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杂文参考备课资料
阅读:487  2017-04-15
标签:备课资料 高三备课资料
高考全国卷诗歌鉴赏新题型15套(原创)
 (一)

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临老陷贼之故,阙为面别,情见于诗⑴

杜甫

郑公樗散⑵鬓成丝,酒后常称老画师。

万里伤心严谴日,百年垂死中兴时。

苍惶已就长途往,邂逅无端出饯迟。

便与先生应永诀,九重泉路尽交期。

 

【注释】

  ⑴郑虔,即郑广文,十八是郑的排行。安禄山之乱,虔陷叛军中,禄山授虔水部郎中,虔称病,并暗中与唐政府通消息。至德二载(757年)十二月,陷叛军中官六等定罪,虔在三等,故贬台州。他是杜甫最要好的朋友之一。

⑵樗散,指无用之木。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首联写了郑公的音容笑貌,更写出了作者为郑公鸣不平的情感,可见他们深厚的友情。

B.颔联之所以说“严遣”,是因为诗句描绘了郑公面临遥远之地、垂死之人和中兴之时的遭遇,字字血泪。

C.杜甫实事求是地把唐王朝的行为斥之为“严谴”,毫不掩饰地为受害者鸣不平,表明他与唐王朝的决裂。

D.作者在诗中发出了“便与先生应永诀”的感叹,写得情真意切,非常含蓄,令人动容。

E.本诗绝不着色,字字至情,虽是笔笔顿挫,尽情放笔,白描如话,不伤直率,无限淋漓。

2.请结合诗句分析“从肺腑流出”、“情见于诗”的艺术风格。

参考答案:

1.C、D(C项“表明他与唐王朝的决裂”判断错误,杜甫是忠于唐王朝的。D项“非常含蓄”判断错误,属于直抒胸臆,直率,不是含蓄)。

2.(1)“从肺腑流出”、“情见于诗”抓住了诗歌情真意切这最本质的东西。(解释)

(2)杜甫与郑虔是好友,诗中说“郑公樗散”、“鬓成丝”、“酒后常称老画师”写出了郑公的音容笑貌,其含意是说明一位无政治野心、非危险人物受到“严谴”的不公,为郑虔鸣冤。且郑虔面临的是遥远之地、垂死之人和中兴之时,更能激起的情感。(内容)

(3)诗句“便与先生应永诀,九重泉路尽交期”白描写法,坚决表示了要和他在泉下交朋友,这表现了一个真正的诗人应有的人格,作者人格成就其艺术风格。(作用)

(二)

山行即事

王质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

荷雨洒衣湿,蘋 ①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

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②。

注  ① :一种水草。②酲(chénɡ):酒后神志不清有如患病的感觉,诗中指精神不振的样子。

3.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首联的“议”字用得好,好在点出了境界,“议阴晴”也用得好,好在可以统摄全诗。

B.颔联写“荷雨”,所谓“荷雨”其实与“沾衣欲湿杏花雨”的杏花雨相类似,均写出了令人凉爽之意。

C.颈联,借物衬托人,属于侧面描写,是一种象征写法,表达了作者如鹊鸥般的自由自在。

D.尾联,与首联一样采用了拟人手法,但这拟人手法是反面运用,加强了艺术表现力。

E.“酲”按照注释的说法是指精神不振的样子,而喧狎则写出了动物欢快的样子,可见本诗是乐景写哀情。

4.全诗未见“行”,也未见“情”,究竟有没写行、写情呢?何以见得?

参考答案:

3.C、E(C项的象征写法,错,鹊鸥没有直接的象征物。E项“可见本诗是乐景写哀情”判断错,本诗景喜人喜,精神不振只是当时疲劳之意)。

4.(1)本诗以"山行"为题,结尾点"山",表明人在“山色”之中。

(2)全篇未见"行"字,但从景物的动态来表现人的“行”, “浮云”“来往”是人行走时所见的物态,“洒衣湿”“吹袖清”显示了风雨兼程的行人形象。再景物的层次来显现人的“行”,如浮云在空,到荷雨湿衣、蘋风吹袖、鹊声喧日、鸥性狎波,都是"山行"过程中的经历见闻。

