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中考复习指导
阅读:1016  2017-11-12
标签:中考复习指导 九年级中考复习指导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之古诗文阅读
1.诗词曲阅读鉴赏(一)

——理解内容,领悟主旨

复习目标:

主要考查学生在理解诗词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写作背景、作家风格、诗词类别、诗词意境、关键字句、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方面来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体味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概括诗词的主题。

题组训练(一):

1.下列对诗词句子的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运用典故,抒发了词人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

B."斜晖脉脉水悠悠",落日流水本是没有生命的无情物,但此时此地在思妇眼里,成了多愁 善感的有情者。

C."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写出了诗人居所偏僻安静,因而心情闲适,心志高远。

D."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因战争连连,家信显得格外宝贵,表达了诗人对妻子儿女的深深牵挂和强烈思念。

2. 阅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

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

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这首词题目的意思是



(2)."可怜白发生"表达的作者情感是



常见考点:

A、理解诗(句)歌的主要内容

B、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有的通过全诗来体会,有的扣到关键字句来体会)

C、概括诗词的主旨目的,感悟诗词蕴含的哲理

知识点梳理:

(一)诗词内容主旨、思想情感归纳

1.边塞诗: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孤独伤感、

思乡念亲、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等(如《渔家傲 秋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田园诗:寄情山水、归隐田园、闲适愉悦、悠闲快乐等(如《钱塘湖春行》 《归园田居》 )

3.送别诗:忆友怀旧、依依不舍、相知相思、别恨离愁、惆怅伤感、劝勉祝愿、激励友人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怀古诗:怀古伤今、借古讽今、怀才不遇等(如《赤壁 》、《潼关怀古》)

5.咏物诗: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用来表现坚守节操、遭贬激愤等(《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6.羁旅诗:思乡念亲、游子悲秋、羁旅愁思、惜春悲秋等(如《天净沙 秋思》、《次北固山下》)

7.爱国诗:忧国忧民、为国捐躯、以死明志、保家卫国、借古讽今、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壮志、报国无门的悲伤、壮志未酬的愁苦、关心国家命运、反映社会黑暗、批判态度、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山河沦丧等(如《过零丁洋》)

8.哲理诗:登高揽胜、蕴含哲理、振作乐观、积极向上、豁达乐观、不怕困难、远大抱负等(如《望岳》、《水调诗头》《登飞来峰》)

9.抒怀诗:年华消逝、闺中怀人、物是人非、世事沧桑、失望惆怅、焦灼痛苦等(《醉花阴》、《浣溪沙》)

(二)观点态度(诗中作者的观点态度)

1.赞美、肯定、支持、同情、渴望等。

2.批判、否定、揭露、不满、愤恨、惋惜等。

题组训练(二):

1. 阅读《浣溪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

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词简要概括。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向为词评家赞赏,请简要赏析。

(二)阅读《渔家傲》,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

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

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本词上阕描写边塞 ,下阕抒情。全词写景和抒情完美结合,表现出一种 的艺术风格。

(2).下面对本词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围绕"异"字着笔,调动视觉和听觉,显示了边地生活的艰苦和军事态势的严峻。

B."衡阳雁去无留意"意思是:衡阳的大雁毫不留恋地纷纷飞离了。烘托出悲凉的气氛。

C."燕然未勒归 无计"用了汉代大将军窦宪大破匈奴后刻石记功而返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功业未成的苦闷。

D.整首词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作结,爱国激情与思乡之苦交融,构成了整首词矛盾、复杂、厚重的情绪。

方法点拨:

整首诗内容、主题赏析: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 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等)作用。

注意: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必须结合原

诗内容、词语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

中考链接:

1.对下面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水调歌头

苏轼

(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

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A.这首词是吟咏中秋的名作,词的上片极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和矛盾,下片写中秋对月思人,怀念手足兄弟,因而心情极为抑郁不平。

B.开篇写中秋之夜苏轼把酒问天,流露出作者对宇宙人生的疑惑,而且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之情也更加深了一层,竟产生乘风归去的念头。


展开全文阅读
C.下片起笔的月色描写紧承上片最后两句的人世情怀,由"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一问转入抒发人之情,表面上对月有怨,实际写与亲人不得团员的惆怅。

D.全词写景、叙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虚实并述,将抽象的人生哲理具体化,形象化。语言如行云流水,想象生动丰富,意境旷远美妙。

2.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A. 这首七言律诗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

B. 诗歌以诗人行踪为线索,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生动描绘了西湖的明媚风光。

C. "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白沙堤"这些词语,都突出了西湖早春的特点。

D. 尾联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陶醉于美好湖光山色的喜悦心情。

2.诗词曲阅读鉴赏(二)

——品味语言,炼字炼句

复习目标:

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炼字用词进行一定的评价赏析,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对诗歌中的饱含情感或富有哲理或写景精妙的名句能作一定的评析,并有自己的体会,在具体的语境中赏析诗歌的语言美以及想象创造的能力。

题组训练(一):

(一)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

(二)本诗的颈联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从炼字的角度对这两句诗进行赏析。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常见考点:

1.整首诗(词)的语言风格:点特色(用一两个词语准确点出特色)+例子(特色语句)+析感情

2.炼字:

①对诗中某字某句,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②从哪一句中可以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 (形容词、动词)

③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

觉得这两个哪个更好?为什么?

