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406  2017-05-12
标签: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峰峦、预兆、轻盈、均匀、崩塌、弥漫、征兆、一霎间、千姿万态、变化无常”等词语

      2、反复朗读课文,识记一些关于天气方面的谚语,增加生活常识

      能力目标

      1、复习巩固比喻的修辞手法,积累文中比喻,体味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2、学习常用的说明方法,特别是打比方和分类别

      3、练习快速阅读,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教学重点

      快速阅读,概括课文内容要点分析本文写作层次清晰的特点

      ●教学难点 

      分析、把握课文主体部分怎样看云识天气的内容和结构层次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示范朗读磁带。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概括课文内容要点,分析、理解选取说明角度安排说明顺序的写法,体会准确、生动的语言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

      一、导语 设计

      设计: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阴晴风雨的变幻真的是无常难测吗?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又是靠什么识别天气变化的呢?(学生回答:看云),的确,云就像天气的“招牌”,“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这些谚语,就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看云识天气的经验总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科普文《看云识天气》,它将告诉我们如何解读这大自然的文字,天气的“招牌”——飘浮的云彩(板书文题)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标注各自然段的序号,划出疑难字词,并结合注释和字词典疏解

      投影显示:

      (1)注音:

      峰峦(luán)  一霎(shà)间    点缀(zhuì

      绫纱(líng)  弥漫(mí)  晕(yūn)头转向

      月晕(yùn)          崩塌(bēng tā)

      (2)释义:

      峰峦:山峰和山峦峦,小而尖的山,或连绵的山

      一霎间:一会儿,形容时间极短

      预兆:事情显露出来的迹象

      轻盈:文中形容卷云像女子的动作、体态一样轻巧优美

      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征兆:即将出现的迹象

      崩塌:崩裂而倒塌

      2、学生自由诵读,梳理课文主要内容

      思考:(1)本文是一篇科普文,主要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切合文题揭示云和天气关系的语词是什么?它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招牌”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喻指云是天气变化的标志,准确而形象地说明看云和识天气的关系)

      (2)有关云和天气的关系,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说明的,找出标出说明角度变化的语句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文章从云的形态、云的光彩两个方面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 .第6段的中心句“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  

      (3)文中第2段看云识天气的经验一句是揭示云的形态和天气关系,作者用“往往”“常常”作限制词,说明了什么?后面的三个语段与它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往往”“常常”这两个词用在句中具有限制作用,表明一般情形是这样,排除了特殊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 第2段是后面三段的“纲”第3段对应第2段中的“薄云”“晴朗”,薄云分为“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第4、5段对应第2段中的“厚密”“阴雨风雪”,云层分为“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

      (4)相形课文主体部分对云和天气关系的具体细致的介绍,第1段的概述在语言运用上的显著特点是形象生动的比喻的运用,试具体分析其作用


展开全文阅读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第1段用一连串的比喻把云的万千姿态描绘得非常生动形象,充分激发了读者的想像,作者首先说明云的“姿态万千”:有的“像羽毛”,说明它轻飘,有的“像鱼鳞”,说明它排列整齐;有的“像羊群”,状其形态,有的“像一张大棉絮”,状其质感;“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状其势,这一系列恰当的比喻,鲜明而具体,形象而生动,给人深刻的印象。最后一句是全段的中心句,“招牌”一词比喻贴切,耐人寻味。总之,比喻的运用不仅使要说明的事物更加生动形象,而且使整篇文章富有文采,能激发人们阅读的兴趣

      (5)以简表的形式归结课文的行文思路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总说-----分说-------总说

      3、品读全文,体会课文层次清晰的特点

      第二课时

      三、具体研讨第3~6段

      1、学生精读,揣摩语言的生动形象

      2、投影显示薄云图片,请学生结合课文的细致描绘,仔细观察云的形态变化,展开丰富的联想,说出更有创意的理解

      思考:(1)语段中清晰的思路是通过分类别的方法表现出来的,请以简表的形式列出晴天云的形态变化、特征以及预示的天气变化等情形对比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分类说明法是把事物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别,一类一类加以说明的方法。这种分类说明不仅能够把不同事物的不同特征说得更明白,而且会使说明的条理更清楚本段把薄云分为四种,一一介绍,有条不紊它们既有自己的特点又有共同点列表如下:

      晴天云简表

      云 名 云的形态变化 高 度 厚 度 天气征兆

      卷 云 像羽毛、像绫纱、

      丝丝缕缕地飘浮着 最高 最薄 象征晴朗

      卷积云 像鳞波是成群成行的卷云 很高 很薄 无雨雪

      积 云 像棉花团 上午出现

      傍晚消散 两千米左右 较薄 阳光温和

      高积云 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

      扁球状 排列匀称 两千米左右 较薄 天晴

      (2)第3段采用了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那么现象是什么?本质又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说明云的形态是现象,说明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是本质)

      (3)第3段文字的语言,既有平实说明,又有生动说明,各举出一个例子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平实说明:卷云和卷积云都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

      3、记叙文中,比喻是一种修辞方法;说明文中,运用比喻来说明事物,叫做比喻说明法,一般简称为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

      造句:

      (1)夜幕四合,周围的群山,……

      学生回答,教师示例:

      (夜幕四合,周围的群山,像驼峰,像闸门,像卧佛、像长蛇,……)

      (2)远处的霓虹灯亮了,……

      学生回答,教师示例:

      (远处的霓虹灯亮了,像眼睛,像流星,像彩绸,像长虹,……)

