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导学案设计
阅读:390  2017-04-13
标签:导学案设计 八年级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导学案设计
短文两篇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背诵并翻译课文,掌握并积累相关文言实词;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3、体会作者的抱负和情操。

      学习难点: 

      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学习难点:

      体会作者的抱负和情操。

      学习过程:

      陋室铭

      刘禹锡

      一、自主学习

      (一)基础达标:

      1.本文选自《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_(朝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有《刘宾客集》。被白居易称为“诗豪”。早年与柳宗元齐名,世称为“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世称为“刘白”。

      2.写作背景简介:刘禹锡的《陋室铭》如今早已成了家喻户晓的“名文”,但其实这篇名文却是被“气”出来的。据说当时刘禹锡被贬至安徽和州当刺史。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横加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还撰写了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这个举动可气坏了知县,于是他将刘禹锡的住所由城南调到城北,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新宅临河,杨柳依依,刘禹锡触景生情,又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见他仍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时间,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县官实在是欺人太甚,于是便愤然提笔写下了《陋室铭》。

      本文体裁是铭,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本文的韵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韵母是:________________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惟吾德馨(    ) 苔(    )痕   鸿儒(    )    案牍(    ) 

      解释下列加线字

      (1)有仙则名(     )            (2)斯是陋室(   )

      (3)惟吾德馨(  )(           )(4)草色入帘青(    )

      (5)调素琴(   )(6)劳形(     )(7)何陋之有(                   )

      (二)初读感知: 

      1、朗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范读、个体读、集体读)

      (反复朗读,感受文章的音律之美,思考:文章的音乐美来自何处?

      提示:押韵、对偶、骈散结合)

      2、文章写的是陋室,那我们就来看看这个陋室。陋室简陋吗,孔子说了什么?

      参考答案:孔子说了什么?(孔子云:何陋之有?)

      “何陋之有”怎么翻译?(宾语前置句,现代语序“有何陋”,有什么简陋的呢?“之”,加强了反问的语气。)

      此句孔子的意思是屋子是简陋的还是不简陋的呢?我们来看看原文。(《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教师解释此段话。)

      孔子认为陋还是不陋(不陋)。为什么不陋,用孔子的话来说?(君子居之)。

      此句肯定了陋室不陋,那么我们读的时候就不应该是疑问的语气,而是带有肯定语气的反问。

      2、用刘禹锡的话来说,陋室为什么不陋呢? 

      请同学来翻译这一句话,同时注意把省略的部分补出来。

      这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请同学来翻译这一句话,同时注意把省略的部分补出来。(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主旨,提挈了全篇大意)

      二、合作探究

      (一)研读赏析

      1、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描绘陋室的?(再读课文,自组学习,小组交流)

      参考答案:(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居住环境优雅。


展开全文阅读
      优雅的环境我们读得就要显得有美感,仿佛你已经看到了如此清幽的环境。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交往之人高雅。

      “鸿儒”、“白丁”各做何解释?(博学之人和无学问的人)

      此句中“无”的一句要读得比“有”轻。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生活之事雅致

      丝竹指什么?这是什么修辞?(音乐,借代)案牍指什么?(官府的官文)。为什么作者不喜欢音乐呢?他自己不是也喜欢调琴吗?这二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呢?(学生讨论,得出答案。素琴之音时自己所弹奏的高雅音乐,而丝竹之音是哪些官僚富豪们在灯红酒绿的生活中所听的庸俗之音。)

      此句的背后隐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呢?(对奢靡生活和官场的厌恶之情.)