④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

⑤某词或句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注意:古人作诗常追求一字传神。这种题型要求品味出诗人炼字妙在何处。回答时不能就字论字,应放回句中,结合全诗主旨、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分析。

3.炼句:(名句赏析)

①描述名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②解释某一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

③解释诗词的意思,说出该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注意:名句是整首诗(词)精华所在。他们往往在景、情、意(理)方面有被人们称道的地方,根据具体的句子,可三者皆说也可侧重一个方面。

知识点梳理:

1.结合诗人的生平经历、思想感情、艺术风格来品味。

2.从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三方面来考虑其精妙之处。抓住关键词语和主体,把握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

3.语言风格:豪放/雄奇/沉郁/直率/婉约/含蓄/清新/风趣等。

4.常用词汇::形象生动、简洁明快、精炼准确、通俗质朴、言简意丰、诗情画意、富有哲理、含蓄委婉、清新雅致、质朴清新、耐人寻味、意境优美等。

题组训练(二):

(一).阅读《山坡羊•潼关怀古》,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

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

百姓苦;亡,百姓苦。

1.这首曲的作者是 。前三句写潼关的雄伟气势。以" "字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以" "字形容黄河之水奔腾澎湃,写出了潼关的险要,然后用"山河表里"一语收住,暗示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由此自然引出下一层的感慨内容。

2.如何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句?

(二)阅读《钱塘湖春行》,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全诗以"行"为线索,从"孤山寺北贾亭西"起,

到" "终。以"

" 说明自然美景美不胜收,诗人意犹未尽的感受给读者无穷的回味。(请用诗中的原句作答)

2.颔联中有两个动词用得极妙,请找出来作简要赏析。

(1)颔联中两个用得极妙的动词: 、 。

(2)赏析:

方法点拨:

(一)炼字:

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②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思。

③展开想象和联想,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

④说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⑤诗(词)眼:思结构(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虑主旨(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二)炼句(赏析名句):答题格式:再现景物、特点+感情+理

①明确诗中具体景物形象。

②展开想象和联想,用自己的语言再现景物形象。语言要优美。

③概括诗人描绘景物的特点。

④该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以什么样的启示。

中考链接:

阅读《黄鹤楼》,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李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颖题诗在上头"来

评价该诗,难道这首诗仅在写景方面有独到

之处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2.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

3.诗词曲阅读鉴赏(三)

——分析技巧,品味形象

复习目标

弄清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包括修辞);品味诗人或者作品中的形象;运用想象和联想读诗,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理解诗歌的意旨。

题组训练(一):

(一)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这两句诗运用新颖奇特的比喻,描绘出眼前梨花满树,生机盎然的春天景象。

B、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这两句诗慷慨激昂,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体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C、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毛泽东《沁园春 雪》)

这两句承上启下,前一句对上片的写景作出总评,后一句引出对历代英雄的评论。

D、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乡愁》)


展开余文
作者借助“海峡”这一物象,来表现两岸相隔的断肠离情,从而将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家国之思。

(二)阅读《望岳》,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本诗颔联中用得最传神的两个字是 、



2、在诗中,作者是怎样表现泰山之高的?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回答。

常见考点:

1.诗句采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技巧,有何作用?

2.诗中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诗中人物的形象特征是什么?)

3.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理解诗歌的意旨。

知识点梳理:

(一)分析写作技巧

1.常用的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想像、联想、虚实结合、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化用典故、动静结合、渲染、烘托、含蓄委婉等

2.修辞手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互文、反问、赋比兴等)

3.常用的表达方式:描写(白描、 细描)、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二)人物形象示例

1.豪放洒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苏东坡)

2.忧国忧民、青衫泪沾(《春望》中的杜甫)

3.归隐田园、寄情山水(《归园田居》中的陶渊明)

4.爱国报国(《己亥杂诗》中的龚自珍)

5.儿女情长(《醉花阴》中的李清照)

6.雄心壮志、满怀抱负(《观沧海》中的曹操)

7.以死明志、视死如归(《过零丁洋》中的文天祥)等

题组训练(二):

(一)对下列诗句理解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用游动的视角

来描写景物的变化,群山渐渐远去、消失,一

望无际的平野展现在眼前,江水冲出山峦向着

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一个“随”字,给人以

空间感与流动感。

B.“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以“聚”形容潼关

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以“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了潼关的险要。

