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杂文参考
》
现代文阅读
阅读:744 2017-06-06
标签:
现代文阅读
施蛰存《山城》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如果你相信昆明是一个山城,那么拿我现在所小住着的地方比较起来,她就有点不配这个名称了。昆明的确是一个建筑在山国中的城市,但是我们如果要想像一个山城,那么像目下的昆明那样地不缺少一切近代物质设备的城市是不会浮现在我们眼前的。我愿意把山城这个名词用之于宜良,用之于路南,甚至用之于大理,但决不是昆明。
我现在所住着的是一个离昆明一百余公里的小城。说她是一个小城,这是一个外省人的口吻。她实在并不比我所曾到过的宜良、路南这些县城更小。她有邮政局和电报局,她能够供给你法国的脂粉,甚至德国制的注射剂。然而不管一切,她还是我所旅行过的许多县城中最配称之为山城的地方。这是因为她还保留了一个山城所该有的特殊气息。
我在这里已经算是住下来了。早晨,我定首先看见妇女们在门口操作,或是扛了农具出城去。当那些幸福的男子起床来,端一个矮凳坐在门口,吃茶、晒太阳的时候,一定是快要到正午了。正午,城里的街上是寂静的,年轻人都聚集在城外汽车站旁边的几家茶馆或小食铺里,等侯来往的车看热闹。无所事事的日子虽然好像很悠长,但终于到了黄昏,于是你可以听见牧人在吹起哨子赶着牛羊进城了;驻屯营里吹起生疏的喇叭,召集士兵归队了;打柴的老妇人伛偻的背上负着一捆柏枝或松毛从小巷里穿出来了……一排荒凉的雉堞渐渐没入黑暗的夜色中,于是这小城中惟一西街上是透露着光亮的地方,因为一切的店铺都在西街上,别的铺子虽然都早已关了门,而茶馆宵夜铺却正当热闹的时刻,何况茶馆及宵夜铺又占了所有的商铺的半数以上。
但是,它们虽则卖夜市,才过十点钟,所有的光亮便已全部熄灭掉。现在是狗的城市了。它们逐着,叫嗥着,在绝对的黑暗中,使一个不习惯早睡的旅客,在枕上会仿佛感到土匪来攻城的征兆。
赶街子是使人们的生活形成一种特殊样式的主因。这里的人从来不作每天的计划。“一日之计在于晨”,这句古谚于他们是没有用处的。对于他们,每一个月并没有三十天,而是只有六天,因为他们每五天赶一次街子。一切的事情都得在街子天做。买鱼肉鸡蛋蔬菜米粮,均须到街子天,错过了这个街子天,就得等下一个街子,于是五天就很容易地过去了。医生什么人,也是赶街子的。人倘若生了什么病,五天之内没有变化是幸福的。医生给你诊了脉,给你留下五天服食的药,你就等到下一个街子天再请教他。警察也是赶街子的,当警察不够维持秩序时,不得不让过去被裁的警察来临时服务一下。这就是赶街子的警察,谁知道他们在非街子天做些什么事呢。
人们永远很迟缓,永远很闲懒,永远没有时间的观念。很少人家有一个钟或表。既然今天或明天都没有什么关系,上午与下午更有什么分别呢?你说,这不是赶惯了街子对他们的生活方式的影响吗?