      2、除了对陋室的描写外,文章还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在这里,作者把山水比作什么,仙龙又比作什么?(山水比作陋室,仙龙比作居住陋室的君子品德高尚)

      教师讲解“比兴”:以比喻起兴,先言他物再咏所咏之物。是我国诗歌的一种传统的表现手法。

      (2)“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此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类比)

      此处类比有什么作用?(学生讨论得出结论:以古贤人居住的屋子来证明陋室不陋,同时作者也以古贤人自况,表明自己也追求他们那样的精神境界。)(教师板书)

      3、作者写陋室不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明确: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托物言志写法。

      小支架:托物言志,就是通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是文章的一种写作手法(亦称表现手法)。例如,许多作者喜欢通过对松和梅的描绘,表达自己坚强、圣洁的意志。

      (二)展示交流

      三、拓展延伸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shèn)漉(lù),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qì),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shǔn),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作者系明代归有光)

      注释:①轩:小的房室 。②尘泥渗漉 :(屋顶墙头上的)泥土漏下。③垣墙周庭:庭院四周砌上围墙。④栏楯(shǔn):栏杆。⑤增胜:增添了光彩。⑥偃仰:安居。⑦冥然兀坐:静静地独自端坐着。⑧珊珊:衣裾玉佩的声音,引申为美好的样子。

      1.解释划线的字

      每移案 桌子     余   我   稍为修葺    修补       

      偃仰啸歌 安居      冥然兀坐 默然 ,静静的样子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②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珊珊可爱

      【答案】①借来的图书放满了书架,我生活在这里悠然自得,有时长啸或吟唱,有时静悄悄地独自坐着,自然界的声音都能清晰地听到。②每月十五的夜晚,明亮的月光照在墙上,庭中桂树的影子,疏疏密密,微风吹来,花影摇动,美丽可爱。

      3、在内容上,文章用“庭阶寂寂或万籁有声”写居室的清静;写法上,采用了对比手法,抒发了作者安贫乐道的情怀。

      4.对作者所表现出的人生态度,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谈谈。

      示例一:我很欣赏文中作者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生活中人们往往面临种种诱惑,只要能像作者那样保持淡泊的心境,就一定能提高自身的修养,完善自己的人格。示例二:我不赞成文中作者的人生态度。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哪来的精神享受?何况,人生在世,就应该轰轰烈烈创造一番事业,为社会做贡献。

      参考译文:

      项脊轩就是旧日的那间南阁子。面积只有一丈见方,容得下一个人居住。这是间历经百年的老屋,泥浆渗漏,由小孔滴下,积聚的雨水,透过缝隙直往下淌。我常想挪动一下桌子,但左看右看也没个可以安置的地方。屋子又是朝北的,照不进阳光,一过中午,室内就昏暗了。我略为修补,使它屋顶不漏,前面开了四扇窗,在庭院的四周筑起了围墙,用来挡住南射的阳光,借助阳光的反射,室内才透亮起来。又在庭院中栽种了兰花、桂花、竹子、树木,旧时的栏杆也因而增加了光彩。书籍放满了书架,大声吟诵,悠然自得,有时则默然端坐,外界的各种声音都听得见。可庭院中显得特别寂静,小鸟不时飞来啄食,有人来它也不飞走。十五的夜晚,明亮的月光照着半个墙面,桂树的投影,纷杂错落,随着风的吹拂,影子也在移动,舒缓轻盈,十分可爱。

      四、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仿照《陋室铭》的样式学写一篇铭文。

      3、积累中国历史上其他类似的人物事迹。(积累本)

      五、板书设计

      陋室铭      刘禹锡           

      孔子:何陋之有 君子居之

      惟        环境——优美       斯  

      吾        主人——高尚       是

      德        客人——不俗       陋

      馨        生活——高雅       室


展开余文
      比兴  类比  托物言志

      爱莲说

      周敦颐

      主备人:崔喆 丁晓玲

      一、自主学习

      (一)基础达标:

      1.作者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著有《         》《     》等。

      2.文体、背景介绍:周敦颐任职南康郡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一四十余丈宽的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畴,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课文标题“爱莲说”可以怎么解释?

