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导学案设计
阅读:710  2017-10-11
标签:导学案设计 八年级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导学案设计
与朱元思书预习案 导学案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一、预习案

(一)学习目标

1.疏通文意,掌握本课重点的文言词句,积累词语,包括生字和一些常用词。

2.以诵读带动课文内容的学习,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积累—感悟—运用”的学习过程。

3.体会作者融情于景的写法。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水和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体会作者高洁的志趣,追求自由的情怀。

(二)学习重点

认真阅读课文,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水和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体会作者高洁的志趣,追求自由的情怀。

(三)预习导学

1.资料链接

★作者简介

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通史学,善诗文。其诗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文辞清新挺拔,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称为“吴均体”。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全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

★介绍“骈体文”

南朝时,我国文坛上盛行着一种讲求辞藻、声律、对偶的骈体文,这种文体的作品,大多追求一种形式主义的倾向。初期的骈体文,多数是偶句,亦称骈句,个别地方也有散句;有的偶句,字数整齐划一,但并非对仗。到后来发展成“四六文”(亦称“骈四俪六”)也就是以“四、六言为主”,对字数和对仗的要求就变得严格起来。但这些骈体文中也不乏优秀作品,《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

2.给下列加粗注音。

缥()嘤()鸢()窥()柯()

湍()轩()邈()泠()

3.填空题。

《与朱元思书》的作者__________,是__________代文学家。他的散文以写景见长,有人仿效他的文体,称“_________”

4.朗读课文、划分节奏。

(1)朗读课文,学生看画面及文字,初步感知文意。

(2)比赛朗读,学生点评。请朗读水平较高的一位同学范读课文.其余学生听读,把握节奏、重音、停顿。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惊叹)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快速重读)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5.解释下列加粗字的意思。

风烟俱净()

任意东西()

一百许里()

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

互相轩邈()()

好鸟相鸣()

望峰息心()

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

5.根据给出的译文,快速从文中找出相应句子:

(1)风尘和雾气全部消散,一片明净,晴空和青山共同呈现同样青色。

(2)飞腾的急流,比箭更快;汹涌的浪涛与快马无异。

(3)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

(4)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5)像鸢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那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6)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二、探究案

1.学生朗读课文,思考:文中哪句话概括了课文描写的山水的特征?

2.这两句是对富春江景的概括赞叹。然而仅仅发出赞叹并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作者是怎样具体描绘富春江景的呢?请找出相关的语句。

3.第一节除了总写富春江山水的特点之外,还写了什么?请根据提示找出相应的句子。

4.富春江水的“异”表现在哪里?找出相应的句子,并说出景物特点。

5.作者又是如何写“奇山”的呢?

6.本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写志的语言很少。但中国历代写景文章都讲究情景相生,我们从作者只言片语的议论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趣?

7.为什么作者会产生这样的心理呢?作者遭遇了什么,令他不禁想回归自然,消极遁世呢?

三、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描写富春江的奇山异水,抒发了作者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四、拓展延伸

同学们,吴均的一篇《与朱元思书》犹如一曲《高山流水》,晴日、蓝天、碧水、青山,蝉抱高枝、猿跃林间,使人读后禁不住也流连忘返,心中不禁默叹:自然,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丰硕的果实,更有一种怡人的心性,一种忘却功名利禄的自然之心。同学们,面对自然,你的感受又是如何呢?一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越来越难以找到文中的世界,这又是什么缘故呢?请你就“人与自然”这个话题谈一谈你的思考。

答案参考

一、

2.缥(piǎo)嘤(yīng)鸢(yuān)窥(kuī)柯(kē)湍(tuān)轩(xuān)邈(miǎo)泠(líng)

3.《与朱元思书》的作者吴均,是南朝梁代文学家。他的散文以写景见长,有人仿效他的文体,称“吴均体”

5.风烟俱净(烟雾)任意东西(向东或向西)一百许里(表约数)急湍甚箭(比箭还快)猛浪若奔(飞奔的马)互相轩邈(高处)(远处)好鸟相鸣(美丽)

望峰息心(使……平息)窥谷忘反(通“返”,返回)横柯上蔽(在上面)

6.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4)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5)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6)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二、

1.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分“奇山”和“异水”两层来写,先写异水后写奇山。

异水:“清”(千丈见底、直视无碍)正面描写


展开全文阅读
“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侧面描写

奇山:“看”(高山寒树,轩藐成峰)

“听”(泉水作响;好鸟成韵。蝉鸣不穷,猿叫无绝)

3.①登舟纵目的总体感受: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②江上放舟的自由情态: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③作者行舟的路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4.①江水清澈: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②江流湍急(气势磅礴):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5.从山之形、山之声、山之色的角度来写,体现了山的陡峭高耸、景色优美的特点。

6.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句,让我感受到一种享受自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流露了作者恬静的心境,展现了作者旷达的情怀。

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负势竞上,互相轩貌”两句,作者赋予了山水情感、生命;水在争相向前,山在竞相向上。表现了作者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

C、“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不仅从侧面衬托通过衬托强化了山水诱人的力量,更用大自然的幽静安闲与世俗社会的喧闹繁杂做对比,含蓄地否定了申诉社会,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向往,也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使政治失意的作者产生退隐之心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7.(介绍作者)编撰史书,触及当朝皇帝痛处,被毁书罢官。在现实社会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于是想回归自然,自在逍遥,任性自得。跟陶渊明归隐田园有相似的心路历程。

 

侯晓旭

标签:导学案设计 八年级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导学案设计 与朱元思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科学家与创业——爱国科学家施一公演讲实录(作文素材)
下一篇:唐诗五首《野望》预习案导学案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