(3)诗人且行且赏,处处是山间画面,运用拟人化手法,艺术感染力强,物喜人喜,表达了作者对怡人山色的喜爱之情。雨后凉爽惬意,日出喜鹊欢唱,鸥鸟嬉戏,山色明净秀丽,神清气爽!未见情而情现。

(三)

海上

明末清初   顾炎武(1)

长看白日下芜城,又见孤云海上生。

感慨河山追失计,艰难戎马发深情。

埋轮拗镞周千亩(2),蔓草枯杨汉二京。

今日大梁非旧国,夷门愁杀老侯嬴。

注释:(1)作者当时避乱于江苏常熟。(2)千亩为地名

5.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首联写国破家亡后的渗淡景象,作者抚今追昔,暗指明朝的破灭,也指清朝的残暴。

B.颔联直接以感慨起句,写了以往用兵多失策,造成战局艰难,作者悲愤而心灰意冷。

C.“埋轮”和“拗镞”均指战败,以用典的方式写出。“蔓草枯杨”则写出了满是荒凉。

D.尾联“非旧国”写了改朝换代,作者自己虽存忠义之心,但无从救国,只好自比侯嬴发感慨。

E.本诗既是悲歌,也是慷慨之歌。既写家国破碎,也写个人感情。

6.结合本诗分析顾炎武是一位怎样的诗人,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参考答案:

5.A、B(A项诗中没有写清朝是如何做的,B项心灰意冷判断错,作者依然忠诚,而不是心灰意冷)。

6.(1)作者是爱国诗人。感概时局,抚今追昔,长看“芜城”,见“海上生”,只见史可法殉国处和鲁王飘泊处,体现了追忆前人发深情。

(2)作者是悲愤诗人。“埋轮”二句:感慨以往战争失利,南北两京相继失陷,作者发出了虽存忠义之心,但无从救国的哀叹之情。

(3)作者是救国诗人,诗中作者以大梁指中原之地,以侯嬴自比,主张进击、恢复中原,但老之至已,满怀愁情。

(四)

书边事


展开全文阅读
唐  张乔

调角(1)断清秋,征人倚戌楼。

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2)。

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

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注解:(1)调角:犹吹角。(2)梁州:当时指凉州,在今甘肃境内。

7.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首句“断”字,将“调角”与“清秋”融而为一,渲染了声色并茂、深广清幽的意境。

B.颔联中作者的视线从青冢又移到凉州,此时夕阳西下,余辉一片,一派日丽平和的景象。

C.颈联“穷边”二字,写出了西北边塞因长期战乱而造成生产废弛、民生凋敝的凄凉景象。

D.尾联抒写作者寄愿蕃情如水“长愿向南流”,在表达民族团结心愿的时候,其实也担忧团结如水流走。

E.本诗运用了虚实结合、对比映衬等多种艺术手法,全诗意境高阔而深远而韵味无穷。

8.本诗各联之间是如何结合在一起的?请从情、景角度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

7.C、D(C项“造成生产废弛、民生凋敝的凄凉景象”判断错。D项“担忧团结如水流走”判断错,其实是长久流向中原,大家一家亲多好啊)。

8.(1)全诗写景抒情,描写了宁静的边塞景象,意境高阔而深远,气韵直贯而又抑扬顿挫,回肠荡气,韵味无穷。 

(2)写作者游历边塞的所见所闻,其景首联写边塞安宁,征人安闲,颔联虚写昭君墓,实写日丽平和,边防安定;颈联写边塞广漠而无蕃兵阻扰,渲染和平景象。其景以“安和”结合在一起。

(3)先通过“角声回荡,悦耳动听”写作者畅游边塞的喜悦心情。再虚中见实,用汉昭君和亲的典故、唐梁州复见清明白日景象,表现对边塞安宁的赞美之情。最后,“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运用比喻,抒写作者心愿,深化了诗的意境,表现出诗人对民族团结的渴望之情。

(五)

酒泉子·长忆观潮

宋代   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9.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满郭人争江上望”写杭州人倾城而出是铺垫,拥挤到钱塘江边,为下面潮涌制造气氛。