C.“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

里”运用想象、夸张的手法,以沧海自比,通

过写大海吞吐宇宙的气势,表现诗人自己宽广

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

D.“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化虚为

实,语意新奇。“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绪,

看不见,摸不着,词人将它比作船,增强了可

感性。

(二)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词的上阕、下阕的内容。

上阕:

下阕:

2、下面对该词的理解品味有误的一项是:( )

A. 此词是苏轼的第一首最具豪放风格的作品,表现他决心抗击辽、夏侵略的爱国壮志。自此,他树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帜,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界境。

B. 开篇着一“聊”一“狂”两字,更见作者的潇洒豪放,也隐约透露出怨愤之情;再用一个“卷”字,写出众多人马像疾风一样驰骋山冈的壮观的出猎场面。

C. 用典故是古诗词创作常用艺术手法之一,用典故能含蓄委婉地表情达意。词中下阕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悯恤年老,免去罪名的愿望。

D. 结尾三句卒章显志,表明作者想要驰骋沙场、为国杀敌、一展宏图的强烈愿望和远大的志向,其耿耿忠心溢于言表,凸显了刚强威武的英雄气概。

中考链接:

(一)对下面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A.诗歌首句的节奏停顿应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B.“悠然见南山”的“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

C. 诗中的“心远”、“悠然”表明了诗人的心境。

D.全诗热情讴歌了闲适、宁静的田园生活,而结句“欲辩已忘言”则表明了诗人隐居生活的迷惘状态。

(二)对下面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

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

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A.这首词,从题材上看是写雄健勇猛的军营生活场景,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是豪放壮美的,故将其称之为“壮词”十分妥帖。

B.上片描写的都是作者曾经经历过而今天已失去的军旅生活情景,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这些表明,被迫退隐的作者仍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立功业。

C.由下片描写的内容来看,作者的最高理想便是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这些显得非常功利庸俗,对此我们应持批判的态度。

D.“可怜白发生”,表明自己年纪已大,恐怕没机会实现抗敌救国的理想了,体现出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之情。“可怜”二字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

4.文言文实词的积累与运用

复习目标

1.重要词语音、形、义的掌握

2.理解浅显文言文中常见文言词语(实词、虚词)的意思。

题组训练(一):

1.给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

余幼时即嗜学( )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略无阙处 阙:

(2)沿溯阻绝 溯:

(3)则素湍绿潭 素:

(4)属引凄异 属: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薄暮冥冥( )

(2)长烟一空( )

(3)把酒临风( )

(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

(2)必先苦其心志 ( )

(3)曾益其所不能 ( )

(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 )

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皆美于徐公 ( )

②时时而间进 ( )

6.解释下列各句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徐公何能及君也 及:( )

徐公来,孰视之一 孰:( )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刺:( )

7.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可爱者甚蕃(多)

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当)

C.不蔓不枝(长枝)

D.亭亭净植(种植)

常见考点:

加点字注音或解释词语。解释词语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虚词的意思判断。

知识点梳理:

准确掌握文中重要词语的音、形、义,掌握文言实词,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感情色彩的变化等)、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虚词着重掌握的有:之、其、而、以、于、则、乃、也、者、乎、然、焉、何、夫、尔等,其中出现频率高更应重点掌握的是:之、其、而、以、于五个。

文言虚词分类:①起指代作用的,如“其”、“之”;②起组合作用的,如“以”、“于”、“为”;③起连接作用的,如“而”、“则”、“乃”;④起语助作用的,如“也”、“乎”、“哉”等。

题组训练(二):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衣食所安 安:有“养”的意思

B.小信未孚 孚:信服

C.公将驰之 驰:驱车(追赶)

D.遂逐齐师 遂:于是,就

2.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何以战 何陋之有

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言语粗鄙

C.忠之属也 神情与苏黄不属

D.下视其辙 其如土石何

3.与“而或长烟一空”中的“或”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或异二者之为

B.或王命急宣

C.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D.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手自笔录 虽人有百手

B.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故患有所不辟也 C.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D.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若为佣耕

5.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是哪一项?( )

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

C.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

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捕蛇者说》

6.下列加点字与“走送之”中的“走”用法不同的是( )

A.小大之狱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乡为身死而不受

D.先帝不以臣卑鄙

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服衣冠 服:衣服

B.明日徐公来 明日:第二天

C.窥镜而自视 窥镜:照镜子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私:偏爱

方法点拨:

对于“注音题”“解释词语”题,教材课下的注释就是一笔宝贵的资源。重要实词和常见虚词的掌握不仅是读懂课内文言文所必需的,也是阅读课外文言文所必需的。准确记忆,分类整理不失为最佳方法。


展开余文
中考链接:

