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高考复习指导
阅读:370 2017-03-20
标签:
高考复习指导
高三高考复习指导
人教版高三高考复习指导
标点符号使用中常见失误例析与训练 教学设计(高三)
1. 停顿长短不当。
点号可根据表示停顿的长短分为不同的级:句号、问号、感叹号>分号>逗号>顿号。一个句子内部用上了不同级的几种点号,就可以清楚地显示出其表意的层次来。如果停顿的长短不当,就会破坏句子内部的层次。如:
例① 我校是×××捐资百万美元,跨省办起的三所外语培训学校之一,有自己的教学楼,图书馆,教学设备及教师队伍。
句中“教学楼”“图书馆”“教学设备”是动词“有”的并列宾语,而且又无层次上的区别,所以三者之间的两个逗号都应改为顿号。
例② 今年春季,这个省的沿海地区要完成3700万平方的和低价高和河口截流改道过程,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
句中“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不是句内成分并列,而是三个分句并列,所以三者之间不应该用顿号,而应该用逗号。
例③ 言简意赅,是凝练、厚重,言简意少,却不过是平淡、单薄。
句中是两个并列关系的复句,应将“厚重”后的逗号改为分号。
例④ 地震已造成14人受伤,其中5人重伤,土木结构房屋倒塌600余间,砖木结构房屋倒塌50余间。
句子是由三个分句组成的复句,两个大层次,前是写人,后是写房屋,应将“重伤”后的逗号改为分号。
联合短语中各成分之间如果没有显著的停顿,当中不用点号;如果当中有明显的停顿,可以用顿号或逗号;并列的各项如果有层次,有些顿号就要升为逗号。如:
例⑤ 这个经济协作区,具有大量的科技信息,较强的工业基础,巨大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市场,较丰富的动植物、矿产、海洋、旅游等资源。
句中“大量的科技信息”“较强的工业基础”“巨大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市场”“较丰富的动植物、矿产、海洋、旅游”是较大的并列短语,它们之间用逗号停顿,在“巨大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市场”“较丰富的动植物、矿产、海洋、旅游”这两个大的并列短语中还有小的并列词语“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动植物”“矿产”“海洋”“旅游”,它们之间则用顿号停顿。
2. 问号使用辩识不清。
⑴、 非疑问句用问号。有些句子虽含有疑问词,但整个句子表达的是陈述语气,句末就应该用句号,而不应用问号。如:
例① 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怎么建?那里的近千株树木将怎么办?(1994年全国高考题)
该句中虽含有两个疑问词“怎么”,但都在谓语动词“关心”的统领之下,整个句子表达的并不是疑问语气,而是陈述语气。所以,该句第一处问号应改用逗号,第二处问号应改用句号。
⑵、选择问句用多个问号。 选择问句虽然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择项,但仍然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因而只能在句末用一个问号,句中各项之间应用逗号。如:
例② 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我实在拿不定主意。(1993年全国高考题)
“今天……明天去呢?”是一个选择问句,所以只能在句末用一个问号,分句“今天去呢”后面应该改用逗号。
⑶、倒装句中问号前置。倒装成分之间用句末点号倒装句虽然有句子成分的倒置,但仍然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因而全句只能用一个句末点号,倒装成分之间应用逗号。如:
例③“到底去还是不去?我的小姑奶奶。”
这是一个倒装句,“我的小姑奶奶”是全句的主语。凡是倒装问句,问号应置于句末,才能准确表达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不能一看到发问就加问号。句中,问号应置于句末,前置谓语“到底去还是不去”之后应改用逗号。
3. 标号与点号错位。
⑴、 引号与句末点号的位置。①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又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面。②引文不完整或引文作为自己话的一部分,句末点号(问号、感叹号除外)放在引号外面。如:
例①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①-⑤五个标号处的正确的标点符号是(1991年全国高考题)
恩格斯说过:“言简意赅的句子,一经了解,就能、牢牢记住,变成口号;而这是冗长的论述绝对做不到的①毛泽东同志也强调过,讲话、写文章“都应当简明扼要②我国历代作家常以“意则期多,字则唯少③作为写文章的准则,力求“句句无余字,篇中无长语④(姜夔《白石诗话》)⑤
① ② ③ ④ ⑤
A ”。 。” ”, ” 。
B 。” ”。 ” ” 。
C ”。 。” ”, ”。 ”。
D 。” ”。 ” 。” 。”
标号①前的句子是对恩格斯的话的完整引述,所以句号应放在引号里面,据此可排除A、C两项。标号②④前的句子已作为引用者自己话的一部分,所以句号应放在引号外面,据此可排除D项。所以,该题的正确答案为B项。
⑵、 括号与点号的位置。①括号里的话是注释词语的,这种括号叫句内括号。被句内括号注释的语句,它的后边如果要用点号,点号应放在括号之后。②括号里的话是注释整个句子的,这种括号叫句外括号。句外括号应放在句末的点号之后。如:例①中,括号里的话“姜夔《白石诗话》”是注释句中成分“句句无余字,篇中无长语”的,是句内括号,所以句末点号应放在括号之后,C项将句末点号放在括号之前就犯了错位的错误。再如:
例② 他培育了许多香花,喂养和训练了许多小动物(他后来还曾照顾动物园里一条没有母虎的乳虎,每天一匙一匙地用牛奶喂它)。
该句中,括号里的话是注释整个句子的,是句外括号,所以应将它放在句末的点号之后,而不应放在句末点号之前。
4. 混淆破折号与冒号的区别。
我们在阅读和写作时,很容易将破折号表示说明或注释的用法同冒号中总说与分说的用法、解释说明的用法相混淆。请看以下几例:
①我有四年多,曾经常常,——几乎是每天,出入于质铺和药店里。(《<呐喊>自序》)
②带工老板或者打杂的拿着一叠叠的名册,懒散地站在正门出口——好像火车站剪票处一般的木栅子前面。((包身工))
展开全文阅读
③我国的四大发明——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伟大的贡献。
④啊,紫藤花!……我怀念你的姊妹们——一架白色的紫藤,一架青莲色的紫藤——在那个园中静悄悄地消受了一宵风雨,不知今朝还能安然无恙否?
⑤桂林的美可以概括为八个字:山青、水秀、石美、洞奇。
⑥《为了忘却的记念》共有三处用了典故:写柔石时想到了方孝孺;讲官厅“寻找”作者时,引用了《说岳全传》(清•钱彩著)高僧坐化的故事;第五段中提到了年青时读向子期《思旧赋》的情形。
⑦直到十几天之后,这才陆续的知道她家里还有严厉的婆婆;一个小叔子;十多岁,能打柴了;她是春天没了丈夫的;他本来也打柴为生,比她小十岁:大家所知道的就只是这一点。(《祝福》)
⑧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⑨在此;敬录一位艺术家书赠他的条幅:“兰幽香风远,松寒不改容。”
⑩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
以上提供的几例,就足以从中弄清破折号和冒号的区别:
⑴.从语句的前后意思看:破折号后面的语言(词语)往往是对前面的某一词语的解释说明,如例①“几乎是每天”是对“常常”的进一步说明,例②“好像火车站剪票处一般的木栅子前面”,是对“正门出口”的形象解释。而冒号后的语言往往是对前面整个语句的分述。如例⑥,或对前面整个语句的总括如例⑦,或对前面整体语句的解释说明如例⑩。
⑵. 从语言的外部形式看:破折号表示注释的,则可以把注释部分删去,而句子的中心内容或形式仍然完整,如句①可以说成:“我有四年多,曾经常常出人质铺和药店里。”而冒号无论表示总说还是分述,冒号后的语言绝不可以省略,如果省略了冒号后的语言,不仅破坏了语言的形式,往往还严重影响了语句的中心意思。另外冒号或总括上文如例⑧,或分述上文如例⑤⑥,或提示下文如例⑧⑨,或解释下文如例⑩,冒号后的语言应该一直到句末,而破折号则未必,如例①③④。
⑶.从语气上分析,破折号表示注释时,无须停顿或停顿时间很短,如例③④;而冒号无论是总括、解释说明,停顿时间较长,有时比分号停顿的时间还要长,如例⑩。
5. 标点与功能相同的文字并用。
⑴.略号与“等”“等等”并用。省略号和“等”“等等”都可表示列举的省略,但两者不能同时使用。如:
例① 一起去的有十七八个人,有我姐姐、表哥、表妹、同学……等。(1993年上海高考题)
该句就犯了省略号和“等”同时使用的错误,应将省略号或“等”删去。
⑵.破折号与“即”“就是”等词语并用。破折号和“即”“就是”等词语都可表示解释说明,但两者不能同时使用。如:
例② 船上的人告诉他船所经过的海槽——就是“中外之界”。
该句就犯了破折号与“就是”同时使用的错误,应将破折号删去。
⑶. 连词前面用顿号。
例③ “观众长时间地等待,只为一睹她的风采、或签上一个名。”
“或”是连词,在这里的作用和顿号的作用相同,因此,在这个位置,凡是用了连词的,就不要再用顿号。