B.上阕结尾两句运用了比喻、夸张等手法,渲染了作者胆怯,故有结尾时的梦觉尚心寒。

C.“弄潮儿向涛而立”属于白描手法,表现了弄潮健儿与大自然奋力搏斗的大无畏精神。

D.这首词以豪迈的气势和劲健的笔触描绘了钱塘江潮涌的壮美风光,而壮美的背后却是“空”,令人嗟叹。

E.本词描写了钱江涌潮的壮丽景象,作者把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结合起来,气势更盛。

10.请你结合诗句分析人与自然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参看答案:

9.B、D(B项渲染了作者胆怯判断错误,渲染的应该是钱塘江潮的气势。D项壮美的背后却是“空”,令人嗟叹错误,壮美的背后是人们对壮美期盼与赞叹。)

10.(1)这首词以豪迈的气势和劲健的笔触描绘了钱塘江潮涌的壮美风光。豪迈既是自然也是人。

(2)“满郭人争江上望”写杭州人倾城而出,侧面铺垫了潮水的雄壮气象,中间部分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表现钱江潮排山倒海的磅礴气势。转而运用白描写弄潮儿的英勇无畏、搏击风浪、身手不凡和履险如夷,表现了其大无畏精神。

(3)本首词对钱塘江涌潮的描绘,匠心独远,别具神韵,对“弄潮儿”的描写抒发出豪迈气概,结尾言梦醒后尚心有余悸,人已经融进了潮水的雄壮意象中,前后的烘托与中间重点描写紧密结合,全词浑然一体。

(六)

送韩揆之江西①

李季兰

相看指②杨柳,别恨转依依。万里西江③水,孤舟何处归?

湓城④潮不到,夏口⑤信应稀。唯有衡⑥阳雁,年年来去飞。

【注】①一作“送阎伯钧往江州”。②指,一作“招"。③西江,一作“江西”。长江在武昌一段称为西江。④湓城:在今江西,是韩揆要去之地。⑤夏口:今武昌。⑥衡,一作“随"。

1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 首联与《诗经·氓》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一样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B.颔联写诗人伫立江边,目送朋友的孤舟远去,思绪万千。

C. 颈联写诗人想象别后的情景:朋友一去,只怕音信阻绝。情感意蕴耐人寻味。

D.颔联与颈联一实一虚延伸了时空,为尾联的抒情作了铺垫。

E.尾联写唯有衡阳的大雁年年来回地飞,表达了对朋友离去的不舍。

12、从全诗来看,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11、A、E(A“一样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不当,“相看指杨柳,别恨转依依”并没有写乐景;并且“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出自《诗经·采薇》;E“表达了对朋友离去的不舍”错,应为“担忧朋友一去而不返的惆怅之情”)

12.①前四句表达了诗人送别朋友时依依不舍之情。第一二句写了“杨柳”“别恨依依”蕴含了诗人朋友时的依依不舍之情(3分)。②后四句抒发诗人担忧朋友一去而不返,音讯全无的孤独惆怅之情。后四句诗人描写了朋友离开后“湓城潮不到,夏口信应稀”的情景,朋友音讯全无,只有衡阳雁年年飞来飞去,这些诗句蕴含了诗人担忧朋友离开后的孤独惆怅之情。(3分)

(七)

孤雁儿①

李清照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箫箫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注】《孤雁儿》写于李清照晚年,赵明诚去世之后。

鹧鸪天·暮春

黄升

沉水香销梦半醒。斜阳恰照竹间亭,戏临小草书团扇,自拣残花插净瓶。

莺宛转,燕丁宁。晴波不动晚山青。玉人只怨春归去,不道槐云绿满庭。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 “梅心惊破”句,是拟人法。词人赋无情之物以知春的灵性。词人着一“惊”字,就将梅花开放的形状和神情都活现出来了。

