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615  
标签:教学论文
师范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理性思考——师范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理性思考(网友来稿)
西华师范大学遂宁初等教育学院

遂宁师范学校   翟玉泉   629000

一、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含义和特征

    语文研究性学习指学生在语文学科领域和现实生活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培养研究态度和研究意识的一种学习方式,既有课题研究为载体的学习,也有课文学习过程的研究式学习。它有如下特点:实践性、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自主性、体验性、基础性。(见拙作《语文研究性学习挑战教师素养》,发表在《中国教师报》读者论坛2004/5/18)

二、师范生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一)顺应国际趋势 

    研究性学习已经成为本世纪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一个亮点。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资源信息化、知识与信息高度关联化,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关键是人才竞争。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因而世界各国都在重新审视教育,纷纷改革教育,课程改革是重点,课程改革又特别突出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培养创造性人才是各国教育改革的共同认识。基于此,以自主性、创造性、实践性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应运而生。比如,研究性学习在美国的大、中、小学正成为一种积极、有效的教与学的策略与手段,法国在大学、中学都开设了研究性学习课程。师范教育改革也如火如荼,比如美国,在《国家为培养21世纪的教师作准备》报告中指出,必须彻底改变师范教育的机构和课程教学计划,使师范生充分利用教学的研究成果和优秀教师积累的知识,发展其教学和管理技能,培养他们对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的习惯,为专业上的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长期以来,我国师范教育受中小学应试教育的影响,从观念到实践都深深地打上了应试教育的烙印。师范教育是教育的母机,教育的源头活水应该在这里产生,没有创造性的教师哪来创造性的学生,又哪来创造性人才。顺应国际趋势,师范生必须开展研究性学习,才能在国际人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培养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新型教师    

    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指出,“在当前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诸多工作中,培养和培训适应我国基础教育特别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的新型教师,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国家正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其基本指导思想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为主动的自主学习方式,改变教师灌输的教学方式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而研究性学习的根本出发点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施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从小学到高中,都将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纲要》特别强调:“师范院校和其他承担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任务的高等院校和培训机构应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教师是实施新课程的主体,是推行课程改革的关键,新课程需要新型的教师。教师教育要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提供良好的师资保证。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定不移地为基础教育服务是师范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原则,培养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型教师是师范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目标。师范生是未来的教师。21世纪是教育革命的世纪,我国正在进行全面教育改革,推行新课程,学习方式的革命是语文新课程的亮点之一。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语文综合性学习,注重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和自信心的养成。这就首先要求教师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学习探究能力,而语文研究性学习正是着眼于学生这方面素养的培养。所以师范生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是培养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新型教师的必然要求。

(三)师范生自身发展需要研究性学习

    当今时代是信息化、知识化、网络化的时代,其最大特点是强调个性,它既对学习的个性化提出了要求,也为学习的个性化提供了可能。在网络时代,我们最需要的是有个性的人,个性的核心就是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有个性的人的培养,它需要个性化的学习。语文研究性学习注重的是个人体验、学习过程,每个人都能在学习中得到成功的体验和喜悦,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增强创新意识和自信心,提高创新能力,培养创新精神。语文研究性学习中没有差生的概念,人人都得到了发展。

    研究性学习对师范生将来成为科研型、学者型的新型教师,是很有帮助的。未来的教育,越来越需要这样的教师,这已经开始成为教育界的共识。研究性学习能使学习者形成较强的研究意识和初步的研究能力;而且,边学边研的习惯,持续发展到将来,成为教师后,能转变为边教边研的习惯。研究意识、研究能力和研究习惯,是成为科研型、学者型教师不可缺的素养。

    学会学习是本世纪对公民素养的基本要求,终身学习是本世纪的最基本的生存理念。本世纪的师范生要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形势,就必须具有很强的终身学习能力,语文研究性学习正是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师范生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依据

(一)国家政策

1、《三年制中等师范学校语文教学大纲》

    大纲指出:“中等师范学校语文教学必须……积极进行语文教学改革,突出师范特色……,为培养适应九年义务教育需要的小学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又指出,语文教学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语文基本训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能够指导小学语文活动课,初步具有小学语文教学的科研能力。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纲要规定,从小学到高中,都将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师范院校“应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课标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还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必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此,课标从基本理念、总目标、阶段目标都提出了明确要求,还专门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


展开全文阅读
(二)教育理论

    现代教育理论为语文研究性学习提供了理论支持,主要有三种。

1、布鲁纳发现教学理论

布鲁纳认为学生的认识过程与人类的认识过程有共同之处,而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发现的过程。“学习就是依靠发现”要求学生利用教师或教材提供的材料,主动地进行学习,强调学生自我思考、探究和发现事物,而不是消极地接受知识。布鲁纳在《发现的行为》一文中指出:“发现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确切地说,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3、合作教育理论

