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858 2017-09-05
标签:
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 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月亮总会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思,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 借月抒怀,你能列举一些咏月的诗句吗?……李白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些诗句表达了思乡、伤己、念友之情 。今天我们学习的《记承天寺夜游》在咏月诗文中别具一格,让我们一起欣赏吧!
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遂(suì) 寝(qǐn) 相与( yǔ) 藻(zǎo) 荇(xìng)
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念:考虑,想到。
相与:共同,一起。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盖:大概是。
3.古今异义。
但古义:只是
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 词
耳古义:助词,相当于“罢了”
今义:名词,耳朵
户古义:多指门
今义:窗户、人家
念古义:考虑,想到
今义 :思念、读
4.词类活用。
相与步于中庭(名词作动词,散步)
5.朗读指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6.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朝眉山人。宋神宗时,因为反对王安石新法被贬黄州。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为 “三苏”,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记承天寺夜游》写于他被贬,谪居湖北黄州之时。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一)疏通文意
看课文注释,了解大意。小组合作,结合注释,翻译全文。
(二)整体理解
1.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
【交流点拨】一是 作者被贬,心情郁闷、孤独;二是因为月色很美。
2.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交流点拨】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你认为“闲人”是指什么样的人?
【交 流点拨】清闲的人。
4.“闲人”二字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复杂情感?
【交流点拨】一个“闲”字饱含着作者几多感慨,有贬谪的悲凉,漫步的悠闲,心情的寂寞,自我排遣的达观,还有悠闲赏月的欣喜。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三 文本精读 赏析佳句
1.找出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并说说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交流点拨】“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2.全句无一“月”字,而又无一字不在写“月”,请分析这样写的妙处。
【交流点 拨】先写月色,“积水空明”,一泓积水清澈透明,可以推想见月色之明;继写水中之物,“藻、荇交横”,纵横交错,摇曳生姿,可以推想见月色之清;最后点出“盖竹柏影也”可以推想见月色之浓。夜游因月而起,处处扣月;写月又不浓墨重彩,而是轻点几笔,境界全出;写月,不明写,而从竹柏影入手。作者无疑是咏月的丹青妙手,这一幅月夜小景确实美妙绝伦。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四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苏轼遭遇“文字狱”,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近乎流放,心情抑郁,但是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借游赏山水等自然美景来消解内心的郁闷,抚平心灵的创伤,表现了坦荡、旷达、笑对人生的生活信条。学习本文,在感受庭院 月夜小景的同时,更感受到了他那从容应对苦难的人格魅力。
积累古诗词中描写月亮的佳句。
展开全文阅读
①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北宋•王安石)
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
③我寄愁 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唐•李白)
④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
⑤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唐•王维)
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唐•杜甫)
⑦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
⑧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唐•李白)
⑨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
【附:板书设计】
描绘庭中月色贬官谪居追求美好事物人生观热爱生活、旷达处世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不足之处在于:
侯晓旭
标签:
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记承天寺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 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下一篇:
答谢中书书 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