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案例
阅读:399  2017-04-16
标签:教学案例
肖境东——我们站起来了,春天就来了!(五年级语文指导课教学案例)
肖培东

      春天来了,你是怎么知道的?

      四月的阳光泼泼洒洒地照耀着,大山深处的春天早已经如大山一般簇拥着校园。山连着山,山叠着山,山拥着山,在这绵延千里的群山中,春天如温柔的手,一路慢慢地拂过。新绿满山,野花竟放,脉脉小溪,幽幽曲径,梯田霞光,吊桥灯盏,快到四川万源青花学校时,这世代耕耘的灵性山水,云遮雾绕的空谷足音,再点上孩子们悠悠回响的欢声笑语,校园就彻彻底底地通通透透地春天了。

      “语文湿地”公益巡讲进万源,我原本是来讲熟悉的“秋天”的。可是望着眼前这些淳朴天真的大巴山的孩子,想着一路花木扶疏,鸡犬相闻,这春和景明的春天便成了我决意要和他们一起捧读的语文篇章。我从春天入,要把你们装在画中,你们是春天的阳光,春天的溪水,春天的蓝绿,等我回到俗世,心无法宁静,便不时地挂成淡墨山水,洗濯我混浊心,过滤我世俗魂,多好。

      “春天来了,你是怎么知道的?”我笑着问。

      孩子们坐得很端正,山花般的,藏着春天的生机,也带着深山的羞涩。

      “花开了,春天就来了。”一个女孩说。

      的确,校园里的樱花树上满是绚丽的樱花,再远处,大山上,粉粉红红,也是春光烂漫。巴山诺水春如花,每一片花瓣都是静静流淌的春,孩子就是花,怎么能不绽放?

      “柳树抽出翠绿的枝条,春天就来了。”

      “小草长出了绿色,春天就来了。”

      山区的孩子,是从自然里读到春天的。

      这样,就有了三组句子:

      花开了,春天来了;柳树抽出了翠绿的枝条,春天就来了;小草长出了绿色,春天就来了。

      我感觉春天开始在课堂上很熟悉地呼啸而来了。

      “那同学们,能不能把句子改得简短又有春天味道的,尤其是后两句?”

      孩子们用手掌支起下巴,想着春天的语言,满眼的清澈。

      “柳树梳着头,春天来了。”

      调皮、稚趣的语言,跃动着勃勃生机。真好!

      “小草睡醒了,春天来了!”

      我连声赞叹,孩子们你们都是诗人!你们读读,还有比这更清新素雅的诗句吗?

      “花开了,春天来了;柳树梳着头,春天来了;小草睡醒了,春天来了。”

      孩子们来劲了,他们从未想到,他们的嘴里晶亮亮地蹦跳出来,是诗歌!怎么不是诗歌呢?小巧,别致,清新,乖巧的句子排列有序,不张扬的身躯凝聚着童心深处最纯美的情愫。都说诗歌是文字的宠儿,你们不也是人间的精灵吗?

      有孩子写了下来,很满足地读着,捧它在手心,疼爱地端详它的容颜。读着读着,他们有的甚至转动着脑袋,像春风里惊喜着晃动的绿叶。

      “这样,我又觉得第一句没有梳头睡醒的春天味道,你们能把它改改吗?”

      “花笑了,春天来了!”还是那个女孩,她真是笑着说的。

      笑!天使用微笑的眼睛看世界,这样,我们有了献给春天的赞歌,我们四五年级的诗歌。

      花笑了

      春天来了

      柳树梳着头

      春天来了

      小草睡醒了

      春天来了

      我们一遍遍地读着,春天也在不停歇地走来走去。这个课堂像春天,大巴山区的春天。你听,你看,鸟儿唱起了春天的欢歌,桃花都被春天透红了脸,一地油菜花黄,几处桃花红,孩子们的声音里,有清爽的风洗去我们心灵和身体的尘土,你会摸到蔚蓝的天空,和暖阳的光线。

      “还有吗?你是怎么知道春天来了的呢?”我问一个男孩,他坐在第二排,有点瘦弱,有点沉默。我不想让他被诗歌被春天遗忘。

      他站起来,低着头,又抬起,看看我的眼睛,羞涩地摇摇头。

      你不知道春天?你没觉察到春天来了?