    合作教育学认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的个性受到尊重,都能感受到教师本人对他的关怀。任何一名学生都不会因被怀疑没有才能而受到侮辱。在各自学校里、在各自班级里都能受到保护。关于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的作用问题,合作教育思潮认为教师是关键性的。斯莱文等人提出了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合作学习的五要素,即积极的互相依靠、面对面的学习交往、个人责任感、一定的交往技能、学生小组的自我管理。同时,他们为了创造教学民主氛围和建立相互合作的学习团体,制定出了多种多样的学生分组学习的策略。在传授知识上,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和民主的,教师不以权威自居,学生也不惟命是从;在智能发展上,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的独立发展,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氛围和环境,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最大发展。

四、师范生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模式

    从目前研究来看,语文研究性学习主要有两种模式。

1、专题研究模式       

    由教师或学生从学习生活中提出某个专题,通过调研来解决。比如,《从阿Q看鲁迅笔下的国民》、《谈古代“序”文的写法与特色》、《陶渊明的隐士思想》、《遂宁城区社会用字研究》、《遂宁方言与普通话比较研究》等。这种模式有利于学生拓展知识面,大大扩展语文学习的外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加深对问题的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但这种模式的实施难度比较大,耗费的时间很多。

2、课堂渗透模式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理念,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进行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学习,重在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过程,而不是教师把一个现成的、惟一的、所谓标准的结论教给学生。其基本流程是:通读课文——专题调研——确立课题——研究学习——成果展示——总结评价——课后延伸。比如,学习莫泊桑的小说《项链》,首先让学生通读小说,整体感知小说。在解决基本字词的基础上,让学生绘声绘色地讲述小说故事,有感情地朗读小说中自己感受最深或者自己认为写得最精彩的地方等方式,使学生充分熟悉小说情节内容和人物;其次,学生可能对小说提出一些疑问或者感兴趣的问题,或者由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充分讨论,研究课文,寻找资料。比如:玛蒂尔德是资产阶级妇女还是劳动妇女?玛蒂尔德丢失项链之后为什么不向朋友明说?小说中说“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怎么理解?小说开头说“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有什么用意?玛蒂尔德的人生遭遇对她个人来说是悲还是喜?等等;第三,学生自己或教师引导学生确立本人或小组研究的课题,比如:《玛蒂尔德的人格魅力》《小说的情节结构艺术》等;第四,学生个人或集体,抓住小说本身或结合各种渠道得来的资料,对课题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得到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可能是别人已经发现但学生以前没发现、可能是与别人的看法不同甚至相反,可能是以前从未发现的);第五,成果展示。这一环节是学生实现自身的研究价值,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共享的过程。它具有强化学生探究欲望、激励学生再研究的作用。在展示中,反对的、赞成的都会拿出自己的依据,进行分析、归纳、整理,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因此,学生的资源开始共享,各种语文能力得到培养。展示的方式有小组会晤、班级交流等,目的是提供一次思想大碰撞、资源大交换的机会,从而共同提高。第六,总结评价。这个环节是将本课学习上升到一定的理性高度,总结学习经验和教训,以利于学习迁移,提高学习研究能力。最后是课后延伸。有两个作用:一是课内没能完成任务的同学继续研究学习;二是提高要求进一步激发学生再学习、再研究的欲望,使语文学习更为深入。比如,续写本课的结尾,进一步阅读研究莫泊桑的其他小说,进行比较阅读,写出研究文章,比如《莫泊桑小说中的妇女形象》《莫泊桑小说的结构艺术》《从〈项链〉看莫泊桑的人生观》等。这种模式是在进行基本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在学习语文基本知识,进行基本的语文能力训练过程中,运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方法来实现学生自主地获得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重在潜移默化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接受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这种模式简便易行,耗费的时间少,可以充分利用手头的语文教材,不需要专门的教材就可以进行学习。在目前的师范院校更适合采用这种模式。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成功的关键是教师。师范生是未来的教师,教育要不断培养出创造性人才,必须要教育这个“渠”清如许,培养教师的“源头”有“活水来”。师范语文研究性学习着眼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为师范生成为新型的科研型、学者型教师奠定基础,为将来从教中指导学生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奠定基础,也为师范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

①钟启泉主编《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

②刘邦凡  何光全《试论教师素质教育》,《师资培训研究》1999年第3期。

③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

④《吕叔湘论语文教学》,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年。

⑤《教师专业化: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潮流》,福建省福州幼儿师范学校www.fzys.net  2003-7-8 

⑥袁贵仁《 新课程需要新型教师 》,《中国教育报》2003年9月6日第3版 。

⑦顾明远、 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年,第327-329页。

⑧陈越《建构主义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惟存教育2002年06月17日。

⑨斯莱文(美国),《教育的合作革命》,《教育行政》1988年第9期。 作者邮箱: sncdjy@126.com
标签:教学论文 师范语文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偷”“摸”“爬”“窃”画人生——谈《孔乙己》的动词锤炼(网友来稿)
下一篇:最后的法宝——高考语文应试技巧(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