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540  2017-05-18
标签: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课时安排:2课时 

      学习目标:       

      掌握并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培养古文自读能力。     

      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      

      体会并学习古人刻苦学习和虚心求师的精神。

      学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①学习积累文言实词与虚词。 ②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难点:理解作者如何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学生勤奋学习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讲一则古人悬梁刺股刻苦勤奋学习的故事导入。其实古代还有许多这样勤奋读书的人和事,你还知道哪些呢?引导学生从记忆中搜索相关故事      (王羲之刻苦勤奋的故事;囊萤映雪;成门立雪;凿壁偷光„)古代的宋濂也是这样 一个勤奋好读书的人,而且还是个善于劝学的人,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送东阳马生序》 

      文题背景 

      宋濂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现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人。明初文学家。年宋濂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宋濂很受朱元璋器重,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著有《宋学士文集》。 

      关于“序”  古代“序”有两种:一是介绍、评论文章的序;一是临别赠言的赠序。本文属于赠序。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一种写法。  《送东阳马生序》是作者给同乡(东阳)一位姓马的晚辈(马生)的临别赠言(序)。这是一篇赠序,有别于介绍评价的序。 

      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教师范读,学生正音 

      易错字  嗜(shì)学   砚(yàn) 逾(yú)约   叱(chì)咄(duō) 负箧(qiè)曳(yè)屣(xǐ)   皲(jūn)裂  媵(yìng)人   烨(yè)然   持汤沃(wò)灌    以衾(qīn)拥覆     绮(qǐ)绣 俟(sì)  缊(yùn)袍敝衣 

      多音字  容臭(xiù)  既加冠(guān)     僵劲(jìng) 2  四支僵劲    支---肢  “肢体”         皆被绮绣    被---披  “穿” 

      学生自读,梳理文意 

      重点字词  致:得到。 假借:借。  弗之怠: 不懈怠,不放松读书。 走:跑。  逾越:超过预定的期限。 以是:因此。  既加冠:已经到了成年。   患:担心,忧虑。  硕师:才学渊博的老师。硕,大。   尝:曾经。  趋:奔,快走。   叩:请教。  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    稍降辞色:言辞放委婉些,脸色放温和些。  叱咄:训斥,呵责。  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    缊袍敝衣:破旧的衣服。

      2.一词多义  

      以衾拥覆(用,介词)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连词)   俯身倾耳以请(而,连词)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为,介词 / 拿,把,介词)无从致书以观 (来,连词)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的,助词)  走送之 (代词,指借的书)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弗之怠:之:指抄书。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     

      3.词类活用  

      笔.录    用笔抄写。(名词做状语) 腰. 白玉之环    腰:名词用为动词,腰挂。  

      古今异义  

      媵人持汤沃灌    汤:古——热水  今——菜汤     走送之    走:古—— 跑   今——行走     尝趋百里    趋:古——奔,快走 今——趋势卒获有所闻    卒:古——最终 今——士兵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古——借   今——假期  5.通假字     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通“肢”,肢体     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穿着   


展开全文阅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具体研习  

      (一)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本文以作者自己学习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叙述在他青少年时代求学生涯中的艰苦和勤奋,表现了顽强的学习毅力和勤苦的学习精神。文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马君则的殷切期望。  

      (二)作者在求学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都是怎样解决的?找出相关句子加以印证。 

      明确:得书之难,求师之难,求学之苦。 

      第一段总写,突出勤奋。    无书:无从致书以观————借书,抄书: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   无师:无硕师名人与游————求师: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为师严厉:未尝稍有降辞色(遇其)叱咄————求学礼周:立侍左右色愈恭,礼愈至。    

      第二段详写,突出艰苦。    求学中途艰难:足肤皲裂而不知四支僵劲不能动————受人照顾: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学习生活艰苦: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缊袍敝衣处其间————乐以忘忧: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三)作者写出了学习时极为艰苦的条件,目的是什么? 

      明确:从本段最后几句话可以看出,作者认为,勤奋和艰苦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这正是学有所成就的根本原因。 

      (四)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本文是一篇序,是赠序,亦即赠言。与书序(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诗序》)不同。本文是作者写给马君则的赠言,勉励他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文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满怀期望,态度恳切。  

      三、深入思考  

      (一)课文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明确:如第一段中一开始就运用对比,“嗜学” 与“家贫”这对尖锐的矛盾,意在刻画作者能克服困难勤勉好学。第二段写求学的艰苦情况。写家中穷苦、路途险恶等衣、食、住、行,这一切都表现一个“苦”字,目的是与同舍生形成对比,也表现自己外表虽苦,内心却乐。对比中无不是从正面教育勉励马生。 

      (二)领会文章写作上的基本特点  

      明确:本文在写作上,注意了记叙、描写、议论三者的自然结合。本文以记叙为主,笔法简洁。有些地方适当地加以渲染和描绘,使文章增添了文采,显得更加生动具体。比如,写到百里之外向硕师名人求教的情景,写了周围的环境,写了“先达”的表现,写了自己求教时的谦虚恭谨。文字简洁,而人物神情跃然纸上。又如写奔走途中的艰难,寥寥数语,情态毕现。写同舍诸生的服饰华贵,采取了细节描写的方法,更衬托出作者的朴素与艰苦。叙述、描写的同时,还适当地穿插了议论,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比如“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归结上文,突出勤苦。前者表明勤能补拙,后者表明乐以忘忧。  

      四、延伸拓展:

      宋濂成功的原因是什么?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五、课堂小结    

      本文作者给我们上了一堂很好的有关学习态度的课。其实古人论及学习的文章多得很,其中有不少耳熟能详的警句,像“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等。古人也曾留下很多令人称颂的成语典故,诸如“头悬梁,锥刺骨”,“囊萤映雪”等等。在今天,学习的目的有了新的定位,但学习的态度与方法是亘古不变的,这些足以供我们借鉴。希望同学们能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勤奋刻苦,在为求学之年,学有所成。 

李建国

标签: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送东阳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八年级语文上册《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下一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