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杂文参考现代文阅读
阅读:5653  2017-03-29
标签:现代文阅读
硬打三分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要征集一件抗日战争时期的物件——马凳。

      何谓马凳?就是给马匹钉掌时用的矮木凳。

      三个月征期已过,马凳尚无音讯。馆长马增直摇头,认为没戏了。

      这一日,一个白胡子干巴瘦老头儿,肩背梢马子找上门来,对马馆长毛遂自荐说,做马凳是我的熟套子活儿。

      马馆长打量眼前这位老爷子,青鞋白袜灯笼裤,腰背挺直,双眼有神。说是八十有九,但也就像七十出头摸边小八十的样子。

      马馆长心里直打鼓,试探着问,您带家伙儿来了?

      老人将梢马子从肩上取下,兜底往地上一倒,好家伙!刀、斧、刨、锯,光凿子就有十几把。

      马馆长问,您要什么条件?一个马凳要做多长时间?

      老人开出条件:一个独门独院,要什么料得供什么料,一个马凳要做七七四十九天。

      马馆长略一思索,一拍脑门,行。

      马馆长给进了一批枣木,老人用眼一瞥,说:不对,我要的是酸枣木。这是牛犄角枣木。

      马馆长一摸后脖梗子,犯了难,我上哪儿淘换酸枣木?

      老人指点,山里辛庄北山阴坡,有三棵碗口粗的酸枣树。其中有一棵树过了火,那是被日本鬼子放火烧的。

      酸枣木终于给弄来了,是十几根短棒棒。老人用手掂掂,说:不对。这是从枣树上半截锯下的,下半截还留在山上。我要的是坐地棵。

      马馆长很纳闷,您怎么知道锯的是树的上半截?

      老人随手将那些木棒棒往水池里一丢,只见一头沉下,另一头翘起,露出水面。老人用枯手指着说,酸枣木长成这样,得千年以上。坐地棵下半截扔进水里,会全被浸住,不会上半截露头。

      七天后,马馆长看到他面前摆着十几根短木枋,酸枣木黢黑的外皮已经被刮掉,露出微红嫩黄如铜质的白茬,纹理细如蛛网。

      十四天后,老人对马馆长说,给我准备一口大锅,烧一锅滚开水。

      那又是为何?

      老人颇自豪,这你又不明白了。酸枣木只有经开水煮过,虫不吃,蚁不咬。

      二十一天后,马馆长再去看时,只见老人手中摆弄着几个小物件,两头尖,中间凸。

      您这是做的什么?像枣核,

      老人颇为得意,算是让你猜对了,这叫枣核钉。我做的马凳,浑身不见铁。我用枣核钉,拼接凳面。

      二十八天后,马馆长再去探视时,只见老人用二分半的凿子在木枋上凿眼。凿刃啃咬着矩形小凹槽,金黄的木屑被掏出,榫眼却没凿透。

      马馆长笑了,您这是……

      ①这是闷榫,不是透眼。你当我是糙木匠?你别看我是个钉马掌的,做马凳——手细。

      三十五天后,老人面前的木枋子长出了榫头,不过马馆长看了一眼,觉得卯眼不对。既然是卯榫结构,怎么榫头大于卯眼呢?走着瞧吧。

      四十二天后,马馆长看马凳还未成型。凳面与凳腿,长掌与短掌,牙板与嵌板,还在老人面前摊成一片。他不由得催道,再过七天,“纪念馆揭幕式”就要举行了!

      满四十九天,揭幕式如期召开。

      一块红绸布被揭开,原来只是一只马凳,高一尺六寸六分六,厚墩墩的凳面分出三条粗腿,立柱分别往八个方向伸展着,上承下托如重檐歇山,全身结合无一钉一铁。颜色如老榆木擦漆却免漆,气味似松香又掺进五月槐花香和紫荆条花香。

      马馆长指着马凳说,钉马掌师傅把马腿弯起,马蹄垫在上面,翻蹄亮掌,然后顶住刀铲,切下一层烂马蹄,剔掉旧马蹄铁,换上新马掌,战马才能奔跑如飞。想当年,冀东几百匹战马在东八县的抗日战场上纵横驰骋,就是多亏了这样一只小马凳。并且,无论将马凳怎么扔,最后总是三条腿着地,不滚不倒。

      有人问,现在,可以宣布马凳收藏了吧?