B. 《孤雁儿》一词开篇就写主人公躺在藤床纸帐里,早上睡醒起来,情绪即不大好,心中说不尽的郁闷忧愁,从而奠定了全词伤春的基调。

C. “戏临小草书团扇”,这句摹写闺中佳人在精美的生绡白团扇上临摹字贴、戏学草书的生活情景,表达了主人公追求高雅生活的闲情逸致。

D. 李词以景衬情,将环境描写与心理刻画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婉的意境 。黄词用叙事的手法,把女主人公的寂寞情怀、怜花心事,曲折深入传给了读者。

E. 两首词都写到了“沉香”,李词借时断时续的香烟更突出了环境的凄冷与心境之痛苦。黄词则用炉香渐消,天还未暮以突出永昼难消与心境之孤寂。

14、两词中的女主人公都充满了愁思,但心境不同,请结合语句进行分析(6分)

13、B C(B.“伤春”错,词人笔下之春为“春意盎然”之春,开篇奠定的是忧愁的基调。C. “表达了主人公追求高雅生活的闲情逸致”错,“戏临小草书团扇”应是主人公聊以自遣之举,抒发的是主人公的寂寞情怀。)

14.《孤雁儿》中含蓄地写出了对亡夫的思念之情(1分):“梅心惊破”,《梅花三弄》的笛曲吹开了枝头的梅花,春天虽然来临了,却引起了我无限的幽恨,个人悲欢已见笔底;词末三句写出寻寻觅觅之形及怅然若失之感,表达自己的孤独寂寞,借梅花寄托对亡夫的悼念之情(2分)。  《鹧鸪天﹒暮春》主要是表达女主人公青春被禁锢的失落与寂寞(1分)。词的上片,写女主人公春昼梦醒的无聊之状,表现女主人公的寂寞情怀、惜花心事。下片进一层写景抒情,表现了女主人公留春无计、怨春不语的失落心境(2分)。


展开余文
(八)

纱窗恨·答冠月韵

田茂遇

笛声阵阵因风送,老天涯,一声入破偏凄切,落梅花。

雕盘处,千山黑雪,马嘶外,万里黄沙。算春宵归梦,好还家。

15、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5分)(   )

A. “老天涯”之“老”字,可见驻守塞外时间之久,流露出诗人的不满之情。

B.“笛声”意象包含愁苦,上阕既写笛声高亢凄厉,也写诗人心中愁苦凄凉。

C.落梅花,一是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飞飞落落,飘飘洒洒落下的情景,一是梅花落的曲子。

D.“黑雪”,雪是白色,而诗人着一“黑”字,正写出夜晚所见之景。

E.“雕盘处”,“ 马嘶外”,地域辽阔,突出了边塞的特点。这一句再现了边塞的壮阔景致。

16、这首诗感情感情丰富,说出诗歌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结合全词简析.(6分) 

15、AD(A老天涯是写笛声阵阵溢满天涯,D黑表现边塞风雪狂沙的肆虐的情景)

16、①表达了诗人戍守之苦。写笛声“凄切”就可见诗人戍守塞外心中的愁苦凄凉,一声“落梅花”,写声成象,撩拨起人内心深处的凄凉。

②表达了诗人在边塞的豪迈之情。“雕”与“马”都是边塞特有的威风凛凛的物象,它们是雄壮的、威武的;“千山”“万里”写出了地域的辽阔无垠;“黑雪”“黄沙”让人感到了风雪狂沙的肆虐。下片开首两句,不仅再现着边塞的壮阔景致,流露诗人的豪迈之情。③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结句“算春宵归梦,好还家”,点破了乡思离愁的主旨。

(九)

公安县怀古①

杜甫

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②。

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

注:①本诗作于大历三年(公元768年)深秋。是年夏,吐蕃进犯灵武、邠州,京城震动。杜甫因好友严武去世,便离开蜀地到荆楚一带的公安县暂住。②此二句主要写了三国时刘备君臣的关系及吕蒙的战绩。

17、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这是一首五言古体诗。全诗八句四联,对仗工整,颇显诗人的诗律功底。

B.首联构思精巧,用笔着力表现出“山野”之“旷”,“江水”之“深”。

C.颔联中,“催”字将深秋季节里昼短夜长的自然情状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

D.颈联“用典”,主要表现出了刘备君臣的和睦关系以及吕蒙的赫赫战功。 

E.整首诗层次清晰明了,首叙古迹形胜,次写想象之景,后直抒怀古情思。

18、本诗与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在思想情感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6分)