1.与“不以物喜”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以丛草为林(《童趣》)

B.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

C.悉以咨之(《出师表》)

D.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且焉置土石

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芳草鲜美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濯清涟而不妖 水落而石出者

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而形貌昳丽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陈寿《隆中对》)

B.皆以美于徐公

不以物喜(范仲淹《岳阳楼记》)

C.王之蔽甚矣

辍耕之垄上(司马迁《陈涉世家》)

D.此所误谓战胜于朝廷

行者休于树(欧阳修《醉翁亭记》)

4.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困于心衡于虑       

B.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C.同舍生皆被绮绣     

D.食之不能尽其材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春冬之时”中的“之”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何陋之有

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C.已而之细柳营

D.策之不以其道

6、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阡陌交通 交通:交错相通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延:邀请

C.不足为外人道也 足:值得

D.处处志之 志:记住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8.下面哪一个句子中的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现象?( )

A.日光下彻

B.腰白玉之环(《送东阳马生序》)

C.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D.尉果笞广(《陈涉世家》)

5.文言文句子的停顿、翻译

复习目标

1.正确划分朗读节奏,准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并翻译浅易文言文中的句子。

题组训练(一):

1.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

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不 可 知 其 源

2.下面句子朗读时,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臣不胜受恩/感激

B.今齐地方/千里

C.朔气传/金柝

D.水/不在深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的句子。

(1)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4)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5)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常见考点:

1.给句子断句或为句子划出节奏;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知识点梳理:

掌握文言文中有别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有:判断句(多用“者”、“也”、“……者……也”、“……者也……”;用“非”、“乃”、“悉”、“为”、“则”等,表示某种肯定或否定的判断;也有用“是”表判断的)、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或介宾短语)、倒装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借助于被动词,如“被”、“于”、“为……所……”表示被动;不借助被动词,而在句子意念上表示被动)。

翻译时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雅(简明、优美、有文采)。“翻译句子”题要运用“增、删、调、换”等方法,使句意通畅明白。

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

题组训练(二):

1.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至于/夏水襄陵

B.绝巘 /多生怪柏

C.虽/乘奔御风

D.常有高/猿长啸

2.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方法点拨:

首先,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进行朗读,词之间的停顿根据文意,古汉语大多采用单音词表意,不要把两个相邻的单音词误读为现代汉语的合成词。长句可根据文意断句,句首的语气词可停顿。

其次,要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及其特点。

第三,要掌握文言翻译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中考链接:

1.下面选文中的句子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

A.余幼时即嗜学

B.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C.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

D.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6.文言文内容、主题的理解及拓展

复习目标

1.理解浅易文言文的基本内容。

2.领会浅易文言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3.领悟浅易文言文的内涵,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题组训练(一)

1、下列对《爱莲说》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以爱莲之情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还表达了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B.文章浓墨重彩地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寄托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

C.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的高尚品质。

D.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将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雍容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常常手抄借来之书,隆冬时节,十指冻僵仍毫不懈怠,足见“我”求学之“勤”。

B.遇师斥责,表情更恭顺,礼节更周到,没有争辩一句,足见“我”求学之“诚”。

C.寒冬大雪,身背书箱,拖着鞋子,在深山巨谷中行走,足见“我”求学之“艰”。

D.处服饰华丽的同学之间,虽然羡慕,却坚守心中之乐,足见“我”求学之“精”。

3、《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齐威王和邹忌,你更欣赏哪一位?说说你的看法。

4、《爱莲说》文章题目为“爱莲说”,为何还写了“菊”和“牡丹”?

5、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从《愚公移山》中愚公的身上,我们可以汲取哪些精神营养?

常见考点:

1.对文章的内容、人物形象、主题、写法、思想感情等方面分析的理解和判断

2. 领悟浅易文言文的内涵,谈谈看法、从中获得的启示等等。

题组训练(二):

1、文题相应是写作的一个基本原则。“曹刿论战”是编者给《左传》选段拟就的一个题目,试从文章剪裁的角度,对编者如此拟题进行简要分析。

2、 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曾激励了一代代的仁人志士,回望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的历史,这样的人物数不胜数你能从我们学过的古诗文中找出这样的例子吗?

3、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1)千余年来,中国的读书人,一直把桃花源当成一个洞天福地,这是为什么?

(2)请就选文和下面链接材料,进行比较阅读【链接材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①、选文所描写的美好景象可用一个成语概括,链接材料所抒发的情怀也可概括出一个成语,请分别将其工整地填写在下面

②、选文与链接材料表现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追求,试作简要说明。

方法点拨:

①内容理解题要留心标志性的语句和关键词;

②对人物形象的概括或评价要抓住特征;

③对写作手法及艺术特色的理解和鉴赏。

中考链接:

一、阅读《小石潭记》中的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1、阅读第一段,说说“伐竹取道”对表现人物心理和小石潭特点的作用。

2、在节选的语段中,哪些地方能让你感受到小石潭“水尤清洌”的特点?请结合有关语句作简要说明。

二、阅读《出师表》,回答问题。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 )

②以光先帝遗德 ( )

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

④悉以咨之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②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3、古之贤者善于以史为鉴,察治国家兴衰之理。作者深情地回顾先帝“叹息痛恨”的情形有什么意图?