      话音刚落,老人提着十八磅大锤闪亮登场了,说了声:慢!还有最后一道活儿没完呢。

      老人左手持二分半凿子,右手持斧,往那本无缝隙紧致的榫眼正中生生开出一道黑缝,然后从口中衔着的三枚木楔取出一枚,插立于黑缝之中。②抡起十八磅大锤轰然“嗨”的一声带一股雄风,往那楔子上砸去。如此三声三锤三楔,说来也神了,那三枚木楔,已分辨不出你我,竟然和整个马凳浑然一体了。

      众皆称奇。有人问,您这一手活儿可有名称?

      老人吐出四个字:硬打三分。

      这时,坐在前排胸前挂满军功章的老者,被人搀扶着颤巍地走上前来,拉住老人的双手,连说道:你就是当年给骑兵营钉马掌的小马哥!多烈性的马,到你手里跟猫似的。我就是骑兵一连的老连长,当年就是你飞出的马凳,挡了日本鬼子一军刀,我的马刀才劈了下去。硬打三分,是你的外号。你还记得是哪位首长给你起的外号吗?


展开全文阅读
      我宁可忘了我姓甚名谁,也不会忘了给我起外号的那个人。

      谁?

      聂帅,聂荣臻!

      (选自2017年第3期《小小说选刊》,作者许福元,有删改)

      19.请简要概括老人的形象特点。(4分)

      20.小说详细展示老人制作“马凳”的过程,有何用意?(4分)

      21.赏析文中两处画横线的句子。(4分)

      ①这是闷榫,不是透眼。你当我是糙木匠?你别看我是个钉马掌的,做马凳——手细。(2分)

      ②抡起十八磅大锤轰然“嗨”的一声带一股雄风,往那楔子上砸去。 (2分)

      22.有人认为,题目“硬打三分”可换为“马凳”,你是否同意?请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案:

      19.(4分)答案示例:干练矍铄,技艺高超,认真严谨,自信,勇敢无畏,珍视荣誉。

      评分标准:每点1分,围绕人物形象、技艺、态度、品质作答,对4点得4分。符合意思即可。

      20.(4分)答案示例:充分展示了老人的才华和胸有成竹的自信;使小说情节更加丰富生动;充满悬念感;为文末揭示老人的身份做了铺垫。

      评分标准:每点1分,能够扣住小说内容和结构作答。意思对即可。

      21.(4分)答案示例:①语言描写,表现老人的幽默,突出老人对自己技艺的自信。

      ②细节描写、动作描写,运用动词和拟声词等,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生动形象地写出老人的气势和技艺的纯熟。

      评分标准:每句2分;手法1分,分析1分。符合意思即可。

      22.(6分)答案示例:

      参考答案一:不同意。“硬打三分”题目新颖,有悬念,容易引起读者的兴趣;(2分)能揭示老人的技艺高超和人格的硬气,表达对老人的赞美之情;(2分)概括小说的关键情节,凸显积极昂扬的精神主题。(2分)若以“马凳”为题目,则没有这样的表现效果。

      参考答案二:同意。“马凳”是行文的线索,全文围绕马凳叙述故事;(2分)通过展示做马凳的过程,能充分展现人物的技艺才华;(2分)能通过揭示马凳在抗战时的价值来表达小说爱国的主题。(2分)若以“硬打三分”为题目,则没有这样的表现效果。

      评分标准:选择观点,能围绕小说要素进行有理有据阐述;符合意思即可。

      
标签:现代文阅读 硬打三分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吴育,字春卿,建安人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下一篇:如何让学生掌握现代文阅读的解题技巧(教学论文)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