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3061  2017-10-18
标签: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永久的生命》教学设计(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简单了解作者,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观点;

      2、把握哲理散文的特点,得到有益的人生启迪。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默读、批注等多种方法来理解作品的内容及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

      整体感知,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精读品味,欣赏富有哲理的语言及欲扬先抑写法的妙处。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作家严文井的答案吧!(板书课题)

      2、作者简介:

      闫文井,原名严文锦,1934年毕业于湖北省立高级中学,次年到北京图书馆工作,并开始以“严文井”的名字发表作品。1937年出版散文《山寺暮》。1938年5月到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任教。

      3、背景介绍:

      《永久的生命》是严文井在1942年写的一篇带有哲理意蕴的散文。文章揭示出个体的生命是卑微柔弱的,但就整个人类来说,生命是永久不朽的,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要感谢生命,并以自己全部热情回报生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通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哪几层意思?

      明确:课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先谈生命的易逝;再谈生命的永久;最后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三个层次,条理清晰,章法井然。

      2、作者对生命有哪些感悟?这些感悟矛盾吗?

      明确:作者先是感悟到生命的易逝,一个人拥有的一切包括青春、健康甚至器官都可能失去,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作者又感悟到生命的永久,生命是生生不息的,个体的生命终将以新的形式永久存在。这些感悟看似矛盾,其实是不矛盾的。就个体而言,生命是脆弱的,易逝的;就生命的整体而言,它又是延绵不绝的,永久存在的。

      3、文章第二自然段用“地面上的小草”比喻什么?

      明确: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能够不断地创造新的生命。

      4、课文写对生命的感悟,开始说“我们都非常可怜!”后来又说“这就是奇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作者写对生命的感悟,使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先写生命的易逝,人们的无奈与可怜,感情转入低谷;接着用“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一转,描写生命的神奇,个体生命有限,集体生命无穷,生命永久不朽,值得赞美;最后联系生活实际,要以爱情来赞美生命,感情高亢,给人以磅礴的力量。这样写,前后对比,把对生命的思考引向更深层次,同时使行文有了波澜,更能够打动人心。

      5、作者为什么赞美生命?

      明确:因为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三、细读课文,思考人生:

      1、联系实际,怎样理解“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

      明确:生命像花朵一样,最终必将凋零。但是,生命的意义不是去哀伤,而是在凋零之前,给世界以色彩,以芬芳,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这样的生命,将和世界一起,获得永存。

      2、你对生命有哪些思考?请用比喻的修辞,写几句话和同桌交流。

      明确:这个练习,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人生观,学生对生命思考的深度和广度,而且要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在交流欣赏中发现精彩的表达,并推荐给全班欣赏。

      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生命是什么?它是青藏高原上那辽远的天穹,它是峡谷中那激荡的长江水,它是内蒙古高原一望无际的绿色。生命是一次性的筷子,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是徐徐升起的风筝,只能高飞岂能停滞,生命是崎岖不平的山路,只能走下去,尽管你会摔倒…… 我们的生命可以伟大,也可以渺小,但不管怎样我们要挺直生命的脊梁,把生命努力进行到底,善待生活、善待自己,过好自己的生活,这大概就是生命的定义吧!

      五、作业布置:

      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生命的理解,200字左右。
标签: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永久的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白杨礼赞》优秀教学设计(共两课时)
下一篇:苏轼《后赤壁赋》译文及赏析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