4、陆游在《感状》中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足可见此文传唱千古的原因在于作者凛然正气中所蕴含的耿耿忠心。细读此文,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出三点即可)

5、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挚诚,缘于先帝的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毕生心血履行着自己神圣的职责。请结合原文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在重视责任意识的今天,他的这种精神将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

7.课内文言文综合阅读

复习目标

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新课标明确指出文言文阅读除了考查《语文课程标准》在附录中推荐的16篇文言文之外,还包括课外浅易的文言文。

题组训练(一):

(一)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回答问题。

桃花源记(节选)

陶渊明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便要还家 ②乃不知有汉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

3.有人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陶渊明在作

品中却让老百姓躲起来,这是不对的。”如果你

是陶渊明,如何为自己辩护?

(二)阅读《三峡》一文,回答问题。

三 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略无阙处( )

(2)夏水襄陵( )

(3)不以疾也( )

(4)属引凄异( )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层次清楚,先写山,后写水;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四时景色。

B.文中写山,突出了连绵不断、雄起险峻、遮天蔽日的特点。

C.“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写出了三峡水流的迅急。

D.文章用“寒”“肃”“凄”“哀”数字,便将三峡秋季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4.三峡风光,美不胜收 。为了更好地宣传三峡,请你根据本文内容,写一则广告词。(要求:体现三峡特点,朗朗上口,20字以内)

广告语:

常见考点:

1. 结合文意,理解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涉及通假字、重点实词和常见虚词。考查形式以翻译为主,兼有选择,也有考查文言文中词语与常见成语中该词含义异同。

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重点句子,通常兼顾两篇文章。

3. 正确领会文言文比较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并进行初步的比较分析。如:概括两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主要观点等。

4. 比较文章写法及表达方式的异同。如:描写角度、论证方法、写作手法等。

5. 比较两篇阅读材料中作者的情感倾向,并形成个人见解。如:捕捉事物的本质特征,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等。

题组训练(二):

(三)阅读《与朱元思书》,根据要求回答问题。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鸢飞戾天者:叫

窥谷忘反:“反”通“返”, 返回

B.互相轩邈:比长远

任意东西:向东向西

C.负势竞上:向上 横柯上蔽:在上面

D.猿则百叫无绝:绝妙 蝉则千转不穷:穷尽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下面对本文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吴均写给友人的一封信。信中生动描绘了秀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了作者厌弃尘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情绪。

B.本文用骈文写成,文字千锤百炼,生动晓畅,句式整齐而有变化,读来很有韵味。

C.本文构思精巧,开头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对富春江风光进行高度的概括和赞叹,作为“文眼”统照全篇。

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句话写的是作者的所见所感,从而烘托了山水景物的魅力。

4.本文在描绘景色时,手法多样。请你任选一种手法,结合选文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

(四)阅读《马说》,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马 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祇辱于奴隶人之手(受屈辱) 

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相同,一样)

C.策之不以其道(道理)

D.执策而临之(面对)

2.下面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虽有千里之能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B.策之不以其道 河曲智叟无以应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足肤皲裂而不知

D.其真无马邪 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第一段就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强调了伯乐的重要性。这也是怀才不遇之人经常用以抒怀之句。

B.文中描写千里马可悲命运的句子是:“抵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橱之间。”其作用是:从反面论述了中心论点。同时揭示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

C.文中作者对“食马者”“天下无马”的无知妄说进行了辛辣的讽刺。文末的“其真不知马也”与文章开头相呼应,点明文章主旨。

D.这篇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千里马比喻有才之士;食马者比喻不识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浅薄愚妄的统治者。抒发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行为的愤慨之情。

方法点拨:

基本方法:“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中考链接:

(五)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 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用“/”标出下列句子朗读的语义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今/齐地/方千里

B.盖/余之勤 /且艰若此

C.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D.而安陵/以五千里之地/存者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窥镜而自视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B.皆以美于徐公 以土砾凸者为丘

C.王之蔽甚矣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冷 光之乍出于匣也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邹忌修八尺有余

(2)客之美我者

(3)臣之妻私臣

(4)时时而间进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5.这篇短文在写作上采用了设喻说理的方法,请结合短文内容,作简要分析。

8.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

复习目标

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新课标明确指出文言文阅读除了考查《语文课程标准》在附录中推荐的16篇文言文之外,还包括课外浅易的文言文。

