

③束緼:用乱麻束成火把。

胡床:坐具 墙:屏风

1.词的下片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4分)

2.有人认为,这首词的感情看似狂放而实则抑郁,请结合相关背录及具体词句进行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运用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刻画人物形象,通过描写人物“酒酣耳热”的神情,谈论文章、“推例胡床”的动作以及“疏又何妨,狂又何妨”的语言,还有邻座吃惊、旁观者拍手而笑的侧面衬托,将两个狂放不羁、纵情任性的狂士形象刻画得鲜明生动。

2.作为爱国词人,刘克庄政治上屡受打击,饱受压抑,而此时又被贬广东,内心的抑郁可以想见;在词中词人自称“刘郎”,以锐意改革而屡受打击的刘禹锡自比,那指点江山、语惊四座、全无顾忌的疏狂言行正是其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积郁的宣泄。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送门人欧阳秀才游江西

梅尧臣

客心如萌芽,忽与春风动。

又随落花飞,去作西江梦。

我家无梧桐,安可久留凤。

凤巢在桂林,乌哺不得共。

无忘桂枝荣,举酒一相送。

(1)本诗前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2)本诗的送别对象不是一般送别诗中常出现的亲人或朋友,而是门人。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作者在本诗中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
(1)比喻。把欧阳秀才的出游念头比作草木,一经产生就不断滋长,变得愈来愈强烈的出游念头就像一经萌芽就不断生长的花草树木。把游历生活比作梦。欧阳秀才去江西后,行踪不定,丰富多样。难以预测的生活就像一场变幻莫测、飘忽无定的梦。这两个比喻新颖贴切,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欧阳秀才对未来游历生活的美好憧憬和对过去的深长怀念,体现了作者的才思和艺术创造力。

(2)①“我家无梧桐,安可久留凤”表达了对门人才华出众的赞赏,也是对门人的勉励,愿他振翅高飞,奋力进取。②“凤巢在桂林,乌哺不得共”表达了作为老师对门人的谆谆嘱咐,希望门人去江西后,善自择居,慎于交友,不要同卑俗之人居处和往来。③“无忘桂枝荣,举酒一相送”是希望门人不要放弃科举,并祝愿门人他日科举及第,不负所学,施展平生的抱负。

1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12分)

送陈七赴西军

孟浩然

吾观非常者,碌碌在目前。

君负鸿鹄志,蹉跎书剑年。

一闻边烽动,万里忽争先。

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

(1)这首诗具有丰富的内涵,请简要概括。(6分)

(2)前人评孟浩然诗,有“冲淡中有壮逸之气”之说。请结合本诗作简要赏析。(6分)

(1)①对陈七从军的钦佩。②对自己蹉跎岁月的不满。③表达了忠心报国的决心。

(2)孟浩然的诗,整体具有淡雅清丽的特点,但这首诗却充满了壮逸之气。前四句陈述自己与友人的各自情态,平淡无奇。后四句描写边关吃紧,投军者争先恐后,对友人从军敬佩不已,表达自己以文报国的决心。

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次韵送张山人①归彭城

苏轼

羡君飘荡一虚舟,来作钱塘十日游。水洗禅心都眼净,山供诗笔总眉愁。

雪中乘兴②真聊尔③,春尽思归却罢休。何日五湖従范蠡,种鱼万尾橘千头。

【注】①张山人:即张天骥,北宋时彭城(现徐州)云龙山的一位隐士,苏轼的好友。②雪中乘兴:指王子猷雪夜访戴逵兴尽而返的故事。③聊尔:姑且如此。

8.请指出颔联的巧妙之处,并简要赏析。(6分)

9.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8.【技巧鉴赏】(6 分)

  (1)用词巧妙。“洗”“供”分别写出了水的澄澈和山的隽美,“禅心”乃水洗出,“诗笔”因山供给,新奇而有韵味。

  (2)构思巧妙。上句说水洗出禅心,连眼睛都变得纯净了,有层进意味;下句说山给自己赋诗赞美的冲动,却又为自己不能像朋友一样尽情游历山水而发愁,有转折意味。

  (3)手法巧妙。上句以实写虚,借水的澄澈写出内心的纯净通明;下句运用拟人手法,山色秀美,为诗人提供写诗的欲望和冲动。

  9.【主旨把握】(5 分)

  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隐逸生活的向往,对山水的喜爱之情。以范蠡泛舟五湖的典故,表达了 对泛舟江湖、养鱼种橘的惬意生活的向往。以“水洗禅心”“山供诗笔”,表达了山水的喜爱之情。