我不喜欢,并且也不习惯于这种山城里的生活,但我既在这里住了几天之后,也似乎稍微发现了她一点好处。我常常会想起“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这一副对联,仿佛很可以用来贴在这里的城门上。然而这种和平与淳朴的好处,到底只堪从想像中去追求的,比如你身处于一个烦嚣的都会里,偶尔幢憬一下这样的山城生活,那是对你很有补益的。若果你真的来到这里住下去,像我一样,我想你倘若不能逃走,一定会苦闷至极的。然而你或许要问,为什么我终于没有逃离,而还在这里住下去呢?是的,请你凑过耳朵来,我将指点给你看一个地方,并且告诉你,那是怎样一个地方,会使我对于这寂寞的山城抱着希望。
(有删改)
7.山城保留了哪些“特殊气息”?请简要概括。(4分)
【参考答案】社会环境和平安宁;生活节奏缓慢,有规律;民风淳朴;人们清闲慵懒。(4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评讲建议】
①要指导学生在快速阅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认真审题,看清题目要求概括的指向性、限制性,即要求归纳的是哪一方面的内容要点和段落范围的限制、回答角度的限制、对问题指向的限制等。例如“特殊气息”,要抓住“特殊”一词,不是山城所有的特点都适合呈现在答案中的。同时抓住第二段关键句“这是因为她还保留了一个山城所该有的特殊气息。”锁定答题区间应该在下面的文段。例如【2016江苏高考】(沈从文《会明》)13题的概括的指向性就是“为什么逢人就问何时开火”,限制性就是“第4段”。
②然后指导学生通过勾要和分层的方法区筛选信息。《山城》的文本主体应该是平行展开,从各个方面展现山城的“特殊气息”,需要逐层逐段筛选和提炼,勾出可以直接作答的词句:“迟缓”、“闲懒”、“和平与淳朴”。比如【2015江苏高考】(熊秉明《罗丹的雕刻》)第17题:罗丹给雕刻带来的“根本性的变革”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6分)就需要通观全文,“根本性的变革”主要在第2至第4段中。分别找出第2段中的“他以雕刻家个人的认识和深切感受作为创造的出发点”,第3段中的“欣赏罗丹毕生的作品,我们也就鸟瞰了人的生命的全景”,第4段中的“在他之后的雕刻家可以更大胆地改造人体,更自由地探索尝试,更痛快地设计想象世界中诡奇的形象”等。
③最后指导学生整合信息,主要是进行舍并和转述:舍去次要的、舍去重复的,合并同类的;具体的事例和现象概括化、特征化、类化,文学语言平实化。根据《山城》第2、3段关于山城人们早晨、正午、黄昏、夜晚一天生活场景的具体叙写,很容易提炼出答案要点“社会环境和平安宁、生活节奏缓慢社、民风淳朴、人们清闲慵懒”。【2015江苏高考】(熊秉明《罗丹的雕刻》17题)在找出其中的观点句、概括句、评价句、总结句等关键性语句,后再将它们分门别类加以整合即可。难点主要在“观念”、“内容”、“形式”这三个“类”的关键词的提炼上。
展开全文阅读
【选题意图】“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文学类文本(主要指散文、小说)阅读中的一个重要考点,其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级)”,能力要求中等。
“归纳内容要点”虽然能力要求不是很高,但它的地位十分重要。首先,它是一个重要的能力点,是我们对文章展开分析、概括、鉴赏评价和深入探究的基础,是决定学生阅读水平的基本能力;其次,又是一个重要的考查点,是高考中是高频考点。如:
【2013江苏高考】(老舍《何容何许人也》)11.文章多处描述了何容身上“矛盾的现象”,请分别从交往、生活、心理三个方面加以概括。
【2014江苏高考】(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12.本文前五段写出了安娜的绝望,请简析其具体内容。(6分)
【2015江苏高考】(王安忆《比邻而居》)12.文章③④两段写第一家的草药味,凸显了这家人什么样的生活风格?请简要分析。(6分)13.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第⑤段中“孱弱”的含意。 (4分)
【2015江苏高考】(熊秉明《罗丹的雕刻》)17.罗丹给雕刻带来的“根本性的变革”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6分)
