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备课资料
阅读:1197  2017-06-29
标签:备课资料 八年级备课资料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全文中心及词句翻译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若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徵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中心:阐述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人才的培养中,逆境作用不可小视;国家的治理中,如果没有执法严格,直言敢谏的臣子和邻国的侵扰,国家就会在安逸享乐中灭亡。

      一、生字、重点词和句子翻译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重点词:任:责任,担子。 苦,劳,饿,空乏,均为使动用法,翻译为“使 ……痛苦”“使……劳累”“使……受到贫困之苦” 拂:违背,逆,不顺。乱:干扰,错乱。

      句义:所以,上天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个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体肤饿瘦,使他身受贫困之苦,所行不顺,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

      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重点词:衡:同“横”,梗塞,指不顺。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征:征验 。 喻:明白,了解。

      句义:内心困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颜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看到他的颜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4、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重点词:入:在里面,指国内。 出:在外面,指国外。 法家:有法度的世臣。拂士: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拂:通“弼”读bi,辅佐。 恒:常。

      句义:如果国内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来的忧患,国家时时都有灭亡的危险。

      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重点词:生:生存发展。

      句义: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委靡死亡。

      6、问题设计及解答

      (1)文章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文中第一段所举历史人物的共同特点:都是在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第一段运用排比句式的作用是:非常有力的说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道理。

      (3)第二段承上启下的句子`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其中“是人”指上述六人和与此相似的其他人。

      (4)第二段讲客观条件对造就人才的作用,阐述的道理是:mLx4*

      成就大业,必须先经受苦难磨练其中阐述在思想上磨练的句子是:苦其心志。

      在行动上受磨练的句子 是: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行为。

      :在生活上经受磨练的句子: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其结果才能动心忍性,(受磨练的益处)增益其所不能。

      (5)第三段讲人的主观因素对成才的作用即:困境能激发人的斗志

      写人心理状态的变化,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写人面部表情的变化。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6)第三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述经受磨练的好处,从正面讲磨练激发人斗志(个人)。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_g从反面提示国家灭亡的原因(国家)。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7)孟子对治理国家提出的论断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认为国家要长盛不衰,就需要有法家拂士和敌国外患

      三、思考、应用。

      (1)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能成才”;在今天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对此,你如何看待,请举例谈谈

      (2)有人认为现在生活优越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就失去了现实意义。请举例谈谈你的看法。

      附论证本文观点的名言及事例:勾践,卧薪尝胆。艰难困苦,玉汝玉成。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忧劳兴国,逸豫亡身。
标签:备课资料 八年级备课资料 故天将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上池州李使君书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下一篇:《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全文注释翻译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