题组训练(一)

(一)阅读下列甲乙两个文段,完成习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

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B.①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②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C.①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②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D.①老马之智可用也

②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3.托物寓意是古人的常用写法。〔甲〕文作者以“千里马”寓 ,在韩愈看来,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

〔乙〕文管仲最后“遂得道”,是因为他相信

(填写一个成语),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 的道理。

(二)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乙】秦攻赵长平,齐 、楚救之。秦计曰:“齐、楚救赵,亲①,则将退兵;不亲,则遂攻之。”赵无以食,请粟于齐,而齐不听。苏秦谓齐王曰:“不如听之以却②秦兵,不听则秦兵不却,是秦之计中。且赵之于齐,隐蔽③也,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

【注释】①亲:指关系友好,亲近。②却:

退。③隐蔽:指屏障。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⑴肉食者鄙

⑵神弗福也

⑶而齐不听

⑷苏秦谓齐王曰

2.翻译文中划线的语句。

⑴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⑵秦攻赵长平,齐、楚救之。

3.阅读【甲】 【乙】两文,概括曹刿和苏秦在人物形象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常见考点:

(课内文言文与课外浅易文言文的对比阅读)

1. 词语解释题:

2. 句子翻译题:

3. 内容理解题

知识点梳理:

1.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的一词多义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在课内文言文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意写出来(意译)。

3.内容理解题:解决这类型的题目有三中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应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中方法回答准确率较高。解答这类题时要注意意思想倾向,抓住作者基本的感情立场,联系文章主要情节及主要人物,抓住评论性语句从多角度、多侧面思考作答。

题组训练(二):

(三)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 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兽有猱①,小而善缘,利爪。虎首痒,辄使猱爬搔之。不休,成穴,虎殊快②不觉也。猱徐取其脑啖之,而汰其余③以奉虎曰:“余偶有所获,腥不敢私,以献左右。”虎曰:“忠哉,猱也!爱我而忘其口腹。”啖已又弗觉也。久而虎脑空,痛发,迹猱,猱则已走避高木,虎跳踉大吼乃死。

——刘元卿《猱》

【注释】①猱náo:古书上说的一种猴。②殊快:很舒服。③汰其余:要扔掉的余渣。汰,扔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必先苦其心志 苦

②久而虎脑空,痛发,迹猱 迹

③虎首痒,辄使猱爬搔之 辄

④猱则已走避高木 则

2.翻译下面的语句。

余偶有所获,腥不敢私,以献左右。

3.甲文中的舜等人成就大业和乙文中的老虎被“啖”脑而死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4.两文阐述同一道理所运用的写各不相同,试作简要说明。

方法点拨:

1.“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课外阅读题的答案一定要从课内找,“学以致用,活学活用”。

2.阅读步骤:

①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中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看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②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③结合注释快速读全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结合注释准确理解主要内容。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仍应该继续阅读。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④“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将课内的知识迁移到课外的文言文中。

中考链接: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

(节选自《出师表》)

【乙】魏郑公①谏止唐太宗封禅②,日:“今有人十年长患,疗治且愈,此人应皮骨仅存,便欲使负米一石,日行百里,必不可得。隋氏之乱,非止十年,陛下为之良医,疾苦虽已安,未甚充实。告成天地,臣切有疑。”太宗不能夺③。

(节选自《容斋随笔》)

注:①魏郑公:魏征。②封禅:古代帝王在泰山举行的祭祀天地的典礼。③夺:使之改变。不能

夺,无言反驳。

1.下面各组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以光先帝遗德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引喻失义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亲贤臣,远小人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论战》)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桃花源记》)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3.语段(一)中诸葛亮向后主提 出了三条建议,其中哪一条最重要?为什么?

4.同样是劝谏君主,诸葛亮和魏郑公的劝谏艺术有什么不同?

(五)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

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战国策》)

【乙】(唐)太宗谓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师②,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③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⑤,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侍臣:身边的大臣。②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③炀帝:指隋朝末代皇帝杨广。④孜孜:勤恳的样子。⑤稔(rěn):丰收。

1.选出下列对加点文言虚词理解有误的一项

( )

A.虽欲言(虽然) 皆朝于齐(向)

B意犹不足(还) 遂致亡灭(于是)

C.百姓何得不安乐乎(怎么) 乃下令(于是)

D.燕、赵、韩、魏闻之(代词,代这件事)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助词,的)

2.选出对下列文言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 )

A. 门庭若市(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热闹,指人多)

B.年谷丰稔(谷物丰收)

C.面刺寡人(当面指责我)

D.穷兵黩武(用尽兵力来炫耀武力)

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4.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

5.【甲】文中齐国“ 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

【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之道是(用自己的话表述)

五、古诗文阅读

1.诗词曲阅读鉴赏(一)