17、选D给2分,选C给3分,选A、B、E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A.“五言古体诗”有误,应为“五言律诗”。B.“用笔着力表现”的不应该是“山野”与“江水”,而应该是“营”与“城”。E.“次写想象之景”有误,应为“眼前时景”。)

18、(6分)①相同点:诗人在两首诗中均流露出了对古人(王昭君、吕蒙、刘备)的缅怀、敬仰之情以及自己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无奈伤悲。(2分)②不同点主要表现在诗人对古人缅怀敬仰的具体情感。(1分)《咏怀古迹》(其三)中,诗人主要表达对王昭君凛然勇毅的家国大义的敬佩;(1分)《公安县怀古》中,诗人主要表达对像“刘、关、张、孔”等君臣和睦关系的向往。(2分)(意思对即可)

【附】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十)

浣溪沙•洞庭

张孝祥

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

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浸疏星。

[注]①红蓼,指生长在水边的红色蓼草。

19.请选出下列对诗歌鉴赏最恰当的项(  )(   )(5分)

A.“旗梢不动晚波平”,和范仲淹《岳阳楼记》:“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都是写俯视洞庭湖之景。

B.”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 诗人岸上遥望洞庭湖虽然视觉观察的角度未发生变化,显示出另一番情趣。

C.“白鱼双尾玉刀明”指的写了玉刀似的双尾白鱼。鱼称双尾而明,是跃出水面之鱼,静中见动。

D.“旗梢不动晚波平”,是官船晚泊时景象,呈现出大自然清幽的静态美。旗梢,即旗旓。船头所插旌旗上的飘带一丝不动。

E.“夜凉船影浸疏星”一句,以景语收结,尤耐人寻味,运用了夸张、想象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夜晚的冷气浸润了天上疏疏落落的星斗。

20.词的下片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6 分)

【答案与解析】

19.CD

20.(1)动静结合。“明”是跃出水面之鱼,在这样安静的环境中,静中见动。(2)比喻、对比。将双尾白鱼比作“玉刀”,既写出鱼的特征,也和“红蓼”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给人强烈的色彩感。(3)想象。停船之时是傍晚,而“夜凉船影浸疏星”一句直转入夜景,在想象中展现出水中船影遮盖着星空倒影的优美境界。

(十一)

唐崇徽公主手痕①

欧阳修

故乡飞鸟尚啁啾,何况悲笳出塞愁。

青冢埋魂知不返,翠崖遗迹为谁留?

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为国谋。

行路至今空叹息,岩花野草自春秋。

注:①崇徽公主,唐朝和亲公主之一,姓仆固氏,唐朝著名将领仆固怀恩的女儿。生卒年不详。手痕:在今山西灵台。传说公主出嫁回鹘时,路经此地,以手掌托石壁,遂有手痕。

2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此诗是一首怀古诗,诗人借古生情,结合民间传说,为崇徽公主远嫁这一历史悲剧唱出了一曲悲伤凄凉的挽歌。

B.诗从对比开始,不离故乡的鸟儿尚啁啾鸣叫不止,而豆蔻年华的少女随着悲笳、离别父母、远嫁万里之外,就更加依恋不舍了。

C.颔联中“青冢”代指崇徽公主的埋身之地。诗人在这里沿用了杜甫咏王昭君的“环佩空归月夜魂”(《咏怀古迹》)诗意,一个“魂”字,使诗情变得更为深婉。

D.颈联诗人寓于两对矛盾现象中的诘问尖锐犀利,自古罕见。议论深切痛快,而又对仗工整,朱熹推崇此联道:“以诗言之,第一等诗;以议论言之,第一等议论也。”

E.在时间上,这首诗两度由古及今作大幅度的跳跃,使诗情波澜起伏,把读者的感情之流导入诗人以激情冲击而成的曲折回荡的河道中。

22.这首诗的尾联表现诗人怎样的的思想情感?是如何表现的?(6分)

【答案与解析】

21.AC(A项3分C项2分。)

22.(1)表现对远嫁女子深切的同情和对统治者对内统治严酷,对外苟且偷安,忍辱求和的不满。(2分)(2)作者在尾联上句直抒胸臆,长叹一声,无可奈何之情袭人心怀,行路人到此只能报之以叹息。下一句用以景结情的手法来写孤魂栖止的崖花野草春秋更替,年复一年,这里以无情衬有情,颇有韵致。(手法答对两种即可得4分)

(十二)

采桑子•杂忆

史惟圆

当时已惯何曾惜,滚遍香弦,字字清妍。能得当场几度怜?