      3.字音、字形、词语

      (1)给下列字词注音:

      蕃(   )   淤( )泥   濯(  )  清lián(   ) 蔓(   )  鲜(   )有闻tíng tíng(       )净zhí(    )     xiè (    )玩    焉(    )

      (2) 翻译下列加线的词语

      可爱者甚蕃(   )     濯(    )清涟    亵玩(    )焉(    )  隐逸(    )噫(    )  鲜(   )有闻     宜乎(   )

      (二)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文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生个体读,注意字音、语气、语调、节奏(同学纠错)

      全班齐读,读出气势。

      3、默读,根据注解,疏通文意。疑难圈点,共同解决。 

      二、合作探究

      (一)研读赏析:带着下列问题品读课文:

      1.作者如此爱莲,莲花的可爱之处表现在哪里呢?

      2. 作者如此深情地为莲花高唱赞歌,文章是不是仅仅写莲花呢? 

      3.本文主体是写莲,为什么要写菊和牡丹?课文前面按“菊——牡丹——莲”的顺序写,为什么文末却按“菊——莲——牡丹”的顺序呢?

      结合课文,逐一解答:参考答案:

      1.莲花的可爱之处表现在:

      ① 从生长环境方面,写出了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高洁、质朴;

      ② 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出了莲“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香远益清”的芳香;

      ③ 从风度方面写出了莲“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清高。

      作者借莲花来写人。

      ① 在社会大环境中,作者自喻自己像“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一样高洁质朴;

      ② 作者自喻不与俗人为伍,以莲花的正直芳香的形象比拟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③ 把莲花人格化,自喻自己刚直、庄重,大有如屈原所说“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高贵品质。

      2.对比 、衬托(正衬、反衬):

      一是对“莲”的衬托,在反复的衬托之中既突出莲的品格,又表达自己的情怀;

      二是由三种花引出三种评价和比较,名为写花,实际写人,写出人们对生活理想的三种选择,突现自己对胸怀磊落、行为正直、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等高洁品德的崇尚。

      作者好像是在写花,而实际上是托物寄意,弦外有音,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意蕴”。这种写作手法就叫做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托物言志”是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以本文为例,通过板书理清学生的思路。

      前半部分按“菊——牡丹——莲”的顺序,是为了突出作者对莲的喜爱;后文按“菊——莲——牡丹”的顺序写,是从褒贬的角度,说明凡是超凡脱俗的事物,欣赏的人就少,而趋势媚俗的事物,欣赏的人就多。把正面放在前写,最后用反面的反衬一下,更有独到之处;三句分别用陈述句、疑问句和感叹句表述,特别是最后写牡丹时用了感叹号,更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二)展示交流

      三、拓展延伸(内容必须包含一篇与课文相关的课外阅读训练)

      阅读白居易的《买花》,回答问题。

      帝城(指长安)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灼灼(光鲜貌)百朵红,戋戋(众多貌)步束素。上张幄幕庇,旁织笆篱护。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家家匀为俗,人人迷不悟。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1、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共道牡丹时           移来色如故             帝城春欲暮

      A                       B                    C       

      不足为外人道也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复前行,欲穷其林

      此叹无人喻

      D     家喻户晓

      2、“家家匀为俗,人人迷不悟”一句与《爱莲说》中哪一句话含义相同?都揭示了当时的什么世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一田舍翁“低头独长叹”,这位田舍翁为什么长叹?(用原句回答)

      答案:1、C

      2、 与“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一句含义相同,都揭示了当时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

      3、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四、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课文。

      1、学习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联系自己的志趣和追求,说说你最喜爱哪种花,并用一句话来概括原因。

      举例:我喜爱梅,因为它是花中的志士,坚强不屈。

      任选几位同学交流。课后做到摘抄本上。

      2、积累古今有关莲花的诗句、美文。(积累本)

      五、板书设计:

      1)、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妖”——高洁、质朴

      莲     2)、体态:“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正直            君        作

      3)、香气:“香远益清”——芳香                      子        者

      4)、风度:“亭亭净植……不可亵玩焉”——清高

      菊花:     正衬

韩三其

标签:导学案设计 八年级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导学案设计 短文两篇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三峡》导学案
下一篇:《藤野先生》导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