6. 标点功用混淆或标点功用辨识不清。
每一种标点都有其独特的功用,如果混淆了它们各自的功用,就会导致使用的错误。如:
例① 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委会联合主办《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的招生启事,立刻写信去报名。(1995年全国高考题)
例② 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者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1995年全国高考题)
例① 句混淆了书名号与引号的功用,该句中“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不是书名、篇名和报刊名,而是一个需要指出的机构的专名,所以不应该用书名号,而应该改用引号。例② 句混淆了分号与冒号的功用,该句中“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与前文不是并列关系,而是对前面分述的总结,所以不应该用分号,而应该改用冒号。
另外,要区分好破折号、省略号和引号等各自的用法,如破折号表示注释;表示意思的转换;表示意思的跃进。词语之间有跳跃,不连贯,从一个意思跃到另一个意思;表示语言的中断;表示声音的延长,等等。如:
例③ 下列标点符号在句子中的作用,判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巴黎更近似北平——虽然“近似”两字要拉扯得很远——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
句子中两个破折号表示对前文“近似”的补充说明,相当于括号的作用,可以不读出来。
B.到后山逛了一圈,回到大殿外面,诵佛的节奏变成了原板——一板一眼:卜——卜——卜……
句子中“卜——卜——卜……”中的破折号表示声音的延长,省略号的作用是指这种声音不间断的延续。
C.树丛里有许多的人和差不多同样数量的鸟笼:一色的画眉,唱着十分好听的歌,在举行鸟的歌会。
句子中的冒号作用表示提示下文内容是对上文的说明。
D.像我这么一大把年纪,距离“灰飞烟灭”的日子已经不很远,似乎再也没有什么事情需要“保密”了。
句子中的两个引号的作用都具有特定含义,前一个指死亡,后一个指秘密工作。
7. 标点符号的书写位置错误。
句号、问号、感叹号、分号、冒号、逗号、顿号,这七种点号在书写时都要紧挨着文字,放在文字的右边偏下,并占一个字格。这些点号不能放在一行的开头。
引号、括号、书名号都用在文字前后,并占一个字格。这三种标号的前半边,可以出现在一行的开头,不能放在一行的末尾;后半边,可以出现在一行的未尾,不能放在一行的开头。
省略号和破折号书写时都放在字格中部,占两个字格。它们可以出现在一行的开头,也可以出现在一行的末尾,但不能拆散使用,即不能出现前行未尾占一格,后行开头占一格的情况。
间隔号和连接号均放在被间隔或连接的字词中间,书写时占一字格,处于格中部。连接号在连接汉语拼音时占半个字的位置,而在铁路、公路等交通部门标时运行起迄点时,占两个字格。
着重号和专名号都放在文字的下边,不单独占格。
能力强化训练
1.判断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的正误。
①她抑制住心中的极大不快,说了句:“请您稍等片刻。”
②他犹豫不决,自言自语道:“是去好呢?还是不去好呢?”
③小王说:“你不用问我。你去问问他为什么不来?”
④她冷冷地说:“我哪里比得上她呀!”
⑤正方形是四边相等,四角均为直角的四边形。
⑥大姐大学毕业以后在一个研究所工作,二姐正在读研究生班,小妹去年考上了师范大学:姐妹三个都出息了。
⑦“不求甚解”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⑧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那三个人确实高明得多。
⑨议论文的理论论据多是引用经典性著作和权威性的言论。(包括领袖言论、名人名言等)
⑩“提出一个什么问题,接着加以分析,然后综合起来,指明问题的性质,给以解决的办法。”(毛泽东《反对党八股》)这样的顺序,大致体现了层进式结构的一般思路。
⑾以《清晨》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得少于800字。
⑿我读了《{呐喊}自序》这篇文章,感想颇多,这些感想后来变成了那篇习作《梦》。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 [ ]
展开余文
A.唐代杜牧诗云:“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B.都快开映了,你去呢?还是不去呢?