      不,你从大巴山中来,你的心里不会没有春的影子,它甚至嵌进了你的灵魂!

      男孩还是沉默,眼睛躲着我,也躲着春天的拜访。

      每个人的春天,都有最隐私的秘密,诗歌一般的存在。你不想读出它,但你一定早写好了,等着我们去感受!“零星的诗句,是学海中的一点浪花罢:然而它们是光明闪烁的,繁星般嵌在心灵的天空里。”借一首冰心的小诗做你发现世界的双眼,捧出你春天的芽儿,让大家一起听听大山深处的天籁,好吗?

      “同学们,张中豪同学的春天长在他的动作里,你们知道吗?”

      我必须叫出他的名字,记住一个孩子的名字,就是给他一缕春风,信任与爱,会唤起沉默的小草。


展开全文阅读
      是的,你们都是坐着的,唯有他是站着的。经历寒冬里的痛苦,站起来了,就是春天。思想从沉睡中站起,就是诗句。我们从孤独和沉默中勇敢站起,就是春天的风景!

      “我站起来了,春天来了!”

      “你站起来了,春天来了!”

      “我们站起来了,春天来了!”

      那一刻,我看到全场听课老师惊喜和感动的眼神,我看到孩子们思想和陶醉的眼神!春天,只等我们站起,我们站起,春天就不会远遁。

      花笑了

      春天来了

      柳树梳着头

      春天来了

      小草睡醒了

      春天来了

      我们站起来了

      春天来了

      “老师,这诗歌前三句写物,最后写到人。”

      不,孩子,最后写到了你们,因为你们才是最美的春天。

      “而且,小草睡醒了,我们站起来了,这样的衔接多么自然。记住,你们是最纯真的诗人,是最春天的诗人,诗人不能在春天倒下!”我拍拍他,仿佛按下一个春天的开关在他的肩上,你不会再沉默的,你是春,你是人间四月天。

      后面的时间,他开始读,开始说,开始兴奋,开始沉醉……

      春天了,让树枝透过窗户,让小鸟跃上枝头!

      春天,我们来了!我们站起来了,春天就来了!

      仿佛一条春的河流在奔涌,时站时坐的孩子,就像错落延绵的大山,高高低低,怎么看,都有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山花绿树,溪水含翠……

      ——2017.4.6 四川万源大巴山

      --------------------------------

      评课 四川万源庙垭王校长

      一、课堂点滴

      知了的吟唱拐了个弯,秋天就来了

      我们的思路拐了个弯,诗歌就来了

      这是培东老师在语言指导课上留给五年级孩子最后的一句话,当然也是留给我们这些因仰慕而来的观课者的。

      他在引导孩子们进行语言练习的同时,也悄悄地告诉他们:多思考、勤思考、敢思考、善思考。条条路儿都能通罗马,语言练习和学习也是一样。表达形式不同、语言结构不同、词语组合不同,多些样式就多些选择,表达的效果就会更好。

      他也在告诫我们这些观课者:认认真真教书,静静心心引导。课堂上始终要做到“心中有学生”,以学生为中心才是课堂的全部,才是正道。更重要的是给了我们豁然开朗的感觉——哦,原来语言课是这样上的,原来语言课可以这样上,原来语言课还能上成这样!它揭开了语言课堂教学难的面纱,让语言教学就此走入寻常课堂。

      花笑了,春天来了

      柳树梳着头,春天来了

      小草睡醒了,春天来了

      你无法理解,这些从来没有作过诗的山里孩子们是如何在培东老师的课堂里成为诗人的;你甚至无法想像,这些靓丽的诗句是如何一点一点写就。

      “春天来了,你是怎么知道的?”培东老师看似平淡的问题立即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于是,“花开了,春天来;柳树抽出青翠的嫩枝,春天来了;小草长出了绿色,春天来了”这几句朴实的语言就从孩子们口头悄悄地溜出来了。

