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1877
标签:
教学论文
元杂剧唱词的鉴赏(网友来稿)
万学俊
元杂剧是盛行于元代的北方戏曲;人物语言有韵文,也有当时的白话。本文主要谈谈人物韵文即唱词的鉴赏方法。
唱词其实也是戏剧人物的语言,因此,鉴赏唱词首先必须通过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把握人物个性。如《窦娥冤》:“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堪贤愚枉做天!。”“天”与“地”,在封建社会是封建精神的支柱;窦娥呼天抢地、指天骂地,既是对是非混淆、黑白不分的世道的愤怒控诉,也充分表现了窦娥的反抗精神。又如《闺塾》中春香的唱词:“昔时贤文,把人禁杀,恁时节则好叫鹦哥唤茶”,就直接表现了春香对封建教育内容的厌恶,对大好春光的热爱;也为春香在剧情发展过程中的喜剧形象作了个性的铺垫。
其次,唱词是韵文形式,因此要像鉴赏诗歌语言一样深入地品味。
第一,是借景抒情的方法。古人说,“任何景语皆情语”,在杂剧中体现得极为充分。如《长亭送别》:“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通过“碧云”、“黄花”、“西风”和南飞的大雁几组意象,组合成一片萧瑟的秋景,烘托出浓浓的离情别绪,景中含情;“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经霜的枫林,别泪潸然的情侣,情中有景。阅读过程中,要认真品味写了什么景,抒了什么情,二者如何交融。
第二,是比兴手法的运用。比,“以此物比彼物也”;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如“柳丝长玉骢难系”,“柳丝”表面写的是杨柳柔弱细长的枝条,实际是在比喻二人心中连绵不断、难以割舍的情丝。又如“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就运用了“兴”的手法;满天黄叶,遍地衰草,西风劲急,烟水茫茫,为下面“蹙愁眉死临侵地”渲染出一派凄凉、惨淡的氛围。
当然,杂剧唱词的艺术内蕴十分丰富,其艺术表现方法也是极其丰富的,我们要根据具体的情景深入品味。其基本方法是了解戏剧的语言特征,熟悉诗歌的表现手法,然后将这二者结合起来进行品读。
作者邮箱: wanxuej7574@sina.com
标签:
教学论文
元杂剧唱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尊重自己的公民(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
北朝民歌的奇葩 语言运用的经典——《木兰诗》铺排方式及其作用(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