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导学案设计
阅读:336 2017-03-02
标签:
导学案设计
七年级导学案设计
语文版七年级导学案设计
美猴王 导学案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利用工具书,掌握文中的新字词。
2、理清 《美猴王》的故事情节。
3、抓住 动作语言描写分析石猴形象。
知识连接:
1、知识储备(解读背景)
《西游记》 是吴承恩对传统题材加以改造,注入他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思考,再创作而成的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神话小说。全书100回由三部分组成,主要写孙悟空战胜妖魔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本文是从《西游记》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节选出来的,是全书的开端,以后的故事 都是从这里生发出来的。
2、走近作者:吴承恩,字汝 忠,别号射阳山人,代小说家,山阳人。
预习导学:
1、读准字音:
开辟( ) 迸裂( ) 麋 鹿( ) 瞑目( ) 蹲身( ) 径直( )
石窍( ) 石碣( )镌( ) 拱服( ) 山涧( )
2、解释词语:
喜不自胜:
造化:
瞑目:
天造地设:
顽劣:
3、整体感知,梳理结构
开端(1):写石猴 。
发展(2--3):写石猴的 山间生活及发现
高潮、结局(4):石猴 发现水帘洞,带领众猴进洞居住,被拥为王。
4、主旨概括:本文通过( ) 的故事,交代了美猴王的来历,刻画了的美猴王形象 , 歌颂了他( )的精神。
合作探究
1、本文塑造了美 猴王的形象,美猴王“美”在哪里?
2、结合文中对美猴王 动作、语言的描写(各举出一例),说说他有哪些性格特点?
3、这个形象既有神的色彩,又有猴的特点和人的思想感情,三位一体,怎样理解?
小 结提升:学习了这篇文章,你获得了哪些感受?
当堂检测:
(一)读准字音:
开辟( ) 迸裂( ) 麋鹿( ) 瞑目( ) 蹲身( ) 径直( ) 石窍( ) 石碣( ) 镌( ) 拱服( ) 山涧( )
(二)、根据对联、诗文,写出文学名 著。
1、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
2、滚滚长江东逝 水 ,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 》
(三)、根据相关事件,填上人物姓名。
1、( )风雪山神庙。《水浒传》
2、( )大闹五庄观。《西游记》
3、( )舌战群儒。《三国演义》
侯晓旭
标签:
导学案设计
七年级导学案设计
语文版七年级导学案设计
美猴王 导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美猴王》教学设计
下一篇:
《美猴王》教学案例(语文版七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