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导学案设计
阅读:1117  2017-07-20
标签:导学案设计 七年级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导学案设计
名著《朝花夕拾》复习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一、专题探讨

      列举反映鲁迅童年生活的篇目:

      《狗•猫•狗》,《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列举鲁迅笔下人物:

      长妈妈,寿镜吾老先生,范爱农,藤野先生

      表现鲁迅的儿童教育观的篇目:

      《五猖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二十四孝图》

      二、填空题

      《朝花夕拾》全书十篇文章,外加一篇《小引 》,一篇《后记》,是鲁迅惟一一 本散文集;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 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这十篇文章有的侧重写人,有的侧重叙事,有的侧重议论 或记事兼议论。

      三、《五猖会》精彩选篇阅读

      1.选文出自《朝花夕拾》,请你再写出出自这本散文集的三篇文章的篇名。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藤野先生》

      2、《五猖会》主要记述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短文记述了“我”儿时热切盼望去看五猖会,父亲却在这时要“我”背《鉴略》的事情。

      三、文段阅读

      (一)

      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A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有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 可以知道从古到 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B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 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

      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1.选文出自           写的《             》,请你再写出出自这本散文集的三篇文章的篇名:《                     》《                             》《                      》

      2.结合具体语境,对选文中划线A句作简要赏析。(3分)、

      答:

      3.说说你对选文结尾B处加横线句子含义的理解。(3分)答:


展开全文阅读
      答:                                                                                   。

      4.结合全文说说父亲是个怎样的人。(3分)

      答:

      (二)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

      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

      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1、文段选自                 写的文学名著《                  》中的《                   》。

      2、本文描绘百草园的景物生动而形象,目的是什么?

      3、作者回忆并着力描写百草园,流露出怎样的感情?从哪里能看出来?请简要回答。

      4、选文第二段从哪些角度描写了百草园的景物?

      (三)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人都到那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矩,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像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断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后来,因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

      1.阅读选段,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我”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几个生活片段。

      2.鲁迅一直很尊敬他的启蒙老师寿镜 吾先生。请从选段中找出能表达这种感情的语句,并作简要分析。

      3.同样是读古文,作者写孩子们读书的内容没有用标点,而写先生读书的内容却不但用了标点,还加上了“呢”、“噫”、“嗬”等语气词,这是为什么呢?谈谈你的理解。

      .

      4.“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这句话写得好,试说说其表达效果。

      (四)

      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服她。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我的家里一有些小风波,不知怎的我总疑心和这“切切察察”有些关系。又不许我走动,拔一株草,翻一块石头,就说我顽皮,要告诉我的母亲去了。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长妈妈生得那么胖,一定很怕热罢?晚上的睡相,怕不见得很好罢?……”

      母亲听到我多回诉苦之后,曾经这样地问过她。我也知道这意思是要她多给我一些空席。她不开口。但到夜里,我热得醒来的时候,却仍然看见满床摆着一个“大”字,一条臂膊还搁在我的颈子上。我想,这实在是无法可想了。

      ......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 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 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展开余文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文段选自                 写的文学名著《                  》。

      2、“我”为什么会对阿长产生“新的敬意”?

      3、阿长为什么关心《山海经》?这突出了她什么特点?

      4、纵观全文,对阿长的描写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

      (一)答案

      1.(3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狗•猫•鼠》《二十四孝图》《无常》《父亲的病》《琐记》《范爱农》(答出一个篇名给1分,有错该篇名不给分,从上面九篇文章中任选三篇 即可)

      2.(3分)示例一: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强调了“我”背书的痛苦无奈。示例二:运用“读”“强记”“背”等词语,表达了“我”背书时的痛苦无奈。(答出赏析角度给1分,答出表达效果给2分;选取其他角度赏析,言之成理也可)

      3.(3分)“我”对父亲在“我”看五猖会前逼“我”背书的不解与不满。(意思对即可)

      4、父亲是个专制,严厉、不懂儿童心理,的人。我正兴高采烈准备去看五猖会,他却板着脸空要我背《鉴略》可看出他这些 特征。

      (二):

      参考答案:

      1、略

      2、含蓄的表现乐作者对自由快乐的儿童生活的留恋和怀念之情。

      3、流露出作者热爱大自然,怀念百草园的生活,从“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一句可以看出。

      4、从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四个角度

      (三)

      1、到三味书屋后面的园里找“乐”;师生读书的场面;先生读书入神时,学生“做戏”、“画画”。

      2、“戒尺”“不常用”,“罚跪的规则”“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说明先生比较开明,他对学生是严而不厉,甚至是严而可亲。先生读书入神时“微笑”,“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等描写,表现作者对先生的赞赏、尊敬,即使批评也是寓于幽默之中。

      3、学生读书时,因不理解,不知句读的停顿,只会照本宣科,因而不加标点;先生则不仅理解句意,而且对所读内容有自己的体会。是充满感情、陶醉其中的品读,因而不只有表示停顿的标点,还有带着个人感情色彩的语气词。

      4、 “爬”、“折”、“寻”、“捉”、“喂”等动词具体、传神地表现了学生们在园中寻到的乐趣。

      (四)

      答案:

      1、鲁迅  《朝花夕拾》

      2、因为阿长买回了“我”渴望已经的《》山海经》,做到了别人不肯做,或不愿做的事。

      3、“大概我太过于念念不忘”,在不经意中被阿长听到了。表现了阿长朴实善良的特点。

      4、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好处:先写阿长的毛病,为下文表现阿长蓄势,更好地束发了我对阿长的怀念和赞美之情。 

侯晓旭

标签:导学案设计 七年级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导学案设计 名著《朝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
下一篇:《植树的牧羊人》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