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668 2017-05-25
标签:
教学论文
古代诗歌教学体会之诗歌中的意境(教学论文)
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初级中学 谷和好
【摘要】:古代诗歌中的意境就像人的灵魂,文章的主旨。它是隐含在诗歌的内容里的,隐含在诗歌的诗句里,隐含在诗歌的字词里。读诗、品诗、赏诗、评诗都离不开对诗歌中的意境进行分析、品赏、体味。
【关键词】:意境 意象 再创作
我常陶醉于记叙文叙事的妙趣;我常着迷于散文写景的美丽;我更深情于小说人物的鲜活;我还折服于议论文论述的精辟。然而最让我忘情而不能自拔的要算是古代诗歌所蕴涵的各种幽邃而深沉的意境了。
说到诗歌意境,其实就是诗歌通过形象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就是人们常说的意象。诗人创作诗歌作品,要借助一定的形象。这些写入作品的形象就是意象的“象”。但由于它们是经过诗人精心挑选和认真判定而写入的,所以附着着诗人的主观认识和情感,即“意”。因而这些形象不再是现实中普通形象了,故称之
现,才产生了意境。当然,意境是通过联想和想象才能达到的一种境界。
我认为体会诗歌的意境有两种途径,一种是从对诗歌的诗句整体欣赏中得来;一种是从对诗歌字词的欣赏中得来。
先说如何从诗句的分析而得到诗歌的意境。在品读诗歌时是需要读者通过对作品中所描绘的景象进行再创作,也就是通过联想和想象在脑海中描绘出一幅诗歌所描写的景象,这也就是前文所述的意象,即把文字变成画面,这时的读者就要有着画家所具备的特有的审视能力和绘画功底。甚至这种绘画功夫还要超出画家,因为画家是在实物(画纸、画布、墙壁)上作出有形的画像,而诗歌的品赏者则是要在大脑中绘出一幅没有纸、布等物的虚境。但是二者所体会出来的画面都能让人陶醉其中。这也许就是读者把诗人对当时的一切景观的所见所闻所感通过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再还原出来的过程,这个过程其实就是读者的二度创作过程。难怪苏轼称山水田园派诗人王维的诗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呢。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写的是诗人王维奉旨出塞察访敌情途中,当他第一次看到茫茫的漠北地带,远处的一户人家造饭时腾于天宇荒漠之间一缕炊烟,这天又是晴好天气,因为傍晚无一丝风云,这缕孤烟便轻摇直上,冲向了云霄。再看那绵绵的长河尽头,一轮又大又圆的夕阳映红了半边天空,正徐徐的落入河底。好一幅壮丽而奇特的塞外风光啊。可以想见诗人当时看到这种壮丽的景色一定是情不自禁,纵情高吟成诵这千古流传绝唱佳句的吧。再如“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上句漫收近景,写绿树环抱村庄四周;下句轻宕笔锋,把视线引开去,写出郭外的青山于远处依依相伴,就使得画面有疏有密,有近有远,显出层次,显出变化。这对诗句所描写的不就是一幅水墨山水画吗?读者通过吟诵这样的诗句,大脑里怎能不形成一帧有形的画卷呢?这样表现出来的情境也就是我所说的意境了。如果我们读者,不能把诗人当时的景象重新在自己的脑海中情景再现的话,我想是不会体悟到吟诵此句时的心境。这就是诗歌中的诗句所呈现出来的意境。
以上所述是指读者通过对诗歌的诗句的品读后所产生的意境。当然,意境的产生不仅仅是通过对诗句的鉴赏才能产生的。对诗文中的某些字词的深入分析和品赏,也同样会产生出意境的。
古代诗歌,除了诗句中呈现出来的意境外,很多的诗歌多从它所练就的字词上,也能很好的把握诗歌的意境的。因为古代诗人在进行诗歌创作上,讲究的就是咬文嚼字。从贾岛的“僧敲月下门”还是“僧推月下门”的纠结中,我们就不难看出古代诗人对用字的推敲与讲究了。所以,我们在进行诗歌欣赏时,除了对诗句进行赏析外,对诗句中某些关键字词也得有所关注。因为,别看它就一个字或一个词,但那些都是诗人经过千锤百炼,精磨细琢而练达出来的。诗人就是想通过这些个字词,来表现与诗句一样的艺术效果,也就是用这些字词来表现一个个鲜活而深远的意境啊。如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这首绝句中,有几个字词不得不去关注:“日暮”“苍山远”“白屋”“贫”“柴门”“归人”。“日暮”点明时值傍晚,是下山回家的时候了。“苍山远”道出了青山遥远迷蒙,暗示跋涉的艰辛,急于投宿的迫切心情。“白屋”既点明了主人家简陋的茅舍,又暗合诗题中“逢雪”中的雪盖寒屋的情景,更表现在这寒冬瑞雪中,这样的破屋尤显寒酸贫穷了。“寒”“白”“贫”三字互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白的气氛,也反映了诗人那种独特的感受。“柴门”更进一步说明屋主人家境的凄贫。“归人”一词用的最好。此“归人”非指主人家人夜归,而是“我”,即诗人夜归。明明是夜晚投宿于芙蓉山人家里,也就是说诗人是寄宿于他人家中,怎么能用“归人”一词呢?我说它妙就妙在这个“归”字上,暗含着“我”虽说是寄宿者,但主人家对“我”甚是热情,一点也不把“我”当做外人,使“我”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受。按理说诗人在风雪之夜,小扣柴门,夜宿他家,对屋主人能在雪夜里留宿应该是感激涕零,感恩戴德啊,至少一句谢谢是要说的吧。但整篇诗句中没有一处表达对屋主人感谢的句子,然而一个“归人”就含蓄而深沉的把这份感激之情表达得尽真尽美尽诚尽切。诗人以满腔的热情由衷表达了对屋主人的热情留宿,盛情款待的感激之情。又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让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了。再如王维的《辛夷坞》一诗(“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中,一共出现了三个动词“发”“开”“落”。作者通过它们表现了花开花落,以动衬静,更显山林之幽静。“发”“开”写出了在寒冷的初春,山谷中凄凄流水,空寂无声之际,那一灿红的辛夷花怒放在幽谷之中,开得何其烂漫,何其冷艳!更是把辛夷花的坚韧、生机在怒放中尽情地表现出来了。“落”字则与前面“发”“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落”是一种自然寻常的规律,更是一种豁达,一种无畏。孤寂中找到自我,平静中看到禅机。作者正是通过“发”“开”“落”这三个词将辛夷花自开自落、自生自灭、不假外物、不关世事的孤高与冷傲的意境表现深刻自然。由此观之,古代诗歌中的字词欣赏对把握诗人在诗歌中所孕育的意境是很有帮助的。有时它们更能体现诗歌的意境。
展开全文阅读
因此,对于不同文体的阅读都有各自不同的方法与技巧。那么读诗、赏诗、评诗都离不开对诗歌的意境的理解和体悟。赏析古代诗歌不去品味诗歌里所包含的意境,是无法真正欣赏诗歌,感悟诗韵的。
参考文献:《古代偶句赏析》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版
《课程教材研究所》人民教育出版社
《唐诗风貌》余恕城 安徽大学出版社
谷和好
标签:
教学论文
古代诗歌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不着一字,尽显风流——感古代诗歌中的意境(教学论文)
下一篇:
观看《阿Q正传》后有感——可悲的人生(教师随笔)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