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1027 2017-08-30
标签:
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古代诗歌四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
2.诗歌四首表达的思想感情。
3.准确朗读并默写。
4.品味语言,体 味诗词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
5.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
过程与方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反复朗读中启发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诵读;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像感悟诗歌内容。
课时 4课时
学情分析 学生有一定数量的诗词积累,理解诗意比较容易。
教学方法 朗读法、联想想象法、讨论点拨法
教学过程
一、文学常识:古体诗和近体诗 在唐代,人们把较少格律限制的诗叫古体诗(格律:诗、 词等关于字数、句数、对偶、平仄、押韵等方面的格式和规则);把唐朝时出现的讲究格律的诗称为近体诗(古体诗和近体诗最初都是唐朝人的说法,古体诗因产生年 代早,相对于唐朝人已经是古代的诗体了;格律诗在唐朝时是刚刚成熟的,相对于唐朝人来说是“新近”产生的,所以唐朝人称它为“近体诗”。我们现代人不过是沿用了唐朝人的说法,实际上“近体诗”离我们不但不近,反而已相当久远了。)近体诗又分为两类:律诗和绝句。
二 、读:语 速,语调,节奏
三、文学常识:李白,字太白,自号清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世称“诗仙”。
四、释题,背景 1.标题: 闻:听说 左迁:迁,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古人 以右为尊,左迁就是降职 寄:寄托,托付 2.背景:诗人王昌龄于天宝8年被贬偏远之地,当时李白正 在扬州,听说此事,便写下此诗,寄托对朋友的牵挂。
教学过程 四、赏析:
1、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1)明月是圆的,让人想起“团圆”这个概念,如果月圆人不圆(全),就会引起望月人的情思。 (2)明月升起时,天地之间是宁静的,明月的光辉是柔和的,人们在夜的宁静中沐浴柔和的月光,容易引起无限的遐想; (3)明月升起,远隔两地的亲友都能同时看到它,千里可共,因而人 们望月时容易想起远方的亲朋和故乡。 (4)明月给人的感受如冰似玉,晶莹润泽,它象征了亲情友情的纯洁 。 其他任何事物都不同时具备以上特点,所以,再也没有什么比一轮明 月更能让人产生思乡,怀旧,念远之 情。
2.最后一句, 为什么寄托在明月中的对友人的关切之情托风来传送? ——因为风既迅疾又轻柔,可以快速而轻柔地把自己的关切之情带到朋友身边
3.李白是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你能从诗中哪个具体的语句体现出这种浪漫的情怀? ——后两句。诗人与友人虽然远隔万里,山高水长,但却能借明月长风传达对友人的情意,突破了现实时空的阻隔,具有浪漫主义的情怀。
4.主题:诗人通过对暮春时节特定景物的描 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同情和关切的思想感情。 16.写作特色:
——(1)融情入景,景中见情,情景交融;
(2)客观事物人格化,抒情更强烈,更深沉。
5.诗人的形象:每一首诗中必定会有的那个人,就 是诗人自 己。从这首诗中,你能看到一个怎样的李白?请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模仿下面画句子再写一个句子。
读完这首诗,我仿佛看到,李白正独自站在窗前,抬头仰望着遥远天边那一轮明月,他的心中牵挂着远方的友人,这个月明之夜啊,他又将彻夜难眠。
板书设计 写景叙事——抒情(关切、思念、安慰)
教学反思
侯晓旭
标签:
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闻王昌龄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下一篇: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优秀教案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