      “孩子们,那我们可不可以把这几个句子改得更加简洁更加有味道呢?”此话一出,孩子们的小手都高高举起,大多数孩子们都沉浸在思考中。于是,就有“花笑了,春天来了/柳树梳着头,春天来了/小草睡醒了,春天来了”这三句诗。

      然后,培东老师引导孩子们从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手触摸多个方面去感受春天的气息,更多地去发掘孩子们的语言才能。

      “你是怎样感受到春天来了的呢?”培东问第二排的一个小男孩。或许培东老师发现小男孩不在上课状态,或许培东老师以其慧眼看出这个男孩的不寻常,或许培东老师用实际行动来告诉我们观课者课堂上不要忘记每一个孩子,或许是其他原因。总之,下面发生的一切可能会令这个略显羞涩腼腆的男孩终身难忘。

      低头,沉默,不回答。小男孩按照惯例应付着这位远道而来的老师。但是培东老师没有像我们平常一样,为了课堂的节奏和效果,放弃这个小男孩子,而是耐心地引导和等待着他的发音。有时想想,这就是名师与我们的区别,越是名师越是注重孩子们,越是不在意课堂的节奏和效果,哪怕有可能会因此把课上砸,会毁了名师的名节,也一定坚持等待。

      “你叫什么名字?”“张东豪”。“同学们,张东豪的春天是在他的动作里,你们知道吗?”“张东豪站起来了,春天来了!”的确,除了培东老师之外,所有孩子和观课的老师都稳稳地坐着,唯有他是站立的。“我站起来了,春天来了!”张东豪提高嗓门,大声地回答。“我站起来,春天来了!”“我们站起来了,春天来了!”整个课堂回荡着一个声音。此时,我分明看到,张东豪同学的头是高昂着的,眼睛瞪得圆圆的。心情也肯定是不错的——我居然还能说出这样受老师欢迎的话!

      于是,就有这样一整首诗:

      花笑了,春天来了

      柳树梳着头,春天来了

      小草睡醒了,春天来了

      我们站起来了,春天来了

      孩子们大声地朗诵着这首他们共同写就的诗。“花笑了,春天来了/柳树梳着头,春天来了/小草睡醒了,春天来了/我们站起来了,春天来了”。相信,这首诗会影响着很多的孩子们,甚至会嵌入他们的灵魂中,不得散去。特别是张东豪,他的笑容一定会继续下去,我张东豪站起来了,春天就来了;我张东豪就是春天,永远都是。

      于是,后面课堂就出现了:“春天在老师飘飞的粉笔灰里,春天在爷爷看报纸的眼睛里。。。”这些诗句。

      更出现了:

      坡上

      坡下

      散落一地

      横线上孩子们所填的有(撕碎的地毯、闪光的萤火虫、金灿灿的太阳、想不到的诗句、秋天的忧愁)。这些诗句虽然都不是最好的,但是却是孩子们这堂课的真正所获,不仅仅是知识,重要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语言组织的能力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自信和阳光的吸收。当然这些,与培东老师耐心引导,学生努力分不开,只有师生共同努力才有可能慢慢地靠近、深入课堂之中。


展开余文
      二、几点感悟

      其一、语文老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培东老师整个课堂诗一般的语言,给学生给观课的老师以美的享受,置身于这样的课堂,整个身心是愉悦的。这足以展现培东老师扎实的语文语言能力。

      培东老师课堂松弛,亲和力强,容易与学生沟通,更好地与学生交流。对于课堂的掌控力极强。课堂上很有激情,用老师的激情带动了学生的激情。所以,整个课堂学生都很兴奋,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去了。