1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12分)

送杨少府贬郴州

王 维

明到衡山与洞庭,若为①秋月听猿声。

愁看北渚三湘远,恶说南风五两轻。

青草瘴②时过夏口,白头浪里出湓城。

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平。

【注】 ①若为:怎堪。②青草瘴:《番禺杂编》中有“岭外二三月为青草瘴”。

(1)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相比,这首诗表现送别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2)本诗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3.(1)①想象(答出“虚实结合”也可)。②本诗中诗人想象朋友被贬后路途遥远,景物凄凉,山水险恶等种种艰辛,表达了对朋友未来命运的担忧。

(2)①对朋友才华的肯定和对朋友的鼓励与安慰;②尾联运用典故,把友人比作才子贾谊,以贾谊之才肯定友人的才华;写到朋友将在郴州稍作停留,不会像贾谊悼念屈原一样伤感,以此鼓励安慰朋友。

1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满江红 送李御带珙

吴潜

红玉阶前,问何事、翩然引去?湖海上、一汀鸥鹭,半帆烟雨。报国无门空自怨,济时有策从谁吐?过垂虹亭下系扁舟,鲈堪煮。

拼一醉,留君住。歌一曲,送君路。遍江南江北,欲归何处?世事悠悠浑未了,年光冉冉今如许。试举头、一笑问青天,天无语。

【注】御带:官名。

(1)请赏析词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2)词的下片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4分)

(1)此处运用了虚写(或:想象、借景抒情)的手法,(1分)想象友人辞官后在湖海之上与鸥鹭、烟雨作伴的生活以及看似逍遥自在实则伤感无奈的心情,(2分)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理解和同情。(1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2)①对友人的依依不舍,②对友人未来的关切和担忧,③对友人报国无门被迫辞官的痛惜,④对朝廷不重用人才的悲愤。(共4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19、吴文泰送人之巴蜀

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送人之巴蜀

吴文泰

烟波迢递古荆州,君去应为万里游。

倚棹遥看湘浦月,听猿初泊渚宫秋。

云开巫峡千峰出,路转巴江一字流。

若见东风杨柳色,便乘春水泛归舟。

1.这首送别诗中,诗人的感情有什么变化?请简要赏析。(6分)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第三联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5分)

参考答案:

1.诗人的感情经历了由惜别到祝愿再到期待的变化过程。(2分)秋月生凉,猿啼凄清,离别时诗人感到惆怅伤感。但是云开巫峡、千峰尽出,明朗壮阔的气象传达出诗人对友人征程一帆风顺的美好祝愿。而东风杨柳、春水归舟的明媚图景,又饱含着诗人期待友人来年春天轻舟归来的深挚情意。(4分)

2.①联想、想象(虚实结合)。巫峡多云雨、巴江路难行,此时诗人在古地荆州送友人至巴蜀,自然希望友人的必经之地巫峡“云开”雾散,巴江“一字”无阻。(2分)②寓情于景。巫峡雾散,千峰尽出,“巴江一字”,顺畅无阻,寄寓了诗人对友人征程一帆风顺的美好祝愿。(2分)③(答对偶或夸张并有简要分析,得1分。)

2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蝶恋花 别范南伯

[宋]杨炎正

离恨做成春夜雨。添得春江,刬地①东流去。弱柳系船都不住,为君愁绝听鸣。

君到南徐②芳草渡。想得寻春,依旧当年路。后夜独怜回首处,乱山遮隔无重数。

[注] ①刬(chǎn)地:依旧,还是。②南徐:今江苏镇江。

(1)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分析词的上阕是如何抒写离别之情的。(4分)

(2)结句写友人“后夜独怜回首处,乱山遮隔无重数”,请结合本句的表现手法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1) 【答】①运用了比喻和拟人手法。(2分)②以绵绵春雨和滔滔江水比喻离愁之深远。写弱柳留船,赋予柳枝以人的情感,表现了对友人的深挚感情。(2分)

(2【答】)①运用虚写(或想象)手法,设想别后友人思我,回望却有无数乱山遮隔的情景。(2分)②表面写友人思我,实际也暗含我思友人。(1分)把双方离别之恨和思念之情写得丰厚而绵长。(1分)
标签:高考复习指导 高三高考复习指导 高三高考复习指导 古代诗歌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古诗鉴赏专题之羁旅诗讲与练(高考复习指导)
下一篇:谈汉字字理教学的理念和方法(教学论文)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