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作文指导
阅读:1711  
标签:作文指导
开放作文教学 培养人文精神(网友来稿)
■朱卫国

新课标对语文教改提出新的要求,“正确地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不断丰富学生的人文内涵。”也从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角度界定了语文课程的性质,这意味着“人文精神”将会在未来的语文教学中提升到重要位置。新课标在表意上有意识的突出“人文'”一词,给我们的语文教学一个信号,要充分体现语文课程中的人文内涵,张扬失落的“人文精神”。

所谓人文精神,是一种形而上的范畴,一般指的是对人的终极关怀,比如对人的价值、权力、命运等问题的思考与探索,它是人的灵魂的食粮,没有它,人的灵魂也就不复存在。

阅读我们的学生作文,感触最深的是“人”与“文”的分离,文中远离了“人”,脱离了“人”,人文精神和意识消失殆尽。在这里,我们很难发现作为一个头脑思想极为活跃,生活在社会多元化的今天的中学生的时代精神,其文中更没有对“人”的思考与探索,所选之材也极为狭窄,而且休闲气过重,多为月光、音乐、身边的的亲属和动物、风景名胜揽怀等等,缺乏激情和生命力,缺乏撼动人心的力量,有的只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沧桑感,由“小喜小怒,小哀小怨”包装的温柔感,还有“斜风、细雨、小屋”之类的浪漫感,让我们感到的是学生心灵已经锈迹斑斑了,学生的精神家园已经荒芜萧索了,学生的人格已经为人斫损了,人文精神的火花完全熄灭,在这样一个呼唤拯救失落人文精神的时代环境中,我们的作文教学更应该高张人文教育的大旗,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新语文课标对学生写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由,对自然、社会、人生有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因而,引导学生将作文介入关于社会,关于自然,关于人生的思考,这是作文教学的一个迫切任务。重要一点,就是要开放作文教学,把学生的目光推向社会生活前台去关乎“人”的思考,逐渐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思考习惯,陶冶学生情操,让“人”融入“文”,“文”又高扬着“人”。笔者尝试如下:

一、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进程。语文的外延是生活的全部,生活犹如万花筒,万般色彩尽在其中,一个对生活有着真切关注和思考的灵魂,其文一定闪烁着睿智的光芒。因而,脱离生活的作文教学,它割断了学生生活的脉搏,隔膜了学生对生活的感情,钝化了学生思维的“触角”。我们许多学生作文就是过于含情脉脉,过于养气和顺心,这不是作为中学生应有有风范。和时代的心跳连在一起,为城市贫困而潸然泪下,为农村农民而忧心忡忡,为道德沦落而焦虑不安,为信仰危机而振臂呼号。一个真正有风范有民族责任感的中学生,他们的目光应该经常投注在这些事关民族进程和社会步伐的大事上,过多地把视线锁定在学校家庭的趣事风波,未免会钝化心灵思想的敏感度。总之,对人的终极关怀,对人的价值、命运、权利的思考是为文的要义,失去了这些,文字就多了几分脂粉气,少了几分动人心魄的力量。

①关注热点焦点,了解时事动态。我们的生活瞬息万变,每一个变化点就是生活的原汁原味之所在,它透露着社会进程的焦灼和艰难,折射着世态百相的曲直方圆。可以在作文教学中有意识的开设“一周热点纵览”专栏,把从各渠道收集的热点焦点向学生介绍,打印成文下发学生,这些“点”很多都是学生来不及或漠而不见的世事之“点”,有别于教科书上的知识,是他们视野未及的“风景”,从这些“纵览”中,学生渐渐地认识到:在我们的周围,还有一个异常广阔的世界,那里风起云涌,时刻上演着或喜或悲,或忧或乐的“乐曲”。学生在接受这样的认知后,在作文选材时,就会把触角有意识地投向这个多元化的“大海”,摒弃那些老生常谈的琐事碎事。政治、经济、文化等热点,都有关乎“人”的思考,潜移默化中就有一种人文精神的熏陶。