      所以,一个专业知识扎实,课堂意识强的老师必定会成为学生喜欢、术业有专的老师。我们现在太需要这样的老师了。

      这也正应了后面培东老师所做讲座《老老实实地教会学生读书》一样,他告诉我们这些语文老师:语文一定要守着学生读书;课文教学一定要“得体、得意、得言、得问、得学、得读、得思、得心”。在课堂上,他正是这样做的,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文课了。

      其二、课堂的生成、预设和课件PPT。培东老师两堂课都备好了课,但是两堂课都没有按照原来的教学思路走,而是临场根据学生的情况作了大幅度的调整。这就是大师的风范,更是大师的独到之处。特别是他的课件PPT,基本上就没有按照原先的PPT课件来走,而是借助少量的PPT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将课堂引向深入最佳。

      但是,我们又不得不看到,现实中我们很多老师对于课件的过度依赖,我们在追求精美的同时,却又舍弃了对于内容的选择。现在有些语文课堂成了,音乐、舞蹈、图片(PPT)的大杂烩。语文老师抱着电脑,紧抓鼠标。简直无暇顾及学生反映。PPT又几乎都是在“百度丛林”寻找的东西,不从课堂实际出发,不从学生需要出发。这样,只能是美丽了课堂荒芜了学生。

      所以,课堂的如何生成、如何预设以及课件的有用与无用,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又不得不摆在桌面上来。在下认为,语文课堂,千万不要让课件冲淡了课堂对于学生思维的开发和智慧的启迪的普遍作用。只有那些对课堂本身,对课堂教学内容本身有作用的课件内容才是最好的,才是学生最需要……

      其三、语言课堂教学应该做什么?干什么?

      有人说:学生的语言(作文)的功夫在课外。对于这话,长久以来,我是质疑的。质疑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此话贬低了我们语文老师、语文学科的专业性,更重要的是因为它否定了我们语言课堂教学本身。

      是的,作文的本身是悟的过程。文笔的好坏更多是来自于学生的“自悟”。但是,如果没有老师给予的“规范”,那学生的悟也就只能是“仙女散花”,毫无章法。所以,老师或者说课堂教学如何给学生营造自悟的氛围就至关重要了。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去关注的是,当下作文教学中关于重“内容”还是重“形式”的议论,换言之就是“内容大于形式还是形式大于内容”。而这个问题它涉及到作文教学的根本——“说什么”和“怎么说”上面来。着眼点的不同就标志着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的理念的不一样,不一样的理念可以关注学生的成长点、发展点也会不同。

      以往我们都也曾将习作教学的着眼点只放在“说什么”上,显然这混淆语文学科的本性。只有将立足点放移到“怎么说”上,即“怎么写”的话语形式。

      在培东老师的语言课堂上,不管怎么样,他都一直在给孩子们以说话的“规矩”,简洁、有味;先看、听、闻;以及先动植物再人物。这些引导就是一种形式上的推进和提醒。

      三、几句结语

      2017年4月6日,在大巴山深处,肖培东老师用极为朴素的方式还原了语文教学的本来面目,也用他的勤勉和真诚诠释了语文老师就应该是这么个样。放弃做课,从学生出发,为学生作想,让语文深嵌孩子们的生活中、灵魂深处。

      培东老师说:“钻进文本,扎根课堂,给力学生;扎扎实实地教语言,实实在在地给学生方法。教学学始终是要面对学生的,开始是老师的,但最终是学生的。”

      培东老师还说:“孩子不会是一个既定事实,老师就是要改变‘不会’的现状。”就如张东豪一样,原本“不会”的他,却在培东老师的课堂成就一首顶天立地、豪气冲天的诗句。

      “课即是人、人即是课”这是最高境界,这也是培东老师的境界。虽然,现在我们大家离这个要求还很远,但我们要慢慢地靠近慢慢地成为这样的老师。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标签:教学案例 肖境东—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我们都是植树的牧羊人——听肖培东老师执教《植树的牧羊人》 教学案例(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学案例)
下一篇:肖培东——人生四十始悟语文(教师随笔)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