——理解内容,领悟主旨

题组训练(一):

1.C

2. (1).写这首词寄给挚友陈同甫以共勉

(2).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题组训练(二):

1. (1).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春色飘零的怅惘、物是人非之感和孤独寂寞之情。

(2).任选一个角度.言之成理即可。可以从"意象"角度赏析,如"落花"这个意象写出了暮春之景表达了惜春之意,"归燕"这个意象表达旧燕归来.时光已逝,物是人非之感.可以修辞角度赏析,如对仗的工稳,音调谐婉,具有音乐美。

(二)1.荒凉的秋景 苍凉悲壮 2.B

中考链接:

1.A

2.C

2.诗词曲阅读鉴赏(二)

——品味语言,炼字炼句

题组训练(一):

(一)1.①与友人的惜别之情

②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辅"示例: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

"望"示例: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二)示例一:“直”“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示例二:诗中的“直”字与“圆”字,都用得

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

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示例三:把孤烟放在广阔的大漠背景之下,渲

染了边塞苍凉之美,“孤”字烘托了诗人被排挤

出朝廷的孤寂心情。

题组训练(二):

(一).1. 张养浩 聚 怒

2.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

(二)1.绿杨阴里白沙堤、最爱湖东行不足

2.(1)争、啄。(2)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中考链接:

1.该诗不仅写景,还有抒情。前四句抒写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后四句描绘了登楼所见,烘托思乡之情。

2.第一个"空"有"只,只有"的意思,表达了好友已离去,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和诗人自己,重在写景;第二个"空"有"空空的""空荡荡"之意,表达的是因友人的离去和自己漂泊在外,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惆怅,重在抒情。

3.诗词曲阅读鉴赏(三)

——分析技巧,品味形象

题组训练(一):

(一)A、

(二)1、钟、割

2、一是“齐鲁青未了”,写远望泰山苍翠的山色掩映着齐鲁大平原,借齐鲁两地烘托泰山参天耸立的形象;二是“阴阳割昏晓”,写出泰山横空出世,遮天蔽日,山北山南,一阴一阳,一昏一晓,实写泰山雄伟高矗;三是“荡胸生层云”,写细望泰山腰间的团团云气,凸显泰山的高俊;四是“一览众山小”,想象自己登上泰山绝顶,俯视群山,一个个都显得那么矮小,虚写泰山之高。

题组训练(二):

(一)D

(二)1、上阕写出猎盛况(场面)。下阕写报国情。 2、C

中考链接:

(一)D

(二)C

4.文言文实词的积累与运用

题组训练一:

1、shì 喜爱 2、(1)阙:通“缺”,中断 (2)溯:逆流而上 (3)素:白色 (4)属:连接

3、(1)迫近 (2)全 (3)持、执 (4)探求 4、(1) 任用,选拔(或“被任用”、被选拔)  (2) 使……痛苦  (3) 通“增”,增加  (4) 脸色(表情、神情、神色) 

5、.①比。②间或、偶然。 6、及:赶得上,比得上;孰:仔细;刺:指责。 7、D

题组训练二:

1、B 2、A 3、B 4、C 5、D 6、C 7、A

题组训练三:

1、B 2、C 3、D 4、B 5、B 6、C 7、D 8、C

5.文言文句子的停顿、翻译

题组训练(一):

1、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不可知其源

2、D

3、(1)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

(2)他们谈到祖先为了躲避秦朝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3)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

(4)满一年以后,即使(就是)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5)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题组训练(二):

1、D

2、(1)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

(2)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便会精神疲怠而无所得。

(3)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4)它的茎中间是贯通的,外形是笔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

(5) 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向您竭诚进谏的道路。

中考链接:

1、B

2、A

3、(1)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纵横交叉,原来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

(2)喝醉的时候能和大家一起欢乐, 清醒的时候能够写这篇文章的人就是太守。

(3)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4)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接,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5)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鼓,没有繁忙的公务使身体劳累。

6.文言文内容、主题的理解及拓展

题组训练(一)

1、D. 2、D.

3、示例1:喜欢邹忌——他有勇气,说话讲究技巧,有自知之明,能够冷静对待别人不切实际的赞誉等 示例2:喜欢齐威王——他胸怀宽广,广开言路,虚心纳谏,知错能改,有富国强兵的愿望等。

4、运用衬托的写法,突出了莲的高尚情操。

5、敢想敢干(不安于现状);团结合作(广泛依靠群众);有坚忍不拔的毅力;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做事不畏艰险。

题组训练(二):

1、曹刿论战,重在一个“论”字,即主要交代曹刿对战争的见解和主张。《左传》选段在行文上,对长勺之战的作战过程进行简单交代,把重点放在详细记述曹刿和鲁庄公战前分析和战中的指挥上,两者在内容和题目上是统一的。