今知此曲人间少,绝艺谁传?往事如烟,满耳筝琶值几钱?

注:史惟圆,明末清初人,经历甲申之变,明亡之痛。

23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滚遍香弦”中“香弦”代表美好的音乐,意思是说过去天天听惯美好的音乐。

B.“字字清妍”是描写音乐所达到的妙境,每个唱词都能让人感觉美好绝伦。

C.“何曾”“几度怜”,则表现了作者对错过美妙音乐的后悔之情,过去没有好好品味。

D. “绝艺谁传”表达出诗人对艺人们不思进取,不再钻研音乐的痛惜之情。

E.“往事如烟”中“往事”既包括过去尽情欣赏美妙的音乐的生活,也包括身经战乱的生活。

24.“满耳筝琶值几钱”的意思作者认为现在的音乐不值得一听,造成“筝琶不值钱”的原因有两个?试简述。(6分)

【答案与解析】

23.CD(C作者是认真品味了的,要不如何能知“字字清妍”呢?所以“没有好好品味”不对。D身逢乱世,如何能专心学艺?诗歌并非责怪艺人,而是借音乐说时事说兴亡之感而已)

24.第一个原因是因为现在的音乐确实不如往昔(1分),过去是“字字清妍”,现在是“人间少”,可以知道(2分);第二个原因是作者的心境不好,无心鉴赏(1分)。注解中的“明亡之痛”,诗歌当中的“往事如烟”,可以解说乱世心境如何能听得下“满耳筝琶”?

(十三)

减字木兰花•暮冬杂咏

清•史惟圆

寄愁天上,碧落青霄平似掌。石破多时,散作春檐夜雨丝①。

埋忧地下,移却南山成旷野。根蔓牵章,又逐郊原春草生。

注:①化用“女蜗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李凭箜篌引》)

2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寄愁天上,埋忧地下”,作者借用来作词的起拍与过片,成为词的主旨。也为这首词定下了基调。

B.“石破多时”化用了李贺诗“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李凭箜篌引》)以愁思比雨丝,思与丝谐音。

C.愁,本无形体,却可以“寄”,这是化抽象为具体,他的愁多得无法消除,想寄之于天,天下也容纳不下那么多愁。

D.“碧落”是指天上仙女,在《长恨歌》中有“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诗句。

E.最后一句是说,作者身处在旷野之中,看着眼前的蔓草,悲从中来,驱车任意行走,直尽头。

26.本词是围绕哪个字来写的?全词又是如何表现这个字的?请简述。(6分)

【答案与解析】

25.DE(D不是指仙女,而是指天空;E并非身处旷野,诗中只是比喻的说法,是一种想象)

26、本词是围绕“愁”(或“忧”)来写的(1分);上阕用了比喻手法,看不见的愁把天空都撑破了,极写愁思之深;(2分)下阕化抽象为具体,忧比喻成春草,由于忧多,只好移却南山,变成平坦辽阔的旷野,把无边无际的忧深深地埋下去。(2分)

(十四)

行香子

(宋)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展开余文
27.下列关于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词上阕定点取景,以村庄为中心描写四周景物,写出了词人所见的烂漫春光。

B.本词下阙与上阙相似,定点观察,写出了围墙、茅堂、桥、流水等意象,表达了作者喜爱之情。

C.本词着力表现了清新自然、绚丽多彩、充满生机的农家田园景象。

D.正如词人“倚东风、豪兴徜徉”,本词主要表现了词人意兴豪迈、旷达洒脱的情怀。

28.请赏析这首词的语言特色。(6分)

【答案与解析】

27.选BD。本题主要考察诗歌内容与情感的分析与鉴赏能力,也涉及到诗歌艺术手法的考察。主要是要准确解读诗歌内容。B项,下阕移步换景,以行踪为线索由近到远,动静相间,风光如画。结合整首词内容,“豪兴”是说明词人游兴正浓,“徜徉”是闲庭信步,与下阕“偶然乘兴”相呼应,主要表现词人享受田园风光时内心的快意与轻畅。“意兴豪迈”“旷达洒脱”概括不准确。