C.“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召公谏厉王弭谤》)“止谤”使得老百姓“道路以目”。
D.李明考上了清华大学,在建筑系学习;王芳上了财贸学校,读会计专业;我当了餐厅服务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3.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暑假里,我就让招来的七、八十个孩子天天分批进行练习。
B.它们的名称是亚细亚、欧罗巴、阿非利加……等等。
C.除了你,谁能去呢?他吗?他能去吗?我看他不行吧?
D.他问我叫什么名字?是不是江南人?
4.下列句子顿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和回收,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
B.那个时候,他还只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懂得什么?
C.可是更妙的是三、五月明之夜,天是那样的蓝,几乎透明似的。
D.你要好好学习英语、或者日语。
5.下列句子中冒号作用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
A.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B.我们一连穿过三座石坊:一天门、孔子登临处和天阶。
C.同志们、朋友们:现在开会了。……
D.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6.下列句子使用省略号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我家阳台上有菊花、兰花、百合花……
B.王教授冲着老伴忿忿不平地说:“人家划道道,你就会戳窟窿?我从来不会干这种……哼!”
C.昨天,我上街买了鸡、鱼、蛋等……
D.我父亲信佛,所以……所以给我取了个讨厌的名字。
7. 选出分号使用不正确的一句 ( )
A.天才出于勤奋;知识在于积累。
B.最下层的拱门简单疏阔,是载重的样子;上一层便繁密得多,为装饰之用;最上层却更简单,一根柱子都没有。
C.这里没有什么煤烟,天空干干净净;在温和的日光中,一切都像透明的。
D.我们本不应该再沿用班固的分类语;如果要继续用它,就应该赋予它以新的观念,就应该欢迎具有广博知识的专家在我们的思想界大放异彩。
8. 引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鸡鸣村角现晨曦”这句太好了!这真是“人人意中所有,人人语中所无。”
B.鲁迅说他同瞿秋白的友情是“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
C.中国有句俗话,叫“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说的是人们一般都想不断有所进步。
D.艺术法则就是如此奇妙,所以,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9. 对下列各句中引号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事业的利益应高于一切私人关系或派别关系,不管这些关系在回忆中是多么“美好”。
②现在青年最要紧的是“行”,不是“言”。
③“长江后浪推前浪”,每一代的青年都是接力赛的好手。
④我们伟大的祖国和人民所迫切需要的正是那些“傻子”。
⑤港澳台同胞都积极为“希望工程”捐款。
A.讽刺强调引用特殊含义特定称谓
B.强调 引用 引用 特定称谓 特殊含义
C.讽刺 引用 强调 特定称谓 特殊含义
D.强调 强调 引用 特殊含义 特定称谓
10. 对各句破折号用法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河里只会有鲫鱼,不会有这号鱼——这号金鱼只能培养在金鱼池里,好看好看的。
②“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张强对刚进门的小王说。
③对于为了同一目的而战斗的伙伴,他的武器——艺术的武器——是有极大意义的。
④一些流传于民间的神魔故事,往往会就这么逐渐变了样子,那里面的妖魔就越变越可爱了,——有的甚至变成了正面的英雄人物。
⑤风拥着浪花不断向堤上猛扑,“唰——”扑上来,“哗——”退回去。
⑥“你赶快答应裕昌祥,赶快救爸爸!寿生哥,你——”林小姐说到这里,忽然脸一红,就飞快地跑去了。
A.注释 转换话题 夹注 补充说明 声音延长 声音延长
B.补充说明 转换话题 夹注 递进 声音延长 话语中断
C.注释 转折 夹注 递进 声音延长 话语中断
D.递进 转换话题 夹注 补充说明 声音延长 话语中断
能力强化训练参考答案
1. ①√ ②X ③X ④√ ⑤X ⑥√ ⑦X ⑧X ⑨X ⑩√ ⑾X ⑿√
2.D 3.C 4.A 5. D 6. C 7. A 8. D 9. A 10. B
徐宪军
标签:
高考复习指导
高三高考复习指导
人教版高三高考复习指导
标点符号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标点符号难点例析(高三)
下一篇:
高考标点符号专项讲解及练习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