②评论大众话题,引发人文思考。如“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道德信仰危机”“三农问题”等都是很好的大众话题。在教学中经常引入这些热门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评论思考,激发他们探索其意义和折射的意蕴。例如“清华大学刘海洋向熊猫泼硫酸”一事,就曾炒得沸沸扬扬,笔者曾将这一热点引入课堂,要求学生进行思考,谈自己的感想。在教师的引导下产生了许多有见地有质感的观点,如:学历和道德水平成正比吗?德育重于智育。一个合格的人应该是怎样的?此举的真正动机何在?等等。学生讨论很热烈,它激发的是学生对社会进程中”危机”的深层思考,久而久之,学生也会把“忧患意识”“危机意识”融入到作文选材中。

二、引导学生审视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指的是人对于自身的把握和认识。是对于自我的一种深层思考。一个人自我意识的强弱影响其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自我意识的正确与否,和人文精神有着密切的联系。自我意识包括对价值取向、道德准则、情操观念、人生目标等等的把握和认识。文如其人,学作文与学做人应是水乳交融的一体,引导学生去审视自我意识,就是在教育学生学做人,自我意识增强了,作文的思想火花和人文意识就提升了。

①调整价值取向,张扬学生个性。中学生的价值取向过于狭隘愈来愈重。崇尚名利,追求荣耀,过于的急躁和浮动,特别是商品经济大潮和拜金主义的影响,许多美好的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在消失,人生目标的散漫是许多学生虚以待日、空乏无聊的原因,因而重塑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念尤为重要。要用美好的情感占据学生的心灵。鼓励他们善行、善事、善德,崇尚美、热爱美、赞扬美、追求美,让学生 在作文课堂中去感受真情,感悟真理,陶冶性灵,升华思想。学生只有在美好情感和观念的支撑下,才能彰显文字背后的力量,真正做到“以情动人”,“情动于中”。对于学生作文中显露的个性,要去倾心地呵护,密切地关注学生随时迸发出的个体性的思维火花,对那些崇尚真善美的闪光点,要充分加以肯定和鼓励,并用尊重学生的民主教学思想火花去照耀自己的作文教学的路子,让作文教学成为培养情感丰富、思想活跃、境界崇高的学子的人文学科。

②走向社会生活,打造美好心灵。作文是源于生活的,离开了生活作文就失去了活水,我们的作文课堂要向生活打开一扇窗,让学生走向社会和自然,深入生活,接触人民,培养关心社会、热爱自然、同情弱者、爱护生命的赤诚之心,去触摸一草一木的自然情愫,去感受一山一水的博大无私。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体味“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的精妙。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生活中打捞湿漉漉 的作文素材。总之,人文精神的培养离不开“大语文”的理念。


展开全文阅读
所有这些,都是让学生去审视“自我意识”,树立正确的做人理念和作文理念,让生活去陶冶人,让人去生活中观察自己,继而磨励和打造人文的眼光与精神。

三、引导学生吸纳人文精华。文学宝库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博大精深的人文世界,这些名著名篇中融会了世态百相,凝聚了人间真情,沉淀了历史精华,囊括了大地沧桑,是人文教育的极好教材,除了课堂的教材外,还要广闻博记,感受语文本色。

①诵读古典诗词,关注当代名作。唐诗宋词里,忧国忧民、追求自由、乐观豁达、人生哲理等等,这些思想精神,与人文精神是一脉相连的,学习古典诗词,能够让学生在熏陶中受到情感的教育,道德的教化,自我的品位和内涵会不断的提升。我们的教学中,也要援引当代文学的例子,树立学生的当代意识,如余秋雨、贾平凹、余杰等等,他们的作品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文景观,要加以吸收和鉴赏。

②涉猎多种学科,拓宽阅读视野。新课标中“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就要求学生九年要达到阅读量400万字以上,除了纯文学作品外,还提及了“科普科幻读物和政治、历史、文化各类读物”。不同学科知识能开拓作文的视野,单一的阅读会影响作文的广度。

总之,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一个长远的课题。它要求作文教学必须从应试的舞台中切实开放出来,多角度,多渠道地开拓作文教学的层面,引导学生去走近“人文”,真正撑起语文教育中人文教育的大旗。唯有转变观念,开阔视野,活跃思路,勤于积累,树立大语文的开放教学观,才是正确的路子 。

作者地址:湖北监利县朱河镇初级中学  

 作者邮箱: zhu81xu2004@yahoo.com.cn
标签:作文指导 开放作文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2004各地高考作文题简析(二)
下一篇:2004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类题逐题详解(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