      4、第4、5、6段的写作思路与第3段相同,请学生仿照对第3段的分析以图表的形式标示这三段的内容要点。

      5、积累文中的有关谚语,了解识别天气变化的常识

      文中出现的谚语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东虹轰隆西虹雨”“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教师适当补充,并做些解释,如:

      (1)“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

      (2)“云往东,车马通;云往南,水涨潭;云往西,披蓑衣;云往北,好晒麦”

      (3)“早上乌云盖,无雨也风来”

      (4)“清早宝塔云,下午雨倾盆”

      (5)“久晴大雾阴,久阴大雾晴”

      (6)“黄云上下翻,将要下冰蛋”

      四、课堂练习

      投影显示:

      1、本文的语言生动形象,又十分准确在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体会其表达效果

      (1)经验告诉我们……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一定 有时 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2)出现了高层云,(一定 有时 往往)在几个钟头内便要下雨或下雪

      (3)乌云弥漫着天空,顷刻间,雷声隆隆,电光闪闪,马上就会哗啦哗啦地下起暴雨来,(一定 有时 常常)竟会带来冰雹或者龙卷风

      (4)天气变化异常复杂,看云识天气有(相当 一定 非常)的限度

      (5)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判断 推断 推测)天气的情况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1)常常 (2)往往 (3)有时 (4)一定

      (5)推测。(这些词语或修饰或限制,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下面一段话的句序被打乱了,将理顺后的句序写在后面的方格内

      ①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

      ②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

      ③太阳照到天空,使云层变成红色,这种云彩叫做霞


展开余文
      ④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

      ⑤还有一种云彩常出现在清晨或傍晚

      ⑥意思是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有大雨

      ⑦朝霞在西,表明阴雨天气在向我们进袭;晚霞在东,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

      正确句序: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②①⑥⑤③⑦④)

      3、指出下列各句使用的说明方法或修辞手法

      (1)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 )

      (2)最后,云压得更低,变得更厚,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天空被暗灰色的云块密密层层地布满了( )

      (3)华环由小变大,天气将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 )

      (4)所以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 )

      (5)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层,叫卷云……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这就成了卷积云……还有一种像棉花似的白云,叫积云……在晴天,我们还会偶见一种高积云( )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下定义 (2)拟人 (3)分类别 (4)引用 (5)拟人 分类别 作诠释

      4.如果将下面一段描写天气的语言改成天气预报的语言形式,请用恰当的语言表述

      清晨,天上飘着片片白云,中午,天空渐渐聚集起了层层阴云,到了下午,便下起了濛濛细雨轻风拂面,使人略感凉意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天气:晴转多云,午后有小雨,风力1~2级。

      五、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介绍云和天气关系的科普文,文章成功运用了分类说明、 打比方说明等方法,使得内容准确生动、层次明晰看云识天气,这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正如课文所言它毕竟有一定限度,现代科技的发展对天气的准确预报,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昔日神话中的雷电神、风婆婆也只是故事中的角色,因为科技改写着大自然的历史

      六、布置作业

      1、阅读文段,完成习题

      投影显示:

      ①碧蓝的天空,铺过来一层蚕丝般的云幕,不一会儿,太阳周围现出一道彩色光环它宛若彩虹,但没有彩虹鲜亮;虹的色彩排列是内紫外红,而光环刚好相反,是外紫内红,这就是“晕”,俗称“风圈”

      ②人们对“晕”的兴趣,不单因为它有斑斓的色彩,而且由于它是天气变化的一种前兆据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统计,在1980年中就曾出现1052次“晕”,“晕”后两天内出现风、雨等显著天气变化的占80%

      ③不过,也不是所有的“晕”都是风雨之兆气象工作者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当“晕”的持续时间在1小时以内(俗称:“短晕”)时,未来的12小时~36小时内会出现风或雨;当“晕”的持续时间在5小时以上(俗称“长晕”)时,则不会有风雨天气出现

      ④美丽的晕环是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我们了解并利用它来观测风云,能更好地安排工作和生活

      (1)第①段从哪两个方面说明晕和彩虹的不同?(各不超过5个字)

      (2)人们对“晕”的兴趣主要因为,文中“”与它相呼应

      (3)本文段依次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4)从语言风格看,本文主要是说明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鲜亮的程度;色彩的排列。 

      (2)它是天气变化的一种前兆 美丽的晕环是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 

      (3)作比较 举例子 分类别 列数字 

      (4)平实 

      2、本文成功地运用了比喻的说明方法,不但使人们对各种云的认识豁然清楚,而且显得生动形象,饶有趣味,为我们的习作提供了借鉴的实例。说明文运用比喻有别于叙事写景文中的比喻,简言之,是为了“使人有所知”,而不是“使人有所感”。 

      教学反思:

      这整堂课的教学目标是想借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清文章思路,能说出云和天气的关系,能识别云,预测天气的阴晴雨雪,同时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的兴趣。因此,在安排这一节课的每个环节时,我事先要求学生预习课文,分小组讨论填表,准确列出云及其光彩的种类、特征和它们分别表示的天气情况然后在课堂上通过小组之间的竞赛,使学生在协作学习中对整篇课文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也相应得到提高通过这个活动,使整堂课达到了第一个高潮,学生学习兴趣空前高涨

      而这堂课的另一个环节是通过比较阅读,使学生能够体会到本篇 课文借助修辞手法,运用描写等表达方式使语言生动、形象、准确的特点同时通过仿句训练使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到提高。

李福海

标签: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看云识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下一篇:市长爱吃面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