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854  
标签:教学论文
2000年高考语文试题科技说明文详细解答


  这是编者自己的见解,如果有不正确的地方,请各位网友批评指正,谢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几个月前,来自一些地方的研究人员演示了使光以每秒17米的缓慢速度通过一堆冰冷的钠原子的过程。但是把原子冷却到接近绝对零度是非常困难的,要使以慢光为基础的应用能够变为现实,需要采用简单一些的方法。

  德克萨斯州农业机械大学的韦尔奇博士意识到,在冰冷的钠原子中使光速降低的基本原理在热的铷原子中也同样适用。用热的铷原子做实验要简单得多,它包括把一个装有固体铷金属的特殊透明容器(称为“小室”)加热到大约100摄氏度,然后把两束经过细微调节、波长略微不同的激光射入小室。

  即使穿过普通的透明材料,比如玻璃或水,光速也会略微降低,因为光会与组成材料的原子相互作用。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影响是微弱的,并且任何加强这种影响的试图都会导致光的吸收。因此,重要的是使光的速度降低,而且不至于被吸收。韦尔奇博士通过小室做到了这一点。这种方法把铷原子置于一种非常微妙的量子状态中,在这种状态下铷原子不能吸收光。同时,两束光的相互作用产生了另外一束波长很长的光,这束光的传播速度比原先两束光的速度要慢得多。

  降低光速能获得诸如非线性等其他一些效应。在大多数情况下,光的行为是线性的:把入射到玻璃上的光的强度增加一倍,穿过玻璃的光的强度也会增加一倍。但是,非线性意味着入射光的微小变化会导致透射光的巨大改变。正是这种性质使光学开关的设计者们兴奋不已。

  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工程师阿塔奇认为,人们在通过光缆传送光脉冲时,常常需要把某个用来与其他信号作对比的信号延迟一段时间。目前的做法是把其中一个脉冲沿着为此目的而专门建造的很多光纤发送出去,而采用一个大小为1升、装满高温铷气的小室能够达到同样的目的并且更加有效。

  韦尔奇小组的成员卡什说,装满铷气的小室在改变激光束以产生难以获得的波长方面极其有效。他们已在考虑运用这个原理制造一个廉价、高效的紫外线源,由于紫外线波长短,因此可以用来读取刻录在光盘等媒介上的形状更小、排列更紧密的数据。

 17.文中粗体处“影响”一词的意思是(A)

     A.普通的透明材料使光的速度降低     B.光对于所通过材料的原子的作用

     C.两束经过细微调节的激光的干扰     D.小室中热的铷原子减慢光速的效果

解答:“但是在这种情况,影响是微弱的”中的“在这种情况下”是指激光穿过普通的透明材料,受到的影响是什么呢?影响是“光速也会略微降低”。答案是A。

 18.下列不属于韦尔奇所做实验的内容的一项是(D)

     A.使光的速度降低,而且不至于被吸收

     B.使铷原子处于不会吸收光的微妙的量子状态中

     C.使波长略微不同的两束光互相作用而产生慢光

     D.制造廉价、高效的紫外线源,来读取光盘上的数据

解答:与D选项有关的原文是“他们已在考虑运用这个原理制造一个廉价、高效的紫外线源,由于紫外线波长短,因此可以用来读取刻录在光盘等媒介上的形状更小、排列更紧密的数据。”他们只是考虑去做而并未“制造”,D选项“将未然说成已然”。所以答案是D。

 19.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C)

     A.温度接近于绝对零度的钠原子可以把光速降低为17米/秒

     B.在高温中的铷原子处在一种非常微妙的量子状态中

     C.利用热的铷原子传送光脉冲可以比利用光缆更加有效

     D.缓慢通过高温铷气的入射光具有非线性效应

解答:与C选项有关的原文是“而采用一个大小为1升、装满高温铷气的小室能够达到同样的目的并且更加有效”C选项中用“热的铷原子”代替“高温铷气”,即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又犯了扩大范围的错误。答案是C。

 20.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B)

     A.利用钠原子降低光速的代价要小于利用铷气

     B.光通过高温铷气时,其传播的速度也会降低

     C.紫外线的波长短,所以传播的速度比较慢

     D.目前以慢光为基础的应用已经成为现实

解答:与A选项有关的原文是“但是把原子冷却到接近绝对零度是非常困难的,要使以慢光为基础的应用能够变为现实,需要采用简单一些的方法”,从原文看“利用铷气”是简单的方法,所以A的推理刚好相反,所以A是错误的;C选项在原文中并未涉及,是强扯因果关系,所以C是错误的;与D选项有关的原文是“要使以慢光为基础的应用能够变为现实,需要采用简单一些的方法。”一些简单的方法还在实验中,且实验取得了成功,但不能说“以慢光为基础的应用已经成为现实”,D选项犯了将“将未然说成已然”的错误。光通过高温铷气时,其传播的速度也会降低,且光“不至于被吸收”,所以B选项正确。

标签:教学论文 2000年高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详谈2000年高考“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一)”的题型设置和解题要点
下一篇:2000年高考语文辅导(下)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