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课堂实录
阅读:992 2017-08-07
标签:
课堂实录
七年级课堂实录
人教版七年级课堂实录
肖培东《一棵小桃树》课堂实录撷英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肖培东(以下简称“肖”):先一起读一读“孱头、猥琐、灼灼、贾平凹”这几个词语,再通读课文,告诉我你读出了什么?
学生(以下简称“生”):我读出了小桃树和作者在生长过程中有相似的痛苦经历。
肖:还有没有其他的?
生:我读出了作者的理想。
肖:通过写小桃树,作者表达了对未来的憧憬,这是一个很有个性的思考。你有没有?
生:我读出了作者对小桃树的期望。
肖:最后一次机会,谁来说说?这篇文章读完以后有的同学读出了作者坎坷的经历、作者的期望和对未来的向往,你还读出了什么?
生:我读出了作者对于理想的执着。
肖:这棵“没出息”的小桃树在第四自然段出现了,我们请一个同学把这段里关于小桃树的描写读一读。
(生读)
肖:这部分描写中,你觉得哪个词最能表达它“没出息”?
生:瘦瘦的、黄黄的。
肖:这个同学说出来了,还有没有哪个词形容它“没出息”?
生:“委屈”这个词体现了小桃树弯着头,紧抱着身子,没有出息。
肖:贾平凹先生没有用“弱小”“瘦小”“难看”这些词,而用了一个词——“委屈”,陌生词语的运用有时更有助于表达。一起来读这句话。
(生读)
肖:还有哪个词写出了它没出息。
生:立即。
肖:这个“立即”说明什么?
生:说明它长得特别瘦弱,被轻轻一碰就会断。
肖:还有没有?第二天才舒开身来……
生:我觉得是“才”。
肖:这个“才”字找得好。还有没有?
生:“拱”字,因为一般小树苗都是破土而出,而它是拱出来的。
肖:拱出来说明小树苗上面那一层是什么东西呢?
生:很硬的东西。
肖:你看小桃树生活的环境是多么恶劣,非得“拱”才能冒出头来。读散文就要这样读,要从字词原义来抠出它的味道。
肖:接下来我们一起读一读这棵可怜的、没出息的小桃树,读的时候要慢一点,最能体现小桃树没出息的地方,一定要有感情地读。
(生读)
肖:大家都笑话它,奶奶也说……为什么用“说”,而不用“笑话”呢?
生:说明奶奶对这棵小桃树还是抱有一些希望的。
肖:说明奶奶根本没有笑话小桃树,对小桃树是非常爱护的。我们一起来读读小桃树没出息的段落,这次要读得更有味道。
(生读)
肖:除了奶奶爱小桃树,还有我,因此文章中反复出现“我的小桃树”。你还能从文章的其他地方读出小桃树的“没出息”吗?找到以后要好好地读。
生:第六自然段,“它长得很慢,一个春天,才长上二尺来高,样子也极猥琐。但我却十分高兴……”
肖:你找得很好,读的时候要重读两个字——“才”“也”。大家一起来读。
(生读)
肖:还有谁找到了?
生:第五自然段,“春天花事一盛,远近的人都来赞赏,爷爷便每天一早喊我们从屋里一盆一盆端出来,天一晚又一盆一盆端进去;却从来不想到我的小桃树。它却默默地长上来了。”
肖:你为什么把“一盆一盆”读得那么有味道?
生:因为从“一盆一盆”可以看出爷爷的花很多,但是他却从不关心小桃树,只关心一盆一盆的花。
肖:对比描写让人感受到小桃树的可怜。这个男同学读得非常好。还有没有?
生:雨还在下着,我的小桃树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一树的花一片,一片地洒落得变成赤裸裸的了。
肖:她读“一片,一片”非常好。能不能把中间的逗号去掉?
生:不能。“一片,一片”中间加上逗号,是显出小桃树在雨中千百次挣扎,每一片叶子的凋零都显得那么生动。
王旭明对话肖培东——“上了一堂真正的语文课”
王旭明(以下简称“王”):肖培东老师是钱梦龙先生的得意弟子。肖老师上的《一棵小桃树》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他在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我们先请肖老师跟大家说说这节课的设计思路。
展开全文阅读
肖培东(以下简称“肖”):我今天讲的《一棵小桃树》是一篇新课文。很多老师讲这篇课文,总觉得把握不好自读和教读的区别,包括怎样利用这篇文章的批注,因此我就研习了这篇课文,与各位老师交流。今天上课的是刚小学毕业的学生,他们没有接触过初中教材,这就意味着教学更要耐心,要让他们慢慢地感受到,如何凭借语言研读和利用文本资源来学习散文。因此这堂课我不一定要教给他们太多的东西,就是希望“小桃树”能带给他们一个梦,为他们的初中语文学习蓄出一点希望,孕出一点生机。
王:我注意到您在课堂上有一个环节,用一个字让学生概括这篇课文。我不知道他们的回答和您心中的标准答案是不是一样,有没有不一样的?
肖:这篇文章的情感很丰富。学生只要能够从文章中出来,又进入文章中,思考出来的答案,我觉得都是很好的。这篇文章很多的情感就像许多小花瓣一样围绕着那棵小桃树,也围绕着贾平凹。因此这个环节本身就是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阅读这篇课文,多角度地思考,获得一种感受,一种体验。
王:我在您的课堂上看到了钱先生上课的影子,就是不温不火、慢条斯理,一步步地推进。我们看到有些语文老师,一上公开课,声调高了,身体语言多了,各种变化也有了。您也有类似的经历吗?
肖:年轻老师刚有机会讲公开课的时候,很想一课成名,就会急于求新求创忽视了语文教学的本真规律,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记得我第一次上公开课《祝福》,把教室的桌椅排成两大排,课堂马上变成法庭宣判会的样子,非常热闹。课后,一个老师问我:“鲁迅呢?鲁迅的语言呢?”后来我就记住了这位老师的话。钱梦龙老师听我教学《我与地坛》一课,我围绕着“母爱”“生命”教得很投入,现场很多听课的老师哭了。课后钱老师很清醒地告诉我:“培东,母亲的爱一定要引导学生从文字里找。”就是说,你讲母爱的伟大不能脱离文本,用一两个很感人的故事,催泪弹式地让孩子流泪。语文课的感动首先基于文本语言,架空去谈“伟大”“崇高”,语文就会失去真味。碧波深处有珍奇,我反复咀嚼钱老这句话,慢慢地,再上公开课时,我就恢复正常了。王旭明先生倡导的真语文的“真”字,切中有些语文表演教学课的要害。真实语文,真正语文,真诚语文,真学,真教,我甚至愿意在课堂上呈现一种真诚的停滞,真实的笨拙,真实的尴尬。我觉得,这,是一种很享受的过程。
王:肖老师的这堂课,他让用一个字来概括课文的时候,学生有的说“美”,有的说“我”,有的说“情”,有的说“谢”……这些都不是他的标准答案,但是又都有道理,肖老师都肯定了,而且不仅肯定,还对学生的理解加以指导,这就是语文教学的方向——以生为本。感谢肖老师!谢谢你给我们上了一堂真正的语文课。
标签:
课堂实录
七年级课堂实录
人教版七年级课堂实录
肖培东《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软性管理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德育论文)
下一篇: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实录(肖培东)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