2、明代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1)桃源社会衣食住行样样不缺,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不涉世乱、战祸,不受人世政权管辖的世外桃源;人们精神境界怡然自乐 (2)①世外桃源 先忧后乐 ②选文表现了对恬静闲适、和平安乐、淡泊高远的美好生活的追求

中考链接:

(一)1、①表明作者被悦耳水声吸引,产生一探究竟的愿望,突出其内心之“乐”;②表明小石潭无路可通、人迹罕至,侧面写出其环境幽僻的特点。 2、写小石潭“全石以为底”,说明水清澈见底;写鱼在水中的情景,如“皆若空游无所依”等让人感觉不到水的存在,说明了水的清澈透明。

(二)、1、①出身卑微 ②发扬光大 ③选择提拔 ④询问 2、①这实在是万分危急(关系到我们国家)生死存亡的时刻啊。 ②今天正当将要远离陛下的时候,面对着所写的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也不知道说了些什么。

3、围绕“借先帝之意,告诫后主(刘禅)要亲贤远佞”回答即可(围绕“亲贤臣,有利于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回答也可以得满分或围绕“亲贤臣,远小人,有利于国家强盛发展”回答也可得满分或围绕“亲贤远佞,才能治理好国家”回答亦可得满分) 4、①积极献言,提岀三项建议(或答“提岀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②积极荐贤,安排内政、军事人才(或回答“推荐人才”)③平定南方,使后方稳定,得以岀师北伐④积极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作准备 5、围绕“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作好分内的事”来回答即可

7.课内文言文综合阅读

题组训练(一):

(一)1.①邀请或通“邀” ②竟然

2.太守立即(随即)派人跟随他前往,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

3.①政治黑暗;②寄托理想;③报国无门。

(二)1.(1)“阙”通“缺”,空缺;

(2)襄:漫上;

(3)疾:快;

(4)引,延长。

2.(1)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2)白色的激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3.A

4.连绵三峡奇景,敞开四季温情,三峡欢迎你!

题组训练(二):

(三)1. C 2.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3. D

4.答案示例:(1)用原文。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水清的特点;“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突出水清和水势迅猛的特点等。

(2)用自己的话概括。如 :写水,采用动静结合和 对照的写法,既写出了江水的静态美,也写出了江水的动态美,动静形成鲜明的对照,展示了江水的千姿百态;写山,作者从视觉上写出了山的形貌,从听觉上写出了群峰中的各种声响,突出了山的生命活力;作者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不仅写了眼前所见之景,还触景生情,写了作者的感慨。这些感慨用大自然的幽静安闲与世俗社会的喧闹繁杂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厌弃尘俗、热爱自然的思想情感等。

(四)1.C 2.C 3.B

中考链接:

(五)1.B 2.C

3.(1)长 (2)认为……美

(3)偏爱 (4)间或﹑偶然

4.(邹忌)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

5.邹忌以自己和徐公比美这件事设喻,来说明君王易于受蒙蔽的道理,由己及君,由家事到国事,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8.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

题组训练(一)

(一)1. D

2.①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②现在的人却不承认自己愚昧、不知道学习和吸取圣人的智慧,不太过分了吗?

3.人才 根本原因是“不知马”;

老马识途 要善于向动物、自然学习,掌握自

然规律。

(二)1.⑴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⑵赐福,保佑。 ⑶但是,可是。

⑷对……说,告诉。

2.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⑵秦国攻打赵国的长平,齐国、楚国(共同出兵)救赵国。

3. 深谋远虑(或聪明智慧)

题组训练(二):

(三)1.①使……痛 苦;

②就; ③追寻踪迹; ④却。

2.我偶尔得到一点食物,像生肉这类美食(或美食)不敢私自享用,把它献给您。

3.甲文中的舜等人历经磨难而变得内心警觉、性

格坚强、才能增强;乙文中的老虎沉湎于“瘙

痒”及美言美食的享受。

4.示例:甲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或

通过举例和道理论证),乙文运用借事寓理的写

法(或通过讲述寓言故事的方法)。

中考链接:

(四)1.D

2.(1)这确实是万分危急、生死存亡的时刻.

(2)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室的兴盛,就指日可待了。

3.亲贤臣远小人 因为只有亲贤臣远小人,才能做到广开言路,才能赏罚分明。

4.诸葛亮:直言进谏。 魏郑公:运用比喻委婉劝谏。

(五)1. A 2. D

3. 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4. (1)能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并能让我听见的,可以得到下等奖赏。

(2)因此我从早到晚孜孜不倦,只是希望清清静静的,让天下平安无事。

5.【甲】广开言路,修明政治(或:善于纳谏)

【乙】治国以民能本,要让百姓安居乐业
标签:中考复习指导 九年级中考复习指导 中考语文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之议论文阅读
下一篇:《飞鸟集》教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