【2016江苏高考】(沈从文《会明》)13.第4段中会明为什么逢人就问何时开火?请简要概括。(6分)
从上面例子不难看出,“归纳内容要点”无论在文学类文本阅读还是在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中都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由于近几年江苏高考文学类文本以小说为主,所以上面例子大多为小说。但不论散文阅读还是小说阅读,它们在“归纳内容要点”的要求和方法上是相通的。而且江苏高考在多年考查小说阅读后,转向考查散文的概率也在增大。故选择散文《山城》就“归纳内容要点”这个能力点再作一次重点突破。
8.本文重点叙写山城生活,请探究作者的情感取向。(6分)
【参考答案】对和平淳朴生活的向往;对山城中人们迟缓闲懒生活的不满;小住山城,对自己单调乏味生活的苦闷、无奈;滞留山城,找不到更好去处,感到迷惘;身处山城,依然能在寂寞里抱有希望的自我安慰(自嘲)。
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对三点得6分;意思对即可。
【评讲建议】所谓情感意蕴是指作品的情感意义或取向。说白了,它与“思想意蕴”不是一回事,虽说有时在具体题目中有相通之处,但思想意蕴主要指社会、自然、人生方面的哲理,重在答出其思想意义或道理;答情感意蕴重在作者情感的倾向性,即作者的情感态度、喜怒褒贬等,一般带有明显的情感态度词。如热情、反对、期望、忧虑等。
对于文本意蕴的探究虽然非常开放,但是任然要强调立足文本,尊重作者,不论要求从何种角度探究,归根结底是基于对文本的准确理解,万不可脱离文本凭空发表意见。必须尊重文本,尊重作者,尊重作者的观点。另外既是探究,就应明正误、优劣、支持或反对态度,切不可模棱两可、东拉西扯、词不达意,或者简单武断、空洞偏激。思想意蕴和情感意蕴这类题探究多在“材料——意义(情感)”层面内展开,也就是看文本写了哪些材料,如不同的人、事、物、景,这些材料蕴含了哪些不同的意义及作者的情感态度。
比如《山城》不紧不慢地用大段篇幅详细展现山城人们生活场景和风俗风情的画面,字里行间似乎不大看到一般散文里作者鲜明的情感态度,但是第6段“人们永远很迟缓,永远很闲懒,永远没有时间的观念”和第7段一句“我不喜欢,并且也不习惯于这种山城里的生活”很明显地流露了作者的情感态度——对山城中人们迟缓闲懒生活的不满。第7段“但我既在这里住了几天之后,也似乎稍微发现了她一点好处。我常常会想起“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这一副对联,仿佛很可以用来贴在这里的城门上。然而这种和平与淳朴的好处,到底只堪从想像中去追求的,比如你身处于一个烦嚣的都会里,偶尔幢憬一下这样的山城生活,那是对你很有补益的” 则流露出对和平淳朴生活的向往;文章最后“若果你真的来到这里住下去,像我一样,我想你倘若不能逃走,一定会苦闷至极的。然而你或许要问,为什么我终于没有逃离,而还在这里住下去呢?是的,请你凑过耳朵来,我将指点给你看一个地方,并且告诉你,那是怎样一个地方,会使我对于这寂寞的山城抱着希望。”也很清楚地表达了小住山城,对自己单调乏味生活的苦闷、无奈滞留山城,找不到更好去处,感到迷惘;身处山城,依然能在寂寞里抱有希望的自我安慰(自嘲)等情感倾向。
【选题意图】探究题是江苏卷的必考题,也是文学类文本阅读中主观性最强、难度最大的试题。从2013年至今,江苏卷文学类文本阅读探究题的题型进入例如一个相对稳定、成型的时期。其中句子意蕴的探究已经连续考查几年,【2015江苏高考】(王安忆《比邻而居》)【2014江苏高考】(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都是探究划线句子的意蕴,【2016江苏高考】(沈从文《会明》)探究小说结尾“微笑的意义”的意蕴。思想意蕴、情感意蕴(取向)探究考查的可能性不断增大。本题即从这一命题趋势出发,考查作者情感取向的探究。
标签:
现代文阅读
施蛰存《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欧阳伯和墓志铭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下一篇:
石珤,字邦彦,藁城人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