28.①通俗生动,朴素清新、质朴自然。“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如同口语,生动自然。写景如“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香”,色彩简单鲜明又显出农家本色。②用词准确。“倚东风、豪兴徜徉”,“豪兴”点明心情,“倚”“徜徉”则写出诗人怡然自得的神态。“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啼”“舞”“忙”与三个动物的活动特地安静相对应,写出了春天的生命活力。③句式整齐,格调轻快。本词句式都是三、四字句式,轻快流畅。(每点2分,注意要点+实例)

(十五)

倦行芳慢  (宋)王雱

露晞向晚,帘幕风轻,小院闲昼。翠径莺来,惊下乱红辅绣。倚危墙,登高榭,海棠经雨胭脂透。算韶华,因循过了,清明时候。

倦游燕,风光满目,好景良辰,谁共携手?恨被榆钱,买断两眉长斗。忆高阳,人散后,落花流水人依旧。这情怀,对东风,尽成消瘦。

注:榆钱:榆树早春未生叶时先开花,果实不久成熟,名榆荚,形状似钱而小,色白成串,俗呼榆钱。高阳:《史记•郦生列传》:“郦生食其者,陈留高阳人也。......县中皆谓之狂生。”他见刘邦时,自称"高阳酒徒"。"高阳"之人即指游燕时的狂朋怪侣。

29.下列对这首宋词上阕内容的鉴赏,不准确的两项是()(5分)

A.傍晚时分,初夏的凉风拂过,吹动了重重帘幕,主人公在这寂寂的环境中独处。

B.“翠径莺来,惊下乱红铺绣”写黄莺飞来,惊动枝上的花瓣纷纷下落,表现了词人内心烦躁凌乱。

C.“海棠经雨胭脂透“中“胭脂透”写经雨的海棠已经开放到最鲜艳最鼎盛的时刻,也暗示着盛极而衰、即将凋落的暮春信息。

D.上阕最后三句略略点明题意,这清明时节美丽的春光又轻易流逝,有一种“无计留春住”的叹惋。

30.结合下阕内容,具体赏析诗人的有哪些伤春意绪?(6分)

【答案与解析】

29、.选AB。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分析与鉴赏能力。先理解诗句大意,注意结合上下语境。上阕着重描写暮春景象。A项,上阕起三句描述了一个具体环境,时间是暮春白昼,地点是闲静小院,氛围沉寂清幽。B项“翠径莺来,惊下乱红铺绣”写雨停雨霁,黄莺飞来,枝上的花瓣仿佛被惊动而缤纷下落,落红点缀绿径,色彩斑斓,犹如织铺地,故曰“辅绣”。这里体现词人观察细密,用笔工致,使暮春景物变活,极具匠心,表现了暮春的凋零残败而又清新红艳。虽清新红艳但终将凋零,与下文情感一致。因此说这里词人“烦躁凌乱”不准确。

30.①春来懒事游宴。虽然“好景良辰,风光满目”,只因无人携手同乐,于游燕之事就意懒情倦了。②一春之不欢,春愁之长之深。自有榆钱以来,所“买”得者是“两眉长斗”,因愁苦而双眉紧锁。③因循岁月,蹉跎时光。酒侣星散,又值“落花流水”的春暮,这一年又是这样。④结尾三句写自己因春消瘦,总收全文。(前三点每点2分,最后一点1分,具体酌情给分)

本题考查分析诗歌内容和作者情感的能力。关键是要吃透诗词大意。注意词体的一个特点是讲究铺叙,基本上一个句号对应一个内容层次。学生在理解诗词大意的基础上可依次提炼答案。“恨被榆钱,买断两眉长斗”有些难以理解,应根据上下语境推出大意,似是用典亦未可知。

肖子罡

标签:备课资料 高三备课资料 高考全国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花开的声音(高三学生随笔)
下一篇:2017年高考作文备考(10道材料作文题目,含材料解读及立意)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