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413  2017-09-10
标签: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精讲精练
 第一单元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 原卷版

      【学习 要点】

      1.反复诵读并熟练背诵 

      2.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所蕴 含的意境,提高 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课堂探讨☆

      要点一:  精读课文 深入理解

      【探究活动】1.《观沧海》诗中哪几句是写虚景? 能说出这一景象吗? 这种景象是一种什么样的意境?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明月本来是没有情感的,作者为什么还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次北固山下》中颈 联诗到底蕴含着怎样的哲理呢?

      4.这首小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思? 其“情景交融”的特点是怎样在文中 得到体现的?

      【教师释疑】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写虚景,即作者的主观感受,可从两个“若”看出。主要描写了太阳、月亮、星辰银河都好像从海里升起又落入海里,这些运行都离不开大海的怀抱,都包蕴在这沧海之中。作者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壮观景象,是一种极其开阔博大的意 境。

      2.作者在这里把明月人格化了,把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有同情心的知心人。

      通过把明月人格化,让明月成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 人到偏远荒凉的所在。同时,这不仅表现出诗人和朋友的心灵都如明月般纯洁光明,而且也寓有只要明月还在,两人的友谊就会像皓月一样长存之意。把客观事物人格化,能表达更强烈、更深厚的情感。

      3.此时诗人想起正值岁暮腊残之时,而连夜行舟 ,天边太阳正微露曙光,不由得升起无限感慨。当残夜将尽未尽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更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 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 这两句还妙在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4 .这首小令旨在表达天涯沦落人的凄苦之情,但人的感情是抽象的,难于表达的,作者运用传统的寄情于物的写法,把这种凄苦愁楚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这些有形可感的事情,具有明显的深秋色彩,与无形的抽象的凄苦之情有相通之处,用有形表现无形,使人感到具体生动。

      【讨论明确】首先结合注释疏通诗句,初步把握 句面意思;其次从整体上分析描写的内容(景物、事)所表现的情感。再次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发挥联想、想象,“神”入其中,进而体会这四首诗的内容和情感及理解遣词造句的妙处。

      【课堂提升】                    送裴郎中①贬吉州②

      【唐】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注 释】①郎中:古代一种官职。②吉州:地名,现指江西吉安。

      6.对这首诗中句子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写了送别时的环境。

      B.第二句写了临别时的心情。

      C.第三句写了离别分手的原因。

      D.第四句写了贬谪之地的景物。

      7.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句以“猿啼”“水自流”衬托送别裴郎中时的伤感。

      B.三、四句用“君更远”“青山万里”暗示裴郎中前程远大。

      C.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因政治上受挫折而被贬遭逐的悲凉心情。

      D.全诗写眼前景,道别离情,自然而巧妙,很耐人寻味。

      解析版

      【学习要点】

      1.反复诵读并熟练背诵 

      2.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所蕴含的意境,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课堂探讨☆

      要点一:  精读课文 深入理解

      【探究活动】1.《观 沧海》诗中哪几句是写虚景? 能说出这一景象吗? 这种景象是一种什么样的意境?


展开全文阅读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明月本来是没有情感的,作者为什么还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次北固山下》中颈联诗到底蕴含着怎样的哲理呢?

      4.这首小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思? 其“情景交融”的特点是怎样在文中得到体现的?

      【教师释疑】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写虚景,即作者的主观感受,可从两个“ 若” 看出。主要描写了太阳、 月亮、星辰银河都好像从海里升起又落入海里,这些运行都离不开大海的怀抱,都包蕴在这沧海之中。作者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壮观景象,是一种极其开阔博大的意境。学科#网

      2.作者在这里把明月人格化了,把本来无知无 情的明月,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有同情心的知心人。

      通过把明月人格化,让明月成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到偏远荒凉的所在。同时,这不仅表现出诗人和朋友的心灵都如明月般纯洁光明,而且也寓有只要明月还在,两人的友 谊就会像皓月一样长存之意。把客观事物人格化,能表达更强烈、更深厚的情感。

      3.此时诗人想起正值岁暮腊残之时,而连夜行舟,天边太阳正微露曙光,不由得升起无限感慨。  当残夜将尽未尽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更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 这两句还妙在无意说理,却在 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4.这首小令旨在表达天涯沦落人的 凄苦之情,但人的感情是抽象的,难于表达的,作者运用传统的寄情于物的写法,把这种凄苦愁楚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这些有形可感的事情,具有明显的深秋色彩,与无形的抽象的凄苦 之情有相通之处,用有形表现无形,使人感到具体生动。

      【讨论明确】首先结合注释疏通诗句,初步把握句面意思;其次从整体上分析描写的内容(景物、事)所表现的情感。再次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发挥联想、想象,“神”入其中,进而体会这四首诗的内容和情感及理解遣词造句的妙处。

      【课堂提升】                    送裴郎中①贬吉州②

      【唐】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注释】①郎中:古代一种官职。②吉州:地名,现指江西吉安。

      6.对这首诗中句子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写了送别时的环境。

      B.第二句写了临别时的心情。

      C.第三句写了离别分手的原因。

      D.第四句写了贬谪之地的景物。

      7.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句以“猿啼”“水自流”衬托送别裴郎中时的伤感。

      B.三、四句用“君更远”“青山万里”暗示裴郎中前程远大。

      C.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因政治上受挫折而被贬遭逐的悲凉心情。

      D.全 诗写眼前景,道别离情,自然而巧妙,很耐人寻味。

      【答案】

      6.D

      7.B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 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侯晓旭

标签: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老师,永远定格的守望(教师节随笔)
下一篇:部编七上语文《古代诗歌四首》精品课堂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