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导学案设计
阅读:2311 2017-10-06
标签:
导学案设计
八年级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导学案设计
消息二则 导学案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课题:1. 消息二则
课型:活动探究 计划课时:2课时 主备人: 审核人: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基本常识,理解消息写作的“五要素”和“倒金字塔式”结构。
2.明确本文的“五要素”和结构层次,领会本文短小精粹、一气呵成的语言特点。
3.关注时事新闻,培养读报习惯。
【学习重点、难点】
1.了解新闻基本常识,掌握消息的基本特点。
2.领会本文短小精粹、一气呵成的语言特点,以及作者的情感。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导学
1.自读课文,结合旁批,了解消息的结构特点。
消息结构: 、 、 、 、 ,其中 、 、
,是消息的三个主要部分。
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一般包括引标、主标、副标
导语:是消息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是消息中最主要的事实,是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材 料,是本则消息报道的价值所 在。
主体:承接导语、揭示主体,对消息事实做具体的叙述与展开。
背景:是新闻事实发生的历史条件或现实环境。
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落或最后一句话。
3.给加点字注音。
芜湖: 摧枯拉朽: 荻港:
锐不可当: 溃退: 歼灭: 要塞: 阻遏:
3.解释词语
经营:
摧枯拉朽:
溃退:
锐不可当:
二、(课堂)学习•研讨
一、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1.结合课文,了解新闻“五要素”。
明确:在这条消息中,何时,是1949年2月10日午夜开始 的不到二十四小时之内;何地,在芜湖和安庆之间的长江水面上;何人,人民解放军,三十万之众;何事,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看标题便知);为何,人民解放军攻破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占领长江南岸(从“人民解放军”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命名中,确定战争 的性质。)
2.了解消息的结构。
明确:
标题:
导语:
主体:
结语:
3. “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电”属于新闻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是新闻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
电头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4、合作探究:
(1)主体是重点,体现了新闻要素的“如何”,分别写了哪些内容?
(2).细读课文,列举文中表达准确的词语,分析其效果。
A.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已”和“大 约”能否去掉?
B.“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经营”能否换成“构筑”,“溃退”能否换成“败退”,为什么?
课堂小结:本文短小精粹、一气呵成。本文所反映的是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我军南 渡长江,揭开了解放全中国的序幕。这一战役声势浩大,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可以想见,这场战役历经大小战斗无数,值得报道的动人事迹无数,但是,作者正文只用了区区199字(含标点),便做了简洁而不失完整的报道。全文气韵生动,令人叹为观止。
展开全文阅读
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1.整体感知:理清新闻六要素。
人物:
时间:
地点:
事件发生的原因:
经过与结果:
2.文章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找出相关词语。
3.找出课文的标题、电头、导语和主体,概括导语和主体的内容。
标题:
电头:
导语:
主体:
4、分清主体部分的层次,概括各层层意 。
5、三路军的渡江情况按什么顺序写?哪一路详写哪一路略写,为什么?
明确:
6、找出文章议论句子,并说明议论的作用。
7、请学生就语言的准确性,在课文中选例分析。
例句①: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例析】
“突破”一词准确表现了战斗过程,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如用“越过”则不准确,因为其对象是静态的,表现不出战斗经过。
“渡至”一词含义丰富,有横渡和到达两层意思,文字简洁有力,准确表现了水战进军的特点;用“到达”则太泛。
“24小时内即已” ,时间明确,含有渡江迅速,作战顺利之意,准确表现了神速特点。 如用“共”,则时限不明,一般化。
“至发电时止”,时界比“现在”更为确切。
用“余部”这一军事术语比用“剩下的”更为准确得体。
例句②: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压、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歼灭”“击溃”:
“控制”“封锁”:
用词准确还表现在对某些概念的适当限制上,如西路军所遇之抵抗是“甚为微弱”,而东路军所 遇之抵抗则“较为顽强”,这就非常恰切地表现了敌我双方较量的程度,既不一味地夸大自己,也不一味地贬抑敌人,用词恰到好处。
三、(课外)拓展•延伸
巴格达居民不进防空洞
(路透社巴格达3月22日电)今天的巴格达烟尘笼罩,城市空中轮廓线上火光点点,在美英部队对巴格达无辜迷茫的居民发动空前猛烈的轰炸之后,巴格达大街小巷几乎空无一人。
随着夜间炸弹和导弹接连不断的爆炸声,伊拉克首都全城的建筑物摇摇欲坠,火球和浓烟冲天而起,3天来的连夜轰炸首次变成了青天白日的 闪电战。
一家宾馆的司机说:“(战争的)前两个晚上跟这次一比简直就是开玩笑。这就是他们所谓的震慑,真是让人 胆战心惊。他们是说到做到。”
巴勒斯坦饭店的接待员说:“战争真的开始了。谁知道下一个晚上会是什么样子。”
做父母的都说自己的孩子被这次轰炸吓得瑟瑟发抖。有居民说美国在拿他们来试验自己的最新武器。
夜间袭击和新展开的白天轰炸在打击定点目标时显然很精确。很多目标,包括政府各部,位于巴格达平民区的中心。震惊不已的巴格达居民说,尽管美英接连不断的轰炸让人不寒而栗,但他们不会躲进遍布首都的防空洞。
萨阿德•萨利赫说:“我们宁愿死在家里,也不愿意闷死在地下防空洞里。我不会进防空洞。”
20、给加粗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①无辜( ):
②震慑( ):
1、用“ ” 画出文中导语部分,其语言特点是什么?
2、主体部分怎样详细说明导语中的“烟尘 笼罩”、“火光点点”。
3、这则新闻表现出的人民对待战争的态度是什么?
侯晓旭
标签:
导学案设计
八年级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导学案设计
消息二则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藤野先生》复习提纲
下一篇: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写作:新闻写作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